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重機槍馬克沁在一戰索姆河戰役中一天殺傷60000名英軍,採用的是什麼射擊姿態?

醉臥丿美人


不要把索姆河可怕的7月1日(通常被單獨稱為“索姆河的第一日”、“血腥一日”)全部歸功於馬克沁機槍。西線的塹壕戰發展到索姆河時代,已經可以說是一個完整的防禦體系了。被精確測量過的中間區域,或者我們稱為無人地帶。

無人地帶和防禦者藉以躲避對方的塹壕都經過測距甚至是測距射擊,一方可以參照某些地形標識物來迅速得知座標,只要獲知大致目標就立刻可以展開多層火力,從直瞄的步槍,到帶有間瞄性質的重機槍遠程拋射(這就是你所問的姿態,機槍的超越射擊更類似與野炮的使用,基於對射擊陣地與目標的距離,得出彈道,計算彈道搞點和機槍槍口的抬高尺寸,最終得出瞄準點數據,通過三腳架上的高地手輪進行調整。這種情況下,機槍子彈落區是一個紡錘形或者說橢圓的覆蓋範圍,子彈與地面有很大夾角,因此單純臥倒無法有效遮蔽,反而會增大被單面積),再到速射野炮、臼炮以及遠程間瞄炮群。告知座標的方式,既有電話(索姆河戰役德國炮兵觀察員和後方的電話聯繫幾乎全被摧毀),也有相對不算準確的信號槍。

攻擊者想到抵達對方的塹壕,需要通過無人地帶,然後破壞鐵絲網和其他障礙物,爬進敵方的工事,例如塹壕和守軍進行肉搏,一道一道的奪取塹壕,在這個過程中,本方的遠程火炮會延伸火力去覆蓋成為下一個目標的敵人塹壕,因此攻擊者只能得到手榴彈和少量塹壕步兵炮的支援,不過索姆河時期英國人似乎不太喜歡用這樣的東西。

具體到德國人這裡,每一道塹壕之間的距離被很好的進行規劃,主要塹壕之間的距離和障礙會防止英國人的野戰炮伴隨步兵前進,提供抵近炮兵支援。

應該注意的是,同一天法國人的損失很小,法國第六軍僅損失1590人,取得的成果不比英國人差。英國人一方面過分信任開戰前進行的坑道作業爆破的效果(有些區域確實摧毀了德國人的防禦體系,至少讓大多數能夠封鎖無人區域的機槍失效),另一方面整個攻擊正面太寬,炮兵數量有限,又要兼顧不同的任務。結果但爆破效果不足,例如有部分德軍通過偵查手段得知英軍的爆破和攻擊,預先撤到安全區域,幾乎沒有收到坑道爆破的影響。這時英國炮兵不能有效對德國防線進行覆蓋和壓制的問題,給了德國人安全回到陣地和工事中的機會。這點上,法國炮兵做得比較好,德國戰報裡對法國炮兵讚賞有加。

塹壕步兵炮的缺乏,30公斤單兵負荷影響機動性,呆板的隊形不夠有效(英國人並沒有繼續玩布爾戰爭時那種找打的隊形,但隊形的密度還是太大),讓英國人在面對射程1500米的採用拋射彈道的德國火力點時完全進退兩難。而英國的二線部隊,很多遭到了德國遠程炮群的屠殺。所以說,機槍壓制英國步兵攻擊陣型是個結果,導致這一結果的因素很多,塹壕戰成熟、英國攻擊準備的缺陷都是主要因素,至於機槍,實際上任何一種擁有長時間連續射擊能力的重機槍,例如維克斯等,也能實現那樣的打擊效果。

還有一點,近六萬(57470傷亡)很大一部分是被棄置在德國防線和無人地帶上導致,英國戰前對傷亡準備嚴重不足,英國一個師戰前應準備近20輛救護車,通常只有不到5輛到位。整個軍級野戰醫院病床數不到一萬。到7月4日英國第四軍才對發現的所有傷員進行了治療,第34師師長威廉姆斯親自參與搜索傷員。很多倒黴的傷員竟然在無人地帶躺了一週,倖存者吃死屍的補給求生。7月6日英國人發現自己的傷亡達到六萬,而7月3日,英國人認為最多就是4萬傷亡。


強武堂



簡單的說下索姆河戰役。這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慘烈的一次戰役這場戰役從1916年7月1日一直打到了11月18日曆時三個半月。


最慘烈的是被稱為First Day的第一天的戰鬥,也就是1916年7月1日。這天英國傷亡了57470人。是自打有狗那年算起到現在為止英國軍隊經歷的最黑暗的一天。


然而這些殺傷並不全是馬克沁機槍的戰績。


另外要說的一點是 整個索姆河戰役中並沒有馬克沁機槍參戰!


雙方的重機槍是如下幾個型號


德國 MG08重機槍

英國 維克斯重機槍

法國 霍克齊斯(哈齊開斯)重機槍


由於法國的重機槍是由24發供彈板進行供彈的(知道日本的92式是從哪裡學的了吧),所以射擊持續性不大。在索姆河戰場上主要的機槍就是英國和德國的重機槍了,外觀上看很容易區分,德國的機槍套筒是圓柱形,英國的是羅馬柱形狀。


看看其他答主的回答是不是連槍都搞錯了?


至於馬克沁(式樣)重機槍一天之內殺死了6萬人,那麼就看傷亡情況就ok了,英軍第一天在阿拉登-戈默庫爾的戰線上損失最嚴重。一共傷亡了57470人。來自機槍的傷亡大約有不到一半

更多的傷亡實際上來自炮擊

在索姆河戰役中英國雖然在預先的攻擊中擊毀了德國的前線工事但是其後方的火炮並沒有被擊毀,另外一戰初期大規模的戰爭中英國還保持著緊密的行進隊形也直接導致了人員的大量傷亡。


軍武數據庫


有網友問:重機槍馬克沁在一戰索姆河戰役中一天殺傷60000名英軍,採用的是什麼射擊姿態?首先在索姆河戰役,德軍不僅僅投入了馬克沁重機槍,更多的還是依靠大炮。

英國戰史的說法是:“德軍根據地圖上的座標線,把炮火和機槍火力準確地對準無人地帶的每一平方碼發射,到日落時,無人地帶遍佈著六萬多死傷的英軍。”

德軍在索姆河有著龐大的陣地,那是三道階梯式戰壕和坑道組成的工事。整個防禦縱深達到8公里,佈設有大量雷區和鐵絲網。德軍兵力最早是13個師,後來是67個師。發動進攻的英軍是第4集團軍,在7月1日這一天遭到了慘重損失。

英軍進攻正面為25公里,法軍進攻正面為15公里,而對面的德軍部署了672門壓制大炮,還有300門步兵炮。以及大量馬克沁重機槍組成側射火力網。德軍在索姆河的重機槍不是正面射擊,主要是在側翼進行側射。最多1挺機槍發射了2萬發子彈。

這一天英軍的精確損失數字是,19240人戰死、35493人受傷、2152人失蹤、585人確認被俘——總損失57470人,無人區對面的德軍則損失8000人左右。但是,在同一天,法軍卻取得了突破,原因是法軍集中了598門155毫米和以上口徑重炮壓制住了德軍炮兵。

而且,德國中校阿爾布雷希特·馮·施託施說,法軍以儘可能小的單位展開戰鬥。英軍以密集陣型發起進攻,願意讓毫無經驗的新團蒙受慘重損失……比起英軍,法軍士兵訓練得更完備,作戰技能也更好。

對於德軍來說,防禦同樣意味著苦戰,德軍墨守著不失寸土的舊規,“一旦丟失陣地就要即刻發起反擊,哪怕戰至最後一人”,在這樣的血腥拉鋸戰中,一名德軍參謀最終慨嘆:“索姆河是德國野戰軍的泥濘墓地!”

在整個索姆河戰役,英法軍隊損失79萬人,德軍也損失了53.8萬人。


深度軍事




來看專業人士的解答啦,這個所謂的“射擊姿勢”叫做——正面縱深散佈射。下圖所示的並不是在打飛機(那個年代飛機還沒有參戰),而是正在進行縱深散佈射的馬克沁機槍小組。



正面縱深散佈射,重機槍和大口徑機槍對有較大面積的集團目標的射擊方法。使射彈既向橫寬、又向縱長一定面積上散佈的射擊。射擊要領是:射擊時,將方向機和高低精瞄機稍加鬆開,使射彈自然散佈,以增大殺傷效果,也就是重機槍超視距射擊。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人對馬克沁機槍的運用做了專門的研究,因此得出了比較系統的馬克沁機槍使用戰術理論,機槍小組指揮員可以根據不同距離的目標向機槍手下達不同的射擊指令。所以德軍在使用馬克沁機槍上的戰術要比其他國家先進,從而大量殺傷協約國士兵(下圖為各種射擊指令下的射殺模式)。

其中一種馬克沁機槍戰術叫做“正面縱深散佈射”,這種戰術運用原理與榴彈炮射擊原理相同,即測算3000~5000米距離內的正面區域射擊諸元,當集群生動目標出現以後就像打榴彈炮一樣設置射擊方位、仰角然後射擊,機槍子彈就像榴彈炮的炮彈一樣從天而降打擊目標。



縱深散佈射的優點是可以實現超視距射擊,且無死角打擊目標。索姆河一戰中,英軍集群向德軍陣地挺進,還未到達攻擊位置時便遭到“從天而降”的機槍子彈殺傷,士兵們即使臥倒在地也躲不開這些子彈,更要命的是根本看不見德軍機槍陣地在何處,因此己方炮兵無法為步兵提供火力壓制。



但是其缺點也十分明顯,:首先,採用“縱深散佈射”戰術時必須集中數百挺馬克沁機槍建立機槍陣地併發射上百萬發子彈才能起到覆蓋作用;其次,由於大量機槍集中在一個陣地上,如果遭到敵方炮火打擊,所以機槍將損失殆盡,假如再從其他防線抽調則勢必削弱其防禦火力;再就是該戰法只適用於塹壕戰陣地防禦,無法用於進攻。



隨著塹壕戰退出歷史舞臺,“正面縱深散佈射”也逐漸被人們遺忘,以至於提到“索姆河戰役”那些大量死於機槍之下的士兵時大家的腦海裡浮現的應該是像抗戰神劇裡愉快地機槍瘋狂掃射鬼子的場景。在戰爭中沒有任何敵人是能讓己方輕易殺死的,所以德國人才把馬克沁機槍的戰術運用當做一門學科來研究。



另外,在索姆河戰役中大量傷亡的雙方士兵並不都是重機槍造成的,而是戰爭之神——火炮。索姆河戰役之所以被人們銘記主要有三個原因:第一、戰爭史第一次大量運用重機槍(德軍);第二、坦克第一次運用於實戰(英法聯軍);第三、人類史上陣亡人數最多的戰役(雙方陣亡人數總共133.8萬,其中德軍50多萬,英法聯軍80多萬)。


兵器知識譜


看著這麼多回答沒有一個靠譜的,我還是真的坐不下去了,讓我來好好回答一下吧!一戰馬克沁水冷重機槍之所以能創造這樣驚人的成績主要原因是四個字“交叉射擊”!這裡我就不多說三遍了!先上一個示意圖!



第一次世界大戰,陸戰以塹壕戰為主,重炮和機槍崛起,雖然靠士兵衝鋒奪取陣地,但是正面機槍對沖鋒的士兵威脅並不是很大,看似很容易被馬克沁射殺,其實不然,正面射擊收效甚微!然而大批裝配馬克沁的德軍最終發現將機槍放在陣地兩側,以夾角之勢向陣地中央射擊就會取得更好的效果,如果每個側面陣地達到兩挺就會形成一到彈幕,敵軍士兵通過率為200分之一。

1915年7月1日,索姆河戰役第一天,英法聯軍炮擊德軍陣地後開始向德軍陣地發動衝鋒,德軍從掩體從容的爬出來進入預訂位置,但不立即射擊,靜靜的等著聯軍進入最致命的區域,長長的戰線上200挺馬克沁機槍被部署成為幾十個交叉火力點,開始向英法聯軍噴出火舌,機槍聲響伴隨聯軍的慘叫,可憐的英軍全部衝進交叉火力網裡,索姆河戰役第一天,聯軍就死傷兩萬餘人。有一部1930年拍攝的電影真實還原了當時情況,大家可以搜索察看一下。



後經估計整個一戰僅死在機槍下的就達到550萬,二整個一戰士兵死亡才1000萬。可見一戰的機槍對士兵的傷害是多大!手打原創,歡迎大家交流。下圖上一張四聯裝馬克沁大家欣賞。



戰武奇兵


這其實不是德軍機槍多麼厲害或者射擊姿勢多麼好的問題,德軍依然是常見的重機槍射擊姿勢,但主要是英軍方面戰術極為失誤,不知變通並且指揮官指揮失誤,讓大量士兵白白犧牲在了德軍的機槍陣地前。

當時德軍佔據著索姆河的另一岸,處於防守的局面。而英軍方面意圖通過進攻佔據索姆河地區,壓縮德軍戰線,同時憑藉這場進攻加強同法國等協約國盟友之間的關係。

而英軍其實也不是盲目的向德軍陣地進攻,此前也是有充分的火力準備的。但是由於英軍對當時德軍陣地的堅固程度估計不足,認為其只有一個淺層陣地,但實際上德軍已經建立了完善的地下掩體設施。英軍當時火炮力量也不足,根本沒有對德軍產生實質性的損失,而此時的英軍已經相信德軍基本被火炮消滅了,只需經過小規模的戰鬥接管德軍陣地即可。

正是由於這樣的巨大誤判,造成了後來英軍的巨大傷亡。當英軍開始衝向德軍陣地時,出現的是德軍的機槍和步槍手們,而英軍極為被動,因此傷亡慘重。同時,當時英軍已經在側翼取得了突破,但是指揮官指揮失誤,沒有及時加強進攻,最終英軍攻勢失敗

此後,英軍並沒及時採取新的戰術去作戰,其最高指揮官黑格依然固執地不斷增兵向德軍盲目進攻,因此付出的傷亡越來越大。


戰爭之王


著名的索姆河戰役在1916年7月1日爆發,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也以其血腥和殘酷聞名。

對陣的雙方是德軍和英法聯軍,其中德軍投入67個師,英軍投入54個師,法軍投入32個師。最終參戰雙方傷亡約134萬人,其中英軍45萬餘人,法軍34萬餘人,德軍約53.8萬人。

1916年7月1日是人類戰爭史上值得紀念的一天。在這一天裡,馬克沁機槍一戰成名。在經過整整一週的炮火準備後,7月1日一大早,英國遠征軍以密集隊形向德軍陣地發起猛烈突擊,此戰中英軍的勇敢精神得到了充分發揚,軍官(大部分是貴族)勇敢地衝在隊伍的最前面,大大鼓舞了英軍的士氣。一時全軍士氣高昂,勢在必得。突然,德軍陣地上槍聲大作,無數挺馬克沁機槍突出猛烈的火舌。讓人震驚的是,子彈並不是從水平方向射來的,而是如下雨一樣從天而降!這讓英軍官兵們任何臥倒或者找隱蔽的戰術躲避動作成了徒勞。子彈如雨點般從天空落下,無處可躲,無處可逃。身處地獄場景的英軍官兵只有硬著頭皮往前衝。無數人被頃刻掃到,後面的人踩著戰友的屍體往前衝,又被掃到,如此往復。打了一天,也未能突破德軍陣地。負責指揮的法國將軍F.福煦見狀,下達了停止進攻的命令。戰後統計,將近6萬英軍官兵橫屍陣前。這也是英國陸軍史上最血腥的一天。

以我們的平常理解,機槍怎麼射擊?是這樣?

還是這樣?

都不是,其實是這樣的:

間接瞄準法。把機槍槍口上臺,形成一個角度,同時士兵整個身體,包括頭部都隱藏在戰壕裡,這樣就大大減少了敵人直瞄火力造成的傷亡。士兵操作機槍對空射擊,由於重力,子彈的飛行軌跡成一條拋物線。根據事先的戰場勘察,經過簡單的計算,就可以得出槍口需要上抬的角度。在敵軍經過彈雨覆蓋區時,扣動扳機就可以了,甚至不需要用到準星。

這就是德軍使用的射擊姿態。


馮家璈


第一次世界大戰當時儘管機槍已經崛起,但受置於彈藥消耗巨大,加上大量士兵在各國受訓還是以步槍和刺刀作為戰術訓練,士兵作戰發起衝鋒越過戰壕,抵達敵方防禦陣地進行廝殺,當時德軍裝備大量馬克沁重機槍,當英法聯軍像潮水一樣湧向德軍陣地時,等到的是德軍早已上膛的機槍,德軍採用的是近距離交叉式射擊,一天的戰鬥時間,英法聯軍死傷57000人戰場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霸道l了了


別人我不知道 我只坐著射擊過 只能說 不太好瞄準 後坐力還可以吧





野外拉臭臉朝外


拋射式,一戰當時雙方都是塹壕戰發揮到最大的時候,因為雙方都在塹壕裡,所以才用拋射式,這種機槍的應用方式更接近於火炮。在機槍的落點範圍內,一般的躲避子彈方式【匍匐爬行,戰壕,掩體】接近於無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