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淺談如何欣賞中國古典詩歌


淺談如何欣賞中國古典詩歌


淺談如何欣賞中國古典詩歌

中國是詩的國度,有五千年源遠流長的文化歷史,三千年的詩韻。

所謂詩歌,即用高度凝練的語言,形象表達作者豐富的情感,集中反映社會生活並具有一定節奏和韻律的文學體裁。

中國古代不合樂的稱為詩,合樂的稱為歌,現代一般統稱為詩歌。

詩歌是中國文學中最早成形的文學體裁,發展也最為充分。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虞舜時期就有相關文獻記載。最早的詩歌總集是《詩經》。中國古代詩歌歷經詩經、楚辭、樂府、賦、辭、唐詩、宋詞、元曲的發展。

近幾年來,有關詩詞的節目像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最有名氣的是央視欄目的《中國詩詞大會》。就連賣包子的阿姨也一邊搞生意,一邊賣包子。外賣小哥雷海為在送快餐的路途中,遇到紅綠燈也會見縫插針拿詩詞出來背背。可見,中國人的血液裡有詩詞的基因。

淺談如何欣賞中國古典詩歌

那當然是了。從我們一生下來,咿咿呀呀學語開始,就認識了詩,甚至有些寶寶還在肚子裡時,媽媽天天已在聽詩歌進行胎教了。

未上學之前,父母只是要求我們背詩。上了小學後,老師授課時,都是先疏通字、詞、句的含義,然後再整體賞析。

再大些,上了中學,除了小學的方式以外,再加上分析意象。一些一線城市的重點學校,還會要求結合自己的生命體驗,談談對這首詩的理解。

那如何才能更好地賞析詩歌呢?方法是一讀、二品、三悟。小學生一般只要求第一步;中學生要求要達到第二步;大學生要求要達到第三步。現在我們來詳細分析。

一、以意逆志

孟子說:“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孟子·萬章上》)即我們欣賞詩歌時,不能憑藉表面的意思去理解字詞,更不能憑藉個別字眼去理解詩句,應該整體去解讀,由淺入深地理解作品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體會去推測作者的本旨。

淺談如何欣賞中國古典詩歌

01.要正確解讀古典詩詞中常用語的含義。

每個朝代有每個朝代的文化習俗。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秦始皇統一了文字和貨幣。這說明,不要說不同朝代,就是同一個朝代,文化和風俗習慣也不一樣。所以前人留下來的文字有歷史的積澱,有特定的內涵,有特定的屬性,這就影響了感情基調。

如:“西風”是指秋天,一般代表蕭條、淒涼。“楊柳”有折柳送別之意。“續絃”是指納妾之意。“孤城”往往與在戍邊士卒的思鄉有關。

如:宋代辛棄疾寫的《青玉案·元夕》,有些人根據自己的解讀,然後說最後三句“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是作者希望朝廷能夠重用他,當時他被擱淺了。我個人覺得這樣的解釋有些牽強附會。

我們來看看這首詞裡都有哪些常用的意象。煙花、火樹、寶馬、雕車、鳳簫、魚燈、龍燈、蛾兒、雪柳、黃金縷等,全是元宵節的用品和婦女的裝飾品,這分明就是寫元宵佳節的繁華熱鬧呀,儘管這些全是為了最後三句作鋪墊。

淺談如何欣賞中國古典詩歌

02.豐富的人生經歷和閱歷,有助於欣賞古典詩詞

年少時,我覺得讀書很苦,但是出道後,歷盡滄桑,又百病纏身,終於讀明白辛棄疾的詞“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還有將捷的《虞美人·聽雨》“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年少時讀不出詞裡所蘊含的悲苦、蒼涼、悽愴。現在讀懂了,只因我已是劇中人,感覺作者簡直就是為我量身定做的。

我們要善於把自己的生活體驗和生命感受融入欣賞過程中,有時則會超出詩人所創作的原意,生髮出新的含義。如“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葉紹翁《遊園不值》)、“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蘇軾《蝶戀花·春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李商隱《無題》)等詩句,都被後人賦予了新的寓意。所以,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才能豐富我們的人生經歷和閱歷,才有助於我們解讀詩歌。

淺談如何欣賞中國古典詩歌

二、知人論世

一個人,他並不是脫離世界獨自生活的,跟他所處的時代以及生活的環境息息相關。所以,我們要深入全面瞭解作者所生活的環境和朝代。這樣才能更好地欣賞他的詩歌。即“知人論世”(《孟子·萬章下》)的欣賞方法。

01.善於利用存留下來的史傳材料和後人評述,才能更好地把握作者的心路歷程和精神世界。

比如,我們讀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時,除了要對作品中所寫的周瑜的才幹和功績有所瞭解以外,還要對蘇軾一生的遭遇、政治理想、以及作者寫這首詞時的心境作深入探究,才能充分理解他寫此詞的用意。

同樣,對於王維的山水詩,我們除了要閱讀相關史料,知道他是處於政局變化無常,安史之亂爆發前的黑暗時期,還利用同代人的記述,瞭解他其它方面的事情,這樣,就能理解詩人為何要吃齋唸佛,才能把握詩人的靈魂!

淺談如何欣賞中國古典詩歌

作者的思想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寫於不同時期、地點的作品,也會有不同的風格與情感基調,所以,弄清作品的具體創作時間也是十分地重要。

如李清照的《夏日絕句》寫於公元1127年,當時金兵入侵中原,擄走徽、欽二帝,趙宋王朝被迫南逃。李清照南下路過烏江時,有感於項羽的悲壯而創作此詩。寫得豪情萬丈,氣勢磅礴,這跟她早期的寫的“沉醉不知歸路……驚起一灘鷗鷺”相去十萬八千里。她早期的作品語言清新自然,意境悠遠,情感基調輕鬆明快。

李煜的詞以亡國為分水嶺,寫前期詞主要反映宮廷生活和男女情愛,風格綺麗柔靡,雖還含有花間派習氣,但在人物、場景的描寫上有較大的藝術概括力,部分詞裡也流露出了沉重的哀愁,如《清平樂·別來春半》;後期詞抒寫亡國之痛,哀婉淒涼,意境深遠,極富藝術感染力。如他的絕命詞《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淺談如何欣賞中國古典詩歌

02.要了解作者所處的朝代的政治、經濟、文化、思想、宗教、風俗等背景知識,才能更好地賞析作品反映現實的深度和廣度。

例如,同樣是離別之作,漢末詩人詩中流露的多是一種離愁別緒:“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高適《別董大》詩說“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都是安慰朋友,歷史時代不同,所以呈現出來的精神內涵與格調也不同。曹丕寫的《燕歌行二首·其一》詩說:“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群燕辭歸鵠南翔”。劉禹錫寫的《秋詞·其一》詩說:“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同樣是寫秋之作,前者給人淒涼、蕭瑟之感,後者卻是給人豪情萬丈,氣勢如虹之感。

總之,只要我們做到了綜上所述,如孟子所說的以意逆志,知人論世,就能夠輕鬆自如地鑑賞古典詩詞了。

字數:2521個。2020/3/4 星期三 完稿

淺談如何欣賞中國古典詩歌

作者簡介:納蘭唐兒、醉臥古典詩詞國學等筆名。多家校園雜誌寫手,作品被多家文摘轉載。喜歡佛學、藝術,痴迷易經、文學,是靠古典詩詞與戲曲滋養的女子。若你喜歡我暖暖的、直扺心靈的文字,歡迎收藏、留言、轉發(只限於本平臺)。若轉發別的平臺,請徵求本人同意,並署原作者名字以及註明出處,否則以侵權起訴。請關注我,會常常更新古詩詞,與你們穿越回到唐風宋月去,一起品味唐韻詩腳與宋闋音律,然後狂醉三千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