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杨绛传》5- 我爱你,在那些颠沛流离的岁月里


《杨绛传》5- 我爱你,在那些颠沛流离的岁月里



我们读书,然后就不孤单。今天我们继续阅读罗银胜的作品《杨绛传》。


昨天我们读到了杨绛夫妇在上海沦陷区的生活是无比压抑的。但杨绛夫妇不改其乐观本性,苦中作乐,从现实生活中提取素材,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他们安安静静地留守上海,等待着祖国的解放。然而,解放后杨绛夫妇的生活又将发生怎么样的改变呢?是万事顺利还是遇到另一个坎坷呢?


--- 精华领读 ---


《杨绛传》5- 我爱你,在那些颠沛流离的岁月里


01

定居京华


一九四九年上海解放前夕,杨绛、钱钟书和许多的爱国分子一样,不仅拒绝了国民党的拉拢,不去台湾,而且真心实意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当时离开中国大陆有三个选择,一是去台湾,二是去香港,三是去国外。杨绛夫妇不愿和一个不争气的统治者去台湾;香港是个商业码头,而杨绛、钱钟书是文化人,自然不愿意去;在国外,他们只能做个二等公民,更加不愿意了。所以他们选择安安静静地呆在国内。


上海于当年五月获得解放。这时,杨绛、钱钟书已接到清华大学的聘函。


这样,杨绛举家离开上海,定居北京,开始了新生活,此后就很少离开过京城。


由于按清华的旧规定,夫妻不能在同校一起当专任教授。


杨绛主动选择了兼任,就是按钟点计工资,工资很少。她把当教授的机会留给了钱钟书,因为她知道,钱钟书比自己更优秀,他当教授一定会取得更高的成就。


于是,钱钟书在清华大学主要负责指导研究生,杨绛则是兼任教授。


后来清华废了旧规,系主任请杨绛当专任教授,她却只愿做“散工”。


杨绛不无调侃地说:“我自己未经“改造”,未能适应专任教授的工作,借‘散工’之名,可以‘逃会’。”因此,杨绛避免了许多冗长又无聊的专任教授会议。


在杨绛夫妇的眼里,清华园变了,变得比以前更加热闹,变得比以前更加陌生。好在有不少老朋友、老同学、老同事与他们一起,让他们在这陌生又熟悉的清华园里多了一点点慰藉。


《杨绛传》5- 我爱你,在那些颠沛流离的岁月里


02

展望美好未来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发生了一件举世瞩目的大事: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全国人民欢欣鼓舞,杨绛也甚为高兴,与钱钟书一起展望祖国的美好未来。


五十年代,《毛泽东选集》出版后,中共中央宣传部决定成立“《毛泽东选集》英文编译委员会”,经同事的推荐,钱钟书成了这个机构的成员,这样便调往城里工作。


杨绛的女儿钱瑗也在城里上学,寄宿在校。父女两人要等到周末才回清华园。平时只有杨绛和佣人在家。虽然稍感寂寞,但两年前养的宠物猫“花花儿”,也给杨绛带来了不少的快乐。


花花儿很是听话,总是陪杨绛吃饭、睡觉,经常逮耗子。


有一次,杨绛午后上课,花花儿猫“嗷!嗷”地怪声叫着跟过去。


但花花儿看见了杨绛,立即恢复平时的娇声细气。“啊,啊,啊”地向杨绛走去。


杨绛怕它跟着上课,可是它紧跟不离,一直跟到洋灰大道前才止步不前,站定了看着杨绛走远。


杨绛深知花花儿的“善解人意”,感慨地说:“这猫儿简直有几分”人气”。


钱钟书也十分喜爱这只猫。钱钟书与杨绛在爱好上可能不尽相同,然而夫妇俩在爱猫这一点上却如出一辙。


钱钟书比女儿钱瑗先进城,临走前,不忘嘱咐钱瑗说:“记得照顾好你妈妈,我周末可是要验收成果的。”


钱瑗调皮地敬个礼,笑着说:“保证完成任务!”


杨绛听到父女俩的对话,气极反笑,心想:钟书这是糊涂了吧,应该是我照顾圆圆,怎么能叫圆圆照顾我呢。


后来,果然验证了钱钟书的先见之明。


有一晚钱瑗有几分低烧,杨绛逼她早睡,她不敢违拗。可是她说:“妈妈,你还要到温德家去听音乐会呢。”


杨绛的同事温德常请学生听音乐,他总为杨绛留着最好的座位,挑选出杨绛喜爱的唱片,钱瑗照例陪妈妈去。


杨绛笃定地说:“我自己会去。”


钱瑗迟疑了一下说:“妈妈,你不害怕吗?”


钱瑗知道杨绛害怕,却不说破。


杨绛摆出大人架子说:“不怕,我一个人回去。”


钱瑗乖乖地上床躺下了,可是她没睡。


杨绛一人出门,走到接连一片荒地的小桥附近,害怕得怎么也不敢过去。她退回又向前,两次、三次,前面可怕得过不去。


杨绛只好退回了家。钱瑗还醒着。杨绛只说:“不去了。”


钱瑗笑了笑安慰妈妈, 果然还是被钱钟书说中了,杨绛还是十分需要女的钱媛的。


《杨绛传》5- 我爱你,在那些颠沛流离的岁月里


03

思想改造运动


建国后不久,人民政府在全国知识分子中开展了一个学习和改造思想的运动,即人们常说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


一九五一年九月,北京大学十二位教授响应党的号召,发起北大教员政治学习运动。由此开始,首先在北京、天津各高校教师中,开展了一个比较集中的思想改造的学习运动。


几乎与此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


思想改造运动是与“三反”运动紧密配合的。思想改造运动开始后,清华园失去了原有的平静。校园里举办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展览。喜欢在书里“串门儿”的杨绛,望着那些她曾经串过门儿的书本,却无法讲清它们的“腐朽”之处。


这些改造思想的运动,一般有三个阶段,即是思想动员阶段、酝酿讨论阶段、声讨控诉阶段。


杨绛在清华就经历了这三个阶段。


杨绛在思想动员阶段和酝酿讨论阶段都顺利通过了,然而在声讨控诉阶段就没那么简单了。


开控诉大会就在杨绛通过酝酿讨论大会检查的当天晚饭后。她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随她的一位亲戚同去听控诉。


那时候,有个杨绛从没见过的女学生上台控诉,可是她咬牙切齿,顿足控诉的却是杨绛。只听她直嚷:


“杨季康先生上课不讲工人,专谈恋爱!”


“杨季康先生教导我们,恋爱应当吃不下饭,睡不着!”


“杨季康先生教导我们,见了情人,应当脸发白,腿发软……”


这场大会在学校大礼堂举行,参加者约有三千师生员工。此时几千双眼睛都射向杨绛,她的那位亲戚不知溜到哪儿去了。她只好效法三十年代的旧时新娘,闹洞房时的样子,装作不闻不见,木然默坐。


杨绛心想:在酝酿控诉会上,为何没人提及自己“谈恋爱的事情”,现在却又突然要在控诉大会上提起呢?


散会后,杨绛默默走出大礼堂,恰似刚从地狱出来的魔鬼,浑身散发着硫磺味,还带着一圈空白,群众在这圈空白之外议论纷纷,声调里带着愤怒。


一位女同志语调高昂,轻蔑地说:“咳,还不如我们无才无能呢?”


忽然,外文系系主任吴达元走进前来,悄悄地问杨绛:


“你真的说了那种话吗?”


杨绛沉下了脸,回答说:“你想吧,我会吗?”


吴达元立即说:“我想你不会。”他心里明白,杨绛是一位治学严谨、说话很有分寸的老师。


杨绛带着一头雾水,独自一人回到家里。钱钟书和女儿钱瑗都不在家,女佣早已熟睡,没人倾诉,没人安慰。


这天夜晚,杨绛思绪万千:“假如我是一个娇嫩的女人,我还有什么脸见人呢?我只好关门上吊啊!季布壮士,受辱而不羞,因为‘欲有所用其未足也’。我并没有这等大志。我只是火气旺盛,像个鼓鼓的皮球,没法按下凹处来承受这份侮辱,心上也感不到丝毫惭愧。”


于是,杨绛只看了一会儿书,便睡觉了。


从一开始,杨绛便以坚强乐观的心态应对了这场运动风暴。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知识分子在这场被称作“洗澡”的运动中,都像杨绛那样富有韧劲,夯实了与命运搏击的基础,他们的生命过早地凋落了。


《杨绛传》5- 我爱你,在那些颠沛流离的岁月里


04

不改初心,致力文学


“三反”和思想改造运动后,知识分子的境遇如何呢?——学术文化界的“左祸”愈演愈烈,知识分子的祭坛慢慢地开始“升帐”。


一九五三年初,根据安排,杨绛、钱钟书被调整到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由教授转变为研究员,从此隶属关系有所变动,但两人的工作单位未曾调动。


杨绛夫妇脱离大学的讲坛,对清华大学来说是一种遗憾。对他们两人来说,则未免不是一件幸事。


起初,杨绛、钱钟书都在外国文学研究组工作。不久,钱钟书被借调到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组,从此一“借”不再还。后来古代组和外文组分别升格为文学所、外国文学研究所,他们夫妇分别成了这两个研究所的研究员。


杨绛夫妇的寓所,这时也由清华园迁至中关园。


迁至中关园时,杨绛还在宿舍门前种了五棵柳树,不禁使人联想到陶渊明氏的《五柳先生传》了。


在此前后,杨绛开始翻译法国作家勒萨日的名著《吉尔·布拉斯》。


小说以第一人称自述的手法,通过吉尔·布拉斯这个出身贫寒家庭的少年的发迹事实,对处于封建制度崩溃前夕的法国社会生活,作了极为生动、真实的描写,并塑造了一个出身市民阶级,投机取巧致富得势的典型。


杨绛的《吉尔·布拉斯》译本于一九五六年出版。


为了适应当时的形势,她写译本序言时学着写了一篇“八股文”。说这部小说是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这是从苏联文学史专著上抄来的,接着摆了五点:时代和社会背景、思想性、艺术性、局限和影响。


尽管如此,杨绛没有料到,这部受到马克思悬赏,在西方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的名著,也会在后来的风云突变之际,连它的译者一起,遭到极“左”分子的批判。


结语:在千千万万老百姓的呼声与期盼当中,中国终于解放了。然而,杨绛夫妇的生活并没有想象中的顺风顺水,他们面临着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小心而又坚强地应对着,夹缝中求生存。面对着愈演愈烈的思想改造运动,杨绛夫妇又将遭遇什么呢?他们的命运之路又将延伸到何方呢?让我们期待明天的共读吧!晚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