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3 扶智与扶志相结合,打出鹤山区脱贫精神

扶贫不能简单的满足贫困人口物质条件,要从根源出发,为贫困户树立脱贫的目标和动力,激发内生源泉用双手创造脱贫致富的保障。

扶智与扶志相结合,打出鹤山区脱贫精神

在农村推广新项目、新产业时,农民存在畏惧心理,从前被所谓的“好项目”给欺骗,辛辛苦苦一年来,一无所获。政府即使为村民提供好的脱贫产业,村民因固守传统、畏惧心理大,宁愿种植传统的小米、麦子等作物,也不愿意参加到产业扶贫中来。

上述事件在贫困地区发生并非偶然,参加产业怕赔钱、务工怕技能低找不到工作,总体来说是缺乏自信、安于现状。居住于深山腹地,与现代社会隔离,习惯于在贫困中煎熬;缺少应有的技能,导致闯一闯的想法被现实磨灭;教育程度的限制,造成贫困的代际传递。多种因素交错复杂,致使群众不敢于脱贫。

扶智与扶志相结合,打出鹤山区脱贫精神

脱贫动力不足,要给群众看到希望,树立鹤山区的脱贫精气神。这种动力来自产业,鹤山区怒大力扶持特色产业扶贫基地,让产业的发展打动群众,看到现实例子、感受到切实的收益。火车跑得快,车头是关键,一群大雁需要头雁领,一个脱贫产业基地、一个农家致富,就是山区脱贫最有说服力、最生动的标杆。通过产业扶贫,真正让群众消除“怕白干”、“不敢干”的心理。

扶智与扶志相结合,打出鹤山区脱贫精神

鹤山区在西部山区树立缇香谷、西顶、福寿堂等十余个特色产业扶贫基地,产业基地各有特色从无公害林果、民宿旅游等角度实施产业带动,让贫困户在市场中享受到收益与保障。

扶智与扶志相结合,打出鹤山区脱贫精神

缇香谷园区流转土地、给付工资等两项措施让村民收入得到提升,顺应社会发展需要,园区无公害林果与初加工农产品质量高,又有无公害认证自然得到消费者认可,村民通过参加销售、种植的环节,以较小的付出获得较高的收益。鼓励新型农业主体抱团发展,增强抗风险能力,在经济形势换挡发展的背景下,鹤山区的传统乡村+农业观光模式异军突起,得益于政府差异化引导发展,通过市场的检验,证明山区发展生态农业的可行性,群众在生态治理下认识到生态红利与市场风险,有的村民自愿办起农家乐,分享到市场带来的参与感。

扶智与扶志相结合,打出鹤山区脱贫精神

在精神上对群众进行丰富,树立远志与小目标,需要政府与缇香谷等扶贫基地共同发力,通过耐心、实效激发群众的想法转变,鹤山区将扶贫与扶志、扶智多效并举,如此一来,群众能靠双手创造出幸福的生活。

扶智与扶志相结合,打出鹤山区脱贫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