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3 有一种爱,想替你承担所有的痛与伤……

作者|香禾

有一种爱,想替你承担所有的痛与伤……

图片截自网络

01“娘的心”是中国传承几千年的好传统

我也曾有娘,现在也当娘。我懂“娘的心”——“娘的心”正是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一种好传统。

无论何时何地,中国妈妈对孩子总怀有一腔深深的爱和永远的牵挂,这种爱与牵挂无私地陪伴孩子成长,这种爱与牵挂如细水长流,直到她终老。

02可怜天下“娘的心”!

从孩子牙牙学语开始,中国妈妈总是悉心教导,诲子不倦,盼着儿女学有所成、德有所立、最终成人成才。

可怜天下“娘的心”!

欧阳修四岁失去父亲,从小跟着守寡的母亲郑氏长大。

父亲在世时,当过地方官,为人正直、热情好客,家中门庭若市,经济宽裕。

父亲去世后,家境曰渐衰微,后来竟然到了"房无一间,地无一垄"的地步。

孤儿寡母相依为命不容易,但郑氏并不因为家里困难就忽略了孩子的学习。

欧阳修稍大些,郑氏想方设法教他认字写字。

有一次她看到屋前池塘边长着荻草,心想:“用这些荻草秆在地上写字不是也很好吗?”于是她创造了流传千古的教子妙招:她用荻草秆当笔,铺沙当纸,教欧阳修练字。

欧阳修乖巧听话,在地上一笔一划地练习写字,反反复复地练,错了重写,直到写对写工整为止。

后来,欧阳修成为北宋伟大的政治家、文学家,名列“唐宋八大家”、“千古文章四大家”。

没有郑氏的画荻教子,就没有闻名天下的欧阳修。

现在的中国妈妈更不容易,驰骋职场的同时也不落下儿女的教育。

我人生最幸福的时刻就是陪女儿看书。

有一种爱,想替你承担所有的痛与伤……

图片截自网络

03“娘的心”总是“用心良苦”

儿行千里母担忧,母子离别时,“娘的心”总是担心着远离的儿女,可怜天下“娘的心”。

古人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现代人唱《儿行千里母担忧》:“衣裳再添几件,饭菜多吃几口,出门在外没有妈熬的小米粥。

千里的路啊,我还一步没走,就看见泪水在妈妈眼里流。”

大年初一早上,听到儿子回家的汽车鸣笛, 85岁高龄的梅州黄奶奶,激动得一个箭步就爬上了80公分高的灶台,从窗台探头张望儿子。

那一幕,令人泪奔,好一颗盼儿归的“娘的心”!

十六岁那年,我离家到外地读书

因为从未独自离家寄宿,刚到新学校,我很不适应。我特别想家、想家中的妈妈,经常在被窝里偷偷地流眼泪。

好不容易熬到了周末,我像只小鸟飞也似的回了家。

一进门,我就扑到妈妈的怀里,和妈妈激动地抱在一起。

我哭得稀里哗啦:“我太想家了,天天哭……”没想到妈妈竟也动情地抹起眼泪说:“我们也很担心你呀,你从小就没离开过妈妈的身边……”刹那间,我才发现妈妈红肿的眼里布满了血丝——那一根根血丝就是一份份牵挂。

“娘的心”里,母爱红艳如火,焦虑丝丝如血……

两年前,女儿离家到30公里外的一所寄宿制学校读书,我更真切地体会到了为人母对出行孩儿时时刻刻的牵挂!

一个文友讲述上了他回家或离家特有的方式:每次回家,他从来不告诉父母行程。

直到进了家门,父母才惊诧于他的出现。

同样的,离家的日子他也不告诉父母,该走的时候买了票抬腿就走了。

因为他知道:一旦了解了他的行程,因为心有挂念,母亲就会开始彻夜难眠的日子。

每次离家他都是叫好车,出门就走,头也不敢回,因为受不了母亲那假装的不在乎掩饰着的拳拳不舍。

面对儿女远游,眼盼穿,心挂牵,“娘的心”总是“用心良苦”!

04中国传统“娘的心”必将代代传承

当孩子遭遇不幸陷入人生低谷,“娘的心”最苦——因为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加倍的。

而为母则刚,母亲柔弱的双肩总是义无反顾地扛起沉重的负担,不离不弃,长情陪伴。

18岁那年,史铁生去延安插队。

20岁那年,他在山里放牛,遭遇暴雨和冰雹,无处可躲,大病一场,落下腿疾。

21岁他从80米跨栏冠军变成了一个轮椅上的人。

医院已经明确表示没救了,可是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他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

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

最后一回,史铁生的胯上被熏成烫伤,母亲担惊受怕了几个月,昼夜守着他,一换药就内疚地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直留神呀 !”

幸亏伤口好起来,不然母亲非疯了不可。

“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一切的理想,一切的前途都化为泡影,当时就是不想活了……”史铁生的脾气变得暴躁低落,有时会使性子砸玻璃、摔东西。

这时,他的母亲就会悄悄地躲在他看不到的角落里听着动静,当一切恢复平静,她才悄悄地进来,眼眶红红地看着他。

一段时间史铁生总是发疯般的跑到地坛,独自待上大半天,从园子回来又沉默不语。

母亲知道他心里苦闷,虽然担心他的安全,但从来不拦着他。

有一天,母亲央求他:“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没想到,母亲走出屋子去准备,却再也没能回来。

母亲离世后,史铁生才领悟了“娘的心”:“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

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

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

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记得小时候,每当我生病了,妈妈陪我看病时总是喃喃地说:“要是我能替你遭罪就好了。”

女儿小时候体弱多病,每次她生病的时候我也总巴不得替她承受病痛。

有一种爱,想替你承担所有的痛与伤,让你始终平安而无恙,那就是“娘的心”。

……

从古至今,“娘的心”成了中国的好传统:孔母授学是“娘的心”,孟母三迁是“娘的心”,徐母骂曹是“娘的心”,陶母退鱼是“娘的心”,岳母刺字是“娘的心”,还有老舍母亲给予老舍生命的教育也是“娘的心”……“

娘的心”滋养孝亲之心,如刘恒亲尝汤药、江革行佣供母、孟宗哭竹生笋、黄庭坚涤亲溺器……

于是,中国传统“娘的心”孕育母慈子孝的高风尚,它将代代传承!

有一种爱,想替你承担所有的痛与伤……

图片截自网络

原创首发于:中文阅读(ID:ReadingChines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