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6 外科——食管癌

一、病理

1、食管的分段標準

食管分頸段和胸段,胸段又分為上、中、下(含腹段)三段。

⑴頸段:自食管入口(環狀軟骨水平),致胸廓入口處(胸骨上切跡下緣)。

⑵胸上段:自胸廓入口至氣管分叉平面。

⑶胸中段:自氣管分叉平面至胃食管交界處全長的上1/2。

⑷胸下段:自氣管分叉平面至胃食管交界處全長的下1/2。

⑸腹段:為食管裂孔至賁門。

2、好發部位

食管癌的好發部位依次為胸中段、下段、上段,我國以鱗癌最常見,佔80%以上。

3、病理分期

早期病變多侷限於黏膜(原位癌),表現為黏膜充血、糜爛、斑塊或乳頭狀,少見腫塊,致中、晚期癌腫長大,逐漸累及食管全周,腫塊突入腔內,還可穿透食管壁全層,浸入縱隔和心包。

4、病理形態

按病理形態,食管癌可分為四型:

⑴髓質型:管壁明顯增厚,並向腔內外擴展,使癌瘤的上下端邊緣呈坡狀隆起。

⑵蕈傘型:瘤體成卵圓形扁平狀塊狀,向腔內呈蘑菇樣突起。

⑶潰瘍型:瘤體的黏膜面呈深陷而邊緣清楚的潰瘍,潰瘍大小和外形不一,深入肌層,阻塞程度較輕。

⑷縮窄型:即硬化型,瘤體形成明顯的環形狹窄,累及食管全部周圍,較早出現阻塞症狀。

5、擴散及轉移

腫瘤中最先向黏膜下層擴散,繼而向上、下及全層浸潤,很易穿透疏鬆的外膜進入鄰近器官,淋巴轉移是食管癌的主要轉移途徑,血行轉移發生較晚。

二、臨床表現

1、早期食管癌

症狀不明顯,吞嚥粗硬食物時可偶有不適,如胸骨後燒灼樣,針刺樣或牽拉摩擦樣疼痛,食物通過緩慢,並有停滯感或異物感,哽咽停滯感常通過吞嚥口水後緩解消失,症狀時輕時重,進展緩慢。

2、中、晚期食管癌

典型症狀是進行性吞嚥困難,晚期可侵犯食管外組織,如侵犯喉返神經出現聲音嘶啞,壓迫頸交感神經產生Horner綜合症,持續胸痛或背痛,表示癌以侵犯食管外組織,若有肝、腦等臟器轉移,可出現黃疸、腹水、昏迷等症狀。

三、診斷依據

1、食管吞鋇劑X線雙重對比造影

⑴早期食管癌:①食管黏膜皺襞紊亂,粗糙或中斷。②小充盈缺損。③侷限於管壁僵硬,蠕動中斷。④小龕影。

⑵中、晚期食管癌:可見明顯不規則狹窄和充盈缺損,管壁僵硬,有時狹窄上方口腔側食管可有擴張。

2、食管拉網脫落細胞學檢查:對早期病變的陽性率達90%-95%,是一種簡單易行的普查篩選方法。

3、纖維食管鏡+活檢:可在直視下取活組織行病理檢查,為確診食管癌的首選檢查方法。

4、超聲內鏡檢查:可見於判斷食管癌的浸潤層次,向外擴展深度以及有無縱隔,淋巴結或腹內臟器轉移等,對評估外科手術可切除性有幫助。

四、鑑別診斷

食管癌應與食管良性腫瘤、賁門失弛緩症、食管良性狹窄相鑑別。

食管癌的治療原則是多科學綜合治療,包括手術、放療和化療。

1、內鏡下黏膜切除術(EMR):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變可行氬離子束凝固術(APC)或EMR。

2、手術治療:手術是食管癌治療的首選方法,手術原則是腫瘤完全性切除(切除的長度應在距癌瘤上、下5-8cm以上)和淋巴結清掃(包括腫瘤周圍的纖維組織及頸部、胸頂上縱膈、食管氣管旁和隆凸周圍、腹內胃小彎、胃左動脈及腹主動脈周圍等處淋巴結)。

手術適應證為:⑴Ⅰ、Ⅱ期和部分Ⅲ期食管癌(T₃N₁Mo和部分T4N₁Mo)。⑵放療後復發,無遠處轉移,一般情況能耐受手術者。⑶全部情況良好,有良好的心肺功能儲備。⑷對較長的鱗癌估計切除可能性不大而病人全身情況良好者,可先行術前化療,待瘤體縮小後再做手術。

3、放療:⑴術前放療:可增加手術切除率,提高遠期生存率,⑵術後放療:對術中切除不完全的殘留癌組織在術後3-6周開始放療。⑶單純性放療治療:用於頸段、胸上段食管癌,也可見於有手術禁忌且病人尚可耐受放療者。⑷三維適形放療技術是目前最先進的放療技術。

4、化療治療:食管癌化療分為姑息性化療、新輔助化療(術前)、輔助化療(術後)。

5、放化療聯合:局部晚期食管癌建議聯合放化療。

外科——食管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