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为什么中国人乐意做房奴《金瓶梅》置业告诉我们的答案

本文作者黄强

小房子,大社会,置业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之大,尤其在中国,是非常明显的。为了房子,倾注一生积蓄,背上几十年贷款,成为房奴。尽管每月还贷辛苦,只要有房子,还是很有面子。中国人对于房子的渴望、重视,举世闻名。

为什么中国人乐意做房奴《金瓶梅》置业告诉我们的答案

【图119,潘金莲的住房】

由于我国社会长期处于封建社会阶段,家族式管理占据统治地位,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自古以来中国人渴求稳定的首要方法就是购房置业,以求得生活的保障。因此,有房与无房,有产者与无产者对人们的行为,对社会的态度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为什么中国人乐意做房奴《金瓶梅》置业告诉我们的答案

【图120,西门府庭院与回廊】

《金瓶梅》反映的背景是明中叶社会生活,但是其故事却是明写宋代实喻明代。象赤手打虎的武松这样的英雄,何等豪气,却未博得功名,而是落草水泊梁山。这固然有社会的因素,但是细细观察,我们却发现武松也好,赤发鬼刘唐亦罢,这些英雄都是有一个特点,基本上都是无产者,没有房屋家产,没有成家。军师吴用是破落书生也没有什么房产,只有晁盖、柴进、卢俊义几个人属于有产者。

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启示:置业与社会稳定性是密切相关的。武松等无家室,无房产,行走江湖,无所牵挂,无所顾忌,他们的意识形成,行为准则都与无产业有关,风风火火走九州,该出手时就出手,增加了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反过来,有家室,有房产的置业者就很少会选择闯荡江湖,因为他有牵挂,财产的牵挂。他是有产者,他要顾忌财产的得失,家庭的得失。

为什么中国人乐意做房奴《金瓶梅》置业告诉我们的答案

【图121,《金瓶梅》面塑中临清码头(黄强摄)】

换言之,有家业就有生活的来源,有房才能稳定,这类人群比较安于生活,渴望社会和谐。对于西门庆、潘金莲的人品、行为,传统的观念多为贬意,但是对西门庆身上具有的新兴商人的秉性,学者也逐渐认同,他与生俱来的商人本质,及他处那个特殊时期、新兴商人的典型,则又不得不让我们有所反思。对于商业经济的发展,即使是现代社会的认识也是曲折发展的。不同的社会,乃至从不同的角度,对某一现象、事件、问题的认识也是不相同的,正如西方哲学家所说,你不会淌入同一条河流的河水。

为什么中国人乐意做房奴《金瓶梅》置业告诉我们的答案

【图122,临清古运河场景】

对房屋的追求,不仅现在人看重,“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处”,无家可归最为尴尬。为了房屋,王六儿不惜卖身于西门庆,以肉体的交易换来一所价值150两银子的住宅(其中30两是后来盖的两间平房的花费)。说《金瓶梅》具有现实性,一点不假。如今的社会大概不乏“争先恐后”的王六儿式的人物,为了房子,漠视亲情,为了房子闹上法庭,为了房子谋财害命,什么情况的都有。房子让人们痴迷,让人们发狂。可是,重视房子的置业,与传统农业国有关,也与社会的价值观有关。

为什么中国人乐意做房奴《金瓶梅》置业告诉我们的答案

【图123,唐伯虎《守耕图》局部】

从置业的角度,西门庆是个有眼光的商人,潘金莲、李瓶儿、武大郎都曾渴望生活的稳定,家庭的幸福。有房的人对社会稳定、和谐的需求愿望无疑比无产者更强烈,更愿意维护现行社会的秩序,《金瓶梅》也给了我们这方面的借鉴。

黄强,字不息。服饰史学家、金学家,多年来致力于金瓶梅文化、中国服饰史等研究,已出版《趣民国》《文人置业那些事》《服饰礼仪》《消失的南京旧景》等著作15本。

《金瓶梅风物志》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当当网、淘宝网等有售。另制作了收藏版毛边书,孔夫子网有售签名钤印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