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逍遥游》主要说了什么?

一心一生一个你


《庄子》一书是先秦道家极为独特浪漫的一部著作,是道家思想家庄子及其后学们撰写的文集。《庄子》的文笔汪洋恣肆,想象力无穷无尽,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朵奇葩。

《庄子》的第一篇名曰《逍遥游》,在全书中有着重要地位,可以被视作整本书的总纲,因为“逍遥游”是庄子的最高理想。那么,《逍遥游》到底说了什么呢?怎样才能达到庄子说的逍遥呢?

《逍遥游》的开头,庄子讲了一个鲲鹏南飞的神奇故事。庄子说,在北海中生活着一种名为鲲的鱼,不知有几千里长。鲲能变化为鸟,便叫做鹏,鹏的背不知有几千里宽,伸开翅膀就像天边的云彩一般。鹏鸟双翅拍击海面飞行三千里,乘着羊角飓风直上九万里云霄,然后飞到南海去。

显然,庄子引用鲲鹏的说是为了说明自己人生的理想境界,那就是“独与天地精神之往来”,超越于世俗生活。由于这种思想境界太过高远,因而俗世的碌碌庸众无法理解,他们的格局太小。因此庄子在鲲鹏的故事后面又描写了两种小动物:蝉与鸠,它俩一飞不过数丈,却要嘲笑飞翔数万里的鲲鹏,认为它飞那么远没有意义。

夏虫不可语于冰,那些庸庸碌碌的俗人只能看到眼前的苟且,不知道诗与远方是更值得追求的事情,他们完全无法理解这一点。在庄子看来,那些争名逐利之人,哪怕能够治理国家,也不过是同蝉、鸠一样的小动物,无法理解庄子的远大理想。

庄子的理想到底是什么呢?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即:“逍遥无待”。

当人追求功名利禄、荣华富贵之时,就会受到现实的种种约束,这就是“有待”。例如,你想步步高升,想腰缠万贯,就要处心积虑,处处算计。这样的人是不自由的,特别是精神不自由,心灵不安宁。

相反,如果人能顺应着所有事物的本性,把握天地之气的变化,就能够超越世俗世界,高扬自己的精神,独立自由,这就是“无待”的境界,也就是无所束缚,不需要等待什么,因为这样的人不会刻意追求什么。

庄子用藐姑射之山上神人来形容“逍遥无待”的境界。《逍遥游》中说,遥远的藐姑射之山上有位神人,他的肌肤洁白胜过冰雪,容态优雅如同处子,他不食人间烟火,只餐风饮露,驾驭着飞龙拉的车,逍遥地游于四海之外。

《逍遥游》中的藐姑射之山上的神人十分高洁,让人向往,那就是“逍遥无待”的境界。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庄子给出的方法就是“无用”,只要你无用,对统治者没有好处,你就能逍遥于世。

为什么庄子推崇无用之人呢?因为在战国乱世,统治者残酷的压榨、盘剥百姓。如果你是个有用之人,就会被统治者们利用。虽然你可能暂时得到荣华富贵,但必将被统治者们吞噬,吃得连骨头渣子都不剩,例如商鞅、吴起、韩非子、李斯等人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所以,庄子认为,有用会带来祸害,无用就不会有祸害,你对统治者无用,可以享尽天年,逍遥自在了。

我是梦露居士,为你解读国学经典。欢迎关注,阅读系列文章。


梦露居士


先秦道家有一部重要典籍——《庄子》,这部书是道家代表人物庄子及其弟子、后辈学者们撰写的著作。《庄子》一书分为三部分:内篇、外篇和杂篇,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本人所著,外篇和杂篇则是庄子弟子与后人所著。所以内篇最为重要,是研究庄子思想的关键。

《庄子》内篇的第一篇文章是《逍遥游》,所以这一篇最为重要,是《庄子》核心中的核心,是庄子思想的总纲。那么该如何理解《逍遥游》呢?什么是逍遥,怎样才能逍遥呢?下面居士我就为你解析《逍遥游》的微言大义。

在《逍遥游》的开篇,庄子便以汪洋恣肆的笔墨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广大无边,神奇莫测的世界。在北冥(北海)中有一种鱼叫做鲲,它硕大无朋,超出人的想象,庄子也不知道它有几千里长。更神奇的是,鲲能变化为鸟,叫做鹏。鹏也是极为巨大的动物,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宽,双翼展开就如同天边低垂的乌云。鹏要飞到南冥(南海)去,它拍着海面低飞三千里,然后乘着龙卷风直上九万里高空,然后往南边飞去。

很显然,庄子显然不是在说奇幻故事,他是以背负青天的鲲鹏比喻“独与天地精神之往来”的高远境界,这是庄子的理想,不能被世俗之人所理解。所以接下来庄子写了知了与小鸠这两种小动物,它们只能飞几丈高,所以无法理解鲲鹏的境界,反而嘲笑鲲鹏为什么要飞那么远。

与那些格局小的人是不能谈论远大的理想的,就像不能跟夏天的虫子谈论冰,因为他们理解不了。哪些人的格局小呢?就是那些热衷于功名利禄的人,他们也许真的很有才能,甚至可以管理一个国家。但是在庄子眼中,这些人却如同知了与小鸠一样,不大气。

《庄子·秋水》中说过另一个故事:庄子的好朋友惠子在梁国做宰相,庄子去看望他。这时有小人对惠子进谗言:“庄子是要来取代你啊。”惠子一听,非常恐慌,可能他知道自己的才能跟庄子相比差远了,所以派人在城中搜捕庄子,搜了三天三夜。

庄子知道了,径直来到了惠子面前。他对惠子说:“南方有一种名叫鹓鶵(就是凤凰)的鸟 ,要从从南海出发飞到北海去。鹓鶵非常高洁,一路上它只在梧桐树上休息,只吃竹子的果实,只喝甘美的泉水。正巧有一只鸱鸟得到了一只死老鼠,正要美美的享用,一抬头却见到鹓鶵飞过。鸱吓坏了,以为鹓鶵要抢自己的事物,于是抬头发出了一声怒吼,想吓走鹓鶵。现在你也想用梁国来吓唬我吗?”

在这个故事中,庄子自比为清高的鹓鶵,将热衷官位的惠子比作下作的鸱鸟,把梁国宰相之位比喻为死老鼠。庄子看不起宰相之位,那是因为他有更高的理想。这理想是什么呢?那就是“逍遥无待”。

无待的反面是有待,所谓“有待”,就是指人受到约束,精神不能自由,心灵得不到安放。人为什么会“有待”呢,因为人有所追求,追求功名利禄,追求各种愿望要求。人的种种愿望都需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才能实现,这些条件就会成为对人的束缚。比如想当官,就要阿谀奉承,想发财,就要起早贪黑……

庄子说,假如人能顺应万物的本性,把握自然的变化,扬弃被功名利禄束缚的小我,就能提升至“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无穷之境,这样的人还会有什么束缚呢?这就是“逍遥无待”的境界。

庄子举了藐姑射之山神人的例子来说明这种“逍遥无待”的境界。一位叫连叔的修道之人说,在藐姑射之山上住着一位神人,他的肌肤像冰雪一样洁白,容态像处女一样优美,他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着云气,驾着飞龙,遨游于四海之外。藐姑射之山上神人非常伟大,根本不会劳神费力去管人间的俗世,哪怕他身上的尘垢搓下来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圣人。

庄子对藐姑射之山神人的描述,读之令人神往。那么怎样才能达到“逍遥无待”的境界呢?庄子又说了另一个故事: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魏国又被称为梁国,惠子做过梁国宰相)送了我一颗葫芦种子,我把它种下去,长出了葫芦娃,不对,长出了五石(大约有几百斤)大的葫芦。我不知道用它来做什么,拿它装水吧,装得水太重,葫芦无法承受,把它做成瓢吧,没那么大的缸来放这个票。所以我把这个葫芦打碎了。”庄子一听,气得说:“你是不是傻。你有这么大的葫芦,为什么不把它系在腰间,那要就可以在大江大湖中自由遨游了啊!”

惠子又说:“我有一棵大树,木纹弯弯曲曲,不能成材。它长在路边木匠连看都不看一眼。现在你的思想大而无用,所以被大家抛弃了。”庄子说:“你把这棵树种在广漠的旷野里,就可以自由地徘徊在树旁,自在地躺在树下,让大树为你遮阴挡雨。这棵树因为没有用,所以不会有人来砍伐它啊!”

可见,庄子认为逍遥的前提是无用。大葫芦无用,却可以凭借它在江湖中遨游;大树无用,却可以带来一片阴凉,让人自由自在的躺在下面;人无用,就可以逍遥无待了。“无用”是《庄子》一书中反复出现的一个概念,庄子认为,有用就会带来祸害,无用就不会有祸害,可以享尽天年。

庄子为什么推崇无用呢?这要联系庄子所处的时代来看。庄子处在战国中期,各国为了一统天下,不断发动战争,天下混乱不堪。首先被战国乱世吞噬的,就是那些有用之人:老百姓有用,可以种田提供粮食,也可以成为士兵上阵杀敌,所以百姓受到了统治者的残酷压榨,不堪重负;读书人有用,他们可以辅助统治者变法革新,富国强兵,但是变法就会得罪守旧贵族,很容易遭到他们的清算,秦国商鞅、楚国吴起都是因为变法而受到贵族的报复,最终身首异处。

庄子看清了这个世道,对于统治者来说,人不是人,只是战争机器的燃料而已。想要逃避这一悲惨的命运,想逍遥游于战国乱世,就要做一个对统治者无用的人!

我是梦露居士,为你解读国学经典。欢迎关注,阅读系列文章。


梦露居士读国学


《逍遥游》主要说的是一种优越一次旅游:

高纬度认识的优越;

灵魂宇宙一生游。

《逍遥游》的内涵足够丰富,丰富到你的想像和认识总是逃不出其范围,如同孙悟空逃不出如来手心。所以这里只能大题小作,从两个角度谈一点想法。

《逍遥游》为《庄子》一书的内篇中的第一篇。

《庄子》流传至今,全书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重要程度一次降低。

内篇一般认为是庄子本人的文章,其他则为弟子,或者他人伪托文章。

在内篇中核心第一篇,也是最核心的核心就是《逍遥游》。

也就是说《逍遥游》是《庄子》一书的总纲。

如果拿人做比较,《逍遥游》就是《庄子》的头部?不是!是受精卵。

好啦,下面直接谈一种优越和一次旅游

1.高纬度认识的优越;

《逍遥游》开篇一段非常重要,原文如下: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人与人之间的最大的差距,不在肉体,而在认识。

这一段中庄子很高明的用了两种具体的动物,鱼和鸟,象征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境界。

对比不难发现,鱼是在水里,鸟在天上。一个个头小只能游,一个个头大还能飞;一个移动靠水,一个移动靠风。

在荀子懂得《劝学》中有句话:“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在古代君子的地位很高。能达到君子的境界并非天生异秉,而是善于借助外物。

善假于物,才实现了“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对比来看,鱼身体的游动靠的是有形的水,鸟身体的飞行靠的是无形的风(气)。

水比风(气)重,说明鱼借助的交通工具更低级。(这里的“低级”没有贬义。)

为什呢?看一下我们人身边的交通工具,鱼的相当于汽车、轮船之类的,还没有脱离地球表面。鸟的则相当于飞机,可以万米高空遨游,而且速度快即使上百倍。

这是实体实物的比较。如果把这种差距拿到思维、思想、认识、认知上呢?

鱼的眼界不过只停留在水里,而鸟的眼界可以俯瞰地球上的万物。

最近几年,企业界经常谈不同维度的认识。

小孩子的眼力,很多难以解释的问题,在一个几十岁教授眼力绝对不是问题。

一个经营过上市公司的老板,一个在摆地摊的老板,他们对于市场的把控,对社会的认识,对经济规律的思考,不就像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吗?

普通人的苦恼,很多时候在于“想不开”,“没办法”。在高人的认知维度里,有很多问题可能也就小如尘埃。

人的认知维度越高,内心的“逍遥”程度越大,“游”的也会更远。心灵的优越会更高。

很多景区有这样的迷宫。一般墙的高度要比人高,也正因为如此,人在其中更容易迷失。以为你和墙在同一个维度。如果你站在墙上,或者你在更高的地方俯瞰整个迷宫时,哪里路通就会一目了然。

2.灵魂宇宙一生游。

庄子的《逍遥游》阐释的是人灵魂上的绝对自由。

达到了“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人可以说是逍遥游了。

还是回到鱼和鸟的意象。

鱼生而为鱼,没有翅膀啊,没有飞的基本条件。

要”化而为鸟“才行,那么,怎么化?

人呢?人之为人,天生的肉体就是地面的生物,本身是不可能在天空生活的。

所以,鱼和人的物理身体是没办法”化“的。或许有,可能需要几亿几百亿年的物种变异进化。

庄子讲鱼,讲鸟,终究是为了讲人。

人的生物属性不可能发生质变。认知能力,思考方式可以。

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有了影响几千年的思想家,也有无名的芸芸众生。

所以,庄子的《逍遥游》的终极目标只在想象之中,是人的灵魂穷尽一生也走不到尽头的。

这也并不意味着是空想的乌托邦,正如第一点所说的一样,逍遥可以有高下之分。

如果给逍遥分等级,最大的级别是无穷大,虽然达不到,我们可以一生不停努力。

无形的道就像无形的风,积累越厚越高,托起的重量越大。

只有在那越高处,越能俯瞰越多的范围。

当然,《逍遥游》的内涵可以从多角度去解释。我们身边的方方面面我认为都可以做对照。重要的不是准确去解释原文的每一个字,重要的是我们从中受到的启发。你说呢?

喜欢庄子和道家思想的朋友,别忘了点赞评论转发,我是装子梦话,期待与您交流!


包丁解字


开宗明义

庄子在《逍遥遊》篇中,主要讲了:

——小人无知,而东西跳梁!

——大人无正,而丧其天下!

——至人无己,而犹有未树!

——神人无功,而犹有所待!

——圣人无名,而能逍遥遊!


二千三百年中,无一人懂庄子。

古今注家万言,皆是无知荒唐。

列子御风而行,岂有神仙之术!

老聃放风而动,孰知逍遥之遊?


欲得逍遥之遊,须有圣人之心。

欲悟庄子之道,且观玄机偶得。

本人专栏《庄子玄机偶得》正在连载中。

万世之中,是吾与庄周旦暮而遇也。


叶培盛


《逍遥游》是《庄子》一书的第一篇,观其名而知其意,所有精华在逍遥二字,主要讲的就是何谓真正的逍遥,即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逍遥游》以鲲开篇,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名曰鹏,将迁徙去南冥。大鹏何以能扶摇直上九万里呢?是因为有大风扶着他,如果没有风便哪也去不了,所以,鹏不算真正的逍遥。



接着以麻雀调笑鹏引出大小之辩,鹏为大,麻雀为小,长短之辩,朝菌不知一日为何物,上古大椿以八千年为一春,又借商汤与棘之口以大小之辩引出古之贤人宋荣子,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完全不去在乎世俗的眼光,即使这样在庄子眼中也不完美,再说到列子御风而行,虽然免于行走但还是有所依托,这些人都不算逍遥,只能算至人无己

什么叫圣人无名呢?

尧要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不受,对尧说:你治理天下,天下已经大治,我接受你的禅让是为了名吗?名只是实的附属品而已,我要为了这些附属的东西接受你的禅让吗?鸟雀筑巢,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饱腹,我对自己目前的情况已经很满足了,又能为天下做什么呢?这就是庄子所讲的圣人无名,以天下赠之而不受。



接着庄子以肩吾与连叔的对话引出姑射山神,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游乎四海之外,金石土木不能伤之,洪水流火不能毁之,是真正的神人,她随便扬起尘土就能变成尧舜禹这样的圣人,又怎会在意这些世俗之事呢?这就是所谓的神人无功,无所依,无所势,自由自在,这才是真正的自由和逍遥。

讲完了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接着庄子通过惠子之口讲出了如何真正做到逍遥。惠子说自己有个大葫芦大而无用,用它来装水它会破,用它做瓢拿不动,又说自己有颗大树,长的七扭八歪,也是大而无用。庄子对他说,为何不用这个大葫芦作为小船,坐上它可以自由的漂浮在江湖之中,大树正因为它没用才能幸免于难,何不把它栽在旷野之中,躺在树下,既不怕刀劈斧砍,也不怕别的东西伤害它,正是因为它的无用。

所以,庄子认为只有抛弃追名逐利的杂念,才能做到无所凭,无所依靠,只以自己的心意行事,这样才能做到无己,无功,无名,做到真正的逍遥。


漫威百科全书


提起道家学派庄子,让人会想起他的诸多儒家思想的学问之深远,其中他的代表作《逍遥游》可作为《庄子》一书的代表。



《逍遥游》讲的是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价值观,它指的是一种忘我的境界,没有为己,为功,为名的境界,没有什么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它通过大鹏与蜩,学鸠那些小动物的比喻,来阐述大小的区别,在这样一个基础上,庄子指出,其实不论是展翅飞翔的蜩和鸠,还是凭风飞到万里之高的鹏鸟,其实他们都是有所期待不自由的,并阐述了至人忘却自我,神人忘却功力,圣人忘却名利的至理名言,它在最后引用庄子和惠子的有用,无用之说,来辩解不为世上所用的任何事物才能逍遥,它全文结构有新意,想象力超群,文章里面都是浪漫主义精神,体现了庄子哲学思想的主要方面,让人类的生活和万物生存到一体,一种超脱物,没有条件限制的一种精神追求。


唯美情感创作者


庄子借鲲鹏抓住大家的注意力,以小知大知、小年大年之间的差异引起大家的思考。我们做为人每日这样三点一线这样的生活,以为这就是生命的全部,是不是我们也因为见识和寿命的限制而看不到生命中更高的境界?庄子说是的,那个更高的境界,就是大自在的境界,庄子称之为逍遥游。庄子一下子把众人的视野拉高,进入更宏大宽广的世界。

心中要没有抱负,即无求功名之想法。要离形忘骸,达无我。这样才能达到这个境界。用佛祖的说法,破我执。这样才能逍遥游于无何有之乡!

庄子核心思想是六个字:无功无名无我。


槛内小红


《逍遥游》的内核就在题目上。庄子从谁能做到,怎么做到,做到后的效果几个方面揭示逍遥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