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回望2019】作风建设“金色名片”越擦越亮

(原标题: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驰而不息纠治“四风”——作风建设“金色名片”越擦越亮)

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委原书记苏树锋等人落实管党治党责任不力致使该区连续发生多名党员领导干部违规吃喝问题;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委原书记刘乡在国家贫困县脱贫摘帽验收检查中弄虚作假……12月1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开曝光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查处的8起典型案例,这是2019年巩固深化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发力纠治“四风”的一个亮点。

从习近平总书记就纠治“四风”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到中央纪委制定印发《关于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 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工作意见》并召开电视电话会议推动部署,再到以主题教育为契机深化治理,2019年纠治“四风”工作聚焦新情况、研究新特点、提出新举措,将作风建设的“金色名片”越擦越亮。

【回望2019】作风建设“金色名片”越擦越亮

天津市滨海新区纪委监委工作人员深入辖区超市、商厦等重点购物场所,亮出证件,实地察访是否存在公职人员违规公款消费、收受购物卡等“四风”问题。

坚持“严”字当头,坚决防止“疲劳综合征”

2019年,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迈入第七个年头,怎样创新方式、升级打法,防止“路径依赖”,是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都必须思考和破解的课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赵乐际5月20日至22日在湖北省调研时明确指出,要持续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四风”问题,不松劲、不退让,防止产生“疲劳综合征”。

作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治“四风”的规定动作和必要环节,中央纪委紧盯节日节点,于2019年1月29日、4月29日、6月3日、9月9日和12月30日,分5批公开曝光了31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释放出力度不减、节奏不变的清晰信号。各地区各部门加强通报曝光,对于党的十九大以后发生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行为受到党纪和政务处分的,不论职务高低,原则上点名道姓通报曝光。

“云南城投集团部分领导干部违规乘坐飞机头等舱、动车一等座”“集团本部及下属企业违规购买酒、茶等”“下属企业违规发放奖金、超标准使用办公用房问题”……2019年11月11日至13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连续三天通报云南城投集团本部及下属企业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通报的主体不再是省纪委监委,而是由违纪违法单位“自我揭短、自曝家丑”,不仅违规违纪问题见人见事见细节,而且详列“由谁申请、经谁同意、是谁批准”,还原了问题发生情景和过程。

对顶风违纪行为严惩不贷,对隐形变异问题的发现力度也在加大。2019年中秋、国庆前夕,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纪委监委通过财税部门“税控”系统和党风廉政信息监察平台“天眼”系统,对报销账目进行综合比对分析,发现报销异常问题;北京市纪委监委探索利用大数据,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查看公车GPS信息、ETC和加油卡记录,发现有8家单位、10辆公车存在公车私用、公车私养问题……各地针对违规吃喝、违规收受礼品礼金、公款旅游等不正之风,通过采取专项检查、随机抽查、突击检查、交叉互查等方式,协调督促财政、税务等部门进行监督整治。

既聚焦树倒根存、禁而未绝的老问题,又紧盯花样翻新、隐形变异的新动向,数据显示,2019年1至11月,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享乐主义、奢靡之风)5.11万起,处理党员干部7.18万人,其中给予党纪处分、政务处分5.12万人。

根据纠治“四风”形势任务变化,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还对现有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数据统计指标体系进行调整,增加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数据指标内容,对原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数据指标进行优化调整,充分发挥数据统计指标体系“指挥棒”“风向标”的作用。

强化政治引领,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阻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大敌,背后更有严肃的政治问题。年初的中央纪委三次全会首次把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单列为一项重点工作,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这是在新起点上对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强作风建设的再动员、再部署、再出发、再深化。深入贯彻落实三次全会精神,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组织开展“坚决破除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专题调研,对整治工作进行研究部署;落实“基层减负年”要求,研究起草《贯彻落实中央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部署的工作措施》,推动削“文山”、填“会海”,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提高政治站位,普遍把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纳入政治监督范畴,作为纠治“四风”首要任务抓紧抓实。甘肃省纪委监委在全省部署开展以“察政治要件落实治阳奉阴违、察中央部署落地治政令梗阻、察机关作风建设治文山会海、察领导干部履职治弄虚作假”为主要内容的“四察四治”专项行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纪委向自治区扶贫办党组发出《纪律检查建议书》,就脱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提出专项整治要求……

围绕落实新发展理念,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等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加强对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查处不敬畏不在乎、行动少落实差、脱离实际、弄虚作假等突出问题。2019年1至11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6.28万起,处理党员干部9.13万人。

聚焦专项整治,深化主题教育成果

“信封刚拿出来,医生就微笑着指指墙上拒收‘红包’的提醒,示意我收回去。”2019年8月,广州市民陈某的母亲在中山大学某附属医院就医,陈某想给主治医生送个“红包”表示心意,却被医生婉言谢绝。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广东将违规收送“红包”礼金问题作为整治重点,通过强化面上查处、盯住重点领域、管住资金源头、做实审计监督,持续深化治理。

和广东省一样,各地区各部门以专项整治为牵引,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治“四风”工作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真刀真枪解决问题。

除了牵头15个中央国家机关扎实推进漠视侵害群众利益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在主题教育中,中央纪委机关还牵头整治党政领导干部、国企管理人员利用名贵特产、特殊资源谋取私利问题,全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问题2848个,处理4217人,通报曝光典型问题856个。“高档酒”“定制酒”“天价烟”“和田玉”“纪念钞”……一系列被用以利益输送的媒介在整治中“不再疯狂”。

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督促各地区各部门对相关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情况开展“回头看”,推动标本兼治。如江西省纪委监委组织开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配套制度建设情况专题调研,查摆、梳理省级层面相关制度规定不明确、不适应、不完善、难以操作等亟需规范的问题,向省委提出意见建议,督促有关职能部门落实,进一步扎紧制度“笼子”。


(本文刊载于2020年第1期《中国纪检监察》,作者:沈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