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感覺生物技術沒前途,科研很痛苦,我該怎麼辦?


感覺生物技術沒前途,科研很痛苦,我該怎麼辦?

Q:

我是一個大三的學生,現在所學是生物技術專業,雖說21世紀是生物的世紀,然而生物領域的就業依舊得不到較好的發展,就業難已經成了很多人的難題。好多學長學姐要麼轉專業,要麼轉行,要麼當銷售,或者走向考研的道路,我現在很迷茫。

說真的,我並沒有對自己現在所處的專業有多滿意,我有跨專業考研的想法,但又不想走出舒適圈,同時我也不知道我會喜歡其他什麼專業。

感覺生物技術沒前途,科研很痛苦,我該怎麼辦?

做實驗、寫論文很痛苦,尤其是我語文不太好,經常熬夜一個人的時候我才有靈感。因為科研我養成了睡懶覺、熬夜、吃外賣的惡習,感覺生活規律被打破了,整個人調整不過來狀態,覺得自己已經不是自己了。但放棄又捨不得,如果堅持,得到的回報一定不會少,等出了成果,才會嚐到甜頭。

我要繼續在生物這個領域深造下去嗎,因為最近我參加科研,做實驗讓我體會到了難以想象的困難和坎坷。我想過轉專業考研,能考慮哪些方向?

我性格內向、不善言辭、玻璃心。希望老師能提出寶貴的意見。

A:

這位同學你好,

很高興通過職慧平臺和你交流。和你類似,我於2003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生物工程系,因此你的情況和迷茫勾起了我的回憶,希望分享一些我的經歷和觀點供你參考。

關於你的迷茫

來信中提到,你對自己的專業很迷茫,因為生物技術的發展和你預期的不同,而身邊的朋友也給了你很多信息。

感覺生物技術沒前途,科研很痛苦,我該怎麼辦?

我認為,你是一個大學生,應該學會對信息做鑑別和分析,最後得出自己的判斷。比如:

  • 很多學長學姐都轉行,背後的原因到底是為什麼?
  • 除了行業發展的客觀原因外,是否還有他們主觀意願的因素?
  • 有人選擇做銷售,為什麼是銷售?是因為銷售上手容易?還是因為銷售容易賺快錢?
  • 如果要考研你會選擇哪個方向繼續深造?
  • 你有和研究生導師聯繫過,進一步瞭解每個導師的研究方向嗎?

如果這些問題都沒有深入瞭解或者思考過,那麼你聽的信息越多,只會越迷茫,因為你並沒有一個自己消化信息的能力。這種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對你處理眼前的問題至關重要,而這種能力可以伴隨你一生。

如何判斷行業的好壞

以我在人力資源服務行業十多年的經驗和對多個行業的發展趨勢的瞭解,我說說我對行業選擇的判斷。

所謂行業的好壞,主要判斷幾個維度:

第一是適用範圍。

一個行業應用場景越廣,適用人群越多,通常效益會比較好。比如我們平時所說的“衣食住行”這些需求剛性比較大,需求相對穩定,大行業內的細分市場眾多,行業內的企業也相對多,用人需求大,未來找工作和跳槽的機會都會多一些。

第二是稀缺程度。

有些行業能供應的產品和服務是相對稀缺的,這樣的行業更容易牟取高額利潤。而導致稀缺的原因很多,有些是因為資源壟斷,有些是因為技術壁壘。如果沒有掌握稀缺的人脈資源、財務資源、自然資源或者行政權力的話,那麼科技創新可能是唯一的出路。

第三是發展趨勢。

行業發展都必須順應時勢,今天好的行業未必明天也會好,有些行業的發展是可以提前做出預判的,比如從人口老齡化的趨勢,判斷未來養老產業可能興起,其中就會有很多針對這個細分市場的服務和消費。

生物技術是一門基礎課程,能衍生的場景非常多。應該說我非常羨慕你,我畢業的2003年,生物技術在國內確實沒有什麼應用場景,我大部分選擇繼續在本專業發展的同學最後都選擇了去國外深造或者去研究所工作,而如今華大基因等一批知名企業陸續走上正軌,就業機會遠比當年要多。

感覺生物技術沒前途,科研很痛苦,我該怎麼辦?

同時生物技術的應用場景非常多,比如

  • 農業中的化肥、種子技術、農藥等領域,都頗具規模效應;
  • 食品行業中的酒類和乳製品是典型的生物技術應用場景,這些都屬於日常剛需,尤其是酒類行業,利潤頗為驚人;
  • 醫藥技術方面,藥品和生物製劑都是適應範圍廣且具有一定技術門檻的行業,也屬於高利潤行業,基因技術一旦普及更不必說;
  • 環保領域,水處理、垃圾降解等也是熱門領域,不僅是生活必須,還能享受國家補貼……

生物技術相關的行業還遠遠不止這些,而你目前所學的基礎知識是不足以勝任工作崗位的,肯定需要經過培訓和學習才能逐步上手,專業相關能讓你學得比別人略快一點,僅此而已,至於如何選擇,由你自己決定。

關於換專業

我不太清楚當時考大學的時候,專業是不是你自己選的,也不知道你當時的判斷依據是什麼。如果你現在換專業,你又會選什麼專業?這些在你來信中沒提到,我無法臆斷。

但是我並不同意換專業會打破舒適區的說法。如果你都不喜歡你的專業了,你待在裡面又怎麼會舒適呢?我不清楚你的專業成績如何,如果你的專業成績並不突出,我想問,你真的確定你在舒適區裡嗎?還是說,你只是沒有自信和勇氣去做新的嘗試呢?

因此,關於要不要換專業的這個問題,我的建議是,你先選出你要換的專業,然後用方法去分析判斷:

  • 這個行業到底好不好;
  • 你自己願不願意去嘗試;
  • 如果失敗了自己能不能承擔後果。

決定前不要衝動,決定時不要糾結,決定後不要後悔。畢竟你還年輕,無論你做什麼決定,都還有可以再選擇的機會。

關於你的狀態

你覺得寫論文很痛苦,並且歸結為自己語文水平差,對此我不敢苟同。

據我瞭解,理工科的論文並不強調文字優美,但邏輯思維必須清晰,用詞必須客觀嚴謹,寫論文遇到困難,大部分是邏輯思維部分出了問題,因此提高這方面的能力是關鍵。嘗試用邏輯思維梳理大綱,推理論證,或許會事半功倍。

至於你提到的因為搞科研養成了睡懶覺、熬夜、吃外賣的習慣,恕我無法理解兩者的聯繫,因為大部分科研人員並不是這樣工作的。

而你非要說為了期待看到成果而堅持這樣的方式,更令我感到不解,不明白你到底在堅持什麼。

以我的拙見,未來的生活中,所謂吃苦耐勞並非受窮捱餓,也不是廢寢忘食,而是能控制自己,將自己的時間安排、飲食結構、工作生活都做好平衡,抵制各種誘惑,專注自己想做的事情,這才是你需要去堅持的,而那些不必要的自虐並不會增加成功的機率。

說到這裡,關於你要不要繼續深造,還是換專業的問題,我想還是留給你自己判斷,可以根據我介紹的方式

找出你覺得有前途的行業,結合自己的特長和興趣堅持下去。

當然,職場和校園有一點不同。讀書的時候你可以根據興趣選擇,你喜歡的專業只要考分夠,就可以去讀,而找工作是雙向的,並沒有一個崗位在等著你,能否勝任才是對方是否選擇你的理由。

這時候就需要結合你自己的情況去考慮,比如你說自己性格內向,可能你要去做銷售就要付出加倍努力,當然如果你想好了,那就去堅持。

經歷分享

我也想分享一下我的個人經歷供你參考。

我2003年畢業後去了某大型企業集團的研究所,後來因為個人興趣轉到醫藥公司做銷售,一年半的時間小有成就。

而後機緣巧合進入國內最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跨行專做人力資源服務,目前是這家公司某區域分公司總經理。

我在2012年重新回上海交通大學就讀MBA,平時同時從事各類公益講座,還在2016年出版了第一本小說。

所以你會發現,是否轉行並不重要,四年理工科的思維方式一直伴隨著我,保持自己的判斷能力,堅持自己的決定,投入時間和精力,才是能逐步走向成功的秘訣。

最後請原諒我通篇的毒舌,儘管看到了你“性格內向”和“玻璃心”的自我評價,我依然選擇講真話,而現實可能遠比我想象的殘酷,但願我的經驗分享能給在迷茫中的你些許指引。

職慧志願者丨邱曉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