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大将军向一富商借款五千万,富商只答应借三千万,结果惨被打死

梁冀,字伯卓,东汉安定乌氏人(今甘肃平凉县西北)。其父梁商,在顺帝年间出任大将军。梁冀的姑妈和胞妹,长得颇有姿色,被顺帝分别立为皇后和贵人。梁冀虽然出身豪门贵族,不仅面相丑陋凶恶,而且缺才少德,为人狡诈,诡计多端,无恶不作。就是这样一浪荡公子,凭借家族大权势,却官运亨通,数年之间由一个侍卫人员黄门侍郎,爬上执金吾的要职,掌管京师治安重权,继之又升任河南尹,为国都所在地的最高长官。梁商死后,顺帝让他继任大将军。他总揽朝政后,打击异已,滥杀无辜, 陷害忠良,擅自立帝,弄得朝野天昏地暗,百姓怨声载道,结果使东汉王朝日趋衰败,走向灭亡。

大将军向一富商借款五千万,富商只答应借三千万,结果惨被打死

梁冀

梁冀任河南尹期间,专横跋扈,不理政务; 恣性放荡,饮酒下棋,斗鸡玩狗,胡作非为,民愤极大。许多官吏由于惧怕权势,敢怒而不敢言。久而久之,梁冀更加无所顾忌,随心所欲,为所欲为,横行不法。当时的洛阳县令吕放,是梁商的得意门生,是梁家的常客,很受赏识。有一次,吕放出于善意,婉转地向梁商说了梁冀的不轨行为。梁冀被父亲叫去训诫后,心中十分恼怒。认为小小洛阳县令,胆敢揭露堂堂河南尹的短处,简直不能容忍,遂生杀人歹意。于是,即派人将吕放刺死在返回的途中。为欺骗父亲,掩人耳目,故意造谣吕放是遭人暗算,深表同情。为此,还假惺惺保荐吕放之弟吕禹接任洛阳县令,既堵住了吕氏家族的口,又转移了人们的视线,还避免了梁商的疑虑,何其阴险狡诈 ! 接着,又一本正经,严惩凶手,让吕禹捕杀刺客和其宗亲、 宾客,借吕禹之刀,除了刺客,达到杀人灭口的罪恶目的。

梁冀为了寻欢作乐,无视国法和制度,强行圈占多处耕地和园林,作为游乐场所。他在河南城西(今洛阳市西)修建一座兔苑,方圆几十里地,栽树种草,挖沟引水,专供打兔消遣。还下令从全国各地征调各种兔子送往兔苑饲养。为了防止兔子丢失和别人猎取,特意在兔子身上作记号,严禁伤害。如有违者,决不轻放,甚至以命抵偿。有一次西域来经商的一个胡人,不知兔苑的禁令,擅自闯入,误杀一只兔子,不仅自己遭了杀身之祸,而且十几个无辜的亲朋好友也受牵连被处死。

大将军向一富商借款五千万,富商只答应借三千万,结果惨被打死

由于东汉中期以后,皇帝昏庸无能,所以逐步形成了外戚专政的局面,并且一般是以皇帝母亲娘家的父兄出任大将军兼录尚书事的形式出现的,他们的主要手法,就是选择一些年幼无知的娃娃立为皇帝。这样,外戚就可借扶助小皇帝的名义,为所欲为,控制皇帝,使权柄牢牢掌握在外戚手中。

汉安三年(公元144 年) ,汉顺帝驾崩后,梁氏强奸民意,擅自作主,把只有二岁的刘炳推到皇帝宝座上,这就是汉冲帝。接着,梁太后让李固担任太尉,与梁冀参录尚书事。

很显然,朝中大小、 发号施令,只有梁冀说了算。谁知小皇帝命短,第二年归天了。在围绕皇帝的人选问题上,梁冀与李固发生了激烈的斗争。为了巩固刘氏政权,遏制外戚专权,李固主张挑选年龄稍大、 处事稳重、 品行较好、 明辨是非的人继任皇帝。为此,他推荐清河王刘蒜作为新帝人选。当李固把自己的想法和为什么选择刘蒜为帝的原因说了之后,梁冀十分不满,表面上应付了几句。心里暗想,如果按李固的意见,立一个年长有为,知书达理的人当皇帝,自己就无法操纵朝政,到手的大权就要丢失了。因此,他大施淫威,置贤臣良言于不顾,拿社稷安危、 民众利益当儿戏,为了个人的险恶目的,竟又立了一个年仅八岁的刘缵为皇帝(质帝) ,一切任其摆布。但是,时间长了,年幼的小皇帝对大将军的所作所为产生了看法,心里很不满意。有一次,小皇帝在众多文臣武将面前,谈笑风生时说漏了嘴,对着梁冀说: “此跋扈将军也。 ” 梁冀顿时怒气冲冲,脸色相当难看。后来,丧心病狂地报复皇帝,暗中指使人把毒药夹在煮饼中间进给汉质帝吃。片刻之后,皇帝肚子疼痛难忍,觉得不对劲儿,想要喝水。当梁冀在场见此情况不妙,害怕事情败露。就极力阻止皇上说: “不能饮水 ! 饮水会呕吐 !” 与其他人争执不休,结果耽误时机,药性发作了,硬是把小皇帝活活毒死。

几年之内,小皇帝接二连三,不明不白地命归黄泉。以太尉李固为首的一些忠良贤臣,忧心如焚。决心再次推举清河王刘蒜为帝。对此,梁冀耿耿于怀,在大会公卿时,借题发挥,指桑骂槐,满脸杀机。直吓得许多大臣浑身发抖, 惊慌失措,连声呼应 “唯大将军之命是从 ! 唯大将军之命是从 !” 只有李固刚直不阿,冒死进言,仍然坚持立刘蒜为天子的意见。对此,梁冀怀恨在心。他说通梁太后,罢免李固官职,除去心头之恨。后来,再没有人敢议论此事了,也没有人敢与他抗衡。梁冀心安理得地把自己的妹夫刘志立为汉桓帝。从此,梁冀在朝中更加肆无忌惮,一手遮天了。

大将军向一富商借款五千万,富商只答应借三千万,结果惨被打死

梁冀的权力不断增大后,贪求财富的胃口也急剧膨胀了。为掌握各地富户的底数,他打着皇帝的旗号,指派亲信对全国的财富进行普查,把富人的姓名、 地址、 资产等情况逐项登记造册。尔后,不择手段,抓住目标,无事生非,加以陷害,捕捉入狱,严刑拷打。

有的人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得违心招供,用金钱赎性命。有的人家产本来就不多,交不足巨额罚款,被流放边疆,弄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有的人天性吝啬,爱财如命,经不起折磨,冤死在狱中,万贯家产还是被梁冀一伙没收归为己有,到头来落得人财两空的可悲下场。

当时,国都郊区有一个富商叫士孙奋, 精于理财敛财,庄园、 房屋、 店铺、 财产不计其数,是远近闻名的大富户,也是有名的守财奴。梁冀早就对士孙奋的财产眼红了,总想占为己有,苦于找不到正当理由,一直无从下手。有一天梁冀苦思冥想,心生一计,决定向士孙奋借钱。如果士孙奋借给他,他就准备不还帐,以后再找机会继续借,量他也不敢讨还债款,等于借多少赚多少。万一士孙奋不借,正中圈套,捏造罪名,拿他试问,乘机夺财,再好不过了。

果然,当梁冀向士孙奋借钱五千万时,士孙奋明知来者不安好心,可能是别有用意,但也不敢一口拒绝,只得硬着头皮陪笑脸,婉言推辞说眼下手头不宽绰,拿不出这么多,答应暂借三千万。梁冀勃然大怒,拍案而起,大骂士孙奋不识抬举,随之拂袖而去。尔后,指使心腹向郡县诬告士孙奋,说士的母亲曾在梁冀家当奴婢,偷了梁家白珠一千二百斤,紫金一千多斤逃跑。所以,士家才如此富有。官府心照不宣,早就串通了,不分青红皂白把士孙奋兄弟捉拿归案,同时查封士家一切财产。审讯时,士孙奋大呼冤枉,宁死不招,被活活打死了。官府为了巴结梁冀,判 “物归原主” 。这样士孙奋家的一亿七千余万的资产就被梁冀公开的、 合法的据为已有了。

大将军向一富商借款五千万,富商只答应借三千万,结果惨被打死

对梁冀的贪财聚敛强盗行径,不仅平民百姓敢怒不敢言,无可奈何,就连皇上也听之任之,甚至惧怕三分。当时,梁冀的封户已达三万多,不仅超过诸侯王公,占有大片良田山林,拥有奴隶数万计,还有数不清的金银财宝,过着花天酒地、 荒淫无耻的生活。即使如此,他仍感到不足,唆使别人上书皇上,为他的老婆孙寿请功领赏。秉承旨意,弘农人宰宣奏本皇上,大肆宣扬梁冀的功绩,吹捧大将军的妻子孙寿是贤妻良母,应享受同公主一样的待遇。皇帝迫于梁冀的淫威,只好封她为襄城君,兼收附近阳翟县的租税,每处收入多达五千多万,是皇子收入的一倍半。加之梁冀的封地收入和名目繁多的敲诈勒索,使全国各地的大批钱财,像不尽的江水滚滚流入梁冀的金库。

梁冀自恃权势显赫,财大气粗,无法无天,挥金如土,他在京都和外地建亭台楼阁,修花园猎场,到处寻花问柳,整天醉生梦死。为便于作乐,梁冀还在西城盖一处秘宅,专门藏纳名媛美女,任意蹂躏奸淫。就连顺帝曾宠爱的美女友通期,也不放过,暗地派人弄到手,养在城西秘宅,长期私通鬼混,真是色胆包天。面对梁冀如此放荡,他的妻子孙寿也不甘寂寞,也是大兴土木,沿街广建楼房,雕花画鸟,金碧辉煌,桥梁曲径,四通八达,轻歌曼舞,乌烟瘴气,轰动京都,传遍四方。

大将军向一富商借款五千万,富商只答应借三千万,结果惨被打死

梁冀生活上的糜烂,导致了政治上的腐败。他把持朝政后,无论大小机密事情,都要亲自过问,不经过他点头,什么事也办不成。因此,皇宫里的人员安排,及皇帝一言一行,都在梁冀控制之下。因而,朝中和地方官员要加封升迁,都得先到梁冀那儿打通关节,好言相求。从全国各地挑选的名贵特产贡品,通常是先送梁府,剩下才可送往皇宫。

对此,汉桓帝早有所闻,但因为有前面几个小皇帝的前车之鉴,所以不得不忍气吞声。

延嘉元年(公元 158 年)出现了日食和月食,太史令陈授借自然现象,讽喻是天意惩罚大将军的过错。梁冀闻讯,恼羞成怒,下令拘捕陈授,拷打屈死狱中。桓帝得知后,十分震惊, 准备追究责任,众人火上加油,又纷纷告状,促使皇上考虑惩办梁冀的决心逐步形成。

加之梁冀不顾伦理,硬要桓帝倾心宠爱的贵人认他为干父,并要这个贵人改姓为梁。为防止贵人的母亲和姐夫从中作梗,梁冀竟冒天下之大不韪,派人刺杀他们。因为贵人的母亲家与中常侍袁赦家是邻居,刺客登上袁的房顶,欲越墙而过,不料呼声惊动了袁赦,马上击鼓呐喊捉人,使刺杀的阴谋破产。当即,贵人的母亲慌忙逃往皇宫,向桓帝哭诉梁冀干的丑事经过。

汉桓帝怒发冲冠,觉得梁冀欺负自己的美人,是跟他过不去。他把两件事连在一起,认为不能忍让了,决心除掉梁冀。

大将军向一富商借款五千万,富商只答应借三千万,结果惨被打死

于是,桓帝把所有尚书召来殿前,说明事情的严重性和自己的决心。命令尚书尹勋持符节调兵遣将守卫皇宫内院,以防不测;让黄门令具瑗带领一千多精兵会同司隶校尉张彪迅速包围梁冀住宅,不让其逃跑;由光禄勋袁盱持皇帝的符节前往梁家宣读旨令,收回大将军印绶,至此,昔日威风凛凛的梁冀知道大祸来临, 吓得六神无主,样子狼狈不堪,预感性命难保,便和妻子孙寿自杀了。后来,清点梁冀的财产,折合约三十多亿,相当于当年全国税租的百分之五十以上。从此,梁冀被牢牢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