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二战期间,美国迟迟未参战,参战前在忙什么?

不烟不酒只溜狗的小散


我是日航君,为您解答。

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来说是完全升级版的世界大战,全球几乎所有的主要大国都被裹挟其中。但是我们可见的是,美国一直到了1941年才正式介入战争。当时同盟军几乎已经被打得奄奄一息了;亚洲战场也呈现出一边倒的局势。为何美国来得如此之慢?他们又在干什么?下面请听日航君为您分解、

一、美国的战前政策

要讨论这个问题,我们就要从美国的战前政策说起了。在布热津斯基的《大棋局》中,他将整块欧亚大陆视作一整个大棋局,而在二战时代,当时的世界中心还是在欧亚大陆,只不过有往美国转移的趋势,不过重心仍是在欧亚大陆。当时基本上各国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而美国将美洲视为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并不是很愿意干涉欧亚大陆的事情,这也形成了美国的外交政策,即孤立主义。

在一战时代,以威尔逊等人为首的国际主义者怀揣着极大地热情进入了一战,然而最终的结局却给这群国际主义者浇了一盆冷水,国联的失败以及美国实际上对世界形势无法造成大的影响的挫败感。于是在美国国内诞生出了一种阴谋论:美国卷入一战实际上是大政客、大资本家、大军火商的阴谋。因此这便在美国形成了一种反国际主义的浪潮,导致孤立主义占了上风。美国总统为了迎合这股民意,因此只能将美国的国家政策调整为孤立主义。(其实也是为了竞选总统需要)最为明显的表现是1935年的《中立法案》的通过。《中立法案》中是如此规定的:

“强制武器禁运条款……对军事冲突中的侵略者和受害者一视同仁……”

可见美国已经不愿意卷入到动荡的世界之中了。在1937年,国会通过了新的《中立法案》,确定了“现款自运”的原则,即交战国只能从美国购买非军需品,需要用现金,而且需要自己承担运输责任。这样美国便可以将自己从世界大战中摘得干干净净得了。

二、间接参战的美国人

此后希特勒咄咄逼人,与英法签订了出卖捷克斯洛伐克的《慕尼黑协定》,之后更是在1939年悍然撕毁《慕尼黑协定》发动了闪电战入侵波兰。这个时候敏锐的政治家罗斯福已经感受到了希特勒的野心,因此开始反对《中立法案》,放弃武器禁运,尽可能地帮助英法。但是这个提议被强大的孤立主义者给打断,最终总统只能做一个小的修订案,即允许交战国以现款自运的方式购买武器。(因此说实话,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说美国大发军火财)

到了1940年,德国开始进攻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最终绕过马其顿防线进攻法国,之后法国沦陷。在《光荣与梦想》中记载了此时的美国是如何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听到了法西斯的进攻以及英法等国的哀嚎,因为文化上的相近,美国人民不由自主产生了对于英法的同情之心,因此国内孤立主义开始逐渐下降,而赞成支援英法的呼声逐渐上升。在法国战败后,据统计,将近70%的美国民众相信法西斯会对美国的国家安全产生重大威胁。

这个时候罗斯福顺应着这一股风气,开始调整政策,积极增加对于盟军的支援以及开始整军备战,此前美国国内的常备兵仅仅之有10万人,是完全不足以支撑起一场世界大战的。在罗斯福的呼吁下,1940年5月份美国追加了10亿美元用于国防支出;之后罗斯福又力排众议为丘吉尔提供战争物资,为了绕开“现款自运”的条款,罗斯福以在英国领土上建立美军基地为条件,换给了英国50艘驱逐舰。(这个基地即便是在战后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此后美国国内产生了一个新派别,即干预主义派,这一派反对孤立主义,主张积极介入世界大战之中。围绕了1940年的美国总统大选,干预主义者与孤立主义者也开始竞争。最后结果是罗斯福连任。

当时的英国已经奄奄一息,根本无力承担“现款自运”的要求,因此英国要求美国租借给他们物资,之后租借法在美国国内通过。此后随着德国开始入侵苏联,这一《租借法案》又对苏联生效。这样通过着《租借法案》,美国物资源源不断地流入英国与苏联。

此事引发了德国人的忌惮,在1941年9月,德国海军已经与美国海军在大西洋上交火了。当时罗斯福下令所有美国舰船可以向德国潜艇开火。10月份,德国潜艇击沉了美国的“鲁本·詹姆斯号”,这一事件引发了美国人的愤慨,美国也发动了对于德国的海战。与此同时,美国与英国签订了《大西洋宪章》,其目的便是“以暴力推翻纳粹暴政”。可以说此时的美国参与世界大战仅仅是个时间问题,或早或晚,美国迟早会卷入到欧洲战场上的。

而美国也开始不断备战,在1941年3月,美国购买军火的总资金已经达到了260亿美元。而美国的工业也开始呈现着复苏以及迅猛发展的势头。重工业重新雇佣了300万名工人,开始生产军工设备,大大缓解了美国的就业问题。

但是此时美国人的生活仍然是不太好,经济仍然存在重大问题,美国离超级大国还有着非常远的距离。当时美国国内仍有将近900万人失业,30%的黑人青年仍然需要救济,即便是这个时候离经济大危机已经过去了十年,但是经济危机的阴影依然没有消失。在当时的美国,每7个美国人有1部电话,每5个美国人有1辆汽车,四分之一的家庭没有通自来水,三分之一的家庭没有马桶。可见此时的美国也并非我们所想象中的人间天堂。美国真正地因为战争发了大财,是在其正式介入战争之后而并非是在之前。

三、珍珠港事变

在美国卷入欧洲战场之前,日本已经开始主动想要将美国拉入战争之中了。日本之所以急迫地想要将美国拉入战争之中,是因为日本人想要进攻荷属东印度群岛,结果遭到了美国的警告,面对着美国的警告,日本人表现了无视,因此美国就冻结了日本在美国的所有财产,并且对日本实施禁运。日本的战争经济非常依赖于美国的石油与钢铁,因此日本只得将目光转向东南亚以解决资源困境,于是便决定对美国开战。

在1941年12月,日本发动了赌博式的进攻,即珍珠港事变,在这场进攻中,日本大获全胜,美国损失了8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188架飞机,死亡了2000多人。针对此事,美国总统罗斯福发表了严肃的讲话,此后在国会投票之中以参议院全票通过,众议院388:1的票数通过了对日宣战,之后日本盟友德国和意大利对美国宣战,此后美国全面卷入了世界大战之中。

四、总结

因此综上来看,美国二战期间迟迟没有参战,并不是说他在忙什么,而是因为国内强大的保守主义与孤立主义的势力而导致美国无法参战。在无法直接参战的时候,美国通过卖军火、租借军事物资、扩充国内军备等手段间接参与二战并且随时准备着直接参与战争。我们可以说即便是没有日本发动的珍珠港事变,美国人也会参与二战,只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但是因为日本人发动了二战,美国人才提前加入了二战之中,并且形成了东亚战场与欧洲战场两个战场,而美国的经济也是在这样的战争之中才复苏起来的。

文:日航通鉴 图:来自网络与站内,侵删


日航通鉴


大家好,我是诗涵果果。

二战期间,随着法西斯国家相继参战,由纳粹德国发动的欧洲战争逐渐演变成了囊括全世界的战火!亚洲和欧洲在钢铁巨兽的滚滚洪流中,疲于应付,狼狈不堪!

那么在一战中大发战争财,捞取了无数资本的美国在忙什么呢?

美国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独处美洲大陆,周边没有可以相抗衡的国家,也就免去了战火的袭扰,一向精打细算的美国人面对又一次售卖自己军火的超级大战,整个美国工业可谓是卯足了力气,加大工业生产,为接下来的贷款和购买提供强有力的支援!

另一面,在欧洲战火刚刚燃烧起来的时候,作为总统的罗斯福立即签订了士兵的动员协议,习惯于马后炮的美国尝到了一战时参战的甜头,对于罗斯福敏锐的政治嗅觉,当时的美国国内大多数人嗤之以鼻,认为美国强大的工业基础保证了美国可以随时发动大规模战争以及足以应付大规模战争的局面,对于远隔大洋的亚洲和欧洲战场来说,美国可谓进可攻退可守,根本无需担忧!

但是罗斯福坚持己见,作为国防部长的马歇尔上将最终执行了总统的命令,为美国可以在珍珠港被轰炸以后,可以顺利快速的组织起大量军队远赴太平洋,牵制日本的联合舰队!

总结:总而言之,美国在二战前其主要工作就是为了参战做准备的,一边大力督促国内的工厂火力全开,一边全力招募兵员。同时,美国高层集体沉默,对于这场战争,美国就像一只捕猎的豹子,只需要等一个参展的机会罢了!


诗涵果果解史


自1939年德国对荷兰发起闪击战以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就被拉开,世界大国都投入到了激烈的战争之中。在欧洲,英法国家纷纷对德国宣战,以此来制止德国的野心。而在亚洲,中国抗击日本已数年之久。纵观整个世界唯一还没有加入战争的大国也只有美国。

美国拥有良好的地缘优势,它身居美洲大陆,周边几乎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对其造成威胁。而别的国家想要入侵美国就需要跨过漫长的海域,通过美国层层的岛屿封锁才能够到达美国本土,所以说美国非常之安全。直到1941年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以后,美国政府才正式宣布加入世界大战,而这距离1939年已经有三年之久了。那么美国在这三年里都干了什么?它们为何迟迟不加入世界大战呢?

1929年,美国遭受到了非常严重的经济危机,社会资本急剧流失,很多投资商一夜之间就变成了穷光蛋,整个社会马上就快要濒临变革的边缘了。挽救美国刻不容缓,所以政府的主要任务就是尽快恢复经济,使国民生活回到正常水平。1932年罗斯福总统开始经济改革,比如通过了紧急银行法等一系列法令,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从1932年到1939年,美国一直在不断加强经济建设,加强对外贸易。虽然说危机有所缓和,但是仍然没有回到危机前的水平,民怨依然沸腾。对于底层的民众来说,他们目前所希望的是提高他们自身的生活质量和水平,绝对不是走向血肉横飞的战场。而对于政党来说擅言开战的话将会失去民众的选票,在这样一个民选政府的国家里失去选票无异于是失去了生存根基。此外美国是一个纯正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他们的眼中利益远远大于情分。虽然说英法跟美国的关系一直很好,但是对于美国来说坐山观虎斗是当前最明智的选择,不管双方哪一方受到损失都将有利于美国,由美国建立起战后新秩序。
就像是罗斯福总统所说“我们必须成为强大的民主兵工厂”一般,二战期间美国轻重工业火力全开,轻工业领域主要生产布匹,药品,重工业领域则是发动机,坦克,飞机,航母,枪支等等东西。在当时美国制造几乎占据了全球半个市场,尤其是军火行业。据统计从1941年到1945年,美国军火外卖商品和提供劳务约491亿美元,美国军火生产使得人人就业,户户发财。美国在二战期间害提出了《租借法案》,法案规定只要是被总统认为被援助国家的国防有助于巩固美国国防,美方就可以为其提供援助。当然说起来是援助,其实就是美国掠夺弱国自然资源的一种方式罢了。被援助国家被迫以同等量的矿产或者是其他自然资源的开采权作为抵押,美国可以说是稳赚不赔。即使有的国家知道吃了哑巴亏,但处于民族危亡之际他们又能怎么样呢?
当然二战期间的美国不仅是贩卖武器弹药,他们也贩卖能源,比如石油。当时世界主要产油区是印尼和菲律宾这两个国家,而开采权则控制在美国和英国手中。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一部分石油就是由美国所提供。只不过后来日本触碰到了美国在东南亚的利益以后美国就断掉了给其的石油供应,从而引发了日本和美国之间的战争。此外二战期间很多国家的货币都贬值了,美国向贸易国家提出如果要进行贸易的话不能使用货币,只能用黄金进行交易。所以到战后美国的黄金储备达世界总储备量的三分之二。

美国除了借二战发展经济以外,他们还在不断研究高科技领域。由于二战的波及范围很广,所以很多科学家被迫离开祖国移居到美国进行研究,比如说爱因斯坦。美国对这些科学家给予了相当优厚的待遇,让他们为美国政府所服务。这些背井离乡的科学家们对美国做出了巨大而又显著的贡献,如果没有这些科学家,美国想要研究出第一颗原子弹也许还要有个十年八年的时间。不仅如此他们还促进了美国进行第三次科技革命。

美国在二战期间不断扩大自己的政治影响力。由于当时的主要大国都处在战争之中,所以美国一方面继续加强其在美洲的霸主地位,一方面不断主导国际会议的召开,以此来确立美国世界警察的地位。比如说开罗会议(1943.11~12)、 德黑兰会议(1943.11~12)、 雅尔塔会议(1945.2) 、波茨坦会议(1945.7~8),包括到后来成立联合国,时至今日,世界政治走向都在受着美国的影响。

木剑温不胜


1939年9月1日,德国闪电入侵波兰,正式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在之后两年中,德国陆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对欧洲进行了一次扫荡,包括法国在内的大半欧洲国家均宣告沦陷。按理说,德国在欧洲一家独大,显然是不符合美国利益的。美国也是一直想参与的。但直到1941年12月,在日本对美国珍珠港发起突袭之后,美国才正式介入了二战之中。

(德军攻打波兰)

那么,在二战初期以及之前的一段时间,美国到底在忙些什么呢?

事实上,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所有参战国都不太满意的一次战争。抛开割地赔款的德国和被肢解的奥匈帝国不谈,就连战胜国,也没有能得到他们所满意的利益。尤其是美国,在战争后期进行了巨大的投入,但所得的利益却是微乎其微。

再加上一战造成了巨大的伤亡,让全世界普遍对战争产生了排斥和反感。因此直到30年代,美国国内依然是奉行着孤立主义的。

1935年,美国颁布了《中立法案》。该法案规定:在两个或若干个外国之间发生战争时,或在战争过程中,凡美国或其属地的任何地点把武器、弹药及军事装备输往交战国港口,或输往中立国以转运至交战国者,均属违法。

简单来说,就是美国立法禁止直接或是间接向参战国进行物资出口或是经济贷款(该法案并未在中日战争中实施)。

这条法案的推行,让反对战争的孤立主义者心中大定。但随着纳粹政府开始在欧洲肆无忌惮的活动,而英法等国又采取了绥靖政策。美国开始渐渐意识到了危机。

事实,上在当时的世界中,并没有什么国家能直接威胁到美国的发展与强大,除非欧洲统一,形成一个超级大国。因此美国政府对于欧洲的策略,一直是奉行孤立主义,维持欧洲均势,让大国相互制衡。

(罗斯福总统)

但随着德国的异军突起,尤其是连法国也遭到横扫之后,欧洲的均势显然已经被打破。《中立法案》已然不再适用于那个时代了。

但由于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势力根深蒂固,罗斯福颁布的每一份文件,几乎都会被所有人盯上,因此,他根本没有办法向盟军集团输送物资。

在这样的情况下,罗斯福改变了自己的思想。既然输送物资不行,那么,改成租借总没问题了吧。

于是,1941年3月11日,美国正式通过了《租界法案》。该法案规定:美国将会有偿地向盟国提供粮食和武器装备等物资。

至于美国为什么要帮助盟国,而不是支援如日中天的德国,道理其实也非常简单。

首先,美国想要在欧洲得到更多的利益,就必须支援弱势的一边。如果支援德国那只不过是锦上添花,根本无法得到太多利益。

其次,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强大,将会在日后成为美国称霸的最大障碍。美国必须坚持奉行欧洲均势的这一原则,才能够不断发展不受到遏制。

此外,法西斯的暴行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强烈谴责。美国想要在国际社会中拥有话语权,就必须要得到大多数国家的支持。如果能高举人道主义的大旗,对势弱的盟军施以援手,那么就能够大大地提升国际地位了。

《租界法案》的通过,使无数物资和装备送到了盟国手中。这对盟军最后的胜利,尤其是对苏联在苏德战争中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实际上,从欧洲发生动荡开始,罗斯福就根本没有打算做一个看客。1939年,美国的常备陆军只有几十万人,但到了珍珠港事件前夕,美国陆军人数已经突破了160万。这也就意味着,美国对于这场战争,其实是早有预谋的。

美国虽然有预谋,但是他们一直没有动手。他们再等待机会。而且他们知道,日本肯定最先熬不住,要先下手。只有日本先下手,才能动员全国人民积极参战,才能打赢这场仗。

(珍珠港事件)

有人可能会问,美国怎么知道日本要先下手呢?

事实上,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也许并没有想到。但在《租界法案》通过的同时,美国对日本的出口,反而开始慢慢降低。日本是个岛国,没有了美国的资源出口,根本就无法在战争中维持多久。而留给他们的路,只有北上入侵苏联和南下入侵东南亚两条。

即使日本打下了苏联的远东地区,但那里的贫瘠,也根本无法改变日本资源短缺的事实。况且在诺门罕战役中,日本早已经领教过苏军的厉害。如果日本选择北上,无疑是让战争资源更加短缺,完全是自寻死路。

而南下策略则显然不同。虽然东南亚国家都成了大国的殖民地,入侵东南亚等于入侵美国,但毕竟那里资源丰富,日本肯定是大有收益的。

因此在美国看来,随着战争的推进,日本必然会入侵东南亚。到时候美国就能名正言顺地对轴心国宣战,进而达到参战的目的。

不过美国可能没想到,日本竟然想直接摧毁美国的海军力量。这最终致使美国上下一心,同仇敌忾地加入到盟军阵营之中。

(参考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张生全精彩历史


第一,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为世界第一大生产国,国力雄厚,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美国人民因此不想参战,更愿意躲在大洋彼岸过自己的好日子。

第二,苏联并不只是德国的死敌,也是整个资本主义国家的死敌,美国希望苏德两败俱伤,所以对欧洲战局持观望态度。

第三,美国正在全力以赴调整自己的亚洲策略,以确保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包括援助满了中华民国政府以拖住日本,切断日本的石油供应,逼日本和谈。
罗斯福总统作为一代伟人很早就看清了局势,所以力主参加欧战,但议会就是不同意,罗斯福总统也是毫无办法。但是让世界都感到震惊的是,日本选择和美国开战,来夺取东南亚油气资源,于是日本的神助攻让罗斯福总统有了充足的理由参加战争,一个二战下来,美国几乎成了所有参战国的债主。


毒刺剑客


实际上,与众多人认识的不一样。

🍒陆军扩张是关键

美国很早,请注意,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9月3日,英法才对德宣战。但9月1日当天,罗斯福签署命令,任命陆军副部长马歇尔为陆军参谋长,同时下令扩军。执行人就是马歇尔上将:

当时,美国常备陆军只16万,这显然是不可能参加世界大战的。所以到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前一天,美国陆军已经缓慢但持续扩张到了160万。

🍒以谁为敌很重要

德波战争令世界哗然。但美国不想太早卷入战争,尤其谁是敌人的问题很重要。

就如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常凯申不愿轻易对日宣战一样。美国同样需要观察局势与判断加入谁更能够产生最大效益。

显然,美国不会参加强势集团,锦上添花的事不想做,也不会分得什么好处。美国只会加入弱势集团,利用强大生产能力获得最大限度的优势地位,就如美国1917年在沙俄革命后协约国危急时刻加入一样。

罗斯福宣战演讲与签署对日战争宣言:

🍒让盟友先流血吧

同样,美国既需要时间扩军备战,也需要盟友流更多的血以消耗敌对力量。

1940年5月,法国陷落。

请注意,所有世界大国中,有两大国家领导人向希特勒发出祝贺电报,一是斯大林,二是罗斯福。

意外吧?

当然,罗斯福期望德国占领法国后收手甚至与英国和谈,最终形成德国陆军英国海军合作围剿苏联的局面。但英国拒绝放弃,所以德国发起海狮计划,预备登陆而最终征服英国,这当然不符合美国的期望。

倘若英国投降或者退出战争,希特勒就有足够的时间去整合整个欧洲并不逊色于美国的工业生产能力与人力资源,想一想今日欧洲联盟变成一个德国主持的合众国,罗斯福能睡得安稳嘛?

因此,美国逐步推进租借法案,向英国及苏联也包括中国提供资金与物资支援,实际希望英中苏能够多消耗德日力量。

而自1940年10月开始,在美国确定将最终加入反法西斯阵营后,全国就登记了男性公民1600万的兵役。

1940年海军征兵广告:

🍒美对日态度

需要清楚一件事,日本自1902年英日同盟开始,就是协约国体系成员,与英法及后期的美国是各有需求的同盟关系。

英日同盟一开始针对沙俄,也是各有算盘的事,英国需要用日本堵截沙俄自远东南下扩张海洋势力,但默认长城以北属于沙俄势力范围。日本向中国方向扩张,与沙俄进行战争就更需要世界霸主英国的支持。

总体上看,英美法的利益是一致的,不允许日本南下,希望日本承担堵截沙俄南下的责任并默许日本与沙俄争夺中国北方。所以日俄战争结束后,沙俄无力向南扩张势力,与日本结成仇恨,被迫转移注意力回欧洲,与德国对峙。

苏联成立后被协约国封锁干涉,但由于英法均被一战严重削弱,唯一获得巨大发展的美日则被九国公约困住手脚,无法在远东地区夺取更多利益。因此,一直对英日同盟关系耿耿于怀的美国,实质上是在纵容日本破坏远东平衡。具体表现就不用多说了。

坦率说,若非德国1940年过于强势,日本于1940年9月27日赶船参加三国军事同盟条约,则日本后期极可能加入美英。可别说什么反cp协定,那并不针对英美。

请注意时间顺序:1940年5月法国投降及随后的海狮战役计划,德国对美国关系出现不可逆转的破坏,而愚蠢的日本以为英法没落就与德国结盟,美国当然会视日本为即将开战的重要敌人,才逐步收紧对日贸易逼迫日本退出中国。这是美国的阳谋,日本怎么可能于1941年退回到1937年前的状态?


四川達州


忙着看热闹随便赚点小钱钱,当年的美国可不像现在满世界管闲事,由于一战惨重的人员伤亡让普通民众对于战争有着天然的排斥。在一二战中间美国奉行孤立主义策略,在一系列外交活动中坚持单边主义,拒绝多边国际合作,这么一个大国差点成了永久中立国。

简单点理解就是大家各忙各的,有困难也别找我,反正美国就是不介入各方冲突。侧重点发展经济,在珍珠港被袭击之前基本默认德国和日本的全球侵略行为,就算是好伙伴英国再压力山大也得参照《中立法案》付现金/黄金购买军用物资应对德军和意大利。

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虽然有心改变这种状态,积极介入国际事务但面对国内孤立主义者的强力反对也是有心无力。直到1941年3月11日在罗斯福变通的“租借”想法支持下,美国国会通过了对于二战有着巨大影响力的《租借法案》,以免费或有偿的方式向英国、苏联、中国、法国及其他盟国提供军事物资。

这个时期的《租借法案》只是开始在物资提供方面并不多,直到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打破了美国想要置身于事外的中立原则,在国民中激起一片严惩声浪。美国再想保持中立已经成为不可能,罗斯福借此机会向日本宣战,同时积极参与世界各国反法西斯阵线。

接下来的事情大家都清楚,美国世界工厂的地位重要性凸显,同盟国在美国装备的武装下最终击败轴心国结束二战。由于本土远离战场,人员物资损失应该是同盟国中最小的,战后美国替代英国成了世界老大有钱又有实力笑到了最后。


河东三叔


美国忙着大发战争财!我们知道,两次世界大战,美国都是最大的受益国,别的国家因为战争而出现倒退甚至没落,而美国却依靠两次世界大战,稳稳的坐上了世界头号大国的交椅!

由于美国所处的地理位置特殊,本土距离当时世界核心区域欧洲地区还很远,所以两次世界大战,都没有波及到美国本土!对于美国来说,越早的介入战争,付出的代价就越大。美国也想借着战争,让西方老牌的强国之间相互斗争,美国坐收渔翁之利!

美国也明白如果德国最后胜出,那么德国的下一个目标就会是美国!所以美国肯定会介入战争,但是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必须通过介入到欧洲地区战争,而让德国无法胜利。后来当时的法国已经被击败,英国和苏联也是危在旦夕,所以美国必须要介入了,否则后面美国可能就是下一个法国。

关于二战美国迟迟不愿意参战的原因,还有一个说法是美国的民众不答应。毕竟对于美国民众来说,战场当时还远离美国本土,美国民众不想介入到战争当中,出现伤亡,消耗国力。不过美国民众的想法是肤浅的,美国的那些高官可不是这么想,他们早已经做好了参战的准备,不过需要一个借口。

其实日本早已经对美国虎视眈眈,首先对美国发起了攻击,这下美国更是不可避免的要参战了,同时也给了美国参战的借口,也能让美国的民众信服,再不参与二战,美国的本土就要遭受攻击,毕竟日本已经试图夺取中途岛,作为跳板攻击美国本土。

所以美军后来已经不能再等待了,最好的时机已经出现!最后美国多线作战,在欧洲战场、非洲战场和亚洲战场,都击退了德军和日军,为二战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个不得不承认!甚至美军为了减少伤亡,提前结束战争,使用了两枚原子弹轰炸日本广岛和长崎,让日军提前投降。

所以美军一开始就是想要借着战争,最大化的为自己谋利,事后证明美国的战略是正确的,让美国一跃成为超级大国至今。


资讯所长


美国之所以迟迟不参加二战,主要是因为美国奉行孤立主义的策略,不愿意过多的参与欧洲国家的争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英国仍然是世界上的霸主,美国只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和工业大国,在军事和国际影响力方面,美国和欧洲强国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欧洲强国越是打的不可开交,对于美国来说就越有利。

实际上一战时期美国也是采用了孤立主义的策略,一战中美国向交战双方提供物资,最后还获得了战胜国的身份,成为了一战的大赢家。美国能够奉行孤立主义,归根到底是因为美国的地理位置优势,美国周边没有任何强国,大西洋和太平洋为美国提供了很好的屏障,轴心国根本无法直接攻打美国的本土。二战爆发之后,美国仍然想要像一战时期一样,先赚够战争财,最后再找能够取胜的一方合作,获得瓜分世界的机会。

二战前期美国也曾经向轴心国大量出口国物资,日本绝大部分的石油资源都是进口自美国。不过二战时期的德国过于强大,只用了极短的时间就击垮了法国,并且占领了苏联的大片领土。日本也占领了大半个中国,并且对美国的东南亚地盘虎视眈眈。在珍珠港事件发生前,虽然美国没有直接参战,但是美国的立场已经很明确了,美国在经济上封锁了日本,同时给苏联和英国提供物资,已经倾向于同盟国一方。

不过当时美国国内民众都不支持参战,一直到了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民众才开始支持开战。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国正式对日本和德国宣战,成为了二战中的主力军之一。假如没有珍珠港事件爆发,美国参与二战的时间肯定会向后推延,对于当时的美国来说,只要战争还没有决出胜负,美国越是晚参战,对美国好处就越多。


军武小咖


美国二战前迟迟未参战,主要原因是没有合适的借口介入,因为轴心国没有主动进攻它,美国也不好意思开打。参战前美国的主要工作有三点。一,开足马力大量生产军工产品,同供应开战的双方,大发战争横财。日本的钢铁,石油,化工产品等都是美国供应的。全力扶持英国,苏联,简接有限扶持中国。二,全力搜集分析参战双方的各种情报,准备随时介入。三,全速生产,特别是军工生产,提高军备水平,随时准备介入战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