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六旬老人把做好事当成生活习惯 浏览文章 爱心帮

引:十多年间,她自费修缮小区、义务打扫卫生、帮扶贫困和孤寡老人

六旬老人把做好事当成生活习惯 浏览文章 爱心帮

赵延庆 晨报融媒体记者 魏医蒙 摄影报道

每天,在林口县枫林晚小区,都会出现65岁的谷美华拿着扫帚认真、仔细地清扫小区每个角落的身影。尽管从小就有腰伤,哪怕干得慢一点,十多年来,她始终坚持义务为小区奉献。不仅如此,多年来,谷美华数次自费修缮小区设施,照顾、帮助身边多位孤寡和贫困的老人,尽管做了这么多好事,但谷美华却十分低调,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微不足道。在邻居们眼中,谷美华是位不折不扣的热心人。

默默做好事不留名

“是我偶然间发现的,不然大家不知道是她默默做了这么多好事。”据邻居宋庆文介绍,枫林晚小区是回迁房,2010年建成,当时小区新建没多久,物业就弃管了。因为没有人清扫维护,小区环境变得脏乱。可这样脏乱的环境没持续多久,楼院就又变得干净起来。大家觉得很奇怪,但是不知道是谁默默做了好事。在这位不留名好人的默默努力下,几年来,被弃管的小区环境一直整洁干净。

一天凌晨4时左右,宋庆文起早去接亲戚。刚一走出楼道,他就发现距离2号楼不远处,一个身形有些佝偻的妇女正拿着笤帚清扫院内的落叶。因为宋师傅赶时间,所以只看了个背影就离开了。等再回来时,已经不见了清扫人的身影。回家后,宋师傅把早上的事情讲给了老伴儿听。第二天,老两口特意起了个大早,果然在楼下发现了正在清扫楼院的身影。一个转身,老两口一眼认了出来,正是同一单元的老邻居谷美华。

原来,看到小区的环境脏乱,谷美华就开始每天早起义务清扫楼院,虽然身体也不是很方便,但是闲不住的谷美华,始终默默坚持直到今天,后来,小区的居民在她的感染下,也都开始保持小区的清洁。

自掏腰包修缮小区

别看义务清扫小区看似事小,能够坚持多年实属不易,不过,这只是谷美华10多年间做过的好事之一。发现楼道里被贴了小广告,她就一把铲刀、一盆水,今天一点、明天一点地清理小广告。春天风大,楼前绿化带中经常挂满白色垃圾。她就又多了一个“习惯”,每天都在绿化带前转一转,清理里面的垃圾。不过最令大家的感动的,还是谷美华不仅自费修缮小区,修缮小区的活也都是亲力亲为。”邻居马丹介绍,小区外楼梯台阶年久失修,破损严重,小屋院内的水泥地也因为车辆碾压出现不少坑洼。谷美华看到了,二话不说,自己买来水泥、沙子,出门去路边寻找合适的石头,顶着烈日埋头一阶一阶地自行修缮。

2015年5月初,由于长时间无人清掏,小区的化粪池开始向外冒脏水,化粪池周围因脏水浸泡多处坍塌。谷美华二话没说,自掏腰包找来清掏师傅,将小区的化粪池全部清掏了一遍。随后,她又买来砖瓦、水泥,把化粪池坍塌的部分一层层垒砌起来。里里外外好几千元,居民们说,化粪池大家都在用,清掏费应该平摊。当大家决定挨家挨户收费时,谷美华却笑呵呵摆手,表示没花多少,不用费事收钱了。

去年夏天,由于长时间雨水的冲刷,小区大门由砖石砌成的门垛已经出现倾斜。“门垛如果倒了砸到人的后果不堪设想。”想到这,谷美华又自掏腰包请工人将原来的门垛子推到,重新垒了新的门垛。

帮扶老人不求回报

“谷姨很重情重义,经常帮助我们小区的孤寡和贫困老人。”邻居们介绍,同一楼院住着的孤寡老人刘斌,就是谷美华亲自给“养老送终”的。谷美华和刘斌原来就是老邻居,后来又一起搬到了枫林晚小区。刘斌没有子女,老伴去世后,就一个人独居。在外人看来,刘斌是个很“厉害”的老太太,看到刘斌岁数大没人照顾,谷美华经常去她家,帮她洗衣、做饭,收拾家务。后来,刘斌患病生活不能自理,谷美华那段时间就“长”在了刘斌家,每天送去一日三餐,陪她说话唠嗑,一天得往刘斌家跑几趟,一年后,刘斌去世,她的后事都是谷美华帮忙料理。

平时,谷美华喜欢到小区院内坐着和大家聊天,得知小区姓谢和姓张的两位老人因为家里贫困没钱买药,谷美华就自掏腰包帮助两位老人买药。

通过邻居宋庆文了解到,谷美华退休前是口腔科的一名医生,退休后开了一家牙科诊所,有时候会有一些家庭贫困居民找她看牙,了解情况后,谷美华就免收了人家的医疗费。

十多年间,谷美华做的好事一件件、一桩桩让身边的人印象深刻,也让大家由衷地钦佩。“做好事能让我心里舒服,况且我做的这些都是不值一提的小事。”低调的谷美华从来不认为自己做的事情有多么了不起,她说自己已经把做好事当成了生活习惯,帮助了他人,自己也获得了快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