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洛陽四絕是什麼?

鍥入新視覺


龍門石窟、洛陽牡丹、洛陽水席、洛陽正骨並稱為“洛陽四絕”。

洛陽正骨

位於洛陽瀍河回族區的洛陽正骨醫院是全國最大的中醫骨科治療中心,名揚中外,是全國重點非物質文化遺產。洛陽正骨已有200餘年行醫史。


200多年來,洛陽正骨人始終恪守“醫乃仁心仁術”的理念,精醫術、修醫德,懸壺濟世,“上療君親之疾,下救貧賤之厄”,以理論體系完整、學術內涵豐富、臨床療效獨特而飲譽華夏。在治病療傷的過程中,洛陽正骨形成了大量的民間傳說、神奇故事和醫患佳話。

洛陽平樂郭氏正骨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793年,距今有218年;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建立於1956年,距今有55年。


建院55年來,醫院按照“醫、教、研、產”一體化的發展戰略,在繼承、創新平樂郭氏正骨技術精華和醫德精髓的基礎上,加強專科建設,深化體制改革,注重內涵建設,提升創新能力,以特色求發展,以質量塑品牌,走出了一條“專科化、特色化、品牌化、一體化、國際化”的傳承創新之路。


從醫院創始人、平樂郭氏正骨第五代傳人高雲峰,到第六代傳人、白求恩獎章獲得者郭維淮;從全國首創的“洛陽皮瓣”,到世界首個“正骨遙控機器人”的成功;從享譽中原到聞名全國、走向世界,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從JCI認證成功到ISO15189實驗室標準評審通過……無論走的多遠,不管怎樣輝煌,洛陽正骨人都始終牢記著自己的使命,傳承創新,一路走來,一路輝煌。

洛陽牡丹

牡丹從隋代落戶洛陽西苑後,地脈適宜,開得繽紛美麗、豔冠天下。


“洛陽牡丹甲天下”,這是千百年來人們對洛陽牡丹的讚譽,故洛陽有“牡丹城”之稱。洛陽牡丹之所以著名,與其歷史和環境密切相關。


在極盛的宋代,品種多至100餘種,品名也極為雅緻,有的冠以姓氏,如魏紫、姚黃;有的標以產地,如丹州紅;有的以其形態和花色取名,如繡球、九蕊珠、無瑕玉等等。現在還特地新闢專門培植牡丹的花圃,牡丹品種已達370餘個,其中魏紫、姚黃、豆綠、墨魁、二喬、嬌容三變等名貴品種數十個,植株100多萬株。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洛陽是十三朝古都,有“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的美譽。“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其栽培始於隋,鼎盛於唐,宋時甲於天下。


它雍容華貴、國色天香、富麗堂皇,寓意吉祥富貴、繁榮昌盛,是華夏民族興旺發達、美好幸福的象徵。洛陽牡丹花朵碩大,品種繁多,花色奇絕,有紅、白、粉、黃、紫、藍、綠、黑及複色9大色系、10種花型、1000多個品種。花開時節,洛陽城花海人潮,競睹牡丹倩姿芳容。

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是中國石刻藝術寶庫之一,現為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洛陽市洛龍區伊河兩岸的龍門山與香山上。龍門石窟與莫高窟、雲岡石窟、麥積山石窟並稱中國四大石窟。

龍門石窟開鑿於北魏孝文帝年間,之後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宋等朝代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餘年之久,南北長達1公里,今存有窟龕2345個,造像10萬餘尊,碑刻題記2800餘品。其中“龍門二十品”是書法魏碑精華,褚遂良所書的“伊闕佛龕之碑”則是初唐楷書藝術的典範。


龍門石窟延續時間長,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實物形象和文字資料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等許多領域的發展變化,對中國石窟藝術的創新與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2000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洛陽水席

洛陽水席,是河南洛陽特色傳統名宴,屬於豫菜系。洛陽水席始於唐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迄今保留下來的歷史最久遠的名宴之一。


洛陽水席有兩個含義:一是全部熱菜皆有湯,湯湯水水;二是熱菜洛陽水席吃完一道,撤後再上一道,像流水一樣不斷地更新。 洛陽水席的特點是有葷有素、選料廣泛、可簡可繁、味道多樣,酸、辣、甜、鹹俱全,舒適可口。


全席共設24道菜,包括8個冷盤、4個大件、8箇中件、 4個壓桌菜,冷熱、葷素、甜鹹、酸辣兼而有之。上菜順序極為考究,先上8個冷盤作為下酒菜,每碟是葷素三拼,一共16樣;待客人酒過三巡再上熱菜:首先上4大件熱菜,每上一道跟上兩道中件(也叫陪襯菜或調味菜),美其名曰"帶子上朝";最後上4道壓桌菜,其中有一道雞蛋湯,又稱送客湯,以示全席已經上滿。

洛陽水席的頭道菜是“牡丹燕菜”,原稱為“假燕菜”。 所謂“假燕菜”,就是以它物假充燕窩而製成的菜餚。1973年10月14日,周恩來總理陪同加拿大總理特魯多來洛陽參觀訪問, 洛陽的名廚為他們做了一道清香別緻的“洛陽燕菜”只見一朵潔白如玉、色澤奪目的牡丹花,浮於湯麵之上,菜香花鮮,贏得貴賓們的拍手叫絕,周總理也風趣地說道:“菜裡開花了”。所以人們後來又把燕菜稱為“牡丹燕菜”,菜以花名,花以菜傳,兩者相得益彰,名聲更大了。


洛陽人把水席看成是各種宴席中的上席,以此來款待遠方來客。它不僅是盛大宴會中倍受歡迎的席面,就是平時民間婚喪嫁娶、誕辰壽日、年節喜慶等禮儀場合,人們也慣用水席招待至親好友。


唐代武則天時,將洛陽水席旨進皇宮,加上山珍海味,製成宮廷宴席,又從宮廷傳回民間。遂形成特有的風味。因仿製官府宴席的製作方法,故又稱官場席。

(洛陽晚報 付璇)


洛陽晚報


洛陽牡丹:

“洛陽牡丹甲天下”,自古洛陽人愛花成俗,邵雍的"洛陽人慣見奇葩,桃李開花未當花,須是牡丹花盛發,滿城方始樂土無涯"的名詩,正是這種習俗的真實寫照。


龍門石窟:

是東方雕刻藝術的瑰寶,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雲崗石窟,共同組成我國著名的三大石窟藝術寶庫,1961年龍門石窟被國務院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第一批國家風景名勝區,2000年11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24屆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洛陽水席:

所謂"水席"有兩個含義:一是全部熱菜皆有湯-湯湯水水;二是熱菜吃完一道,撤後再上一道,向流水一樣不斷地更新。全席共設24道菜,包括8個冷盤、4個大件、8箇中件、4個壓桌菜,冷熱、葷素、甜鹹、酸辣兼而有之。




洛陽正骨:

千載奇術、單傳秘訣,傷筋動骨,再造建功。與時俱進,老樹新花。相傳,清代嘉慶年間,郭家先人曾經救助過一個過路的外鄉乞丐。為報答救命之恩,乞丐將一套正骨手法秘籍與秘方傳授給了郭氏先祖。從此,郭家人開始使用這套手法為民眾看病,而且在一開始就立下了對內“傳男不傳女”、對外“看病不要錢”的家規。


怪咖娛小樂


洛陽有四絕,下面分別介紹一下這個“洛陽四絕”。

一絕:牡丹色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蓉淨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二絕:杜康名\n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



三絕龍門石窟

人類歷史文化燦爛的瑰寶




四絕 真不同洛陽水席

真不同百年傳承,一心致力於洛陽特色名宴‘水席’的創制、研發。洛陽水席初始於盛唐時期,至今已經有了1000多年的歷史,是中華傳統少有的保留完整的名宴。



東籬採菊不見花


洛陽四絕現在已經被收入了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裡面的每一個都是人類聞名的藝術寶庫。

龍門石窟



第一個是龍門石窟,洛陽的龍門石窟現在已經十分有名了,這裡面的最精妙的地方並不在於他的佛像,而在於在那樣小的幾百甚至上千個石窟裡面所能雕琢成的精緻。全方位體現了我國古代人民智慧與手藝的結晶。

洛陽水席。



洛陽水席裡面每一道菜都有著不同成分的湯。每道菜都有著自己的特色,其中最被人們歡迎的是連湯肉片。焦炸丸子和牡丹燕菜也十分有名。

洛陽牡丹



洛陽是我國有名的牡丹花城,在洛陽牡丹花的種類和數量都算得上是十分之多。每年3月份到5月份是洛陽牡丹花開的季節,這個時候遊客就會絡繹不絕,為洛陽的經濟助力。

洛陽正骨

對於洛陽正骨並不是很瞭解,這裡就不多做介紹。


青花擾夢


看到這個提問,當時就震驚了,這洛陽“四絕”的年份有多久,似乎也沒聽說人民群眾提起過“洛陽四絕”,看來,老田我落伍了。


說起來這個話題,我倒有點想法,這個洛陽四絕有沒有行業納入標準化評判。。。。。。

按照在線新華字典註解,漢字的“絕”字有多種解釋,不靠譜的,貶義的咱拋開不說,說幾個相關褒義的“絕”的含義:絕無僅有。 獨特的,少有的,沒有人能趕上的:絕色。絕技。絕倫。絕唱。絕代。 一定的,肯定的:絕對。絕然。

按照這個意思,在咱洛陽人民群眾眼裡,洛陽四絕一定是少有的、沒人趕得上的、絕對好的這個範疇。

洛陽正骨醫院,“洛陽正骨”在國內外的影響,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正”文化。目前“,洛陽正骨”已具有221年的歷史,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華老字號,是集醫療、教學、科研、產業、文化於一體的現代化三級甲等省級中醫骨傷專科醫院,其中“柳枝接骨”那可是真的。

洛陽牡丹文化節是“一絕”,目前在國內四大文化節上,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前身為洛陽牡丹花會,已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至 2017年洛陽牡丹花會成功舉辦35屆,並在2010年升級國家級文化盛會。

文化聖城是“一絕”;洛陽是全球1億客家人的祖籍地、中國70%的宗族大姓的起源地,不僅是中華文明的首端之處,也是文明的輻射之源。這裡是東方哲學的濫殤之地。道學肇始於此。老子寫下的五千言的《道德經》,至今仍對世界起著重大影響。儒學弘大於此。孔子入周問禮於老子、學樂於萇弘,成為儒家學說的代表人物。佛學首傳於此。東漢明帝;永平求法;,修建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座官辦寺院――白馬寺,至今仍被視為中國佛教的;釋源、;祖庭”。玄學形成於此。魏晉時期何晏、王弼等人在洛陽創立的玄學,促進了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發展。理學創始於此。宋代程灝、程頤在洛陽開創的理學,成為此後長達800年的國家統治思想。這裡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家園。

洛陽地邪是“一絕”:洛陽人都愛說一句話“洛陽地邪,敢說不敢噘”,本意是大家做人不要背後說閒話的意思,更多的是一種似真非真的民間約定成俗的聊天模式,仔細想想,這句話還真是有道理的,大白話裡哲理多吧。

有關洛陽的事兒,咱多聊聊關注我、“田間的記錄簿”。


搖曳于田間


“洛陽四絕”是指龍門石窟、洛陽水席、洛陽牡丹、洛陽正骨,於2008年入選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南十三公里處,它同甘肅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雲岡石窟並稱中國古代佛教石窟藝術的三大寶庫。龍門石窟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公元494年),直至北宋,現存佛像十萬餘尊,窟龕二千三百多個。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魏窟

魏窟——公元495年魏宗室丘慧成開始在龍門山開鑿古陽洞,500--523年魏宣武帝、魏孝明帝連續開鑿賓陽洞的北中南三個大石窟,石陽洞和賓陽洞的修建共費人工80萬以上,還開鑿了藥方洞和東魏時開鑿的蓮花洞等石窟。北朝石窟都在龍門山,古陽洞自慧成至東魏末50多年的營造,表現出列多的中國藝術形式,大佛姿態也由雲崗石窟的雄健可畏轉變為龍門石窟的溫和可親。以賓陽中洞主佛為代表的佛像,人物面部含著微笑,龍門石窟比雲崗石窟表現出更多的中國藝術佛像。

 唐窟

唐窟——最盛期是唐朝,佔石窟總數的60%以上,武則天執政時期開鑿的石窟佔唐代石窟的多數,與她長期有洛陽有關。奉先寺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唐窟,二菩薩70尺,迦葉、阿難、金剛、神王各高50尺(唐代長度)。規模之大,在龍門石窟中稱第一,先後用了四年時間,武則天自己出錢二萬貫。

龍門二十品是珍貴的魏碑體書法藝術的精品。代表了魏碑體,字形端正大方,氣勢剛健有力,是隸書向楷體過渡中的一種字體,有十九品在古陽洞內。

洛陽水席

洛陽水席特點


一是有葷有素,素菜葷做,選料廣泛,天上的飛禽、地下的走獸,海中的游魚,地裡的菜蔬均可入席。可以根據設席者的經濟狀況,可簡可繁,豐儉由人。 二是有湯有水,味道多樣,酸、辣、甜、鹹俱全,舒適可口。三是上菜順序有嚴格的規定, 搭配合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