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8 父母对孩子到底意味着什么?

彤妈育儿经/mama037

每天一篇亲子育儿实践分享


1

邻居收养了一个四岁的男孩,乖巧懂事,如今已经上小学了。

可前不久,他却被养父母再次送回了福利院,因为,他学习成绩不好。

养父母觉得再培养下去,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出息,就把他送回去了!

送回去了!

仅仅因为成绩不好!

这是前天,一位公众号作者讲述的,发生在她邻居家的真实故事。

这个被收养的小男孩,如今已经十几岁了,已经和她的邻居一家在一起生活了多年,彼此之间,也应该有了感情。

结果,仅仅因为他成绩不好,仅仅因为他达不到养父母的预期,就被他们毫不留情的抛弃了!

原本就被亲生父母遗弃在福利院的小男孩,好不容易得到一点家庭的温暖,就再次被抛弃了!

我实在不敢想象,这会对他造成怎样无法弥补的伤害?

一再的被抛弃,被送走,于年幼的他,又是一种怎样残忍的折磨!

父母对孩子到底意味着什么?

2

如果,当初他的亲生父母没有遗弃他,现在,他会不会拥有一个完全不同的人生?

如果,他的亲生父母知道自己孩子如今的遭遇,会不会良心不安,乃至追悔莫及?

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父母的精心养育和福利院的义务管照之间的区别,对孩子来说,有时候,很有可能,就是生与死的区别。

一位儿科医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双人病房住进了2个白血病患儿,都是2岁左右。

一个是妈妈在照顾,另一个来自福利院,请了护工阿姨照顾。

有妈妈照顾的孩子,每天哭闹不停,甚至只要看到门口有穿白大褂的医生护士出没,就会惊恐大哭。

与之相反,来自福利院的那个孩子,他很安静,几乎从不哭闹。

大多数时候,他都仰着头,在默默的吸吮自己的右拇指,吸得跟小指一样大小。

医生说:他老是吸吮手指,以此来习惯没人陪伴。

当然,福利院和护工阿姨照顾的也算尽心。

奶粉和尿片每天都有人按时送过来,阿姨负责冲奶、喂奶、换尿片。

甚至为了以防误事,阿姨还特意调了闹钟,每20分钟就响一次,提醒自己看他一眼。

相比起来,另一床的妈妈,几乎一整天都在忙个不停。

只要孩子睡着,她都会忙于煲各种食材,福利院的孩子也跟着沾光,除了奶粉外,还可享受到各种香醇、绵软的可口食物。

就这样,两个孩子都在医院呆着,每天一起经历化疗,骨穿等一系列,痛苦而漫长的白血病诊疗过程。

区别是,在这期间,福利院孩子身边,来来回回换了五个不同的护工阿姨。

每个阿姨做不了几天,就都叫苦连连,要求换人。

哪怕,福利院给出的工资,是她们平时收入的两到三倍。

因为没有人能忍受每天24小时,一刻不停的照看一个生病哭闹的孩子。

不但要陪着孩子做抽血,骨穿,各种检查, 更让人无法忍受的是,在整个过程中,因为病痛的折磨和治疗过程中各种难以忍受的痛苦,孩子常常忍不住大哭大闹。

护工阿姨们,不得不耐着性子去哄劝,去安慰。

最后,孩子终究还是没有熬过病痛的折磨,离开了人世。

而另一床的小孩,自始至终,都是妈妈一人在一旁细心的陪护,没有任何的不耐烦和倦怠。

相反,妈妈除了每天严格按照医嘱为儿子做各种检查,随时随地细心观察孩子的各种症状以外,

大部分的时间,不是耐心的陪孩子说话,给孩子唱歌,鼓励安慰孩子,就是想尽办法,做各种孩子爱吃的,能吃的,可口食物。

最后,在孩子父母和医院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这个孩子平安出院了。

而另一个,却在饱尝了世间的孤独,冷漠和病痛的无尽折磨后,悄无声息的离开了人世。

除了福利院档案上记录了一笔,想来,这世间,再不会有一个人记得他曾经来过。

父母对孩子到底意味着什么?

3

一样的病痛折磨,一样的治疗过程,区别,只是其中一个是亲妈在照顾,而另一个,是护工在照料。

可据当时诊治两个孩子的医生护士们说,虽然请的护工阿姨,接连换了一个又一个。

但平心而论,总体来讲,每个人都还算尽心,对孩子的照料也已经足够的耐心和细心了。

只不过,她们终究没有一个人能熬得住日复一日的重复照看,观察,喂养,乃至还要不停的安抚,一个在病痛中饱受折磨,不断挣扎哭闹的孩子。

哪怕,给的报酬足够高。

为什么?

因为,他们把孩子照顾的再好,再尽心,也仅仅只是出于义务,责任,再多的,不过是,内心对于孩子的一点怜悯和同情。

可邻床就不一样了,对亲妈来说,那是她怀胎十月才诞下的心头肉;

那是她拼尽全力,要用一生一世来守护的此生至爱!

所以,她眼里看不到半点的疲累和不耐烦之色。

因为在她看来,那些繁琐的治疗过程,日复一日照顾陪伴孩子的疲累,和孩子此时正承受的病痛折磨比起来,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她满心满眼里,有的,只是病床前那个备受折磨,憔悴瘦弱的孩子;有的,只是对孩子无穷无尽的心疼和担忧。

因为,照顾孩子,于她而言,是一种本能,出自亲生母亲,爱的本能。

父母对孩子到底意味着什么?

4

所以,对孩子来说,父母,到底意味着什么?

对孩子而言,怎样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父母?

不仅仅是,能够为他们提供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的保障的监护人!

如果这样就足够的话,之前收养小男孩的那对养父母能够做到,派人细心照顾白血病孩子的福利院,也能够做到。

但这些,对于一个孩子,尤其是一个刚从襁褓中出生,或是还未成年的,弱小的孩子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他们需要的,真正意义上的父母,是能够全身心的去爱,去陪伴,去保护,去接纳他们的人。

不是,一旦他绩不好,就将他们弃之不顾的父母;

也不是,因为他有某种生理缺陷,或者仅仅因为自身的某些不得已,就生而不养,狠心遗弃的父母。

……

哪怕,他们名义上打着“为了孩子好”的旗号,哪怕他们是孩子的亲生父母!

一个真正合格,称职的父母,

是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做好了要守护这个小生命一生一世的父母。

哪怕他们知道,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会遇到各种艰难险阻,甚至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担惊受怕,提心吊胆。

是明知自己经济条件有限,生存艰难,却仍然不顾一切,一直把孩子带在身边的父母;

是明知孩子有各种生理的,或是心理的缺陷,却依然欣然接纳,不抛弃不放弃,和孩子一起,相互扶持,共同面对的父母;

是从一开始,就把孩子看做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理解孩子。

不会用各种手段来控制,强迫,乃至改变孩子,以达到自己的预期,实现自己完美孩子理想的父母。

孩子最想要的,从来不是一个完美的父母,或者一个完美的监护人。

而是一对真实的,有着正常喜怒哀乐的,平凡普通的父母。

他们可能会打骂孩子,可能会怨恨孩子,但他们能让孩子坚信,任何时候,他们都绝不会抛弃自己;

无论发生了什么,他们都会坚定的站在自己的身后,发自内心的爱着自己。

孩子需要的,其实很简单,不过是一份真实的陪伴,一份发自内心的爱,仅此而已。

此生,既然已为人父母,但愿,我们不要辜负自己肩负的使命,不要辜负孩子最纯真的渴望和期盼!

此生,既然彼此有缘能同行,就请和孩子一起携手,共同面对这一路的风雨煎熬,共同走过,这一世的酸甜苦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