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7 和文人精神一脉相承的赏石文化

和文人精神一脉相承的赏石文化

从上古时代,先民就对自然及神灵充满崇拜,这种情感影响了我国早期的美学思想,也影响着后期文人的创作及审美趣味。中国赏石文化也在文学、绘画、园林等艺术形式的变化发展的影响之下,不断完善,逐渐从园林中分离出来,形成了一门独立的艺术品类。

和文人精神一脉相承的赏石文化

苏州 拙政园

01 赏石文化源起自然与神灵崇拜

赏石文化最早源自人们对自然山水灵石的崇拜与欣赏。自从东汉佛教的传入及道教组织大量的出现,人们对自然的态度也从欣赏自然之美转为对自然神灵的信奉,引起人们对仙山、仙人、仙境的向往。自秦汉以来,“一池三山”的造园布局历代相习,逐步形成中国园林独特的构图形式,各色各异的石也作为不可或缺的造园之物,跟随园林的一起发展,赏石文化也得以进入新的局面。汉武帝在长安建章宫内挖太液池,池中堆蓬莱三山,寄托心愿。这种道家蓬莱思想也影响到了日本的园林,即使现在设计的日式庭院枯山水石组,一部分也依然会沿用象征蓬莱仙岛的布石原则。

和文人精神一脉相承的赏石文化

颐和园是典型的“一池三山”式园林
《史记·秦始皇本记》记载“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 ”
经过魏晋时期文化艺术的推进,山水画在隋唐时期逐渐成熟,在存世的唐孙位的《竹林七贤图》中可见,庭园背景中有两块立石,可能是最早记录园林立石的画作。由于山水画兴起,这一时期文人游山赏石蔚然成风。同时文人对品评奇石的诗文也大量出现,白居易《太湖石记》详细论述了太湖石的观赏特点、欣赏价值和分类标准,是我国第一部有关赏石文化的专著。

和文人精神一脉相承的赏石文化

唐 孙位 《竹林七贤图》(又名《高逸图》)局部

02 宋代皇家与名家的推崇

赏石文化随着山水画的全面发展,在宋代达到鼎盛期。独立的立石形象多见于山水画中,并有以立石为主题创作的皇家园林、文人园林,有关赏石、评石、藏石的文章和专著如雨后春笋般陆续出现。杜绾的《云林石谱》对石的赏鉴有了全面的总结,成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石谱,而赵希鹄完成《洞天清录集》,将石列入文房四玩之中。此外这个时期还有《石林记》《宣和石谱》等图文并茂的石谱出现,有力推动了赏石文化的普及与发展。

和文人精神一脉相承的赏石文化

宋徽宗 《祥龙石图》绢本 纵53.8厘米,横127.5厘米 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一项文人皆爱的“爱好”,离不开皇家及名家的推动,宋代赏石最著名的故事应该是宋徽宗因“花石纲”断送北宋和米芾的“拜石”。宋徽宗曾下令在江南一带大肆搜寻奇花异石运往汴京,运送花石的船只往往每十船编为一纲,称花石纲。《宋史》有记载花石纲之役 :“流毒州县者达20年。”虽然宋徽宗这样做进一步促进了赏石文化的繁荣,但也因此背上断送北宋国运的骂名。而宋四家的米芾爱石成癖,为石痴狂的程度可谓登峰造极。《宋史》列传中就有米芾拜石的记载:“无为州治有巨石,状奇丑,芾见大喜日:‘此足以当吾拜 !’具衣冠拜之,呼之为兄。”世人因此也称其为“米癫”。更被大众所熟知的另一大家苏东坡,也是一位赏石狂热者,他提出“石文而丑”的赏石观,并广泛收藏奇石,著有《取弹子石养石》《双石》《壶中九华》《怪石供》等多篇诗文咏石。其住所题名为“雪浪斋 ”,也是因为苏氏极爱“雪浪石”而得名。他还创造了以竹、石为主题的画体 ,并以竹石作为诗文吟咏的对象 。

和文人精神一脉相承的赏石文化

LOT 4613
明 太湖石立峰
参考价:RMB 180,000-280,000
年代:明
尺寸:84×47×200 cm (33 1/8×18 1/2×78 3/4 in)

专场:清隽明朗—明清古典家具精品

虽然宋徽宗最喜爱的“花石纲”还是以园林中的置石为主,但在宋代雅兴之风盛行,文房案头的供石,特别是几案石之所以最终成为观赏石赏析的主流,最主要的还是源于士人的文房雅兴。文房的赏石雅玩中除了几案石,还有把玩石或置于铜盆、水盂中的玛瑙质小卵石——雨花石 。宋代《云林石谱》中就有将穿心石 “把玩紧日”之语。当供石成为赏石审美的主体时,自先秦发端传承至今的赏石审美对象的变化与拓展 ,不论从发展脉络上看,还是从赏析方式上看,以至从鉴评标准的分类上看,大致以明代《素园石谱》为标志,其基本构架就已形成。

和文人精神一脉相承的赏石文化


LOT 4629
清早期 灵璧石卧峰
参考价:RMB 180,000-280,000
年代:清早期
尺寸:70×37×67 cm (27 1/2×14 1/2×26 3/8 in)
专场:清隽明朗—明清古典家具精品

03 明清文人热衷造园、赏石

到了明清时期,赏石之风更盛,一些文人开始积极参与造园。以沈周、文征明为代表的文
人画家也积极参与造园,使得文人园林的造园文化逐步发展确立。文人参与造园,因其绘画、诗文、书法上的高深造诣,使其做建的园林意境深远,更具诗情画意,借由造园也使得文人赏石画石藏石的文化得到新的发展契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的拙政园,便是明代中期御史王献臣约请文征明规划修筑的一所园林。文征明也因修造此园的机缘绘制了 31 幅《拙政园图》,并著文《拙政园记》(详见文章——《拙政园——源于文征明和王献臣两个男人的牵绊》

和文人精神一脉相承的赏石文化

LOT 4652
明晚期 太湖石立峰
参考价:RMB 120,000-220,000
年代:明晚期
尺寸:111×111×206cm (43 3/4×43 3/4×81 1/8 in)石高:158cm (62 1/4 in)
专场:清隽明朗—明清古典家具精品

“石乃天地至精之气,结而为石,负土而出,壮为奇怪。”宋代杜绾《云林石谱》讲述了石之气韵。文人赏石,眼中的石头是微观的自然山川,替代自己梦境中的仙境。文人画石,首先是基于个人主观的思想;由于观赏、品鉴角度的不同,在文人画家的笔下,自然之奇石,也被赋予了多种意义。这些文人在传统人文思想的熏陶,在诗、书、画艺术上具有很好的综合修养,他们参与赏石、画石、评石、藏石到叠山垒石的造园活动,创造了受传统文人思想浸润充满诗画意趣的文人园林。历代文人画家所绘的园林题材的图画从山水画艺术中获益,这些描绘奇石名园的图画,在流传中对造园的实践活动也带来积极影响,促进了文人园林文化的发展。

和文人精神一脉相承的赏石文化

LOT 1367
蓝 瑛 奇石图
参考价:RMB 4,800,000-6,800,000
年代:丙申(1656年)作
质地:设色纸本
形式:册页(八开) 设色纸本
尺寸:27.5×35.5 cm. 10 7/8×13 1/2 in. 约0.9平尺(每幅)
专场: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古代

明代文震亨在《长物志》中写道:“(叠石)要须回环峭拔,安插得宜。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认为“太湖石在水中者为贵”对园林用石、赏石都有精到的论述。明代造园大师计成的专著《园冶》、李渔的《闲情偶记》、王象晋的《洋芳谱》、曹昭的《新增格古要论·异石论》、林有麟的四卷图文并茂的《素园石谱》专著, 是明代赏石理论与实践高度而全面的概括。上述著作对园林、堆山、叠石、奇石收藏、品评、鉴赏都有相当精辟的论述。清代赏石专著有沈心(孤石翁)的《怪石录》、染九图的《谈石》、高兆的《观石录》、成性的《选石记》、蒲松龄的《石谱》、陈元龙的《格致镜原》、胡朴安的《奇石记》、谷应泰的《博物要览》等数十种品石、赏石专论,把我国传统赏石文化推向了新的高潮。

和文人精神一脉相承的赏石文化

LOT 4736
清中期 灵璧石卧峰山子
参考价:RMB 30,000-40,000
年代:清中期
尺寸:60×30×39 cm (23 5/8×11 3/4×15 3/8 in)
专场:清隽明朗—明清古典家具精品
历代文人有关造园、赏石的论著,充分反映了中国赏石文化与文人书画、文学艺术及园林艺术的相互渗透和影响的关系。文人赏石,一方面体现出对自然情态、 天真意趣的归盼,另一方面则是上古“石崇拜”意念的渗透与延续。

中国嘉德2019秋季拍卖会

清隽明朗——明清古典家具精品

  • 拍品总数:51 件
  • 拍卖时间:2019年11月17日时间顺延
  • 拍卖地点:嘉德艺术中心1层C厅

长物集珍

  • 拍品总数:95 件
  • 拍卖时间:2019年11月17日时间顺延
  • 拍卖地点:嘉德艺术中心1层C厅

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古代

  • 拍品总数:42 件
  • 拍卖时间:2019年11月19日晚上6:30
  • 拍卖地点:嘉德艺术中心B1层A厅

图/中国嘉德、网络

和文人精神一脉相承的赏石文化

和文人精神一脉相承的赏石文化

和文人精神一脉相承的赏石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