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4 為什麼古代製圖師要把海怪繪製在地圖上

在10世紀至16世紀末的歐洲地圖上,常會出現一些奇異的海怪。鯨魚、鯊魚、海象、烏賊以及各種拍腦瓜想出來的莫須有動物,張牙舞爪,在海洋裡興風作浪,佔據了海洋的版圖。

這些海怪真的存在過嗎?為什麼製圖師一定要將它們繪製在地圖上?這些海怪到底意味什麼?

塞壬的歌聲:性誘與變形

在西方,有史以來最著名的海怪,不外乎這兩位:一塞壬,二利維坦。

塞壬用她美妙的歌喉令過往的水手神魂顛倒,迷失方向或者跳海溺亡,失去掌舵者的船隻最後觸礁沉沒。海怪塞壬的威名令海上的過客聞風喪膽。在希臘神話中,塞壬人首鳥身或者鳥首人身,而在希臘之後的神話故事中,塞壬又和美人魚類似,這是個人形變異系統的海怪。

为什么古代制图师要把海怪绘制在地图上

人首鳥身的塞壬

你聽,塞壬在《荷馬史詩》中這樣歌詠著:

“過來吧,尊貴的俄底修斯,阿開亞人的光榮和驕傲!

停住你的海船,聆聽我們的唱段。”

荷馬根本沒有描述塞壬長什麼樣,無論她們美或醜,她們的歌聲都是致命的。幸好,俄底修斯遵循女神基耳凱的忠告,船隻還沒駛到能聽到歌聲的地方,俄底修斯就命人把他拴在桅杆上,並吩咐手下用蠟把他們的耳朵塞住。他還告誡他們,通過這片死亡之海時不要理會他的命令和手勢。而他本人之所以沒有用蠟封死耳朵,主要是他想聽一聽,塞壬的歌聲到底有多麼美妙。

當船駛過塞壬的海域時,他終於聽到了這讓他心亂神迷的蜜一般的歌聲。他示意夥伴為他鬆綁,但他的夥伴們完全聽不到他說什麼,這才躲過一劫。

無數人為這段故事著迷。格非的第一本文學隨筆集就叫《塞壬的歌聲》,而莫里斯·布朗肖在《未來之書》中問:“塞壬的歌聲的本質是什麼?它的缺陷何在?為什麼這個缺陷讓它如此強大?”

布朗肖認為,塞壬的歌聲“喚醒了那種人在生命的正常狀況下無法滿足的墜落的極端快樂”,才使得人們走向毀滅。

這種極端快樂是什麼?難道不是性嗎?

毫無疑問,塞壬的誘惑有明顯的性暗示,就像女兒國,符合男性的性幻想。

張伯倫(B.H.Chamberlain)說北海道的女人,如果遇上有男人漂流至此,先強與其交合,然後將其吃掉,簡直就是螳螂。而此地的女人,沐浴後面向東風而孕。這種迎風而孕的方式,與元代周致中所記相合,他寫的《異域志》“女人國”條:“其國乃純陰之地,在東南海上,水流數年一泛。蓮開長丈許,桃核長二尺。皆(若)有舶舟飄落其國,群女攜以歸,無不死者。有一智者,夜盜船得去,遂傳其事。女人遇南風裸形,感風而生。”

为什么古代制图师要把海怪绘制在地图上

周致中《異域志》

另一方面,塞壬和所有怪物一樣,是一種異化和變形。中國的典籍中,這種變形隨處可見,《西遊記》、《封神演義》這樣的神魔小說自不消說,正史當中,二十四史之一的《南史》記梁天監六年,有福建晉中人渡海,被風吹到一個海島上,發現這個島上生活著非常奇怪的土著。女的和中國人差不多,而男的,人身狗頭,說話也像犬吠一樣。什麼動物在海邊生活,長著一隻狗頭?這像不像海獅?而海牛(儒艮),則被認為實際上就是美人魚,那個誘惑著海上行人的塞壬的原型。

1375年的《卡塔蘭地圖集》和1460年的《卡塔蘭-埃斯特世界地圖》證明,塞壬並非愛琴海的專利,在印度洋也有塞壬。

为什么古代制图师要把海怪绘制在地图上

《卡塔蘭地圖集》

現藏法國國家博物館的《卡塔蘭地圖集》畫著被印度洋重重包圍的雙尾塞壬。這個雙尾塞壬也就是星巴克LOGO上的形象。塞壬之所以會出現在星巴克的LOGO上,是因為星巴克(Starbucks)是麥爾維爾的《白鯨》中大副的名字,現在中文版小說中翻譯成斯塔布。塞壬對於水手意味著誘惑、迷戀、成癮,而星巴克對於顧客漩渦般的吸引力剛好與之類似。

为什么古代制图师要把海怪绘制在地图上

雙尾塞壬

《卡塔蘭-埃斯特世界地圖》中有三隻塞壬,上半身都為女性,下半身分別為魚、鳥和馬。有人認為,單尾的美人魚就是從雙尾塞壬發展變化而來的。在這張地圖中,塞壬可以是人和魚及其它動物的混雜,但代表女性性徵的乳房則表明了堅定的女性身份,以及她的性暗示。

利維坦:海蛇還是槳魚?

利維坦(Leviathan)的字面意思為裂縫,在《聖經》中是象徵邪惡的一種海怪,《舊約·以諾書》:“在那天,兩個獸將要被分開,女的獸叫利維坦,她住在海的深處,水的裡面;男的名叫貝西貘斯,他住在伊甸園東面的一個曠野裡,曠野的名字叫登達煙,是人不能看的。”

利維坦通常被描述為鯨魚、海豚或鱷魚的形狀。《以賽亞書》中描述利維坦為“曲行的蛇”,這很明顯是受希伯來神話的影響,在希伯來神話中有一種叫蒂雅瑪特(Tiamat)的蛇怪,名字的意思是“盤繞起來的東西”,所以與其說利維坦是鯨魚或鱷魚,還不如說是大海蛇的形狀。

为什么古代制图师要把海怪绘制在地图上

1875年11月30日,《倫敦新聞畫報》曾經報道,皇家海軍運煤船"保琳號"行駛至巴西海岸時,遇到了大海蛇和抹香鯨的搏鬥。據船長德雷瓦說:"蛇身纏繞抹香鯨約兩週……不計纏著鯨的部分,單蛇頭蛇尾就有三十來英尺長,八九英尺粗。蛇纏著鯨急轉了約十五分鐘,然後突然用力把鯨拖入水底。”

一般生物學上的海蛇身長1—1.5米,“三十來英尺長”差不多有9米多長,這麼長的海蛇還是海蛇嗎?

星巴克的雙尾塞壬形象是女妖舉著她的兩隻尾巴,這種動作在人魚來講其實不太容易完成,而她如果是一隻烏賊的話就不同了。大王烏賊露出強有力的腕足,在海面上搖擺,常被誤認作是大海蛇。

为什么古代制图师要把海怪绘制在地图上

科幻短片《利維坦》中的利維坦形象

此外,在Discovery節目《河中巨怪》中,追蹤水怪的英國生物學家傑里米·維德提出了一種新的觀點:大海蛇會不會是槳魚?

槳魚(Oarfish)又稱皇帶魚,長得就像巨大的帶魚,可以長至10-50英尺(即3-15.2米),分佈於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東部和地中海,深及近萬米的深海海洋。皇帶魚屬於月魚目、皇帶魚科,主要有勒氏皇帶魚和鯡王皇帶魚兩種。它是海洋中最長的硬骨魚。

为什么古代制图师要把海怪绘制在地图上

槳魚

槳魚腹鰭紅色,槳狀,所以稱之為“槳魚”,它的背鰭呈紅色,很長,最大可以長到兩層樓那麼高!傑里米·維德認為,古代航海者傳說中的大海蛇其實就是皇帶魚。

製圖與上帝

關於海怪到底是什麼的爭論從古至今就沒有停止過,傑里米·維德的槳魚說也聊備一說。那麼,在地圖上表現這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海怪又是出於什麼樣的目的呢?

美國國會圖書館國家人文學基金會梅隆研究員切特·凡·杜澤認為,地圖中的海怪有兩種作用:“其一,海怪形象地傳遞出了文獻中有關海怪的記載,標記出了海怪出沒的位置,對水手起到警示作用;其二,海怪可以作為裝飾元素,使世界的形象栩栩如生。”

为什么古代制图师要把海怪绘制在地图上

切特·凡·杜澤的《海怪:中世紀與文藝復興時期地圖中的海洋異獸》,北京聯合出版公司·未讀 2018年2月

聖奧古斯丁和塞爾維亞的依西多祿就說“怪物”是上帝有意為之的,乃宇宙之點綴,可以起到警示的作用,可防範犯罪。海怪,從對海洋行者實際的威脅,轉變為道德上的規訓。

15世紀的神秘主義神學家庫薩的尼古拉斯把製圖比作上帝:上帝創世,製圖師創造世界之圖景。製圖師似乎也在提醒人們:大海,就像塞壬女妖一樣,慾壑難填而又冷酷無情,你們需要時刻提防大海的誘惑。

地圖上的大海意味著未知,那是神秘的蠻荒之地。

16世紀在地圖上表現海怪的奧勞斯·馬格努斯就是一位神甫。1539年,馬格努斯的《海圖》正式刊行。這幅地圖的寬度近1.5米,由九個版畫模塊拼接而成,把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細節都表現了出來。

在馬格努斯的《海圖》中,我們看到眾多海怪,還有一條利維坦正在纏繞住一艘海船,並用它的血盆大口捕捉著落水的水手,那正是最令水手們魂飛魄散的場景。

为什么古代制图师要把海怪绘制在地图上

《海圖》

四十多年後,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到達了廣州,那一年是明神宗萬曆十二年(1584年)。他自制一幅《坤輿萬國全圖》進獻,令萬曆皇帝大開眼界。可是明明麥哲倫已經完成了環球航行,哥倫布也已經發現了美洲新大陸,而利瑪竇的《坤輿萬國全圖》,上面竟然全是異獸!在這張地圖是上繪製了鯨魚、鯊魚、海獅以及其它似是而非你叫不出名字的海生動物共15頭,與陸地上的犀牛、大象、龍等動物相映成趣。所以也有人據此認為,《坤輿萬國全圖》不可能是利瑪竇或當時的歐洲人繪製,因為地圖上的意大利沒有教皇領地,意大利的地形也不對。實際上《坤輿萬國全圖》上的歐洲是文藝復興以前的歐洲。這是不是事實呢?那為什麼利瑪竇這個以西方科學精神照耀著徐光啟的意大利人,會用一張過時的地圖來進獻給皇帝呢?他就不怕因此惹上麻煩?

为什么古代制图师要把海怪绘制在地图上

《坤輿萬國全圖》

這是一個學術界爭論不休的話題,尚無定論。只是,從基督教的角度來看,利瑪竇之所以執意要將這些海怪明示在地圖上,和庫薩的尼古拉斯的教誨應該是一樣的,都是在提醒使用地圖的人:大海有危險,入海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