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由于今年疫情的影响,会不会今年高考填报志愿时报考医学院的学生会增多?

流浪背着锅


可能性不大,在社会上有句开玩笑的话叫“劝人学医,天打雷劈”。这句话生动的形容的学医的困难,学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学医付出的努力和收获并不成正比。所以学医很大概率是因为自己的喜欢,当然不排除一部分是家长的安排。


当然这次事件过后,国家肯定会加大对医学相关方面的培养和发展,具体可以从研究生,专升本,以及普通本科扩招方面来看。但这些名额本质上并不多,差不多能够满足原有医学生的名额,并不会多出多少。

不会增多的原因

1.学医的辛苦.

学医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一个很辛苦的过程,学医要经过理论学习,还要经过实操学习。光理论学习可能就让不少人崩溃,何况还有不少的实操学习。对于学医的人来说,学医后根本就没有很多时间来干其他的事情,必须一心扎入到学习之中。

2.成才过程的艰辛

当前很多医院必须要有硕士学历或者博士学历才能进入,并且还要经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才能正式上岗。我们算一个时间,一个医生本科五年,硕士3年,博士2-3年,外加医师规培2-3年。也就是说一个本科医生需要8年才能正式工作,一个硕士需要11年工作,一个博士则要13-14年才能正式工作。之前都是以非正式医师的身份进行工作,只有生活费,还辛苦

3.工作辛苦,工资不高。

唯一的好处就是工作稳定。医师包括护士一般都是上夜班,有时候上了手术台,一天得不到休息都算正常,并且很多地方医生的工资并不高。


但是,学生(孩子)的自主权并没有那么大。所以每年有很多家长都替孩子去报志愿,其中以替女孩子报护士专业的尤为多。如果孩子有更多自主权的话,本质上来说,医学类并不会有很多人。

而且近年来随着学医人数的增多,另一个现象也越来越明显。在众多医学类毕业生中,很多人并没有从事医生,护理类工作,而是从事医疗器械销售,药品销售,当然也有一部分人跨专业跨得还挺广
所以我觉得目前来并不需要扩大医学生的招生规模,而是要积极要让学医的毕业生留在医学岗位上。这才是一件需要值得解决的事情,盲目扩大必然会导致流失严重。

最后

学医必然是要根据自己的兴趣来的,如果没有兴趣又学了,未来改行的概率会很大,而这无疑浪费是在医疗教育资源,必需要慎重。


教育100分


你好,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

关于由于今年疫情的影响,会不会今年高考填报志愿时报考医学院的学生会增多的问题,我是这么认为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我们都感觉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我们国家方方面面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也包括高考选择志愿这个领域。所以可以肯定,会对学生选择学医院校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很有可能,在疫情铺天盖地宣传报道下,今年高考选择志愿时候家长和孩子对未来学医充满憧憬,认为可以更好的发挥社会价值和自身价值,因此更多的影响选择学医院校。

三、另一方面我们看到在抗击疫情的状况下,不少医生牺牲在工作岗位上。也会对学生选择学医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有人会认为学医是件较为危险的工作,所以选择学医的更少一些。

因此,我认为,在疫情影响下,选择学医的人应该是有增有减,但增量会超过减量,预计今年报考医学院的学生会比往年多一些。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有所帮助,谢谢。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24748b64c66945db9571705ba22d395b\

大松日记本


在疫情过后,国家必将会增加对于医学行业的资源倾斜程度,各大医院可能也会增加相关科室的医生人数。但与此同时,国家和社会对于医学行业的监察力度也必然会加大。前些年,在高三学生们报考高考志愿时,家长们总会建议报考法律,医学和金融这三大方面。很多学生在不了解这些行业的情况下下就在父母的意愿下报考了这些方面的高校,更不用谈学生自己是否喜欢。而报考这些行业的原因也很简单,无非就是在父母看来这些行业的工作相较于其他行业来说比较稳定,且收入也比较高。但是近些年来法律和金融的相关专业依然很热门,反倒是医学的相关专业的热度在飞快的下降。在很多医学从业者中甚至流传着“劝人学医,天打雷劈”的玩笑话。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总的来时还是要归结于学医太辛苦了,时间也太长了,而且不如社会很多医学生还要经历漫长而又难熬的实习期。三


思念话语1丝1缕浸透心


我想肯定会有的,这次疫情让我们看到了医生的担当与仁爱!毕业于武大医学临床系的“吹哨人”李文亮医生,最早发现产生警惕心的张继先主任,还有八十多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给我们生动的上了一堂生死狙击战!

相比那些娱乐圈的明星们,虽然他们挣钱多,中流砥柱会是他们吗?未来一定会是科学家技术人材的社会。让我们缅怀牺牲在一线的医生,祝福依然奋斗在疫情前线的人们!注意休息好身体,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期盼病毒早离开,还我们欣欣向荣的春天!


井下坚


今年高考志愿填报报考医学院的学生人数不会增多,跟去年差不多持平。

一、我们不能因为疫情,而去鼓吹一个专业,医学专业的学习特点也不会因为此次疫情而发生改变。

我们期待着更多的合适的优秀高考毕业生投身医学事业,由于医学专业的特殊性,高三家长及考生一定要理性不盲从。

希望学医的学生增多是我们的美好愿望,今年的疫情,所有的医务工作者是当之无愧的英雄,他们全心全意为了病人、不怕牺牲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精神感动了亿万全世界人民,看到医务工作者的新闻,我们就会跟着新闻一起流泪、一起揪心、一起感动、一起高兴。

二、帮助高考考生理性评估医学专业,比讨论"今年疫情下,报医学专业的考生是多还是少"更有意义

这些场景也会深深影响今年的高考毕业生,影响他们的人生价值观和选择专业的观念。但是等高考分数出来后,在高考志愿填报的时候,总是会有很多理性的因素制约我们的填报,分析如下:

1、每年医学专业的招生计划和招生人数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如果招生计划和往年差不多,当更多的人填报医学相关专业时,竞争就会激烈,对考生来说出现"滑档""调档"的概率变大,很有可能出现更多的"高分低就"的情况,专业被调剂的风险增大。

除非今年各高校医学专业的招生计划扩招,那么,报考医学的学生很有可能增加。但是扩招的可能性比较小。

[提醒]

对于今年的新高考元年的考生,尤其要注意分析医学专业的招生计划和国家给予医学生的政策。

2、俗话说"劝人学医天打雷劈",因此决定学医的学生也是经过理性思考的

根据舒伯职业价值观,学医的学生大部分具有"利他主义",意味着这些孩子喜欢帮助他人,不管多苦多累,他们乐于去减少别人的苦难和痛苦。

具备这种价值观的孩子,他的性格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所以疫情虽然会改变很多,但是当疫情过去,有的热血会变成积极的行动,有的会退缩。"

报考医学专业的考生是更多,还是更少?"这两种概率是均等的,就好像抛硬币一样,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其实两者的概率是一样的。

[提醒]

提醒各位高三家长和学生,不管媒体对医学专业是"博眼球,赚流量"的炒作也罢,还是真正为了宣传医学专业也罢,在高考志愿填报时,一定要理性评估医学专业的优惠政策、学科难度、就业前景,特别是要理性评估自身的特点是否真的适合学医。

结束语

大家可以了解一下"免费医学生",从2010年起,国家连续三年在高等医学院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重点为乡镇卫生院及以下的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从事全科医疗的卫生人才。

如果我们用2020年疫情这么大的代价,来唤醒人们对医学专业的尊重和向往,那不要也罢!我们更期待疫情过后,国家加大对医药和高科技人才的培养,能够从中学生涯规划开始,制定出台相关政策。

"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这样的事还少吗?


幸福观察


这次疫情把医务人员工作状况展现给大家,让大家更全面了解医务人员的工作环境。一次次与死神赛跑,将患者从生命边缘拉回来,他们是真正的天使。医务人员脸上被口罩帽子隔离衣压满的勒痕,滚动的汗珠,展现出他们最美的一面……这次疫情让大家看到国内医务人员紧缺,患者多,医生少,医生每天都在超负荷工作,这样容易造成医患关系紧张,增加医患矛盾。经过这次疫情,我相信很多的父母将会孩子送去学医,每当把患者从死神面前救回去是多么荣耀,多么自豪!!



小仓鼠老师


医学类每年都有很多报考的,而且门槛很高,入取分数不低,医护人员工作好找的原因吧,但是要比其他专业付出的努力要大的多,今年由于疫情的影响,这种光荣高尚的职业一定会比往年报考的多,相信国家也会大力支持,建设更完善的医疗机构,所以今年高考医学专科类人会增加!



一品带刀护卫


从近几年的高考情况来看,报读医学专业的人数未曾出现过热潮,许多考生选报医护专业,或为服从家长意愿,或因为分数问题不得已而为之。至于题主提出考生会不会因为感动而出现读医热潮,本人认为不会。理由如下:(1)传统家庭认为读医有前景的观念,O0后不会接受。这一代人天性是无拘无来,喜欢流动,来去一阵风,从90后00后喜欢跳槽换工作的现实看,扎根于某一地直至老死的工作,他们会不屑一顾。(2)00后更多考虑的个人问题,为医献身的大义可能感动他们,但他们会敬而远之,从近几年国内高考状元几乎无人读医,可见一斑。(3)新潮就业更有吸引力,造成读医考生少。据新近调查显示,他们更喜欢当网红。即使他们不当网红,尖生会选择生命科学等有大前景的学科,一般的学生特别是男生会选择电子类专业,而女生部分选择教育专业或毕业后报考公务员。(4)周期收益影响00后选择专业。读医周期长,一般是5一7年,收益少,一般刚毕业的基层医护人员收入较低,不划算。因此高精尖的考生除了选择生命科学外,还会选择人工智能等电子类专业。比如华为2019年给人工智能的应届优秀毕业生开出80一200万不等的年薪,而医科毕业生要奋斗多少年才有这个数?一般的考生,除了一些杏林世家或対学医兴趣浓厚者,部分是不得已而选择学医。(5)利害权衡。此次疫情,让我们看到感动的一面,为逆行英雄致敬,为感染或因感染而去世的一线医护人员揪心落泪。但这也许让不少考生看到了风险与危机,他们是选择大庇苍生,还是珍爱自己,其实他们心里有自己的小算盘。我不否认无数青年有大志,有大胸怀,但不少00后那种为自我的现实,也不能无视。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都喜欢往钱孔里钻,报读与择业,都会考虑是否有钱景。据此推断,2020高考如无意外,读医热难显。


高考作文彭琳


我觉得不会增加,现在孩子和家长的价值观不一样,但有一点是一样的,家长希望孩子找一个安逸没有压力的工作,孩子也希望找一个不辛苦,压力不大的工作,疫情当前让人们看到医务人员是多么的辛苦,所以高考报医学院的不会增加。要想培养出来更多的国家需要的人才,就要改变祖国新一代的价值观,这样国家才能有人才,有好的待遇,才能留住人才。清华北大培养出来的尖端人才在国内的有几个?现在还不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吗?


窈蔓莎123


可能更少了,医护人员的待遇低,医患关系矛盾严重,导致学生的抵抗心理,仅仅在抗疫期间有点好转现象并不能转变医患矛盾的现象!如果医护人员待遇问题不解决,医患关系不解决,以后医学生会越来越少,出色的医护人员会越来越少!最后吃亏的是我们老百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