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PPP開始頻吹暖風?銀行堅守:不是真PPP不給錢!

1、多省市PPP政策頻出 新PPP項目啟動

6月1日,貴州省2018年PPP工作推進會召開。省財政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推進PPP工作是貴州省化解政府性債務的重要途徑,是破解資金缺口與財政壓力矛盾、實現“自我造血”的有效途徑。會上還舉行了PPP項目對接洽談會,貴州省共推介項目105個,總投資約1431.41億元;現場完成簽約項目14個,總投資約149.6億元。

江蘇省財政廳最新統計顯示,截至4月底,江蘇省PPP入庫項目519個,總投資1.07萬億元;270個入庫項目落地實施,總投資5440億元;吸引社會資本4534億元;項目落地率為52.02%,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4個百分點。

5月11日,西安市舉行今年第一批PPP項目推介新聞發佈會,公開發布PPP項目104個,總投資2172.98億元,項目個數和投資規模創新高。單個項目投資額100億元以上的有8個,佔全部項目的8%。總體上看,發起項目質量提高,使用者付費項目明顯增多。項目分佈領域全,涉及能源、交通運輸、水利、環境保護、農業、市政工程、健康醫養等。

此外,安徽、湖南等多地也紛紛明確鼓勵民間資本參與PPP項目,加大PPP模式推廣。

市場人士認為,PPP“走量”的上半場已結束,在多項政策管控和治理下,PPP正在從“重量”逐漸走向“重質”,將迎來內容和運營比拼。

2、政府更加依賴PPP

對於下半年PPP市場走勢,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學家、經濟預測部主任祝寶良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下半年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企穩回升是大概率事件。作為基建投資的重要部分,PPP投資也有望在清理整頓後開始發力。

李楊認為,PPP板塊大邏輯不變。從中長期看,政府必然更加依賴PPP模式。PPP當前的核心邏輯是:一是政策邊際改善;二是項目執行有望加快;三是行業將維持高增長;四是市場結構優化;五是標的低估值高安全邊際。

從基建投資看,1-3月基建投資增速13%,環比增速繼續回落。在總量投資增速放緩下,仍有高增長細分領域,比如環境管理業1-3月增速達34.2%。所以,必須認清基建投資當前的結構性分化,汙染防治是三大攻堅戰之一,鄉村振興戰略也會帶來增量需求。預計生態環境投資長期保持較快增長,PPP項目標的最為受益。

中信證券報告認為,考慮今年整體資金偏緊、行業持續規範的背景,繼續維持PPP訂單全年高位穩增判斷。企業層面,央企、國企可能受監管影響更大,在降槓桿、表外基金規範等影響下,PPP擴張步伐料有所放緩;民企雖較少使用表外基金的形式,但在信貸偏緊的形勢下,融資則成為核心影響因素,民企融資落地將更加分化,相對看好訂單質量更優、融資團隊更完善的龍頭企業。PPP進一步全面規範,將要求企業更加強調全週期管控的能力,且從多方面提高了參與門檻。因此,行業內生髮展已到了集中度進一步提升的階段。

3、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受資金青睞

“民營資本參與PPP存在‘天花板’‘玻璃門’現象。”某企業PPP融資業務部負責人聶華(化名)表示,“目前我所接觸的幾家做PPP項目比較多的民營企業,今年都準備放緩腳步、減緩擴張。而央企的PPP項目多數為施工建設項目,融資成本低,有優勢。”

聶華稱,經過這一輪治理,目前整個PPP市場開始休養生息,新項目不會有太多,大量項目都需“打補丁”,按照規範整改。從今年以來的PPP市場情況看,有兩方面變化,一是融資環境明顯收緊,二是市場參與方更趨規範。

專職從事PPP項目法律事務的北京京師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張從治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資金和運營是PPP最關鍵的兩個要素。他此前接手的幾個項目都因資金問題擱置了。做得成功的項目,大多是央企施工類企業,有施工利潤墊底。產業園、旅遊地產類項目由於銀行收得緊,很多被擱置了,現在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類項目還比較容易做。

“目前,我們的項目融資沒有什麼大礙,雖然成本略有上升,但也僅是從去年基準利率水平下浮5%-10%提升到今年的基準利率水平。”一位大型建築央企相關負責人表示,受項目庫清理影響,目前SPV公司從組建到資金落地需3-6個月,從而導致PPP項目開工略有放緩,整體開工時間延遲到簽約後的9-12個月。由於監管部門嚴控,央企業務擴張力度將有所控制。

融資成本分化從民企和國企發債成本可見一斑。據長江證券數據顯示,5月民營企業最新發債成本上浮比例達40.8%,遠高於地方國有企業的22.4%和中央國有企業的7.4%。今年1月融資成本達到階段高點,民企、地方國企、中央國企平均票面利率分別為46.4%、31.8%、16.7%,5月已經分別回落5.6、9.3、9.2個百分點。融資成本上升則加重了SPV公司推進項目的融資成本。

“民營企業進入PPP面臨資金少、融資成本高、週期長、回報率低、退出難等問題。同時,地方政府也傾向於跟央企和國企打交道。”張從治指出,未來應進一步加大金融支持的力度,讓民營企業能夠積極參與進來。

聶華則認為,從政策上來看,國家發改委於去年年底發佈《關於鼓勵民間資本參與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的指導意見》,從十大方面促進民間資本參與PPP項目。此外,《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條例》再次被列入國務院2018年立法工作計劃。從長期來看,政府鼓勵民企參與PPP意圖明顯,PPP市場還是值得期待的。

4、“真”PPP才能從銀行“拿到錢”

作為PPP市場最重要的資金“輸血方”,銀行的態度無疑也是最重要的指標。

“從PPP項目庫開始清理整頓以來,我行目前只能做特別優質的PPP入庫項目,能接受貸款利率7%以上的客戶才有可能批貸。”華南地區一位城商行相關負責人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不合規項目就得回去按要求‘打補丁’。只要合規且有利潤,銀行幹嘛不給錢?”

交通銀行長三角地區某支行負責人表示:“正常入庫的PPP項目,我們還能續做。但目前PPP項目資本金貸款已明確禁止了。”

“以前,銀行對於PPP項目是來者不拒,現在整體趨於謹慎。”一家全國股份制銀行廣州分行相關負責人說,近幾年在PPP方面都控制得比較嚴格,“尤其是我們分行今年幾乎就沒有新項目。”

一位國有大行負責PPP業務相關人士表示,從1月開始,該行就已全面停止PPP項目融資業務。目前,貸款方面雖然沒有全停,但也非常謹慎。在清庫完畢之後,還是會繼續做庫裡的一些優質項目。

多數受訪的銀行業人士認為,儘管目前銀行PPP貸款爆發大規模不良的可能性不大,但上半年銀行政策明顯收緊,預計下半年隨著清庫結束,銀行信貸政策有望進一步放鬆。只有“真”PPP項目才有可能從銀行“拿到錢”。

央行層面,近期也加大了流動性操作力度。

6月6日,央行公告稱,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穩定,同時進一步加大對小微企業、綠色經濟等領域的支持力度,促進信用債市場健康發展,在6月1日宣佈適當擴大中期借貸便利(MLF)擔保品範圍的基礎上,開展一年期MLF操作4630億元,中標利率為3.3%,與上期持平,對沖到期後MLF餘額新增2035億元。

券商紛紛表示,央行此舉將緩解近期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有助於扭轉近期市場由債券違約引發的負面情緒,提高市場風險偏好,也有助於增信低評級債券,進而穩定社融增速。

海通證券報告認為,央行近期加大操作力度,有利於穩定市場對流動性的預期。流動性保持穩定,對於下半年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穩步回升提供了支撐。自2017年4月以來,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政策陸續出臺,PPP業務規範不斷強化,資管新規影響不斷加大,PPP項目融資環境較為緊張。然而,從降準到銀行對房貸態度轉變,再到“擴大內需”政策提出,擴大MLF擔保品範圍,PPP融資環境在邊際改善。根據央行今年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目前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取得了較好成效,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穩定,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適度增長,市場利率基本平穩,金融體系控制內部槓桿取得階段性進展,融資環境有望改善,PPP板塊預期也在邊際改善。項目融資實質性改善關乎著現金流改善情況,這恰恰是估值提升關鍵,也是PPP出現拐點的關鍵因素。

申萬宏源報告認為,由於清理項目庫帶來的不確定性風險,銀行方陸續放緩PPP貸款發放進程。但即使在清理階段,田園綜合體、鄉村振興等關係國計民生的行業仍受青睞。PPP發展長期方向不變,隨著集中清庫結束,融資將有望恢復正常化,推動項目執行加快。清理項目庫行為一定程度實現了對留庫項目的質量保障。在留庫項目中,收益率好、現金流充裕及國家大力推進的生態環保、鄉村振興、精準扶貧等領域項目更有望率先獲得融資,實現加速落地。

5、央企參與PPP項目面臨兩大風險

PPP大力推廣以來,其模式被廣泛應用於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領域項目建設,為了適應改革需求,央企成為了PPP市場最主要的參與者。根據明樹數據統計,截至2017年年底,央企牽頭參與的PPP項目成交金額累計為5.7萬億元,佔比達到59%,如果再考慮央企非牽頭參與的PPP項目,央企參與的PPP項目成交總額預計達到6.5萬億元。

有專家表示,央企具有資金雄厚、融資能力強、高質量人才儲備多、與地方政府糾紛更易協調等優勢,使其成為PPP業務中最重要的社會資本方。與此同時,PPP項目投資週期長、投資金額大,目前巨大的PPP項目規模對央企的投資決策、融資、風險識別、運營管理等方面能力形成較大挑戰,其中所蘊藏的潛在風險尤其不容忽視。

談及央企參與PPP主要面臨風險有哪些?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黃志龍昨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有兩大風險:

第一是PPP項目自身的風險,由於央企在項目甄選過程中主要是與地方政府開展合作,希望通過地方政府隱性擔保、承諾函等舉措來控制風險,而對於項目的盈利前景和現金流考慮相對不足,因而如果PPP投入資金過大、投入週期過長、現金流嚴重不足,將使得央企面臨自身資金配置的困境;

第二是央企參與PPP項目的槓桿率過高,央企參與PPP項目主要是銀行信貸等債務資金,自有資金投入相對不足,這將使得一旦某個項目發生違約,將可能擴散到整個企業,加大整個企業的財務和債務壓力。

“針對這兩大問題,央企在參與PPP項目過程中,重點考慮項目的盈利前景,同時要嚴控參與PPP項目的規模和佔自身業務的比重。”黃志龍表示。

實際上,2017年11月份,國資委印發《關於加強中央企業PPP業務風險管控的通知》(簡稱“192號文”),控制央企參與PPP項目的規模和槓桿率過高的問題。

專家表示,國資委的192號文讓狂奔了4年的PPP項目放緩腳步,放緩並不是遏制PPP項目的發展,放緩是為了更好地規範PPP項目建設,更加健康、可持續地建設PPP項目。對於央企而言,當前的風險防控工作是為未來PPP項目迴歸本原,肅清障礙,實現未來PPP項目的更好更快發展。

中建政研山東分中心-課程推薦:

2018.6.21-23(21日報到)

武漢PPP項目財務測算班

(一)PPP基礎理論與最新政策

1.PPP 特點與適用範圍

2.PPP 項目遴選原則和方法

3.PPP 項目分類與收益方式

4.PPP 最新政策與“紅線”

(二)PPP財務測算的相關理論

1.財務測算的數據來源

2.不同文件財務數據對測算結果的影響

3.兩種算錢的方法

4.資金的時間價值

5.內部收益率的概念

6.內部收益率的種類

7.如何正確使用內部收益率

(三)PPP財務分析和政府補貼

1.PPP項目主要財務報表與指標

2.PPP財務支出測算陷阱

陷阱Ⅰ:混淆不同現金流量表,採用項目投資現金流量表調高財政支出,社會資本方謀取高額自有資金內部收益率。

陷阱Ⅱ:要求政府以出資入股形式投入大量建設資金,社會資本方坐享財務槓桿紅利。

陷阱Ⅲ:在大規模投資PPP項目中,設計較短特許經營期,社會資本方變相騙取由折舊/攤銷帶來的高額隱性收益,政府為此支付超額財政補貼。

陷阱Ⅳ:現行可用性付費 運營績效付費測算方式,並未真正體現PPP績效考核付費,無法有效規避社會資本方運營不力風險。

陷阱Ⅴ:社會資本方發起PPP項目,並由其提供可行性研究報告,存在可研數據失真,導致政府財政支出大幅增加。

陷阱Ⅵ:打包類型的複雜PPP項目中,存在經營性、準經營性和非經營性子項目眾多、邊界不清等問題,容易導致政府財政支出擴大化。

(四)PPP財務測算如何測算

1.財務測算結果如何才能通過銀行的檢驗

2.財務測算如何具備稅務規劃與合法節稅的思維

3.如何根據財務現金流量表來精準判斷貸款金額

4.如何精準的區分現金流的類型

5.如何整理財務測算的基礎數據才能確保測算結果的正確性

6.財務測算如何才能做平資產負債表

7.如何設定付費機制與財務測算的邊界

8.財務測算如何穿透到投資人身上,以計算出投資人內部收益率以及基金的股權維持費

(五)PPP項目各階段會計與稅收處理

1.PPP項目前期管理

(1)項目的前期準備

(2)項目招投標

(3)項目合同簽訂

(4)項目公司籌備

(5)項目前期準備會計與稅務處理

2.PPP項目融資會計與稅收處理

(1)社會資本投融資會計與稅務處理

(2)項目公司融資會計與稅務處理

(3)項目產業基金模式會計與稅務處理

3.PPP項目運營階段會計與稅收處理

(1)項目運營階段會計與稅收處理

(2)運營期間政府補貼會計與稅收處理

(3)運營期間的企業所得稅稅收優惠

4.PPP項目實施中面臨財稅難點及應對策略

(六)PPP項目案例解析

1.汙水處理項目

(1)核心考慮因素

(2)基本水量

(3)水價如何設置

(4)測算應注意問題

2.職教園區項目

(1)工程下浮對測算影響

(2)不同費用成本增值稅計算

(3)投資人收益率計算應注意的問題

(4)基金對財務測算的影響

二、培訓對象

各地方政府部門:投融資平臺公司領導及業務骨幹;房地產、土地開發、工程建設企業投融資負責人、法務主管:銀行、信託公司、證券公司、基金子公司、私募股權投資公司、保險資管公司、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產業投資基金、實體企業(集團)負責人及業務骨幹:建築設計單位,工程諮詢設計單位有關人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