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雍正明明有3個兒子可以選擇,為何偏偏選中了老四乾隆?

MYR00


如果把弘曆成長過程中發生的幾件事情連起來看,會發現他成為皇位繼承人其實是一個極具神秘色彩的結果。

第一件事發生在弘曆生母鈕祜祿氏的身上。鈕祜祿聽起來是位列“滿洲八大姓”的高貴姓氏,但皇帝還有三門窮親戚呢,這位鈕祜祿氏就是出自於鈕祜祿家族很底層的家庭。鈕祜祿氏進入雍親王府時,只是一位來自白丁家庭的普通丫頭。這個在府中幹雜活而又其貌不揚的婢女,能開花結果生下乾隆,本身就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

不同之處正在於此。在康熙的97個孫子中,他們的生母即便不是名門閨秀,也必定是嬌俏女子,她們生下來的孩子也多是清一色的秀弱體貌。相比之下,弘曆的生母鈕祜祿氏自小做慣了雜活,長成的是一副高大健壯的敦實身材,所生育的弘曆之所以能讓康熙青眼有加,靠的就是身上那一股子來自母體的剛健之氣。

應該說,正是這一點吸引了康熙。以至於康熙當時還特意要見一見弘曆的生母,並連聲稱讚這位健壯、淳厚的兒媳是“有福之人”。

第二件事發生在康熙臨終前對遺詔的安排上。根據《朝鮮李朝實錄》當時的記載,康熙在言明立雍正為嗣皇之後,還對兩位孫子做出了安排。其中一個是廢太子的兒子弘晳,要求雍正即位後封弘晳為親王。其實,廢太子如果在兄弟的逼迫下沒有慌了神,就憑康熙對弘晳的鐘愛,皇位壓根不會有雍正的份。

康熙在遺詔中安排的第二個孫子就是弘曆,他說弘曆“有英雄氣象,必封為太子”,用了非常強烈的口氣,要求雍正必須這樣做。但雍正是怎麼做的呢?他搞出了一個秘密立儲的把戲,這等於是既不抗旨也不遵旨,以示選擇繼承人的權力還握在自己手中。

而此後一系列事情的發生,幾乎專門就是用來對付雍正秘密立儲的。先是乾隆唯一在世的異母哥哥弘時捲入允禩的案子,很快被整死了。接著是年貴妃所生的三個皇子相繼早夭,然後最後一位皇子弘曕直到雍正去世前兩年才出生,弘曆在很長時間裡的競爭對手只有異母弟弟弘晝。而弘晝顯然是受了弘時之死的刺激,一心只想做個瞎胡鬧的荒唐王爺,名聲怎麼差他怎麼混。

所以有這麼幾件事作為鋪墊,當雍正突然去世時,所謂秘密立儲的遺詔已經可看可不看了。兄弟三人裡面,弘晝早早地就不爭了,不滿三歲的弘曕更不可能爭,弘曆自然落個當仁不讓。


讀歷見聞


公元1735年,58歲的雍正皇帝去世。雍正皇帝去世以後,他第四個兒子弘曆繼承了皇位。弘曆的年號為乾隆,這就是中國歷史上段子最多的乾隆皇帝。其實乾隆皇帝既不是嫡子,也不是長子。雍正皇帝有弘時、弘曆和弘晝三個兒子,弘時是長子。那麼,雍正最後為何選擇了弘曆,而不是老三弘時呢?這裡邊大有文章。


在中國歷史上,因為自己有個好兒子才得到皇位的人比比皆是。在明朝前期,明成祖朱棣很不喜歡自己的太子,而是喜歡二兒子朱高煦。可在孫子輩的競爭中,朱瞻基遙遙領先。最終,朱棣還是沒有改變原來的太子。雍正繼位也有這方面的原因,當年的康熙皇帝很喜歡自己的孫子乾隆,這是其他皇孫不具備的。在這樣的情況下,乾隆為雍正贏得了不少分數。


除了祖父康熙的寵愛,還有就是後宮的較量。雖說,弘時是雍正皇帝的長子,但是他的母親並不受寵。俗話說母憑子貴,既然母親不得寵,兒子也好不到哪去。與之相比,老四乾隆就強悍多了。乾隆的母親是貴妃鈕祜祿氏,就是那位大名鼎鼎的甄嬛。在歷史中,雍正對鈕祜祿氏還算寵愛。自然,也對乾隆多看幾眼。


最後就是個人能力的比拼,無論是學習成績,還是弓馬騎射,乾隆都技高一籌。乾隆具有這麼多的優勢,三哥弘時壓力很大。其實皇位的爭奪就只有老三弘時和老四弘曆,老六弘晝完全可以忽略不計。為了自己有更多的優勢,弘時聯合了重臣隆科多,這犯了雍正的大忌。雍正最終清洗了老三弘時和隆科多,接下來,乾隆自然沒有任何對手。


其實乾隆皇帝是一個權力慾望非常重的人,乾隆皇帝繼位以後,對自己的母親也幾次敲打。潛臺詞就是老媽你好好享清福,朝中的事情連問都不要問。那位鈕祜祿皇太后曾經詢問了一件所謂的國事,乾隆皇帝勃然大怒。雖然不能處理自己的母親,但嚴厲處分了太后身邊的太監。由此可見,在對權力的控制方面,乾隆比起雍正有過之而無不及。


乾隆的弟弟弘晝十分精明,這位王爺整天到處花錢,一旦惹了什麼事,就找哥哥乾隆處理。但對政務絲毫不理會,這才是大智若愚。乾隆對這個弟弟無可奈何,但是十分放心。當年,雍正對自己兄弟們的清洗,大家都看在眼裡。作為雍正的兒子,弘晝自然懂得如何明哲保身。尤其是面對那麼強悍的乾隆,能一口氣活幾十年當真不容易。


朱富貴說歷史


向敬之

1735年,雍正離奇去世,留下了三個兒子:皇四子弘曆、皇五子弘晝和皇六子弘曕。

從年齡上看,弘曕還不到三歲。雍正生十子,一個死胎,五個幼殤,好幾個是快十歲夭折,這無疑是雍正揮之不去的痛苦。

弘晝雖有二十四歲,但是個荒唐王爺,喜歡在府上辦喪事,吃祭品。他是聰明之人,真實隱沒自己,在老三弘時、老四弘曆纏鬥不休時,以荒唐自樂,保全了自己,最後活了近六十歲正常死亡。

剩下弘曆成了唯一可以也必須選擇的繼承人。弘曆成為了乾隆,所以史官們給他創造了康熙指定繼位的神奇身份。

《雍正王朝》康熙與弘曆劇照

一、康熙六十年,聖祖來雍親王府遊玩,第一次見到了十歲的孫子弘曆,見而驚愛,令養育宮中,親授書課,並帶著巡幸熱河避暑山莊。康熙對弘曆的生母鈕祜祿氏說,弘曆福分會超過自己,鈕祜祿氏是有福之人。潛臺詞是弘曆將來做皇帝,其母便是皇太后。

二、朝鮮《李朝實錄》稱,康熙選擇胤禛為儲,是有條件的,其中之一即封弘曆為皇太子。這並不見於清廷正史,但清廷正史說雍正元年八月,世宗秘密建儲,書皇四子弘曆名於上,藏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

其實,雍正初年,是有兩個皇子可以選擇的。但因弘曆成為了乾隆帝,史書也就說皇三子弘時性情放縱,行事不謹,失歡心於父,故雍正早早地選擇了弘曆。

《雍正王朝》中的弘時、弘晝

弘時性情放縱,行事不謹,於雍正五年削去宗籍,不久死於幽所。此時,正是雍正嚴懲阿其那(允禩)、塞思黑(允禟)、隆科多等掃尾時期,允禩、允禟被拘禁後不久死於非命,弘時可能與他們有牽連,觸怒雍正冷酷地將兒子秘密處死。弘時死得不明不白,也為弘曆成為後繼之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能幹的弘曆,已是雍正立儲的不二人選。


以禮觀書


因為康熙駕崩後留有遺詔:皇位傳位給雍正,並指定隔世之君必須為四阿哥弘曆。這就是為什麼雍正明明有3個兒子可以選擇,卻偏偏傳位給乾隆,因為他必須遵循先帝旨意。至於康熙為何指定弘曆為隔世之君 因為幼時弘曆聰穎,偏得康熙寵愛,就在一次狩獵中,爺孫倆合力擊倒大黑熊,更讓康熙見識到弘曆非一般的冷靜、沉著,並相信他是天命所歸,而且康熙傳位給雍正很大原因就是他看好弘曆這位隔世之君。



富陽居士527


我想說明一下我的觀點:不是雍正選的,是康熙選的。

先說說三個人選:弘曆,弘晝,弘瞻

弘晝從小驕傲,盛氣凌人,不是太子的最佳人選。

弘瞻年紀太小 ,乾隆繼位時,只有兩歲,也不合適

弘曆少年老成,最得雍正喜愛。此外康熙晚年去圓明園時,見到了弘曆,弘晝,對弘晝無感,對弘曆甚是喜愛,覺得他有著不屬於這個年齡的回宮後決定把弘曆接到宮中撫養。在康熙那麼多孫子中,只有前太子的兒子有此等待遇。臨死前除了說傳位於四阿哥,還說了要立弘曆為太子。所以弘曆成為太子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有人甚至猜測康熙立雍正為太子,有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喜歡弘曆。

事實證明,康熙和雍正沒選錯。他們祖,父,孫創造了康雍乾盛世—落日的餘暉。


我是牛油果呀


題主指的三個兒子應該分別是老三弘時、老四弘曆(即乾隆皇帝)、老五弘晝。

其實題主的問法有些不太對,因為皇帝總要選一個繼承人,選誰都有可能,不能說“偏偏選中乾隆”,乾隆又不是晉朝那個傻子皇帝,被選中也屬正常。

要說為何選中乾隆,肯定還是其本身有過人之處,優於其他二人。弘曆生於康熙五十年,兒童時期就表現聰慧,很受康熙帝的喜歡,傳說康熙之所以傳位雍正也有乾隆的原因,就像明朝成祖朱棣最後傳位於朱高熾也有朱瞻基的原因。

再說老三弘時,老三是雍正繼位後實際額長子,雍正早期乾隆年齡較小,老三也曾代雍正處理過一些政務,但是老三犯了個大錯就是在雍正處理八爺黨之時,替這個八叔鳴不平,這一下就把雍正得罪死了,將其宗室都罷黜了,讓其轉至老八一脈,雍正五年弘時憂憤而死(野史說雍正下令處死)。

再說老五弘晝,有名的荒唐王爺,做生祭,吃供奉都是他乾的事。沒什麼好的表現,更不可能選為繼承人。最後只剩下老四弘曆了。


天佑光明


雍正會選中選乾隆其實並沒有什麼意外的,當年康熙在位時就很喜歡所以乾隆,這也為雍正繼位贏得了不少分數,除了康熙的疼愛外還有就是後宮的較量,乾隆的母親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甄嬛,雍正對這位甄妃還是比較寵愛的,自然也就對乾隆多看幾眼。 再有就是 個人能力的比拼,乾隆無論時候學習成績還是騎馬射箭都要好於其他兄弟,在乾隆這麼多的優勢面前,老三弘時面臨的壓力自然會很大,所以弘時聯合了重臣隆科多,這也正是犯了雍正的大忌,招來了雍正的清洗。 這時乾隆自然就沒有了對手,所以在這些因素下能夠名正言順繼承皇位的也就只有乾隆了,個人意見,不知大家覺得如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