08.04 圍觀中國大問題:你認為鄉村振興的關鍵在何處?

圍觀中國大問題:你認為鄉村振興的關鍵在何處?

鄉村

圍觀中國大問題:你認為鄉村振興的關鍵在何處?我認為是鄉村教育為首。

教育是鄉村振興的百年大計。我國經過近四十年的改革開放,教育資源在城市大量集聚,但是農村的教育資源和發展需要之間的不平衡不均衡依然存在,素質教育的春風並沒有吹到廣大的農村地區。要建設鄉風文明的宜居新農村,離不開鄉村教育的全面振興。隨之國家惠農政策不斷的出臺,很多農村貧困地區的人民“等靠要”思想濃厚,爭當建卡立檔的“貧困戶”越來越多。並且越是落後地區,越是高昂的婚喪嫁娶成本,透支了農村很多家庭多年的財富積累,使得農村大量適齡青年面對成家難,甚至舉債嫁娶的局面。農村也是很多高利貸、傳銷的高發區,很多農民辛苦積攢多年的存款因高利貸、傳銷等化為烏有,重新返貧,這也給農村脫貧工作帶來很多實際困擾。通過鄉村教育的振興,可以徹底改變鄉村居民的思想認識和辨別能力,促進農村居民素質整體提升和鄉風純化。

農村的教育資源相比於城鎮有著較大的差距,無論是從教師資源或是教育基礎設施方面來講,都明顯落後於城鎮。特別是從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國家對農村學校推出佈局調整政策,大興農村學校合併,這對於收入菲薄的農村家庭、對於遠處學區的農民子女上學成為了致命難題,農民為了讓子女獲得較好的教育、為了不讓子女在教育的起跑線上就輸人一截,為了使得孩子在適齡階段踏進求學的大門,於是他們就想法設法、千方百計的東挪西撮、拉錢累賬,讓自家子女進鄉鎮、市縣求學,農村父母陪讀已經成為了一種社會現象。如此一來,家庭勞動力不但少了一位、更是多了一位消費者,這使得本來收入很低的農民家庭雪上加霜。

在實地調研甘肅省隴南市文縣某小學時發現,該校四面環山,山上居住村民,山路崎嶇。由於交通不便、上學學生年齡偏小無法獨自到校學習,父母來回接送要花費半天時間,使得更多的家庭選擇帶子入住鄉鎮陪讀,以至於近幾年來該學校生源急劇下降,目前在校學生32名、共計5個班級,在校教師5名,其中學前班學生5名、一年級學生7名、二年級學生12名、三年級學生4名、四年級學生4名。

這種現象在農村地區已經是一種普遍現象,絕非個別地區。徹底解決農村教育問題,改善整體教育環境對於構建和諧社會、解決“三農”問題有著密切的聯繫。在這一特殊時期、特殊背景下,通過對農村教育現狀的分析下,積極探討農村教育問題解決的對策,有著重要的意義。那麼對於每個鄉村部落的教學點建設問題,是否重現?怎麼規劃重現是解決當今我國農村教育的靶向問題和首要任務。

鄉村要振興,改善農村教育體系迫在眉睫!只有解決農村教育問題,才能留得住鄉愁。只有解決農村教育問題,才能更好發展農村。如今農村空巢,談何發展?即便鄉村偶有高樓拔地而起,相比以往,更多了一份孤獨。

(談到這裡,我又不得不說一下寒門子弟的悲哀,在教育的路上,農村人努力的用讀書來改變命運,本身就不富裕的農村人通過不斷努力到外求學,全家人遊走於各地打工供其上學,當好不容易完成學業鑽進城市的洪流時,接下來一生拼搏和麵對的是城市裡昂貴的、數十平方米的鋼筋混凝土的避風港,那曾經賣力的父母啊,只能無可奈何地、無能為力地回到農村的冰冷空巢安度晚年!)

圍觀中國大問題:你認為鄉村振興的關鍵在何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