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坐飛機旁邊的人知道你的所有飛行記錄?可怕嗎?

6月15日早,人民日報發表了一篇時評,提到"創新無疆界,但創新有規矩,信息安全紅線前誰也沒特權!",相當把前幾日航旅縱橫涉及洩露乘客隱私一事拿出來怒批了。

其實不止人民日報,這些天,財經網:

坐飞机旁边的人知道你的所有飞行记录?可怕吗?

經濟觀察報:

坐飞机旁边的人知道你的所有飞行记录?可怕吗?

微博大V:

坐飞机旁边的人知道你的所有飞行记录?可怕吗?

都在討論這件事,航旅縱橫可謂是被輿論推上風口浪尖。

那麼航旅縱橫洩漏用戶隱私一事,到底是什麼?

6月11日,網上一篇《航旅縱橫,正在把你的私密信息暴露給陌生人!》質疑航旅縱橫APP的“虛擬客艙服務”洩露用戶隱私,因為通過該功能可以查看同機艙乘客的個人主頁:包括用戶標籤、飛行熱力圖,還可以私聊。

圖為航旅縱橫的乘客在APP上辦理值機選座時,可以看到其他乘客的選座狀態:

坐飞机旁边的人知道你的所有飞行记录?可怕吗?坐飞机旁边的人知道你的所有飞行记录?可怕吗?

點擊乘客的ID可以進入個人主頁。個人主頁中的信息包含乘客的標籤、熱力圖等信息,還開放了私信渠道,這意味著,乘客可以在不通過對方許可的情況下私信對方。

坐飞机旁边的人知道你的所有飞行记录?可怕吗?

在上圖我們可以清楚看到,乘客的標籤信息包含星座、地域、航司偏好、選座偏好等隱私信息。在熱力圖中會顯示該乘客經常飛行頻率,飛往的目的地,更可以直接私聊。

6月11日當晚航旅縱橫官方立即對外回應解釋:上述功能是公司近期研發的叫做"虛擬客艙"的新功能,設計這一功能核心思路是想進行出行服務的創新。正在部分航線進行測試,目前已關閉。

然而在網上媒體及用戶的一片口誅筆伐之下,6月12日下午,航旅縱橫針對“虛擬客艙功能”或洩露用戶隱私的爭議,在微博中發佈公告稱,已將虛擬個人主頁設為默認關閉狀態,產品後續會進一步改進。

坐飞机旁边的人知道你的所有飞行记录?可怕吗?

經實測,新版航旅縱橫的界面這一功能,確實已經默認關閉。

坐飞机旁边的人知道你的所有飞行记录?可怕吗?

說起航旅縱橫,乘坐飛機的絕大部分小夥伴們應該都不陌生。這是一款很方便的乘機工具,支持絕大部分航班選座,實時查看機場屛顯。

在2017年9月,中央網信辦、工信部、公安部、國家標準委四部委聯合開展了十大熱門APP隱私保護評審工作,最終航旅縱橫通過評審,得到了網信辦等四部委的肯定。

作為中航信集團下屬子企的一款移動服務類工具產品app,航旅縱橫擁有明顯的信息優勢。母公司處於產業鏈上游,航旅縱橫擁有的航班信息更完善,獨家的行程驗真、機場進出航班情況等信息提供,航旅縱橫所提供給用戶的都是第一手及時、精確的數據,它的信息可靠性、準確性、及時性在業內app中的高度無人可及,對用戶擁有天然的吸引力。

擁有不同航企的值機接口,一手的航班實時信息,這就方便了用戶不用分別下載各大航企app就能實現手機選座,查看航班信息和機場屏顯。全方位的出行服務,為航旅縱橫積累了良好的口碑和廣大的用戶群。

但不知道為什麼,不論是支付寶、滴滴,還是如今用戶超過5000萬擁有多重變現途徑的航旅縱橫,都有一個社交夢。

值機選座是機票購買後要進行的一項高頻業務,民航旅客是優質客戶群。

早在4月初,南航便宣佈不對外開放值機系統,原因不乏三方平臺缺乏有效信息安全監管,導致用戶數據洩漏的風險。

隨後航旅縱橫官網公眾號也正式宣佈下線南航的手機值機功能。

也許是已經意識到放任第三方平臺"野蠻"發展的風險,旅客信息的洩露或者被盜用也可能給社會、企業和個人所帶來的潛在風險,之前,南航、國航、東航、海航等叫停包括航旅縱橫在內的第三方值機、選座服務。

航企給出的理由均是從未授權第三方網絡平臺以非正常方式擅自為旅客辦理值機選座等業務,此舉存在潛在的航空安全、旅客個人隱私洩露等風險。

對旅客來說,無論是航空公司渠道也好,第三方平臺辦理也好,方便和安全才是用戶關心的重點。

大數據時代,企業所要做的不僅是做好用戶體驗,還要保證用戶個人信息的不濫用。高度重視用戶隱私工作,並保障個人用戶的知情權。

對比歐洲來說,我國的網絡安全監管發展的還並不完善。

2018年5月25日,經過近四年討論及兩年過渡期,歐盟《通用數據保護條例》在這天開始在歐盟全體成員國正式生效。

這一新條例被認為是"世界史上最嚴格的個人數據保護條例",最大特點在於限制企業對於個人用戶數據的使用權。

換言之,未來,大企業尤其是互聯網公司在使用用戶個人數據和隱私前必須先徵得用戶的同意。

而航旅縱橫此次,未經用戶同意便可查看私人信息,便可給同艙旅客發送私信,這種野蠻的社交功能無疑是愚蠢的。

如果按歐盟GDPR規定,一旦出現洩露數據的情況,平臺可能被罰沒年收入的4%。

錢江晚報指出,包括航旅縱橫在內的許多App的一大弊病就在於,他們把用戶數據公開並且社交化之前,並沒有明確徵求過用戶同意,也沒有給用戶說不的選擇。

更有微信自媒體說到,航旅縱橫此次功能改版,難不成是想做個飛機露水炮的媒介?

航旅縱橫之前,不少工具類app,都曾因涉足社交領域而遭到尷尬。

支付寶改版先後推出的“白領日記”、“校園日記”等功能,某公交wifi推出的“同路人”陌生人社交功能,以及前不久空姐乘坐滴滴順風車遇害,就很明顯的暴露出工具類軟件涉水社交背後所暗藏的風險。

對於用戶而言,使用工具類軟件,原本就是享受便利。

坐飞机旁边的人知道你的所有飞行记录?可怕吗?

默認公開飛行記錄,以及公開熱力圖,在此之前並未徵得用戶同意,很影響用戶體驗。

坐飞机旁边的人知道你的所有飞行记录?可怕吗?

微博網友更直接吐槽,想做的是飛機,而不是飛雞。

坐飞机旁边的人知道你的所有飞行记录?可怕吗?

不是所有的app都要奔著社交去的。

坐飞机旁边的人知道你的所有飞行记录?可怕吗?

縱然航旅縱橫官方方面認為,標籤化後的用戶信息,不能識別出個人實際就不再是個人真實信息,但具體到實際應用的場景機艙,實質上,已經可以成為識別的個人信息了。

坐飞机旁边的人知道你的所有飞行记录?可怕吗?

航空公司目前的客座收入大多數來自商務用戶,都有很強烈的隱私需求。

儘管航旅縱橫的工作人員稱:這個功能並不是要做社交,而是希望探索用戶在線模式下的服務創新可能。

但不經用戶允許就直接私信,默認公開用戶的個人飛行記錄,就根本沒有考慮到洩露一些用戶信息會給用戶帶來哪些隱藏的安全隱患問題。

雖然每個APP都很想切入社交領域,從軟件設計和運營的角度說是為了增加用戶的黏性。

但真的希望航旅縱橫更多考慮的是旅客出行智能化服務優化和用戶信息安全保護,而不是想做露水炮的中介來加強用戶粘性。

這一點,在社交領域屢敗屢戰的支付寶,應該早深有體會。

無論是哪款app,在設計和創新中都應該考慮到如何保護用戶的信息安全。

起碼在一些涉及到隱私信息使用的功能上,主頁應主動告知用戶如何使用、自主選擇關閉與否,保障用戶的知情權和選擇權。

一樣是公開個人信息,但總應先過問用戶知不知情,同不同意。

尊重用戶的個人隱私和個人選擇。是作為一個現代互聯網企業應擁有的基本道德。

坐飞机旁边的人知道你的所有飞行记录?可怕吗?

下載十六番APP 打開推送通知,可第一時間獲得特價信息。微信公眾號「低價買得到」每天也會同步推送航班特價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