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你会为我们历史上的哪些末代君主感到惋惜?

反正历史


先说观点,我对秦王子婴的遭遇,感到很惋惜。

中国历史上很多的王朝是因为末代君主的淫乱和昏庸导致灭亡。

比如商纣王,在商纣时期,东方有东夷人作乱,西方的周国也在变得越来越强大,在这样内忧外患之下下,纣王竟贸然向东方发动远征,结果导致国内空虚,为周国乘虚而入。

所以,商纣的灭亡,完全是他咎由自取。

隋炀帝如果不是因为滥用民力,激起民变,那么靠着强大的综合国力,绝对不至于在隋炀帝时期就灭绝了。

当《无向辽东浪死歌》唱起来的时候。说明隋朝已经失去了民意基础,隋朝的灭亡马上就要到来了。


我认为,在末代时期最让人惋惜的亡国之君是秦王子婴。

秦王子婴年龄已经不可考,他是在胡亥被杀之后,成为的秦朝统治者。

秦王子婴是一个非常理智的人。秦二世胡亥当政期间,胡亥想杀掉蒙恬蒙毅,子婴就曾经建议胡亥停止滥杀无辜,而胡亥并没有听取意见。结果,胡亥的做法导致天下大乱。


赵高面对日益逼近的起义军和国内的反对声音,决定弃车保帅,于是杀掉胡亥。像以此来获得朝中大臣的支持。但是,情况并不是他想的那样,人们依然对赵高充满敌意。

在这种情况下秦王子婴登上皇位,同时诛杀了赵高!秦王子婴的行为无疑是得到了秦朝上下的支持!

秦王子婴在即位后就去掉了皇帝称号。在函谷关以东地区被起义军几乎完全占领的情况下,秦王子婴用这种方式,表达了对起义军的妥协。

秦王子婴认为“轻虑者不可以治国,独智者不可以存君。”说明他所采取的这些对策是经过了深思熟虑,为了保全秦国本土而做出的无奈之举。

当时他的想法应该是希望和义军议和,来保全关中地区的完整。这一措施无疑是非常理智的。可惜,当时的关中地区已经无兵可用。而刘邦大军已经逼近函谷关,他已经没有时间动员军队到函谷关抵御蜂拥而入的义军。

如果给他多一些的时间,我相信他一定会动员足够的力量,守住函谷关,与山东六国的诸侯议和。等站稳脚跟后再重新将天下统一起来。

可惜,秦王子婴生不逢时,当他刚坐上君位刘邦就杀到咸阳了。


历史风暴


一般来说,亡国皇帝令人生出无限怜悯,一个朝代的结束,往往昭示着一段辉煌的落幕,这里伴随着刀光剑影,爱恨情仇。

而亡国皇帝之中,没有过劣迹的皇帝,则要更让人同情一些,这些皇帝本来不需要承担这种家破国亡之痛,只因为错生在帝王家。

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秦王子婴、汉献帝、还有溥仪。

秦王子婴,秦朝第三代君主,他在位的时间只有46天,从继位到亡国,他就像是一个看客,被人推上王位、被人推下王位,然后被杀,他在位期间唯一一件自主的事情,就是杀了赵高。

秦始皇兼并天下,武功盛极一时,这样一个广大的王朝,传到了子婴手里,他还没来得及规划自己的理想,就被燎原之火吞没。

这样一个人,无疑是可怜的。

汉献帝,汉末君主,他比子婴要更为可怜,人家好歹还掌了几天权。虽然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秦王子婴控制的地方有限,但至少杀了赵高之后,后面的几十天,宫里的人都还是服从他的。

汉献帝则不一样,他真的就是一只笼中鸟,他能登基是因为董卓行废立之事,而董卓能够这么做的时候,整个皇宫已经成为了他的后花园。

每夜入宫,奸淫宫女,夜宿龙床,禁庭公主,尽皆淫之。


汉献帝刘协看着这一切在身边发生,他无能为力,少年天子的心里,恐怕已经是鲜血淋漓。

单是董卓也就罢了,后面又被董卓部将李傕等人挟持,好不容易逃出去,打算往长安避难,又碰上了曹操,关于汉献帝逃亡长安这段经历,也是满满的血泪史。

曹操杀了汉献帝的皇后,杀了董贵人,这个时候的董贵人还怀有身孕。

不管,手起刀落。

天子的屈辱,这一刻淋漓尽致。

汉献帝做了三十多年的傀儡皇帝,直到死,都没能摆脱曹氏的控制,当然,相比他的皇帝生涯,退位成为山阳公之后,他的待遇还是改善了不少。

他在这样一个环境几十年,不得不让人产生同情之心。



最后说说溥仪,溥仪是清末的最后一位皇帝,当他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登基与退位的手续就先后办完了,他无辜的承担了亡国之君的名声,随着年龄渐长,不得不担负起振兴清室的重任。

他被赶出皇宫,飘零四海,被日本人控制,当傀儡皇帝,而且这个傀儡政权还不被承认。

他的女人一个把他告上法庭,迫他离婚,一个与侍卫私通生子。


这两件事,更是在这位皇上的脸上甩了重重一耳光,他的尊严,丧失殆尽,所有人都在看笑话。

伪满洲国覆亡,他又成了战犯,随之下狱。

直到新中国成立,他的境况才好一些,而这个时候的溥仪,已经步入老年。

从孩童时期开始,直到老去,他的一生没有过过几天好日子。

溥仪之可怜,世所共睹。



有人可能会觉得李煜和朱由检也可怜,这两个人跟他们三个比,可怜程度实在远远不及。

李煜亡国,是他喜欢艺术、不理国事导致的,虽然他的国家很弱小,迟早会被兼并,但是李煜当政,加快了灭亡的进程。

朱由检更不用提,死在他手上的大臣太多了,遭到贬斥的也不少,明末虽然积重难返,但是崇祯也有他应该负的责任。

而且崇祯掌握权力足有十多年,这是前面这些君主都不能比的。


浮沉于史


么说吧,我们为什么会为一些末代君主惋惜,主要是因为王朝灭亡并非他们个人的责任,很多都是因为父亲甚至祖父辈造的孽,而王国恶果由他们承担罢了。更重要的是,一些亡国君主的确没有做什么祸国殃民的坏事,而对于那些“自己的锅自己背”的亡国君主,比如秦二世这些,是从来没有什么人会去同情的。

我个人觉得最可叹的有三位皇帝。


一、 汉献帝

汉献帝刘协即位时还是个8岁的孩子,一当上皇帝就碰上了董卓这个不世出的混世魔王,而后又碰见了才华横溢的乱世奸雄曹操,汉献帝实际上是没有任何机会中兴汉帝国的,也就更没有机会做什么荼毒天下的事了。他最后能保住一条命,体面的通过禅让退位,做个“山阳公”安度晚年已经算是运气很好了。汉帝国的亡国,很大程度上是他的父亲汉灵帝的责任。


二、金哀宗

面对几乎无法阻挡的蒙古大军和亡国厄运,金哀宗完颜守绪

不可谓不努力,一心中兴曾不可一世的大金帝国。金哀宗即位后,政治上几乎没下过什么臭棋,对蒙古的作战也算是竭尽全力,并无北宋末期那种战降之间的百般犹疑,但最终还是无力回天。

金哀宗蔡州被围后曾说过一段话,“我为金紫十年,太子十年,人主十年,自知无大过恶,死无所恨。所恨者,祖宗传祚百年,至我而绝,与古荒淫暴乱之君等为亡国,独为此介介耳!”

在蒙古大军破城之际,金哀宗自缢身亡,手下五百多名将士“皆从死焉”,真正践行了“君王死社稷”。


三、 明思宗

崇祯帝朱由检即位后因为性格原因,在政治上做过很多不明智的事情,对亡国也要负一些责任。但归根到底,崇祯上台时接手的已经是一个烂摊子,所以很多史学家会说“明实亡于万历”。

有两点崇祯一定是值得夸赞的。第一,崇祯在私德上没有什么问题,不像他之前那些明朝皇帝那样或昏庸或荒淫,在位十余年始终战战兢兢勤勤恳恳,他的问题可能是个人才华实在不算出众罢了,但工作态度是没得黑的。第二,崇祯也是“君王死社稷”的践行者,他自缢的那颗歪脖子树至今仍然可以在北京景山看到。


张明扬不说话


堂堂大宋太祖那么仁义那么仁慈为什么不去拯救苍生解救百姓呢?如燕云十六州诸多汉人、东北诸多汉人等.同时宋太祖也未能竭尽全力千方百计的谋求国家民族的统一.敌人有许多种:匈奴、契丹……他们五胡乱华酝酿民族惨案尤其是劫掠百姓等,在此等国家民族形势下宋太祖却对百官讲仁慈仁德仁政……是为不妥,即便讲课训话也得讲明前提.一味的仁慈军队让他们如何争战沙场?该讲明提倡的应该是军队争战沙场恰恰是为了大仁大义甚至于大忠大孝.军队争战沙场智擒俘虏敌军消灭敌人恰恰是保家卫国维护正义谋求大忠大孝大仁大义,这应该是讲仁慈仁义仁爱的更大层面.但是这点宋太祖并没有讲清楚。胡说八道!凭什么说埋下积贫积弱的病根.一个国家一个王朝无论是冷兵器时代(古代)还是高科技武器发展的现代,当她需要抵御外国异族入侵的同时,在没有地利的条件下,仍然有许许多多的制约因素,如人和(国家内部关系、军队士兵整体素质、军队装备、战略战术、后勤保障……)、天时(气象天气……)还有国家王朝统治者如何提高国家民族凝聚力军队凝聚力……这些都能对战争起到很大的影响.(宋太祖之所以认为武将兵变比文官迫害大那是因为他并没有真正的读懂读透悟透中华民族的历史,如大秦帝国的赵高一手导演策划杀皇族诛群臣灭帝国、大唐帝国的李林甫、杨国忠奸相迫害僚属诛杀群臣严重影响帝国的人才培养和人才积蓄为一己之私不惜手段,给帝国带来诸多巨患严重影响制约国家的发展等等.这些文人给国家民族的发展所带来的危害难道会比谁小比谁少吗?这个问题宋太祖没有也没能考虑到,甚至他的整个王期百官万民也都没有没能考虑到.如果宋太祖只须稍稍考虑到,他一定会改变想法一一国家眼前最最需要的是与民休养生息谋求经济大发展改变改善全国民众的生活及军队需要养精蓄锐;把军队、民众的文化教育提高到国家发展的高度在全国各地兴办学堂包括军队以提高全国民众、军队的文化教育水平,促使国家上下形成民族信念国家信念,鼓励军队、民众文武兼修力求文武双全谋求自身全面发展;军事武器方面鼓励奖励武器发明创新者谋求军事武器装备变革提升军队战斗力谋求战争巧胜敌国(人)智取(胜)敌国(人)打败敌人歼灭敌人.但是可惜宋太祖并没有这么做.宋太祖即便没有燕云十六州一样可以取胜敌人:重金利诱重金购买;购买不成重金利诱其臣属使诈诱敌攻打并设下重兵合围一举消灭其有生力量使其整体严重受挫为赢得消灭其国打下基础;东南沿海大力发展海军(造船厂练水兵)沿着海岸线一直北上(十万大军百万大军的战船)智取朝鲜半岛占领倭寇群岛并武装他们分别从渤海、东北、天津等多个方向登陆夹击敌国.如果实现这一创举即便他拥有地利,在遭受大军突袭及多个方向夹击严重打击下,再强大的军队他也顶不多.更何况当时的宋太祖还有绝对的人和优势(中原大国),发兵攻打属行王道为民讨伐伸张正义,这是天朝、天兵.但是可惜宋太祖及其他的百官以及后代(诸代)君王都没有这么做,在整个国家民族发展中更没有人提出过类似的想法.宋太祖虽然是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但他终究无法阻挡强敌入境,整个国家民族都终究无法阻挡强敌入境.因为他一直都忽视了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人才的积蓄.


东东抢夺高地


这肯定首推杨广啊!

杨广太心急了,百年的事非要一天干完,怎么可能?

杨广要权谋有权谋,要手段有手段,开科举吸收寒门上位,用大运河贯通南北,这两项都是为了对抗盘根错节的关陇贵族们,但是杨广不懂徐徐图之,一着急就出昏招,还不认错,一次逼反太多,弄得自己的天下都没了。

最后一气之下征辽东,用的都是民脂民膏,派的都是关陇贵族手上的精锐,一次次攻击高句丽不就是想让这帮贵族的血流干,变成杨家真正的家天下?可惜也玩过了火,天下皆反,一次不行不知道收敛而又来一次。

最后的最后,也是最让人叹息的,自己太过心急闹得天下大乱的时候并非没有破解之法,手上尚有军队,自己仍是法理上的皇帝,可是最后杨广心态崩了,去了江都终日沉迷酒色,自己挂机了!

最后还不停叹息“大好的头颅,谁当斩之?”

如果最开始杨广懂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或者他能发现错误,一点点改正以图后势,结果就会不一样。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历史区的旅法师


有不少末代君主都生错了时代,理应有一番作为。第一个就是秦王子婴,子婴上位后用计除去了权臣赵高,本来应该能有一番作为,但刘邦没多久就攻入了关中,接着项羽也杀进了函谷关,子婴被杀,秦国灭亡。第二个就是汉献帝,董卓当年废少帝立献帝,就是看中献帝聪明,献帝幼年被立,历经坎坷,直到魏明帝时才善终去世。至少还是有周旋进退的天赋的,如果曹操为忠诚辅佐,汉献帝重振汉室也未可知。

有人肯定会说崇祯生不逢时了,崇祯自己也说“朕非亡国之君,卿乃亡国之臣”。客观来说,崇祯确实算是励精图治、勤俭节约了,但是其执政能力终究有问题,在任期间确实阁臣走马灯一样轮换,对封疆大吏也是说杀就杀。所以不少学者认为崇祯实际上加速了明朝的灭亡,那么他有可惜之处,当然也有可恨之处。类似的是宋钦宗和元顺帝,他们确实都想有一番作为,但宋钦宗采纳的都是错误建议,元顺帝到后期也走向昏庸。


林屋公子


要我选的话,第一个我会选择南唐后主李煜。

很多人都说李煜不是天下当皇帝的料,但是是一个天生当诗词的才人。我喜欢他,是从他的诗词开始的。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 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被称为李煜的绝命词)

从这些词中能感受真挚的情感,风格鲜明,对后世的词坛影响深远。

我想说的是,如果他没有当皇帝的这段经历,估计也很难写出这么深切怀念的词。

第二个我会选择北宋宋徽宗

最初知道宋徽宗赵佶,那还是《射雕英雄传》里面,郭靖和杨康名字来源,北宋末年,金兵大举进攻北宋,俘虏了北宋宋徽宗和而他的儿子宋钦宗,带去了北方,史称靖康之变,最后宋徽宗也死在了现在的黑龙江地区。

宋徽宗在唯一留给世人称赞的就是他在书画方面。他自创一种字体“瘦金体”,我也会喜欢这种字体。他热爱绘画,创立院体,宋徽宗发展宫廷绘画,创立画院,培养了一批著名的画家。例如《千里江山图》的画家王希孟。宋徽宗赵佶被后人称赞古代少有的天才与全才。


戴你看历史


清 溥仪

这次仅仅把他当做一个普通人人,而不是别的身份。

不多说,选几个《末代皇帝》中的场景,大家自己感受一个被卷入时代洪流的人的人生一角。

生离

1,1908年,慈禧死后,三岁的溥仪走到跪在自己面前的父亲面前问:“我们回家吗,爸爸?”

三岁的小孩可能还意识不到,那个有父有母的家,从他被抱走的那一刻起,是再也回不去了。

2,十岁左右,因为溥仪长大了,宫里唯一疼爱的他的奶娘,就被秘密带离他,甚至没有一次告别的机会。溥仪在宫殿长廊盘桓的紫禁城跑着、喊着寻找,一无所获。


跨不出的宫门

1,少年溥仪骑着自行车来到宫门口,溥仪三岁进宫后第一次看见紫禁城外热闹的街道和熙熙攘攘的人群。在他即将跑到门口的时候,守卫赶紧把他关在门里。

看着眼前对他紧闭的通往紫禁城外的朱红色大门,少年溥仪意识到自己原来不过是被看管囚禁的傀儡,他却连踏出紫禁城一步的权力有没有。

他把自己的宠物小白鼠摔死在了紧闭的宫门上。

他爬到房顶上喊:“朕要出去!”


2,几十年后的伪满洲国,溥仪得知后飞奔下楼,去追要被送到疯人院的妻子婉容,在大门口,又一次,朱红色的大门在他眼前紧闭。

他始终是墙里的傀儡皇帝,连出门的权力都没有。


踏入另一个囚笼

本以为能借日本人的势力掌握实权,然而这一开始就是一个骗局,溥仪从一个华丽的笼子出来,就又被关入另一个笼子。

签署日本人拟好的文件。

没法庇护自己的妻子。

自杀不成,近十年的改造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8月17日,溥仪在沈阳准备逃亡时被苏联红军俘虏,被带到苏联。1950年8月初被押解回国,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学习、改造近十年。


电影的最后一个场景

垂垂暮年的溥仪花了一角钱买票到故宫,他走向龙椅,一个小朋友叫住了他,质询他是谁。溥仪说他原来住在这儿,是皇帝。

然后他缓缓坐在龙椅上,从龙椅的下面找到一个他曾经藏起来的蝈蝈罐子,给了小朋友。

接着有导游带着中外游客进来,介绍龙椅和中国的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


博学书院馆


在我个人看来有两个人是让人惋惜的,第一个就是纣王帝辛。

(我想上图更符合帝辛的气质)

在历史书上,纣王帝辛那是昏庸无道残暴好杀的代名词,是暴君。然而真实的帝辛又是如何的呢?我想他应该没有司马迁所写的那样不堪,不然经历了九世之乱,国力孱弱的大商国又怎么经得起他折腾呢?简单来讲既然有九世之乱就表示中央集权并不稳固,此时如果纣王昏庸无道那肯定很快就下来了。我们可以大胆假设一下,商纣王帝辛继位时大商朝已经是外有异族寇边内有佞臣作乱,整个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而年轻的帝辛一腔热血满身抱负,继位之后外击异族开疆拓土的同时也转移了内部矛盾,之后借助战争之威暂时弹压住了国内的矛盾,然而接连的成功让帝辛有些飘飘然了,他觉得这世上就没有难得到他的事情,所以他也开始对朝政对战争失去了兴致,开始享受生活,开始放纵自我,最后落得个身死国灭。

我们看得出来帝辛绝对不是昏庸无能之主,商朝灭亡的主要责任也不在他,国家本以走向衰落,他不过是使矛盾爆发加速了国家的灭亡。

另外一位也是历史上被黑得很惨的帝王,隋炀帝。

隋炀帝的丰功伟绩大家应该都有所了解,二十来岁时作为晋王统领韩擒虎等大将灭了南陈,作为皇帝又主持了京杭大运河的修建,三征高句丽,亲征吐谷浑,开拓丝绸之路,兴科举,统一度量衡这些都对后世带来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然而他却被历史黑得体无完肤,隋朝遗臣给他上的谥号叫“隋明帝”,“照临四方曰明。以明照之。”明和文、武这些谥号都是褒谥美谥,说明杨广其实得到了臣民的认可,只是后来李唐王朝为了表示他们得国有道强行的把隋明帝变成了隋炀帝。

杨广让人惋惜的地方在于,他有雄才大略,他励精图治,内治民生外拓疆土,然而他也好大喜功,因此步子迈大了扯着蛋了。其实隋朝的灭亡主要责任也不在于杨广,而是在于统一前两百多年的动荡让大家还没习惯和平,我们纵观历史会发现长期动荡之后的政权是很不难稳定的,南北朝后的隋,五代十国之后的宋,在立国不久的时候都需要十足的小心谨慎,因为这时候还没有天经地义的王,就连造反的概念应该都很薄弱因为大家不认为那是造反。


搏浪量体裁衣


历代亡国之君的命运无疑是最悲惨的,尽管大部分都是碌碌无为之辈,但是仍是有一些天纵奇才,明明自身拥有匡扶江山的能力,奈何前几任皇帝积重难返,大厦将倾又能奈何。我们一起看几个最让人惋惜的皇帝,天命非我,又能奈何。

商纣王:一个大有可为的皇帝,奈何周人趁虚而入。

帝辛是商超最后一任皇帝,他即位的时候商超已经经历了“九世之乱”商朝早已日薄西山,积重难返。而东夷也对商朝频繁的发动进攻,掳掠百姓为奴隶,而帝辛即位之后铸造兵器,亲率大军远征东夷,如同秋风扫落叶,一直将中国的势力扩大到山东、安徽、江苏一带,但是因为连年征战导致民心背离。

而当周人知道帝辛统治集团分崩离析的时候,当王族重臣比干被杀,微子出逃,而商军的主力又远征东夷的时候,周武王趁朝歌空虚,于是就找了一帮伪君子联军讨伐商。而此时的帝辛只好仓促之间组织一些奴隶、战俘来对抗,然而这些奴隶一夜之间突发哗变,而周人不费吹灰之力兵临朝歌城下,无奈之下帝辛在摘星楼自焚而死。

汉献帝:亡国非我罪,天命已非汉

刘协本来就不该来到这个世界,刚出生母亲就被害死了,而汉灵帝临死之前将他交给蹇硕就是怕刘辨的势力太大,但就是这样汉灵帝刚死,蹇硕就被何进所杀,最后的依靠就这样死了。而之后刘协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经历了十常侍、董卓、李傕、郭汜诸般祸乱,而之后就被曹操迎接到了许昌,之后就开始了一辈子的傀儡生涯。

而刘协谥号是汉献帝,而根据根据《谥法解》:博闻多能曰献,慧而内德曰献,智哲有圣曰献,聪明睿智曰献。只有一个聪明的皇帝才配得上这个谥号。他是个可怜的人,他是一个生不逢时的君王,他是一个挣扎了但是又妥协了现实的人,非刘协无能,而是当时天下早已非汉。

隋炀帝:只道是气吞八荒威服四海,谁料想万劫不复千古骂名

有的时候天才和疯子只有一步之遥,有点时候昏君和圣主也会在瞬间换位,说杨广是昏君的时候就要提圣主李世民。杨广杀杨勇,李世民杀李建成,杨广坑爹,李世民不也一样吗,杨广睡了嫂子,李世民搂着弟妹。李世民帮李渊统一天下,杨广弱冠就灭了陈国完成了一统,然而李世民的贞观早已成为过往云烟,而杨广的运河恩泽万世,李世民谦虚纳谏,杨广完善科举制度,同样的皇帝,不同的结局。

而关于隋炀帝只能说他该做文帝的事情,但他偏偏又去做了武帝的事情。最后那,高句丽被打残了,大运河打通了,吐谷浑完蛋了,突厥老实了,大隋完了,别人一百年的事情而杨广却要在十年内完成。而关于后世的评价也贬褒不一,而有一句诗形容的就很恰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崇祯:我非亡国之君,也不是不能力挽狂澜,奈何遇见了大厦将倾之时

崇祯是明朝皇帝中比较勤政的皇帝,之前有个皇帝痴迷木工导致宦官独揽大权,而且还有一个三十年不上朝的皇帝,但是偏偏朱家的江山到他手里亡了。为什么他们可以任性妄为,为什么崇祯就要收拾这个烂摊子,原本一个勤政的皇帝却偏偏沦为亡国之君。

有人说崇祯杀了魏忠贤重用东林党导致了明朝的灭亡,但是当时的士子精英都集中在了东林党那里,都集中在世家门阀那里,崇祯一人奈何有翻天之力也无可奈何。而明朝末年的时候正巧碰上了小冰河时期,而晋商又在东林党的庇佑之下向后金走私火器、战争用品。大厦将倾,一个崇祯又能怎么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