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6 道光帝為什麼會選擇咸豐繼承皇位,而不是選擇更優秀的恭親王

奕訢是道光皇帝第六個兒子,而咸豐皇帝是道光皇帝的第四個兒子。咸豐比奕訢大了兩歲。

道光帝為什麼會選擇咸豐繼承皇位,而不是選擇更優秀的恭親王

咸豐帝

1846年,道光皇帝秘密寫下遺詔,要傳位給咸豐皇帝。這當然是後來大家才知道的事兒。當時這件事是保密的,因為自從雍正是靠打敗自己的好些兄弟才登上皇位的,他就要防範自己的兒孫之間出現類似自相殘殺的情況,所以固定了秘密傳位制度。皇帝生前不封太子,而是將遺詔寫好放在一個盒子裡,再把盒子放在乾清宮那塊寫著“正大光明”的匾額後面,那裡整個紫禁城最高的地方。要等到老皇帝去世,大臣們一起打開盒子讀遺詔,才知道皇位傳給了哪位皇子。

傳位這件事,怎麼選接班人,是所有王朝所有皇帝都特別頭疼的事兒。當道光皇帝1846年立下遺詔時,他肯定沒想到,這是最後一次行使這種秘密傳位的制度,因為後來咸豐傳同治,只有一個兒子,根本沒有選擇的餘地,而同治和光緒乾脆都沒有兒子,他們的繼承人是誰,完全看慈禧太后的好惡。

道光帝晚年在立儲的大事上,猶豫不定。清朝是少數民族王朝,傳統上是在兒子裡面選最能幹那個當皇帝,這也是部落裡的生存之道。但是建立王朝之後,多少受儒家的影響,對於是不是嫡子——就是兒子的媽是不是當時的皇后,是不是長子,還是比較看重的。但也不是硬性的規定,基本上道光之前的皇帝,沒有一個是長子。

道光帝為什麼會選擇咸豐繼承皇位,而不是選擇更優秀的恭親王

道光帝的九位皇子

道光帝共有後妃二十多人,先後給他生了十個公主和九個皇子。其中長子奕緯死於道光十一年(1831年),終年二十三歲。二兒子奕綱、三子奕繼也過早夭折。四子奕詝生於道光十一年(1831年)長子奕緯死後的兩個月。皇五子奕誴於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過繼給嘉慶帝第三子綿愷為嗣,襲郡王位。皇六子奕訢,是諸皇子中頗受道光帝鍾愛的一個。道光帝晚年,又陸續得了皇七子、皇八子和皇九子,但都年幼無知。道光帝建儲較晚。道光帝即位後,並沒有按清朝慣例馬上著手秘密立儲。道光帝晚年才想起建儲,從道光帝后來在立儲時極為謹慎的性格來看,可以這樣進行推論,他是希望在決定接班人時有更多的挑選機會。因為奕緯之後,二子、三子幼殤,可以選擇的嗣君只有奕緯一個人,是否建儲並沒有意義可言。道光十一年(1831年)後,隨著奕緯的過世,幾個小皇子的出生,道光才面臨著建儲這個本應早就解決的問題,在奕詝為長的幾個兒子中,道光皇帝最看重的主要是皇四子和皇六子。

道光帝為什麼會選擇咸豐繼承皇位,而不是選擇更優秀的恭親王

奕訢

從道光本心來說,肯定是喜歡六兒子奕訢,因為奕訢從小出了名的聰明伶俐,不但能夠每天記住一千個字以上,又拜狀元翁心存為師,精通滿蒙漢三種文字,還自己創造過刀法和槍法,稱得上文武雙全。如果要選最能幹的兒子當皇帝,那肯定該選奕訢。

這種情勢,道光知道,奕訢知道,咸豐也知道。咸豐的老師是漢人杜受田,他教咸豐說,如果比騎馬射箭,帶兵打仗,分析時政,談論治國之道,你都不如你弟弟。你唯一的機會,就是讓老皇帝認為你品德上勝過你弟弟。

有一次,道光帶著幾位皇子去打獵。咸豐故意一箭都不射。道光很疑惑,就問他為什麼。咸豐就說:現在正是春天,萬物生長,鳥獸也在生育子女,我不忍殺生,免得傷害了上天好生之德。道光聽了非常高興,覺得這個兒子雖然才幹不足,但內心很仁慈,這種人才該當皇帝啊(“上問之,對曰:‘時方春,鳥獸孳育,不忍傷生以幹天和。’宣宗(道光帝廟號)大悅曰:‘此真帝者之言!’立儲遂密定。”)。

道光這種思路,不是關外少數民族選擇強者的標準,而是儒家崇尚仁君的主張,可見到了道光,清朝帝王的漢化程度有多深。

當然,我們後人知道道光皇帝完全想錯了,因為他決定立咸豐為下任天子的兩年後,就是改變中國的第一次鴉片戰爭。從此中國陷入內憂外患一百年之久。大清帝國需要一個強有力的,身體健康,而且要有國際眼光的領導者,這三條奕訢都有,而咸豐一樣都沒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