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孩子在家就像個小霸王,到了幼兒園之後就特別乖巧,該怎麼教育孩子?

胖小子45


孩子在家像個小霸王,毫無疑問是大人給慣的。現在雖然放開二胎了,但還是獨生子女多。家家都把孩子生成小皇帝寵著。尤其是爺爺奶奶輩的,當年因為生活條件不好,兒女小的時候沒能滿足他們的很多要求,深覺有愧,現在對孫子孫女,很想彌補一下當年的遺憾,那是要啥給啥。父母要是稍微批評一下孩子,爺爺奶奶就猶如神兵天降一般出現,一邊護著孫子孫女,一邊職責兒子兒媳:“孩子還小不懂事,你們這麼計較幹什麼?”

但凡父母有個什麼好的教育想法,被爺爺奶奶這麼一攪和,全黃了。時間一長,孩子有恃無恐,在家不像小霸王,還能像啥?當然,還有一些是父母就寵溺,根本不需要爺爺奶奶輩加持。


但孩子到了幼兒園之後就特別乖巧,顯然是說明老師教育得好。幼兒園裡孩子多,小孩子很快就會知道,靠家裡的那一套是沒用的,只有表現好,才會得到老師的表揚和誇獎。別以為這樣的誇獎沒用,小孩子的榮譽感其實很強的,幼兒園裡的一朵小紅花一顆五角星他們都很看重的。


但是一回到家裡,小孩子自然又會變成家裡的樣子了。所以,最好的教育方法,是家庭教育要和幼兒園教育有機銜接起來。要讓孩子明白,不管是在家裡還是在幼兒園裡,都只有表現好才有獎勵,表現不好是要批評的,而觸犯某一些紀律,更是要懲罰的。


只要規矩明確了,才可能會有好的教育。但是制定規矩,一定要注意兩點:一是這些規矩是稍微努力一下就能達到的,不能太難;二是規矩一旦制定,就必須嚴格遵守,父母尤其要帶頭遵守,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一旦觸犯規矩,都必須罰。


越南天牛


在孩子出現這樣的問題時,我想造成孩子這樣的根源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不外乎內在心裡和外在環境因素所影響,所以孩子變成“小霸王”的根源大致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談。

一、由孩子的心裡特點所決定的。

孩子出現這些問題的時候年紀小,自我控制能力比較差,在日常難免會對父母產生依賴心裡。在幼兒園裡過的是集體生活,和在家裡的生活環境不一樣,這樣必然會對孩子的行為有所約束。而且幼兒園生活會激發孩子內在榮譽感,使他們覺得自己要在集體裡獲得一定的認可,所以孩子會在幼兒園表現的好一些,回到家孩子心理會產生放鬆的感覺。這樣撒嬌,任性的性格,在家裡又表現出來了。

二、爸爸媽媽的本身原因所造成的。爸爸媽媽在日常孩子的教養過程中,會經常犯下各種各樣的錯誤:

1、溺愛孩子,日常對孩子要求鬆懈。

在我們日常的家庭裡,家庭成員通常對孩子過分的遷就,即便孩子犯了錯誤也不會嚴格的給孩子糾正錯誤,這樣就讓孩子養成了有恃無恐的心態,所以孩子在家就容易有各種各樣的問題。

2、大事小事都替孩子包辦,過度保護孩子。

爸爸媽媽們總是覺得孩子還小,所以一切關於孩子的事情都幫孩子做好,導致孩子沒有自主性,獨立性,創造性。這樣更加是孩子顯得依賴心重。

3、教育方法不對。

有些家長教育孩子完全沒有章法,該鼓勵的時候不鼓勵,該嚴厲的時候不嚴厲,這樣改如何是孩子能有所遵循?

4、忽視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的一致性。

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本應該同時進行。假如在幼兒園裡,老師會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在家裡,爸爸媽媽卻不這樣教育孩子,什麼事情都替孩子做得好好的,孩子自然會變得隨便,依賴性嚴重啊

說了這麼多問題,那麼家長到底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不在做雙重性格的人。即便在家裡,也會表現的像幼兒園裡一樣好呢?

給爸爸媽媽以下幾點參考:

1.正確地愛孩子

不要溺愛孩子,對孩子沒有原則的遷就,雖然爸爸媽媽都是愛孩子的,但是這麼做實際上卻是傷害孩子,這樣會更加讓孩子形成依賴感,原本孩子努力做就能完成的事情,全部都由爸爸媽媽代替動手,極為容易養成孩子小霸王的不良性格,所以,爸爸媽媽在疼愛孩子的同時也要擔負起教育孩子的責任,盡力做到有理智,有分寸的對待孩子,這樣才能把愛與教育結合起來

2.不要事事包辦代替

在我們的家庭裡,獨生子女比較多,作為家長經常認為孩子年紀小,能力不夠,所以吃飯穿衣都不讓孩子自己去做,一切代辦,同時有些家長也害怕讓孩子自己做事情會惹出更多的麻煩,為了省心,省時省力,所以孩子要做的事情,全部由家長代勞。其實這樣會影響孩子在很多的能力上的發展,同時也滋生了孩子過分依賴的心裡,使孩子缺乏鍛鍊。我們作為家長的除了要注意孩子的能力發展,讓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同時還要學會信任孩子,把孩子能做的事情讓孩子嘗試自己去做,並積極的給孩子創造動手,動腦的條件及環境,這樣才能訓練孩子的能力和自覺性。

3、正面教育孩子,鼓勵孩子。

家長可以多和孩子溝通,給孩子講道理,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期望,多給孩子鼓勵,提高孩子的自信。

4、保證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一致性

家長與學校相互配合,多注意瞭解學校的作息時間和生活規律,當孩子回到家以後,不能過於放縱,也按照學校的紀律來要求孩子,堅持不懈,養成有秩序的生活習慣。

5、利用孩子的心裡特點,請老師幫助孩子

老師在孩子心中,是一個權威的象徵,所以孩子非常期待老師和同學的認可。家長可以利用孩子的這個心裡弱點,將孩子在家裡的表現,反饋給老師。孩子在家裡表現的不好,家長可以請老師幫忙協助教育。如果孩子在家的表現有所進步,也能讓老師及時鼓勵孩子。

家長要在自己身上多找原因,在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上多做改進,我相信用不了多久,孩子就不在會是家裡的小霸王了,而是一個在家裡學校都表現的非常出色的好孩子了。


林林爸


其實這個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關鍵要看你能不能把我以下說的幾點都堅持做到。

首先我們來說說為什麼孩子在幼兒園就特別的乖巧,老師讓做什麼就做什麼。

因為在幼兒園都有統一的規矩,統一的規則,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什麼事情應該什麼時候做,都是有明確的規定的。

不管哪個孩子犯了錯,老師都會統一的給出相應的懲罰,不搞特殊,沒有例外。不像我們平時在家裡,孩子想做什麼,然後你就讓他去做,不管這個事情對不對?你都是看自己的心情,今天想管他就管他,不想管他就由著他去了。

或者你要管他,看他哭兩聲,然後心軟了放款一次政策,那麼久而久之的,孩子就會掌握你的心裡,只要我哭,我鬧,我堅持,然後媽媽就會妥協。

那麼我們要做到以下幾點,孩子肯定會像在幼兒園一樣乖巧。

第一,有一定的規則,家裡作出明確規定,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什麼事情應該什麼時候做,都有明確的規定。

第二,犯錯就要有相應的懲罰。不搞特殊,沒有例外,不管什麼原因,只要做錯了就應該給他相應的懲罰,但是不能懲罰的太厲害,不然會讓寶寶心裡受到傷害,比如說犯了小錯就應該罰他,晚上不許看電視,幾天不去看動畫片什麼的。一定要做到,否則前功盡棄。

第三,做對的事情就要表揚,給出明確的獎勵機制。比如今天寶寶幫媽媽幹活了,然後你就獎勵他,今天可以多看一集動畫片,或者獎勵一朵小紅花,或者給他製作一個卡片,以示獎勵。寶寶都是非常高興的,然後特別有積極性,以後也會以同樣的方向發展。

總結一下,就是獎罰分明,沒有例外,不搞特殊。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求關注,求評論,求點贊,謝謝!


傾心辣媽


首先,你要判斷,是什麼情況造成的。是不是家裡的老人太溺愛了。是不是孩子每次發脾氣,你們都順從他。是不是孩子這種習慣已經養成了,而且很喜歡這樣的習慣。 其次,針對他的問題作出對策。如果是老人太溺愛了。父母可以跟老人商量,不要把孩子寵得太過了。講道理,老人已經能瞭解的。 如果是孩子每次發脾氣,你們都順著他。那麼,孩子就知道,他想要做什麼,只要通過發脾氣來就可以了。所以,要逐漸減少這種情況。 如果孩子已經養成了習慣了。那就要一點一點的來改變。不要一下子來,孩子會接受不了的。 最後,不管如何做。都是有一個過程。不要心急。相信你的孩子是一個明事理的孩子。



槿年的後花園


其實很正常的!孩子自己會吃飯、會穿脫衣服,知道幫老師幹活,其實這些都是家庭教育的結果啊!如果沒有家庭教育之前的基礎,光靠幼兒園的教育,孩子要學會這些獨立生活的能力,會很困難。回家小霸王,出門小大人!這是孩子這個階段的一個特性,沒必要硬逼著孩子做改變!

首先,幼兒園孩子多,孩子多對於老師管理比較頭疼,但是對於孩子們來說,可以有更多交流和模仿的對象,所以幼兒園裡孩子更乖巧、懂事!

孩子去了幼兒園,認識了更多的小朋友,小朋友之間都會互相學習、互相模仿、互相交流的。本來比較排斥自己用勺子叉子吃飯的孩子,去了幼兒園,發現原來大家都會用叉子勺子吃飯。孩子就會有樣學樣的自己去嘗試用叉子勺子吃飯。

而且,這個時期的孩子最喜歡模仿,他們模仿的第一對象,就是爸爸媽媽。會下意識的將爸媽的一些做事方式和說話習慣,模仿出來。

再加上,老師是孩子接觸的除了父母、爺爺奶奶這些家人以外,一直被灌輸的要尊敬的第一個人。所以,看著大家都那麼喜歡和尊敬老師,孩子們也會更願意聽從老師的安排。再加上,老師畢竟不是父母,她們不會溺愛孩子,更多是用方法讓每一個孩子有學習的姿態和能力。所以,去幼兒園的孩子,大多數都比家裡要乖巧懂事。

但是回家就不一樣了,家是什麼?對於孩子來說,家就是完全可以釋放自己天性的地方,我的地盤我做主,我想怎樣就怎樣。反正就算犯點錯誤,爸媽也不會責罰我。再加上很多孩子早上送去幼兒園,晚上回來才能見著爸媽,爸媽一天見不著孩子,也不想總管著孩子。

這也就造成了孩子幼兒園懂事,一回家就各種鬧騰的情況出現。

其次,這樣的情況要不要去改變?爸媽要有自己的底線!

這樣的情況要不要去改變呢?難道你讓一個三歲的孩子,天天裝的跟大人似的,回來就捧著一本書,安靜的看書,到點吃飯,到點睡覺?如果是那樣的話,要麼是天才,要麼是傻子!

所以,其實這種情況不需要刻意去改變的!但是爸媽也要有自己的底線。

底線是什麼呢?爸媽要多和幼兒園的老師溝通,請教。瞭解最近孩子的情況,以及最近學習的方向。儘量做到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不衝突,能同步最好。

比如,吃飯的時候,孩子又撒嬌,一天見不著媽媽,想讓媽媽喂。這種情況,媽媽必須堅持住原則。可以用幼兒園其他小朋友舉例子,也可以用老師的話去做參考。總之,要堅持住底線,讓孩子自己開開心心的吃完飯。吃過飯以後,爸媽可以陪孩子盡情的玩鬧,畢竟這個時期孩子的天性,就應該是玩、鬧!

最後,還想說一句,現在的孩子們壓力也越來越大,每天除了幼兒園,很多家長還有各種早教班。每天除了上床睡覺是自己的時間以外,大部分的時間,孩子們也挺不容易的。回了家,該讓孩子釋放就得讓孩子釋放釋放。而很多時候,孩子無理取鬧其實是希望得到爸媽更多的關注而已!爸媽也要和孩子多溝通,每天學到什麼了,今天做什麼遊戲了。做好親子教育,讓孩子在家裡可以玩鬧,可以放鬆,但不會任性。

其實,我想說的是,幼兒園懂事,回家鬧翻天,這樣的孩子成長髮育其實更健康!各位爸媽,你們覺得呢?

我是多寶媽,國家健康管理師。專注健康育兒、實用育兒知識分享。歡迎關注、點贊、分享!

帶娃的那些事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三:第一:在家裡溺愛孩子造成的!第二:3歲前和同齡小朋友接觸過少。三:父母可能陪伴過少,孩子用“橫”的方式吸引你們的注意。

先說第一種情況:父母往往過於包辦孩子的事情,導致孩子自理能力很差,對孩子言聽計從,往往順著孩子,尤其是隔代教養的孩子大多驕縱,在家裡想怎樣就怎樣,無所顧忌!因為他知道大人不會批評他,反而表揚過多,在心理上自然就放縱,而在幼兒園就不同了,只有真正做好了才能得到表揚,所以,家長應該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自己的小襪子自己洗,自己的小被子自己疊,在家裡也要讓他明白真正去做了才能得到表揚,一句話:孩子的心理感受是,在幼兒園的表揚珍貴,在家裡的表揚廉價,這就是根本原因。

第二種情況:孩子只有多接觸小朋友,才能漸漸學會如何交際,面對拒絕應該怎麼做,面對友誼應該怎麼回應,受了委屈要怎麼辦,這些都是小孩子從小在接觸中鍛煉出來的,情商高的孩子能考慮別人的感受,不會由著自己的性子來,才能更好適應不同的環境。

第三種情況:父母忽略對孩子的陪伴,孩子在家裡孤獨,覺得受到了冷落,所以通過這種方式來吸引父母的注意,這就需要家長多和孩子玩耍、溝通。親子陪伴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



春秋公社


我是一個4歲孩子的寶媽,雖然我家寶貝並不像你說的孩子在家是個小霸王,一到幼兒園就特別乖的那種,但平時的很多表現,還是會有在家和在幼兒園的不同哦!

首先,為什麼我們的孩子在家比在幼兒園表現得更乖巧一些呢?其實這個問題挺簡單,因為孩子也是人啊,人是與生俱來的社交動物,他在一個社交圈中,就必須要去適應兩種東西,一個叫巴結,一個叫討好。我們的孩子一般3歲左右就有了自我意識,甚至他的自我意識到了一個發展的高峰階段,他們清楚自己的社會角色,那麼孩子去了幼兒園,不像是在家裡那麼自我為中心,多被家裡人寵著,他到了幼兒園之後,他也希望得到幼兒園老師的欣賞和認可,這時候他們本能的只能去控制自己的一些行為,甚至去巴結和討好老師,向著老師要求的那個方向去做,因為只有這樣,老師才會多給他一些賞識他的東西,所以很自然,孩子就變乖了。

其次,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究其原因,我們不難發現,一合格的幼兒園都會有一套完整的、系統的規章制度,而這些規章制度都是帶有強制性的,是針對幼兒園所有小朋友的,任何人都不例外,孩子在長期的幼兒園生活學習中,慢慢學會和養成了那樣一種好的習慣行為。而在家中就不同了,沒有各種規則的約束,加上孩子有時一哭鬧,家長就容易妥協,孩子不需要自我控制,所以孩子在家就不那麼聽話了,甚至發展成蠻橫不講理的孩子也比比皆是。

弄清楚了原因,作為家長的我們可以試著從以下幾個方面幫助孩子在家養成好習慣,那麼孩子在家和在幼兒園的表現會一樣棒棒的哦:

1.依據幼兒的特點,建立合理的作息時間表,讓孩子的生活變得有規律,譬如起居時間、吃飯時間、學習時間、玩樂時間的規定等;

2.制定合理的行為準則:哪些允許、哪些不允許一定要明確,譬如:玩過的玩具要及時整理歸位、懂禮貌,見到親戚朋友要主動打招呼、做遊戲要遵守遊戲規則等;

3.注意循序漸進,不要讓孩子一下子接觸太多,孩子記不住,每天融入一點,讓孩子自然養成好習慣。

4.少不了老師和家長的鼓勵,這裡可以請幼兒園的老師多多鼓勵和互動,放學回家,可以讓孩子多和老師電話交流,不聽話時,老師說的可能就比家長更管用哦,也可以和幼兒園的小朋友一對一互幫,小朋友與小朋友之間多交流其實也是不錯的方法。我家寶貝在幼兒園就有兩個固定的好朋友,放學回家,在媽媽的監督下,會用媽媽的手機微信上常和小朋友互動,如:問問好朋友吃飯沒有,是不是自己吃的,有沒有幫媽媽做家務,是不是準備要睡覺等,真的幫助很大。

5.家長要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榜樣。有的家長下班回家就只記得玩手機的很多,這樣家庭的孩子往往也關注於電子產品,養成不好的習慣,關於玩電子產品的危害,大家可以看看我之前的相關文章有提及過。

以上就是我針對這個問題發表的一點點個人看法,上面的方法大家不妨試一試!


湖湘印象


哈嘍,我是巧微來噠!



我還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家裡也有兩個熊孩子,鬧起來,曾經也是分分鐘鍾想崩潰。



曾經在幼兒園代過課,結合我自己的經歷來說說這個問題——孩子在家是像個小霸王,到了幼兒園之後就特別乖巧,那該怎麼教育孩子呢?



首先我們要找出問題關鍵所在,然後才能對症下藥,才有更合適的處理方法。



1,明確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

我們是不是都有同樣的經歷,在家的時候,有時候寶寶想幹啥。不讓乾的時候,劉開始拿出他的殺手鐧——哭。



然後我們大人看見這種情況,就開始妥協了,繳械投降了,好了,幹吧!弄吧!你是祖宗,你咋高興咋來,只要你樂意就成!然後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這種思維,就是說只要哭哭鬧鬧,沒有不讓乾的事兒。



在幼兒園裡,小朋友們都是統一行動的,沒有特殊。就算是哭也不行,還是這樣的!

2,意見統一,

有時候家人成員比較燉,寶寶是爸媽的心頭肉,也是爺爺奶奶的心肝兒寶貝,也是見不得寶寶受一星半點的委屈,見不得哭。所以要和家人意見統一,啥能做,啥不能做。



原來接觸過一家人,男的教育孩子的時候,女的不讓教育,還當著孩子面給男的吵,然後孩子就在一旁看著,久而久之,孩子和爸爸媽媽都沒話說,基本上見不到一家三口的互動。



3,態度堅決

說了不能做什麼就是不能做什麼,能做什麼就做,要從一而終,不可半途而廢。不能說我今天想起來了,心情好了,就放鬆了,哪天心情不好了再去管。要做到你哭,你鬧,我還是我,要做的事情必須做,比如寫作業!



4,不可急功近利,

什麼事情都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慢慢來。教育寶寶也是,不能一下就剎住了。就好比突然之間不讓你玩手機,你是什麼感受?



5,獎罰分明

孩子都是喜歡得到表揚的,因為那是他的驕傲。孩子表現好的時候,就當時就誇獎他,然後給予一定的表揚,比如帶他去一直想看的電影



犯錯的時候,沒有什麼原因,那就要接受相應的懲罰了!但是注意度,比如說不讓他看他喜歡的動畫片。



6,傾聽,分享,表揚

我那會接大寶時候,大寶就會巴拉巴拉給我說她怎麼表現好了,老師怎麼表揚她了。然後我一高興就獎勵她一個我認為好看多髮卡!



我也是邊帶娃,邊學習摸索的,歡迎評論,我們一起來學習吧!


琳媽簡筆畫


為了更好地達到家園共育的目標,一線的老師需要經常跟家長反饋孩子在園的情況。很多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都受到老師的表揚:自理能力好;動手能力強;愛幫助同伴;講衛生、有禮貌......剛開始時很多家長都質疑:這說的是我們家孩子嗎?怎麼跟在家裡的表現完全掛不上鉤!每每這時候,我就會耐心地解釋給家長聽:其實沒什麼好驚訝的,為什麼孩子在家跟在幼兒園的表現會完全不一樣,像變了個人似的呢?那是因為環境的不同

1、孩子在家的一切很多時候因為家長的一手包辦,慢慢地變得不會做也不願意做了,動手能力也就弱了。在幼兒園,我們主張——讓孩子多動手,在操作中獲得各種經驗。

2、很多孩子在家食無定時,想吃什麼就吃什麼,零食吃多了,正餐就不想吃也吃不下了。在幼兒園,因為有規律地合理地安排孩子生活作息,孩子自然身體也好起來了。

3、孩子在家沒有比較的對象,自然就不會有表現的慾望。但在幼兒園,只要老師一說:今天誰誰誰真有禮貌,會說“請”和“謝謝”了。還獎勵小紅花一枚。被表揚的孩子樂茲茲的,其他小朋友紛紛效仿,久而久之,各方面的良好習慣就在幼兒園習得了。

重點來了:怎樣讓孩子在家也能像在幼兒園一樣乖巧聽話呢?

首先你自己以及孩子經常接觸的家人都要給孩子樹立好好的榜樣。孩子有一個明顯的特徵就是愛模仿,你們做好了,無形中就影響了孩子。其次做家長的要跟老師密切合作,如孩子平時在家在外都不跟別人打招呼的,就要跟老師反映。在幼兒園孩子都聽老師的,當他在這方面有一點好的表現時,你請老師及時告訴你。然後你今天之後就要在多注意了,多跟他說老師表揚你是個有禮貌的孩子,你在家也要這樣哦。還可以多講相關的故事給他聽。一個好的習慣是要堅持不懈地重複再重複才能培養出來的!


這孩子有點皮


這種現象很普遍。現在的孩子特別聰明,能很好的感知大人的態度。在家像霸王是孩子知道家人都寵著他,有時無理取鬧也會被寬容;在學校就不同了,首先是環境就與家裡不同,舒適度、秩序感等等,明顯會讓孩子有拘束感。即便熟悉之後,放鬆下來,孩子依然知道這裡的人不會如家裡那般縱容自己,還有可能是孩子膽子小的緣故。

針對這種情況可以經常做鍛鍊孩子膽量的事情,告訴孩子要敢於積極的表達自己想法和情緒。讓孩子多跟人交流,積極培養良好的人際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