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疫情期間,有孩子沉迷網遊,有的家長提議運營商關閉網絡遊戲,你怎麼看?

曾較瘦


這個觀點是不對的,是因噎廢食。

疫情期間孩子在家裡,家長不管,還讓孩子沉迷網絡遊戲中,這是家長的責任,有養不教,父之過。和人家網絡遊戲公司有什麼關係?這就是孩子小的時候,孩子摔倒了,不去鼓勵孩子堅強的站起來,還使勁的踢幾腳地,說是地的責任一樣。

網絡遊戲總體來說是有利於孩子的智力發展的,不論幹什麼,如果上癮的話肯定是會傷害身體健康的,會嚴重的影響孩子成績的。但這也不是禁止網絡遊戲的原因。要找找孩子自己的原因,以及家長的原因。自己和孩子溝通了沒有?孩子為何沉迷於遊戲?其中的原因是什麼?

作為家長,要多和孩子交流溝通,正確引導。瞭解孩子的進步。別不管不顧,任其自然發展,把一個好好的孩子毀了。多陪孩子,多和孩子交流,多教育,多跟蹤。

所以因為孩子沉迷網遊就取消網遊的想法是錯誤的,也不可能的事情。還是自己多努力教育孩子,多和孩子溝通吧。


GUOKE123


各人覺得治標不治本!關了遊戲,小孩還想看電視玩手機怎麼辦?

最好是規定時間給孩子玩!我跟兩個兒子說,現在已經正常上課了,只是把在學校的學習搬到家裡學習了,要認真聽課,學習時就要好好學習,玩時就好好玩,所以每天只能玩1個小時的手機,如果做不到,就不許玩手機!兩個兒子都同意!

我們家2個兒子(大的四年級,小的一年級)我跟他們說早上7點起床,7點半吃飯,8點上課,上完課,休息一下就寫作業!寫完作業,看看書,然後吃午飯,吃完飯休息半小時,把上午沒寫完的作業繼續寫完,已經寫完的話,就把之前要背的詩,課文,單詞複習一下,也可以預習下一節課的內容,都做完了,還有時間就玩玩具或者休息一下,準備上下午的課,上完課,休息一下,還是寫作業,吃完晚飯,可以看一小時電腦,然後吃點水果,洗洗睡覺!











禾呈部落


我家現在有三個小孩在讀書,前年開始自己帶小孩,沒讓我公公帶了,改掉了他們好多壞習慣,

,三個小孩我從不讓他們玩手機,玩遊戲,現在手機上網課才允許他們看手機,上完課做完作業畢需上交上手機,做完以上任務才可以看電視,才可以去外面玩,少讓小孩接觸手機和電腦,有需要上網查的東西就給他們用,一般不讓他們用手機和電腦,我大姐的兒子今年10歲了,4-5歲的時候那時就開始玩手機玩遊戲,現在每天吵著要手機,不給的話就睡地上打滾,打都打不怕,唯一的要求,就是要手機玩,每天我姐和姐夫氣的要死


鴻運當頭146108976


家長的管理。 我家孩子前兩年剛開始也入迷,我警告幾回然後就把IPAD所有重置了。 第一回後娃因為所有的記錄都沒了,哭的那個撕心裂肺。第二回後好一些,後來我還直接把家裡的筆記本電腦給摔了扔掉了。知道我真的動手。後來他們就不在意了,只要我一提醒他們就不玩電腦了或看我同意的視頻等, 並且密碼或指紋都是我的設定的。孩子問過幾次手機,我直接拒絕,告訴他們以後自己掙了錢自己買。等他們中學了,只給配腕式GPS


我家的三個男孩兒


正確!絕對支持!

希望網絡遊戲,不要趁火打劫,影響到下一代。

在此關鍵時刻,幾乎所有的網絡課,都在努力著,讓我們的莘莘學子有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別的可以荒廢,但我們的下一代絕對不能荒廢。

因為,他們是我們的希望,是我們的未來。

最後,真心的希望那些有良知的遊戲商家,不要毀了我們的未來。


風情萬種967540


這個問題?眾說紛紜,我認為也只是咱們,已在這議論而已。還需上層定奪。

因為;又使我想了,在九十年代末期,也是因為小學生,總往遊戲廳跑,更甚者,給老師說謊,請假去遊戲廳。還有放後學生不回家,直奔遊戲廳,嚴重影響了孩子的學習,也是家長映強烈。市政府才下決心,強行關閉了所有的遊戲廳,受到了家長們,熱烈擁護於支持。

現在;又出現類似情況,特別是留守的老小,因老人是隔輩人,百般疼愛孩子,又因孩子的父母不在身邊,不忍孩子受委屈,總是順從著。生怕孩子因此出點意外,無法給孩子父母交待。這是當今老人的通病。根本就管不了孩子。

近日;我看過兩個視頻,一個是因為,母親不讓兒子看手機,兒子就拳打腳踢他母親。還有一個母親,因為管不了孩子看手機,已經瘋了,走失至今無下落。大家說這問題煩惱與否?

還有;在公交車上,火車上,地鐵車上,醫院很多的年輕人,學生每人都託著手機,不是在學知識,而是在打遊戲。長此以往,結果會如何?因為年輕人,是我們未來的希望。重視年輕人的健康成長。也是我們義不容辭責任。

但是;關閉了雖然好管一些,並不是兩全齊美的辦法!牽扯到商家的利益問題。這就需要國家出臺相應的政策,盡力做到治標又治本!家長也需努力,改變教育孩子的方法。共同努力解決問題,才是上策。請邀!


du184567027


不建議一刀切!理智看到問題!理智管教孩子!勞逸結合才能更好的學習!

為什麼我會有這個觀點?因為現在的社會的大環境就是這樣,你越制止他反而更執著。我們都年輕過,以前的“穿越火線”、“地下城與勇士”都是我們這一代人熱愛的遊戲。那時我們還是孩子,我們的家長也是制止的可結果呢?表面服從背地裡我們幾個孩子偷摸的去網吧玩。

時間流逝我們也當了家長

反看那些當年家長不反對、也不支持的“家長”的孩子已經都是有車有房,他們的家長對孩子的要求很簡單,你想玩遊戲你把成績搞好我給你買臺電腦,(這樣孩子反而不往外跑玩了)想在家玩遊戲也很簡單!做好規劃,完成作業任務在不影響學習的情況下可以玩,但有時間限制!不能一直玩,沒完沒了。到點斷網!做一個有規劃的人。這樣的孩子從小就很有規劃,已經習慣了什麼事都做好規劃!這樣的的生活模式,形成了非常的自律人格品質。

那些建議運營商關閉網絡的,你能關住孩子的心嗎?

現在很多人投訴遊戲,確實現在的遊戲確實對青少年的影響是巨大的,但是大家想一個問題沒有,如果沒有(某訊)也會有(大訊)(小訊)從科學的角度上來講也證明了勞逸結合才是王道!

遊戲真的只是荒廢人嗎?

現在很多職業選手也在為國爭光,在電競領域我們中國也有了一席之地!賺的錢不比一箇中小企業老闆賺的少,如果家長髮現孩子有這方面的天賦也可以支持,如果他沒有這方面的天賦就讓他認清楚現實,如果他沒有父母的呵護他能在屋子裡靠著遊戲活幾天?生活本就是現實的,孩子早點認清也是對他以後得人生最大的幫助。

我是China超級奶爸,喜歡我關注!看我為您帶來更多優質回答!有問題可提出邀請我回答!


China超級奶爸


我是個八零初,像我這一代人都是玩紅白機和街機過來的,那時候經常趁父母上班不在家偷偷玩,甚至偶爾逃學去打街機,回去免不了被揍一頓,現在想想也並沒有影響什麼,那段鬥智鬥勇成長經歷也挺難忘。

題主用了沉迷二字,玩跟沉迷是有區別的,就如同飲酒跟酗酒,少飲有益健康,酗酒就是病,但是否應該分析下沉迷的原因?疫情期間,無論家長和孩子,都被關在家裡,那麼孩子如何在家長的眼皮底下做到沉迷遊戲的?這難道不應該是當家長應該反思的問題?如果你不給孩子手機,平板,你也能放下手機多陪孩子,會出現沉迷一說麼?

不得不說,如今手機玩遊戲也確實便捷,這是科技發展必然的產物,遊戲僅僅是一個內容,一種給成年人解壓或是消磨時間的方式,

所謂的關閉遊戲運營,一方面會影響此行業工作人員的收入,另一方面也會給社會帶來一些潛藏的不安因素。

其實家長們希望孩子少玩遊戲沒有錯,但不要把孩子的過失都歸罪於遊戲本身,更不該打壓孩子愛玩的天性,關閉遊戲運營是治標不治本。

作為家長應呼籲相關部門加強對遊戲的審核與認證,於內做好對孩子的教育工作和自身做到對孩子多陪伴,多互動,而不是身為家長天天拿著手機玩而只訓誡孩子,少找藉口,做好榜樣。



小熙小墨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孩子沉迷手機,會帶來什麼樣的負面影響?

影響一:阻礙身體的健康成長

孩子迷戀手機,一般是長久地癱坐著,缺乏必要的運動。久坐且缺少運動,這部分孩子的協調能力、控制身體的能力都不如正常的孩子。除此之外,缺少必要的運動,孩子還容易過度肥胖。美國有項調查研究發現,每天在屏幕前超過一小時的孩子發生肥胖的概率比普通孩子高出了72%,這些肥胖的孩子以後患糖尿病的概率也更大。

影響二:造成視力下降

長時間接觸手機或者IPAD,對孩子的視力影響非常明顯,有研究數據表明,孩子連續玩手機二十分鐘,眼睛會變得相當疲勞,視力會平均下降43度接近近視狀態。

影響三:缺乏專注力

金魚的專注力有9秒,但有關研究表明,沉迷於手機,習慣於刷視頻等即時滿足的孩子,他們的注意力變得比金魚的專注力還更短,只有6秒。所以現在越來越多老師吐槽,有些孩子在上課的時候像泥鰍一樣扭來扭去,無法專心地聽課,學習越來越差。

影響四:脾氣暴躁、自控力差

長時間玩手機,大腦裡分泌的多巴胺容易使孩子過度興奮,從而使孩子無法正常入睡。即便睡著了,睡眠質量也不好,孩子容易多夢、易驚醒。這些睡眠不足的孩子脾氣暴躁,自控力差,新聞中那些做出極端行為的孩子大多是具有重度手機癮的孩子。

疫情期間孩子沉迷手機怎麼辦?這三個辦法幫你忙

其次,我們重點來關注怎樣才能有效幫助孩子戒掉手機癮,學會正確使用網絡資源,幫助自己成長,書中重點介紹了以下幾個方法:

方法一:高質量使用手機,學會主動思考

信息時代,很多父母對孩子玩手機深惡痛絕,你上網一搜,能發現各種讓孩子不玩手機的秘方。但其實嘗試後你會發現,完全限制孩子不接觸手機那是不可能的,一味地嚴防死守,限制孩子使用手機,不如試著引導孩子正確使用它。

同是使用手機的時間,質量卻各不相同。有些手機時間只是被動地接受信息,不用思考、不用努力就得獲得極致的快樂,例如刷抖音視頻、看八卦新聞等,持續這樣的行為容易上癮,停止刷機的動作之後又極為空虛。

有些手機時間需要孩子動腦筋主動思考,從網絡資源中不斷主動搜尋信息,尋找下一步方案,例如編程、在線學習、拍攝短視頻、運營公眾號等等。孩子在這些手機時間裡大腦是保持運行的狀態的,有些孩子還能通過手機網絡找到自己的愛好,並發展成自己的潛力。

例如劉潤老師的兒子小米因為在公眾號上更文進而喜歡上了寫作;叫板李佳琪的天天小朋友因為喜歡錶演,在家拍攝模仿李佳琪賣貨的短視頻獲得了千萬網友的點贊……這些孩子都找到了屬於自己的高質量手機時間,他們把擅長且喜歡做的事情做出了成績。你也可以試讓孩子在網絡資源中找到自己的興趣,並支持他不斷打磨自己的技術,讓他的手機時間變得更有質量。

疫情期間孩子沉迷手機怎麼辦?這三個辦法幫你忙

叫板李佳琪的天天小朋友寫完作業才能拍視頻

方法二:提前約定,有效減少孩子面對屏幕的時間

雖然高質量使用手機有不少好處,但並不是每個孩子接觸手機時都保持良好的自控力。就拿我們自己來說,如果不預設時間,刷起手機時同樣分分鐘迷失自己,何況孩子呢?

跟孩子提前約定規則很重要,什麼時候使用手機,是飯前玩,還是作業後再玩,每次玩半個小時還是四十分鐘,嚴格遵守約定。如果從一開始,父母就能對孩子使用手機的時間有硬核的約定,孩子也就能有邊界意識,不容易沉迷其中。

當然,這個方法需要持之以恆才有效。就拿模仿李佳琪賣貨的天天小朋友來說,他和爸爸也早有約定,只有在晚上8點前寫完作業才能夠拍攝短視頻。如果天天沒有及時完成作業,卻想破例錄視頻,對不起,那是不可能的。

有些特殊時期,約定可以適當調整。例如現在疫情期間,一方面學校延遲了開學時間,一方面孩子又不能出去戶外活動,你可以和孩子商量放寬一點使用手機的時間,比如說增加半個小時的時間量,但不能破壞約定。剩餘的時間孩子可能會覺得無聊,但無聊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他可能會在無聊中去思考一些事兒,也可能在無聊中找到創新自己的玩法。

疫情期間孩子沉迷手機怎麼辦?這三個辦法幫你忙

提前約定是控制孩子屏幕時間的法寶

方法三:以身作則,增加陪伴孩子的有效時間

作為一個忙碌職場的媽媽,我深知玩手機對孩子的危害,但很多時候在陪伴孩子時,我還是會忍不住回時刻響起的微信,或者查看一下學習群裡的消息。

“媽媽,你可不可以放下手機聽我說呀?!”女兒對我這種行為忍無可忍,朝我大聲吼道。我以為自己花了時間陪伴孩子,可其實人在心不在,難怪孩子為此大為不滿。

後來,在陪伴孩子的這一時段,我儘量把手機放在夠不著的地方,關閉微信的提示音,全心全意地陪伴孩子學習或者看書,孩子的不滿才得到了平復。

平時,我們總是要求孩子要一心一意地做事,可是如果我們自己習慣了一手手機、一手陪伴,孩子無法看到真正的專心,那他們也很難做到真正的全神貫注。

孩子的很多行為都是從模仿開始的,而父母就是他最初的模仿對象,父母做什麼,孩子就會學什麼。如果你希望孩子能夠真正學會合理地使用手機,那從你自身開始做起吧。

疫情期間孩子沉迷手機怎麼辦?這三個辦法幫你忙

父母是孩子模仿的對象,要孩子學會專注,先從自己做起吧

手機讓我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這瞬息萬變的數字社會,人們越來越無法離開手機了。但與此同時,手機也讓我們帶來了許多困擾,尤其是孩子沉迷手機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負面影響。

如何防止孩子沉迷手機屏幕有效使用手機,這是許多家庭都面臨的難題。如果父母能夠以身作則、提前和孩子約定規則、學會高質量地使用手機,或許這種困擾就能得到有效改善。



溫暖先生心靈良醫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疫情當前,而延遲假期讓我們又高興又難過,專家建議大家少出門、不出門,各大中小學延遲開學,學生規律的學習和生活被打亂,不能出門和學習之餘,難免接觸手機和網絡,個別學生不知不覺迷上網絡遊戲,如何在疫情期間預防網癮是青少年和家長的共同面對的重大問題。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減少上網時間,避免網絡成癮呢?

1、加強親子互動;

利用宅在家裡的時間,增加與孩子之間的互動,互動是父母和孩子一起參與,比如手工、做家務、讀書會、琴棋書畫等,一個孩子,總沉迷於手機,是因為TA沒有一個好玩的爸爸(媽媽)做TA的玩伴。

2、家長以身作則;

家長是否天天刷著抖音玩著手機呢?要想孩子不網絡成癮,家長還需要以身作則,起到示範作用,做到自己不玩手機,少看電視,多和孩子互動。

3、不專注單種網上活動;

網絡活動有很多種,幫助孩子學習利用網絡,而不僅僅侷限在遊戲上。

4、限制單次上網時間;

限制孩子單次上網的時間,一次上網不能時間最多不要超過兩小時,每天上網時間控制在4小時內,並且錯開上網時間,如早上上兩小時,晚上上兩小時,否則單次上網時間過長容易網絡成癮。

5、鼓勵其它有益活動;

孩子迷戀手機,可能是因為在現實生活中找不到存在感和價值感、成就感;到網上去尋找,孩子網戀,可能是因為家裡缺乏愛,到網上尋找關愛。

6、不能讓孩子單獨長時間擁有手機、電腦、IPAD,和孩子簽訂條約,規定每天玩的時間。

7、重視應激情緒的疏解;

關注孩子的情緒,先處理心理再處理事情,調節家庭氣氛,避免過度緊張。

8、當孩子試圖完成困難的任務時,或者他們在學習或操作上犯了錯誤時,父母要做的是鼓勵和支持他們。而不是時刻準備插手、指責孩子,不要代替和包辦,而是有效地引導和訓練,讓他們有成就感。

9、假如父母一直沒有幫孩子去克服學習和人際上的困難,而讓孩子繼續備受打擊,那隻會損害孩子的自信心。一旦他的學習自信沒有了,就會從遊戲中,或者跟同伴的玩樂中尋找自信,他會把大量的時間用來練習手機遊戲,或者專門去搞點小破壞,來贏得同伴們的尊重,獲得自己想要的認同感和價值感。

疫情期間宅在家,除了外在清潔消毒,別忘了給孩子們的心理也加上“防護,消消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