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3 有一種愛,想替你承擔所有的痛與傷……

作者|香禾

有一種愛,想替你承擔所有的痛與傷……

圖片截自網絡

01“孃的心”是中國傳承幾千年的好傳統

我也曾有娘,現在也當娘。我懂“孃的心”——“孃的心”正是中國傳承了幾千年的一種好傳統。

無論何時何地,中國媽媽對孩子總懷有一腔深深的愛和永遠的牽掛,這種愛與牽掛無私地陪伴孩子成長,這種愛與牽掛如細水長流,直到她終老。

02可憐天下“孃的心”!

從孩子牙牙學語開始,中國媽媽總是悉心教導,誨子不倦,盼著兒女學有所成、德有所立、最終成人成才。

可憐天下“孃的心”!

歐陽修四歲失去父親,從小跟著守寡的母親鄭氏長大。

父親在世時,當過地方官,為人正直、熱情好客,家中門庭若市,經濟寬裕。

父親去世後,家境曰漸衰微,後來竟然到了"房無一間,地無一壟"的地步。

孤兒寡母相依為命不容易,但鄭氏並不因為家裡困難就忽略了孩子的學習。

歐陽修稍大些,鄭氏想方設法教他認字寫字。

有一次她看到屋前池塘邊長著荻草,心想:“用這些荻草稈在地上寫字不是也很好嗎?”於是她創造了流傳千古的教子妙招:她用荻草稈當筆,鋪沙當紙,教歐陽修練字。

歐陽修乖巧聽話,在地上一筆一劃地練習寫字,反反覆覆地練,錯了重寫,直到寫對寫工整為止。

後來,歐陽修成為北宋偉大的政治家、文學家,名列“唐宋八大家”、“千古文章四大家”。

沒有鄭氏的畫荻教子,就沒有聞名天下的歐陽修。

現在的中國媽媽更不容易,馳騁職場的同時也不落下兒女的教育。

我人生最幸福的時刻就是陪女兒看書。

有一種愛,想替你承擔所有的痛與傷……

圖片截自網絡

03“孃的心”總是“用心良苦”

兒行千里母擔憂,母子離別時,“孃的心”總是擔心著遠離的兒女,可憐天下“孃的心”。

古人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現代人唱《兒行千里母擔憂》:“衣裳再添幾件,飯菜多吃幾口,出門在外沒有媽熬的小米粥。

千里的路啊,我還一步沒走,就看見淚水在媽媽眼裡流。”

大年初一早上,聽到兒子回家的汽車鳴笛, 85歲高齡的梅州黃奶奶,激動得一個箭步就爬上了80公分高的灶臺,從窗臺探頭張望兒子。

那一幕,令人淚奔,好一顆盼兒歸的“孃的心”!

十六歲那年,我離家到外地讀書

因為從未獨自離家寄宿,剛到新學校,我很不適應。我特別想家、想家中的媽媽,經常在被窩裡偷偷地流眼淚。

好不容易熬到了週末,我像只小鳥飛也似的回了家。

一進門,我就撲到媽媽的懷裡,和媽媽激動地抱在一起。

我哭得稀里嘩啦:“我太想家了,天天哭……”沒想到媽媽竟也動情地抹起眼淚說:“我們也很擔心你呀,你從小就沒離開過媽媽的身邊……”剎那間,我才發現媽媽紅腫的眼裡佈滿了血絲——那一根根血絲就是一份份牽掛。

“孃的心”裡,母愛紅豔如火,焦慮絲絲如血……

兩年前,女兒離家到30公里外的一所寄宿制學校讀書,我更真切地體會到了為人母對出行孩兒時時刻刻的牽掛!

一個文友講述上了他回家或離家特有的方式:每次回家,他從來不告訴父母行程。

直到進了家門,父母才驚詫於他的出現。

同樣的,離家的日子他也不告訴父母,該走的時候買了票抬腿就走了。

因為他知道:一旦瞭解了他的行程,因為心有掛念,母親就會開始徹夜難眠的日子。

每次離家他都是叫好車,出門就走,頭也不敢回,因為受不了母親那假裝的不在乎掩飾著的拳拳不捨。

面對兒女遠遊,眼盼穿,心掛牽,“孃的心”總是“用心良苦”!

04中國傳統“孃的心”必將代代傳承

當孩子遭遇不幸陷入人生低谷,“孃的心”最苦——因為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加倍的。

而為母則剛,母親柔弱的雙肩總是義無反顧地扛起沉重的負擔,不離不棄,長情陪伴。

18歲那年,史鐵生去延安插隊。

20歲那年,他在山裡放牛,遭遇暴雨和冰雹,無處可躲,大病一場,落下腿疾。

21歲他從80米跨欄冠軍變成了一個輪椅上的人。

醫院已經明確表示沒救了,可是母親的全副心思卻還放在給他治病上,到處找大夫,打聽偏方。

每一回都虔誠地抱著希望。

最後一回,史鐵生的胯上被燻成燙傷,母親擔驚受怕了幾個月,晝夜守著他,一換藥就內疚地說:“怎麼會燙了呢?我還直留神呀 !”

幸虧傷口好起來,不然母親非瘋了不可。

“最狂妄的年齡上忽地殘廢了雙腿”、“一切的理想,一切的前途都化為泡影,當時就是不想活了……”史鐵生的脾氣變得暴躁低落,有時會使性子砸玻璃、摔東西。

這時,他的母親就會悄悄地躲在他看不到的角落裡聽著動靜,當一切恢復平靜,她才悄悄地進來,眼眶紅紅地看著他。

一段時間史鐵生總是發瘋般的跑到地壇,獨自待上大半天,從園子回來又沉默不語。

母親知道他心裡苦悶,雖然擔心他的安全,但從來不攔著他。

有一天,母親央求他:“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著你去看看吧?”沒想到,母親走出屋子去準備,卻再也沒能回來。

母親離世後,史鐵生才領悟了“孃的心”:“一心以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個,不知道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要加倍的……

她情願截癱的是自己而不是兒子,可這事無法代替;她想,只要兒子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

兒子得有一條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這條路呢,沒有誰能保證她的兒子終於能找到。

這樣一個母親,註定是活得最苦的母親。”

記得小時候,每當我生病了,媽媽陪我看病時總是喃喃地說:“要是我能替你遭罪就好了。”

女兒小時候體弱多病,每次她生病的時候我也總巴不得替她承受病痛。

有一種愛,想替你承擔所有的痛與傷,讓你始終平安而無恙,那就是“孃的心”。

……

從古至今,“孃的心”成了中國的好傳統:孔母授學是“孃的心”,孟母三遷是“孃的心”,徐母罵曹是“孃的心”,陶母退魚是“孃的心”,岳母刺字是“孃的心”,還有老舍母親給予老舍生命的教育也是“孃的心”……“

孃的心”滋養孝親之心,如劉恆親嘗湯藥、江革行佣供母、孟宗哭竹生筍、黃庭堅滌親溺器……

於是,中國傳統“孃的心”孕育母慈子孝的高風尚,它將代代傳承!

有一種愛,想替你承擔所有的痛與傷……

圖片截自網絡

原創首發於:中文閱讀(ID:ReadingChines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