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甘肃省的地理位置这么好,为什么经济一直发展不起来?

走过的路333


甘肃能开发的都开发了 该发展的也在进行中 我酒泉 张掖 嘉峪关 玉门 瓜州 敦煌还算比较熟悉 这边的发展有种江郎才尽的感觉 玉门是石油发展起来的 现在老城区是空城中国第一个油田就在这里 为中国石油遍地开花奠定基础也培养了大量的石油人才 嘉峪关是钢铁之城以前是国有 现在也在变革 酒泉 张掖是典型的农业为主的农业城市 这边可规模运营土地都在流转 发展特色农业 根据地理优势发展特色农产品 哈密瓜 枸杞 葡萄 都有规模种植了 还有特色制种 种子产业发展也不错 这边有绿洲 也有隔壁沙漠 隔壁沙漠都在种植梭梭树 红柳 支付宝上捐献的树就在 内蒙和甘肃交界处大量种植 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酒泉张掖地区农村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贫弱 基础设施都在加上建设了 泊油路村村通 农村文明建设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 每年都有新面貌 没有 天时地利人和 但我们没有放弃一直在努力!甘肃加油^0^~!


水墨亦然


近年去了甘肃,感触颇深。河西走廊,名不虚传!一个甘肃草草走下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分析甘肃的地理位置到底好不好?甘肃一名来自甘州、肃州,即今天的张掖和酒泉。汉武帝给当地取了张掖的名字,“张国臂掖,以通西域”。甘肃位于祖国西部,是连接内陆和新疆、西藏的重要通道。游客去阳关,天气好时候远眺,就是从绿洲到沙地再到沙漠再到高山再到雪山,非常有层次感,你即会体会到当年玄奘的不易,也会感受到甘肃地理位置的极其重要性。

放大视野从全球地理去看,欧亚大陆被几个大洋包围,欧亚大陆的制高点就是在青藏高原到帕米尔高原,而甘肃又是这个制高点上的重要通道,有甘肃,才能谈西域。如果看立体地图,中国的敌人想南面来,遇到喜马拉雅山;想从西面来,则遇到帕米尔高原。历史上,侵略中国的,不是从北面来(匈奴、蒙古等),就是从海上来(日本、英国等)。掌握新疆,西面就有保障,掌握河西(甘肃),新疆就有保障。所以,如汉唐盛世,都是掌握河西,再经营西域,直到下一个帕米尔高原。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说,甘肃的地理战略价值如此之大,以至于失去河西的朝代,在历史面前,都不好意思说自己的丰功伟绩。

所以,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说,甘肃的地理位置是极好的。但是,从土地角度来说,又要一分为二地看。一方面,这些年的电影电视文学作品宣传里,大家都有一个印象,就是甘肃雨水丰富、田肥树茂、牛羊成群,既有西域风情又有江南特色。但实际上,这种印象更多是带有点浪漫主义的想象。像张掖等地,确实土地肥沃,盛产小麦、玉米、水稻等;但甘肃还有很多地方,除去祁连山等山区外,河东地区缺少雨水、土地贫瘠,大多是全国贫困县。所以,甘肃的河东和河西之间有不小的发展差距。另一方面,甘肃可供大城市建设的土地实在不多。典型如兰州,就像个狭长的小甘肃,黄河穿成而过,但城市建设难以扩展开来,以至于兰州大学被称为全国最苦逼的985大学。兰州也好、张掖也好、武威也好,在西部大开发竞争中,难以和成都、西安去抗衡。

分析了甘肃地理的基础后,再来看看,甘肃想要发展好经济,有三座富矿可以挖掘。甘肃能不能在西部大开发中脱颖而出,关键在这三座富矿能不能开发好!

第一,是资源的富矿。甘肃多山,山里有油多矿。玉门油田大家都知道,铁人王进喜就出身于此。甘肃还有众多的金属富矿,有亚洲最大的金矿,有中国的镍都金昌。但这些富矿,不是挖了就是了。只挖矿,不加工,最后富的是人家。这本帐甘肃人现在是看清楚了,继续做挖矿卖钱的生意没出路,只有掌握高端加工技术做出产品,才能让甘肃的矿产资源真正成为甘肃发展的富矿。

第二,是旅游的富矿。甘肃的旅游资源太过丰富,丰富的都让甘肃人感觉不好意思了。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现在也有说要改名)就是出土甘肃,现存兰州市博物馆。大家每每说起甘肃旅游,想到的却只有莫高窟,甚至很多人只知莫高窟,却不知莫高窟在甘肃。从人文角度上,“河岳根源、羲轩桑梓“,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帝、女娲、伏羲诞生地,秦汉唐的祖地,名气却大不如陕西、河南。再则,很多人想去西部,选择的都是新疆、西藏。实际上,绕着祁连山大环线,甘肃加青海,你可以看到除了海以外,所有的地球地貌特征。旅游资源这座富矿,甘肃可以大做文章。

第三,是人这座富矿。甘肃有2500多万人口。今天一说起甘肃人,都说苦干能干,憨厚善良,但思想保守,小农做派。历史上,甘肃却是个多出将相的地方。晋室南迁后,甘肃一度成为北方的人间乐土,文化繁盛。甘肃能不能发展好,关键要看当地人的思想能不能解放。光光看天吃饭,即使有再多的矿,有再美的自然风光,也是吃了上顿愁下顿。与内蒙古有蒙古包,贵州有苗寨,云南有纳西走婚相比,甘肃也是民族大融合之地,怎么样挖掘、汇聚各民族的集体智慧发展经济,甘肃还大有文章可做。


单问者


甘肃其实在宋朝之前都还是很富裕发达的一个地方,因为这里是链接中原和西域的唯一通道,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古代的丝绸之路就是必须要经过甘肃的,那时候的河西走廊上的商旅不断,也让这一块区域的经济发展的非常好。而且这里是控制西域的重要通道,中原各个朝代对于此地都是非常看重的,秦朝为什么能够击退匈奴就是因为在秦始皇时期控制这里,但是到了汉朝又被匈奴人夺取了,最后在汉武帝时期又夺了回来,才让中原对付匈奴上没有吃亏。之后丝绸之路开始兴起,让这个地区彻底的繁荣起来。

但是到了宋朝之后基本上就不行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环境遭到了破坏,人口的急剧增加导致这里的环境不再适合大量的人口居住了,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水土流失导致水资源匮乏。所以这个也是限制现在的甘肃发展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

还有就是在宋朝时期,中国的经济中心已经开始南移,而且都知道宋朝时期的航海技术是非常发达的,导致陆上的丝绸之路已经慢慢的被人遗忘了,海上丝绸之路开始兴起,所以河西走廊也就失去了他的意义了。

其实到了现在来说,中国的整个重心都是在东边,所以甘肃就更难发展了。再加上中亚各国不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国际地位上都已经非常的低了,中国这些国家主要在经济上的联系也比较少了,所以这个时候再说甘肃的地理位置很重要的话其实已经是不太适合了。和欧洲非洲等国家的联系基本上都是海上了,所以甘肃的地理优势也就不存在了。

如果甘肃真的想要再次发展起来的话,首先就是要解决环境的问题,现在的甘肃不适合大量的人口居住,要发展起来的话必须要有人才行。

其次就是中国要和中亚的联系加强,如果想要富起来的话,还是要在经济方面的联系加强。相信现在随着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的发展,甘肃发展的会越来越好的。

甘肃也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也真的希望甘肃能够再次起飞。


中国历史研究所


甘肃是甘州和肃州的统称,甘肃的地理位置不能说那么好,只能说还行,比较狭长……经济发展不起来的主要原因且听我慢慢道来……

从新疆过来柳园、敦煌、瓜州、玉门、酒泉……这些地方都属于酒泉又称肃州!敦煌不用说了吧,瓜州是世界风口,原来叫安西,现在风电事业很发达,玉门是中国最早的石油发现地,铁人的故乡,春风不度玉门关更是千古名句,酒泉管辖的这些地方都不差,所以这一带经济灰常发达,甚至比一些省会城市还要好,嘉峪关(曾经也属于酒泉管辖),这也不用说了吧,长城的最西端,很多影视剧都在这里取景,随便说两个吧,徐老怪的《新龙门客栈》和群星参演的《决战紫禁之巅》开篇都是在这里取景!

再往东就是张掖了,张掖又称甘州是农业大市,现在终点发展旅游业,《三枪拍案惊奇》和《见龙卸甲》的取景就是在雅丹地貌,马蹄寺传说曾是天马落脚的地方,还有天马脚印为证!经济也不错。

再走就是武威又称凉州和金昌了,为什么这两个地方一起说?因为我感觉他们语言比较接近,武威出土了中国旅游的标志马踏飞燕,武威还有一种文化西夏文化,现在已经绝迹了,西夏是中国最神秘的国度之一,可武威有西夏文字,为西夏文化考证提供了大量的文献支持!而金昌盛产镍,别称镍都,别问我镍是什么?自己去度娘吧!金昌有骊轩古城!成龙的《天将雄狮》讲的就是骊轩古城的故事,他们是古罗马人的后裔!

到了兰州就不用说了吧,省会城市还是比较发达滴,这么看来甘肃还行吧?尤其是经济还行,虽然不好也不至于全国落后吧?刚才说的都是河西!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河东……

天水——羲皇故里,平凉——崆峒山,庆阳…陇南的成县?文县?李县?还有什么什么和什么?想知道这些都是什么?看看中国每年贫困地区排行就知道了,甘肃的这些地方都能排上号,资源不错,人口不少,就是不好好利用资源!每个省算的是平均成绩,河西的再努力,河东不给力,经济照样上不去?甘肃还是脱不掉贫困的帽子!希望引以为戒大力发展共同努力!


陌潞是走过最长的路


您好,甘肃地处在国家一带一路的核心地段,位于我国西北内陆,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地理位置也不是太好,经济发展不起来的原因有很多。


自然因素:

(1)地形地貌:甘肃绝大多数地级城市都是处于两山夹一川的河谷地形,经济腹地不广阔,省城兰州更是如此,兰州新区更是如此,远离兰州主城区38多公里的秦王川盆地地区,经济联系不紧密!而兰州以东地区更是处于生态环境脆弱的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植被稀少,生态环境恶劣,河西走廊地区虽说发展不错,但是甘肃的人口大多集中在陇东南,陇东南经济不起来,甘肃经济也就起不来!


(2)地形版图破碎:甘肃东西长1600多公里,省城兰州地处中部,与陇东南以及河西地区联系不紧密,陇东南除天水之外与兰州交通更是不便,平庆两市更是与西安联系紧密!所以省城兰州没有辐射带动作用!经济自然发展不起来!


(3)思想观念:这是最主要的原因,甘肃思想普遍来说比较保守,没有形成开放的心态,办事困难!

(4)交通条件:甘肃山大沟深,地形复杂,尤其是陇东南平庆两市作为人口大市的地级市,却没有火车连接省城,现有的也是鸡肋!

综上几点,甘肃发展起来比较困难!


假的冬至


甘肃位居西北内陆,地理位置不行,与甘肃人无关。如果甘肃身处东南沿海,现在肯定也很发达。说到地理问题,全省没太多自然景点,北边风沙大戈壁滩,南边是青藏高原,兰州附近黄土高原,除了陇南一块之外土地都很贫瘠,加之黄土高原交通不便,大型农用机械也没能普及。白银等地区是矿产城市,短暂的繁荣期过后总要面临转型。总之老天爷不给饭吃,记得甘肃某县还被联合国评为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没错,这就是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联合国教科文评出的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六个八个十个,反正不管几个总会上榜,连续多年……有意思的是,省内也有“内斗”倾向:河东人认为河西全是沙漠,缺水落后。

河西人认为河东人山大沟深,资源匮乏。地理坏境太差,没港口,缺水,承受不了大量人口的生存需求。不要说时代不同了,甘肃设省,自古以来目的就不是发展经济的。冷兵器时代,甘肃是中原王朝西北方向的第一道屏障。 但是在农业时代,土地是第一生产力,是关键因素。人口随土地分布。时代变迁,将来不仅仅是甘肃,所有东北和西北的人口都会向东部和南部迁移。


“一带一路”是中国首倡,但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曲”,而是各国共同参与的“交响乐”,是各国共同受益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一带一路”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举措。它抓住互联互通这个关键环节,聚焦经济合作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契合沿线国家和本地区发展的需要。我们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突出务实合作、互利共赢,一步一个脚印,把中国发展同相关国家发展紧密结合,把各自发展战略和合作规划有机对接,扩大地区投资和内需,增加就业,减少贫困,从而带动提升地区整体发展水平。


3年多来,“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进度和成果超出预期。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共同参与,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合作协议,形成广泛国际合作共识。


北上广深工族



甘肃省地理位置好,不一定说经济会发展那么好,本身在于甘肃自身,甘肃是夹在新疆与陕西之间。


看看这两个地区,新疆西北直通中亚各国及俄罗斯,是国家最重视的地区,由于面积大,能源丰富,新疆也得偿这一点,与不同地区和国家贸易往来,都是通过新疆这个中转站,交通便利情况下,人民正是藉此拼经济。新疆这些年经济不错,一部分靠得是能源,像克拉玛依,哈密等,在边境城市还有一部分靠的是旅游和人文资源,主要在于新疆本身复杂,文化的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带动经济腾飞,围绕着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罗布泊的交通网渐渐完善起来,近几年来,在公路基础上,有高速,高铁,成为带动西北最大的经济发展枢钮。新疆的经济发展带动了人才的不断输入,由于处在一定高收入地区,从新疆输出的劳动力很少。


新疆说完了,还有毗邻的陕西,陕西较之甘肃高不了多少,但整体经济能力很强,主要集中到关中地区和陕北,陕西一部分也靠打得是能源牌,资源是驱动经济发展的动力,不能说是主要力量,最近由于煤矿兴起的城市榆林和神木,都赶上了陕西省会西安了。除了能源外还有旅游,人文资源,陕西西安被称为十三朝古都,名胜古迹繁多,数不胜数,这也是它拿得出牌的最好资本。


地理位置上,陕西比较靠拢内地,有广大的关中平原经济带做依托,试图和内地相连,陕西省交通网渐渐变得完善,辐射内蒙和河南,四川这几个经济实力较强的省份。


从陕西和新疆情况中可以看到甘肃的发展,甘肃恰恰是被夹在中间,这就是它的另一个经济不起的原因了。甘肃省其实和它们有共性,但是也有缺点,缺点就是在于它分布不均,过于松散,整体性不高。


甘肃省在古代一直以河西走廊丝绸之路要道著称,在陆上贸易兴盛的时期,河西走廊城市也受益匪浅,成为西北重镇,源于它一直是中原王朝通往西域各国的交通枢钮和交往的便捷地,哪个时候汉地的西北大后方,那些精英们主要集中这块不大的地方,河西走廊成为中原通往西方各国的唯一通道,所以在当时,它的经济还是有量的。


现今甘肃省为什么经济这么低迷,它看似有比陕西大得多的疆界,可可利用性很少,甘肃地理偏西,黄土高原很多,也有些能源城市像庆阳,被称为陇西粮仓,张掖,酒泉。还有旅游城市最著名的当属敦煌,嘉峪关,可现阶段它发展不是突出的,没有拔尖性。只要靠拢东部的几个城市发展可以,像天水,还有兰州。甘肃是比较临近西北的,这也限制其经济发展的伸展性。甘肃除经济发展局限性以外还有地理和气候的局限,地理上,上面都提了,东西跨度大,分布不均。气候也是决定其发展主要原因,年降水量很低,处在高原陡坡上,可耕地很少,农业生产的局限性,阻碍甘肃的经济发展。

在国家一带一路政策带动下,甘肃省在努力试图赶超,取长补短只是时间问题。


龙文说史


甘肃发展,当以四点来发展。

目前推动城市发展是重中之重,符合国家发展策略。

甘肃应该以下面一中心三辅点来发展。

一中心:

当然以兰州为中心发展综合经济,提升兰州新区在甘肃地位(因为兰州新区目前无法提升至西北地区辐射,只能是对接新疆),综合省会行政中心,新区建设,首选应该以高校迁入为主,政府扶持新兴科技企业。行程产业园,招商银行地产,加大环境地貌改造。高铁站,机场一体化。新区政府统筹规划。

三个副中心:

1.陇东天水陇南靠关中经济发展,加大关中经济发展策略,依靠能源,旅游,乡村整合等发展。交通为主,行程两小时关中经济圈,加旅游科技投入。

2.以甘肃中部地区,武威,金昌,张掖为中心发展,冶金工业等有色金属为主发展,环境保护,旅游业辅助。对外承接西宁和阿拉善地区发展,参考周边省城市发展,形成副中心。

3.以酒泉嘉峪关为中心发展,扩大嘉峪关酒泉城市范围,对外承接新疆发展,对内扩大航天城小镇宣传发展,集中科研院所分部的建设。

总体来说,甘肃地域是个好地方,如果甘肃发展起来,新疆对内地的交流将会大大改善。很多快递物流到新疆收费都很高。就是因为甘肃发展薄弱导致。国家发展策略,西北整体以关中城市发展为主,甘肃之发展与关中经济,新疆能源发展离不开,所以,必须依托起来。其次,为何发展一中心,多副中心,甘肃地貌决定,甘肃大多数地貌不适合于耕种居住,所以要集中起来,改善山地环境。至少需要三十年,才会真正的慢慢让西北好起来,不让冬天充满了沙土的气息。

甘肃发展,重中之重,建设新疆的排头兵,发展关中的后排力。改善关中,新疆对内地交流。


杲杲慧


甘肃都地处我国中西部内陆了,这地理位置还好啊,这个想法是怎么产生的呀?

甘肃省(大部分)在中国古代,具体一点就是在隋唐以前,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名字,叫河西走廊。熟悉历史的朋友可能会知道这条河西走廊在古代的意义有多么重大。河西走廊,在历史上的首次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军事意义上的。汉武帝时期,匈奴不断南下侵扰大汉的边界,严重影响西汉王朝的生存和发展。汉武帝决定发起对匈奴人的战争,然而,在战争初期,仅仅凭借西汉自己的力量,还不足以打败匈奴人。所以汉武帝派出使者,试图联系到西域(今新疆以及中亚部分地区)的大月氏国,与其达成军事同盟,共同夹击匈奴。不想使者返回之后带来的不是军事上的好消息,而是经济和政治上的收获。

汉武帝

使者张骞向汉武帝详细讲述了西域各国的物产以及生活,特别是大宛国的汗血宝马,更是令汉武帝心驰神往。于是,为了打通与西域各国的联系,西汉王朝开始将进攻重点放在开拓河西走廊之上。不久,在西汉王朝强大军力的压迫之下,匈奴帝国开始分裂并且迅速衰落了,而河西走廊,则成了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而著名的丝绸之路,也是经由此地,到达世界各地的。

可以说,甘肃省所在的地理位置在中国古代无论是军事上还是对外交流上,都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河西走廊

然而,随着古代封建社会的消逝,现代社会的悄然到来,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之前的高山不再是无法跨越的阻碍,在沙漠上叮当作响的骆驼商队也被火车、飞机等更有效率的现代工具所取代,原来身处内地的安全区现在转眼就变成交通不便,位置偏远之地。历史仿佛开了个玩笑,过去好的,变成坏的,过去不好的,则演变成好的。

甘肃省现在身处中国内陆,对外交通十分不便(目前的世界还是海洋的世界,临海就有发展机遇),这是十分大的劣势,本地的产品出口不方便,外地的东西到达这里成本又太高,再加上甘肃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交错分布,开发难度又大,境内资源倒还算丰富,但是高新科技公司人家又不愿意落户甘肃,科技带动力还是有些疲软的。这也是内陆省份,尤其是西部省份的一个通病了。

甘肃在中国的位置

所以啊,你不能看着甘肃在中国地图的中部就说位置好呀,内陆省份现在基本都比不上沿海省份的。

(全文完)


小文章大视野


谢谢。

我对"甘肃的地理位置这么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