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楊絳傳》5- 我愛你,在那些顛沛流離的歲月裡


《楊絳傳》5- 我愛你,在那些顛沛流離的歲月裡



我們讀書,然後就不孤單。今天我們繼續閱讀羅銀勝的作品《楊絳傳》。


昨天我們讀到了楊絳夫婦在上海淪陷區的生活是無比壓抑的。但楊絳夫婦不改其樂觀本性,苦中作樂,從現實生活中提取素材,創作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他們安安靜靜地留守上海,等待著祖國的解放。然而,解放後楊絳夫婦的生活又將發生怎麼樣的改變呢?是萬事順利還是遇到另一個坎坷呢?


--- 精華領讀 ---


《楊絳傳》5- 我愛你,在那些顛沛流離的歲月裡


01

定居京華


一九四九年上海解放前夕,楊絳、錢鍾書和許多的愛國分子一樣,不僅拒絕了國民黨的拉攏,不去臺灣,而且真心實意地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當時離開中國大陸有三個選擇,一是去臺灣,二是去香港,三是去國外。楊絳夫婦不願和一個不爭氣的統治者去臺灣;香港是個商業碼頭,而楊絳、錢鍾書是文化人,自然不願意去;在國外,他們只能做個二等公民,更加不願意了。所以他們選擇安安靜靜地呆在國內。


上海於當年五月獲得解放。這時,楊絳、錢鍾書已接到清華大學的聘函。


這樣,楊絳舉家離開上海,定居北京,開始了新生活,此後就很少離開過京城。


由於按清華的舊規定,夫妻不能在同校一起當專任教授。


楊絳主動選擇了兼任,就是按鐘點計工資,工資很少。她把當教授的機會留給了錢鍾書,因為她知道,錢鍾書比自己更優秀,他當教授一定會取得更高的成就。


於是,錢鍾書在清華大學主要負責指導研究生,楊絳則是兼任教授。


後來清華廢了舊規,系主任請楊絳當專任教授,她卻只願做“散工”。


楊絳不無調侃地說:“我自己未經“改造”,未能適應專任教授的工作,借‘散工’之名,可以‘逃會’。”因此,楊絳避免了許多冗長又無聊的專任教授會議。


在楊絳夫婦的眼裡,清華園變了,變得比以前更加熱鬧,變得比以前更加陌生。好在有不少老朋友、老同學、老同事與他們一起,讓他們在這陌生又熟悉的清華園裡多了一點點慰藉。


《楊絳傳》5- 我愛你,在那些顛沛流離的歲月裡


02

展望美好未來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發生了一件舉世矚目的大事:毛澤東在北京天安門上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全國人民歡欣鼓舞,楊絳也甚為高興,與錢鍾書一起展望祖國的美好未來。


五十年代,《毛澤東選集》出版後,中共中央宣傳部決定成立“《毛澤東選集》英文編譯委員會”,經同事的推薦,錢鍾書成了這個機構的成員,這樣便調往城裡工作。


楊絳的女兒錢瑗也在城裡上學,寄宿在校。父女兩人要等到週末才回清華園。平時只有楊絳和傭人在家。雖然稍感寂寞,但兩年前養的寵物貓“花花兒”,也給楊絳帶來了不少的快樂。


花花兒很是聽話,總是陪楊絳吃飯、睡覺,經常逮耗子。


有一次,楊絳午後上課,花花兒貓“嗷!嗷”地怪聲叫著跟過去。


但花花兒看見了楊絳,立即恢復平時的嬌聲細氣。“啊,啊,啊”地向楊絳走去。


楊絳怕它跟著上課,可是它緊跟不離,一直跟到洋灰大道前才止步不前,站定了看著楊絳走遠。


楊絳深知花花兒的“善解人意”,感慨地說:“這貓兒簡直有幾分”人氣”。


錢鍾書也十分喜愛這隻貓。錢鍾書與楊絳在愛好上可能不盡相同,然而夫婦倆在愛貓這一點上卻如出一轍。


錢鍾書比女兒錢瑗先進城,臨走前,不忘囑咐錢瑗說:“記得照顧好你媽媽,我週末可是要驗收成果的。”


錢瑗調皮地敬個禮,笑著說:“保證完成任務!”


楊絳聽到父女倆的對話,氣極反笑,心想:鍾書這是糊塗了吧,應該是我照顧圓圓,怎麼能叫圓圓照顧我呢。


後來,果然驗證了錢鍾書的先見之明。


有一晚錢瑗有幾分低燒,楊絳逼她早睡,她不敢違拗。可是她說:“媽媽,你還要到溫德家去聽音樂會呢。”


楊絳的同事溫德常請學生聽音樂,他總為楊絳留著最好的座位,挑選出楊絳喜愛的唱片,錢瑗照例陪媽媽去。


楊絳篤定地說:“我自己會去。”


錢瑗遲疑了一下說:“媽媽,你不害怕嗎?”


錢瑗知道楊絳害怕,卻不說破。


楊絳擺出大人架子說:“不怕,我一個人回去。”


錢瑗乖乖地上床躺下了,可是她沒睡。


楊絳一人出門,走到接連一片荒地的小橋附近,害怕得怎麼也不敢過去。她退回又向前,兩次、三次,前面可怕得過不去。


楊絳只好退回了家。錢瑗還醒著。楊絳只說:“不去了。”


錢瑗笑了笑安慰媽媽, 果然還是被錢鍾書說中了,楊絳還是十分需要女的錢媛的。


《楊絳傳》5- 我愛你,在那些顛沛流離的歲月裡


03

思想改造運動


建國後不久,人民政府在全國知識分子中開展了一個學習和改造思想的運動,即人們常說的知識分子思想改造運動。


一九五一年九月,北京大學十二位教授響應黨的號召,發起北大教員政治學習運動。由此開始,首先在北京、天津各高校教師中,開展了一個比較集中的思想改造的學習運動。


幾乎與此同時,在全國範圍內開始了“反貪汙、反浪費、反官僚主義”的“三反”運動。


思想改造運動是與“三反”運動緊密配合的。思想改造運動開始後,清華園失去了原有的平靜。校園裡舉辦資產階級腐朽思想的展覽。喜歡在書裡“串門兒”的楊絳,望著那些她曾經串過門兒的書本,卻無法講清它們的“腐朽”之處。


這些改造思想的運動,一般有三個階段,即是思想動員階段、醞釀討論階段、聲討控訴階段。


楊絳在清華就經歷了這三個階段。


楊絳在思想動員階段和醞釀討論階段都順利通過了,然而在聲討控訴階段就沒那麼簡單了。


開控訴大會就在楊絳通過醞釀討論大會檢查的當天晚飯後。她帶著輕鬆愉快的心情,隨她的一位親戚同去聽控訴。


那時候,有個楊絳從沒見過的女學生上臺控訴,可是她咬牙切齒,頓足控訴的卻是楊絳。只聽她直嚷:


“楊季康先生上課不講工人,專談戀愛!”


“楊季康先生教導我們,戀愛應當吃不下飯,睡不著!”


“楊季康先生教導我們,見了情人,應當臉發白,腿發軟……”


這場大會在學校大禮堂舉行,參加者約有三千師生員工。此時幾千雙眼睛都射向楊絳,她的那位親戚不知溜到哪兒去了。她只好效法三十年代的舊時新娘,鬧洞房時的樣子,裝作不聞不見,木然默坐。


楊絳心想:在醞釀控訴會上,為何沒人提及自己“談戀愛的事情”,現在卻又突然要在控訴大會上提起呢?


散會後,楊絳默默走出大禮堂,恰似剛從地獄出來的魔鬼,渾身散發著硫磺味,還帶著一圈空白,群眾在這圈空白之外議論紛紛,聲調裡帶著憤怒。


一位女同志語調高昂,輕蔑地說:“咳,還不如我們無才無能呢?”


忽然,外文系系主任吳達元走進前來,悄悄地問楊絳:


“你真的說了那種話嗎?”


楊絳沉下了臉,回答說:“你想吧,我會嗎?”


吳達元立即說:“我想你不會。”他心裡明白,楊絳是一位治學嚴謹、說話很有分寸的老師。


楊絳帶著一頭霧水,獨自一人回到家裡。錢鍾書和女兒錢瑗都不在家,女傭早已熟睡,沒人傾訴,沒人安慰。


這天夜晚,楊絳思緒萬千:“假如我是一個嬌嫩的女人,我還有什麼臉見人呢?我只好關門上吊啊!季布壯士,受辱而不羞,因為‘欲有所用其未足也’。我並沒有這等大志。我只是火氣旺盛,像個鼓鼓的皮球,沒法按下凹處來承受這份侮辱,心上也感不到絲毫慚愧。”


於是,楊絳只看了一會兒書,便睡覺了。


從一開始,楊絳便以堅強樂觀的心態應對了這場運動風暴。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知識分子在這場被稱作“洗澡”的運動中,都像楊絳那樣富有韌勁,夯實了與命運搏擊的基礎,他們的生命過早地凋落了。


《楊絳傳》5- 我愛你,在那些顛沛流離的歲月裡


04

不改初心,致力文學


“三反”和思想改造運動後,知識分子的境遇如何呢?——學術文化界的“左禍”愈演愈烈,知識分子的祭壇慢慢地開始“升帳”。


一九五三年初,根據安排,楊絳、錢鍾書被調整到北京大學文學研究所,由教授轉變為研究員,從此隸屬關係有所變動,但兩人的工作單位未曾調動。


楊絳夫婦脫離大學的講壇,對清華大學來說是一種遺憾。對他們兩人來說,則未免不是一件幸事。


起初,楊絳、錢鍾書都在外國文學研究組工作。不久,錢鍾書被借調到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組,從此一“借”不再還。後來古代組和外文組分別升格為文學所、外國文學研究所,他們夫婦分別成了這兩個研究所的研究員。


楊絳夫婦的寓所,這時也由清華園遷至中關園。


遷至中關園時,楊絳還在宿舍門前種了五棵柳樹,不禁使人聯想到陶淵明氏的《五柳先生傳》了。


在此前後,楊絳開始翻譯法國作家勒薩日的名著《吉爾·布拉斯》。


小說以第一人稱自述的手法,通過吉爾·布拉斯這個出身貧寒家庭的少年的發跡事實,對處於封建制度崩潰前夕的法國社會生活,作了極為生動、真實的描寫,並塑造了一個出身市民階級,投機取巧致富得勢的典型。


楊絳的《吉爾·布拉斯》譯本於一九五六年出版。


為了適應當時的形勢,她寫譯本序言時學著寫了一篇“八股文”。說這部小說是偉大的現實主義小說,這是從蘇聯文學史專著上抄來的,接著擺了五點:時代和社會背景、思想性、藝術性、侷限和影響。


儘管如此,楊絳沒有料到,這部受到馬克思懸賞,在西方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的名著,也會在後來的風雲突變之際,連它的譯者一起,遭到極“左”分子的批判。


結語:在千千萬萬老百姓的呼聲與期盼當中,中國終於解放了。然而,楊絳夫婦的生活並沒有想象中的順風順水,他們面臨著知識分子的思想改造運動,小心而又堅強地應對著,夾縫中求生存。面對著愈演愈烈的思想改造運動,楊絳夫婦又將遭遇什麼呢?他們的命運之路又將延伸到何方呢?讓我們期待明天的共讀吧!晚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