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隋炀帝是昏庸残酷的暴君?马绳楠教授为炀帝平反,功大于过

隋炀帝是位颇有争议的皇帝。大家认为他是昏庸残酷的暴君。以先为主,从荒淫,暴虐的角度,看待隋朝的第二位帝王。其实隋炀帝是一位学识渊博,心有宏图大志的人。

即位后,营建东都,开凿运河等大型工程,不是他一时的心血来潮,或随心所欲的举动。而是通过精心策划,全盘考虑的大业。都是出于为国为民的利益。

他想干翻大事业,来完成自己的宏图理想,他所做的大事业,也是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他所做的工程,是适合当时王朝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他干了别人不敢干,甚至不敢想的事情。

隋炀帝是昏庸残酷的暴君?马绳楠教授为炀帝平反,功大于过

隋炀帝是一位有大气魄,有作为的皇帝,是地主阶级的政治精英。炀帝是不是一位暴君,是另一个问题,小陈在此不论,只谈炀帝是不是一位昏君。

万绳楠先生认为:“炀帝是一个很有才能和气魄的政治家,军事家与文学家,他在内部与对外方面所进行的各种活动,不仅起到了完成我国统一大业的作用,也起到了促进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中外关系发展的作用。为初唐的社会全盛时期的来临准备好了条件。自然炀帝也有不少值得非议的地方,如在大兴土木与对外战争中,使用民力不得当……但将功与过作一比较,功显然大于过”。初唐继承炀帝值得继承的东西,对炀帝来说,却是一个悲剧。

万绳楠教授认为:“把炀帝说成是一个暴君,斥责他的暴力手段,残酷地压榨人民,是极片面和无道理的。”

隋炀帝为了修建东都洛阳,开凿一条数千里的运河,不付出一定的代价,是有点不现实的,既要完成巨大的工程,又不许加重农民的负担,有点不合情理。只是急于求成,过度的使用民力,超出了农民的承受能力。加上他的好大喜功,拒绝纳谏,弄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才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

隋炀帝是昏庸残酷的暴君?马绳楠教授为炀帝平反,功大于过

怀有秦皇,汉武的之志,渴望成为“子孙万代莫能窥”的千古一帝。

隋炀帝即位以来,开凿运河,营建东都,巡视江都等都是有正当理由的,不是任意妄为之举。他怀有秦皇汉武之志,想成为千古一帝的梦想。

他年少饱读圣贤书,学识博渊。聪明伶俐的人。隋炀帝有宏图大志,想干一翻大事业,成为圣天之业。从他取的年号“大业”,就能说明这一切。隋炀帝的功劳被掩盖,大家误认为是昏庸无能之辈。

小陈认为,正确的对待历史人和事,客观的分析,实事求是的还原历史真相,纠正那些旧小说的谬论。隋炀帝的功与过,小陈今天给大家聊聊。

随着江南的经济的崛起,国家财政对江南依赖严重。再加上隋炀帝对江南的熟悉,曾在江南任扬州总管。

隋炀帝在营建东都,开凿运河,具有胆量和魄力,高瞻远瞩的能力。同时也顺应历史的潮流,所以他成就一翻事业,干几件大事,成不世之功。他是通过全盘分析与策划的。

大运河修建后,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促进南北经济贸易的往来,形成了运河经济带和文化带,带动运河两岸的经济产业,为了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在隋炀帝即位后,隋立国有25年之久,文帝的节俭储积下,国库充盈。在开皇十七年(597年)“中外仓库,无不盈积”。到隋文帝末年“天下储积得体供五六十年”。无人马端临说“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到大业初年,正值“天下承平平日久,士马全盛。”国库充盈为炀帝开凿运河工程提供了有利的物质条件。

隋炀帝是昏庸残酷的暴君?马绳楠教授为炀帝平反,功大于过

在大业元年,人口达到了46000多人。人力资源丰富,虽然非取不尽。对于营东都,开凿运河,是没有问题了的。

于是隋炀帝“负责富强资,思逞无厌之欲。狭殷,周之制度,尚秦汉之规摹”。痛下决心,干番前朝皇帝都没有干,甚至不敢干的大事业,成就“千古一帝”的美梦。

604年隋炀帝诏告天下,营建东都,开凿运河两项巨大的土木工程。在大业元年(605年),正式启动工程,征调民工。直到大业六年(610年),两项工程全部俊工。

隋炀帝是昏庸残酷的暴君?马绳楠教授为炀帝平反,功大于过

在短短的六年时间里,完成两项巨大的工程。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想象的。

以依靠农民一锄锄的挖出来,完全是纯劳力搬运。没有现代的机器设备及方便的运输工具。完成2700公里的运河和修建宏伟的宫殿,简值是奇迹。

《临江仙.大运河》“运河申遗说难易,千年文化绝佳。鹤去扬州看新花。当年好风骨,衢通千万家。隋炀已晓京杭动,漕运兼济桑麻。何处社鼓召神鸦。三千里水土,六省市聚沙”。

运河的开通,连贯南北的经济与文化的交流。水运运输的发展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最为关键的是,巩固南北政治统一,加强中央集权。

炀帝是“功大于过”的帝王,那大家都认为他是荒淫无度,昏庸无能的暴君呢?

从史料记载来看,隋炀帝的后妃不多,与历朝历代的君王来比,他的嫔妃算是少的。大家认真的看看隋炀帝三下江都,三征高丽,四巡突厥,一次西巡。在位十三年,三分之二的时间,基本上都在巡狩的路上,哪里有时间去荒淫呢?

武德元年(618年),唐高祖李渊下令追谥隋太上皇帝为炀帝。唐人对隋炀帝的正式评价,有盖棺定论的意思。

隋炀帝是昏庸残酷的暴君?马绳楠教授为炀帝平反,功大于过

《谥法》:“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逆天虐民曰炀”。这个谥号是极其不好的。唐朝官方给隋炀帝的评价,奠定了后人对隋炀帝评论的基调。再加上民间的小说对他误评,才让大家一直都认为隋炀帝昏庸无能的暴君。

昏君是无才无德,暴君是有才无德。做任何事情,有得有失。在古代,修建2700公里的运河,不付出极大的代价是不可能的,既要完成巨大的工程,又不想付出劳力,是不是有点不合情理。

开凿运河,营建东都,已造成民力枯竭,怨声载道。再次征调民力,三次东征高丽,大业八年(612年)到大业十年(614年)。炫耀隋朝的军事力量,进行了政治威慑行动,加强东北的军事防略,达到对外扩大隋朝的影响力。

西巡西域,征服吐谷浑,打通了隋朝与西域的交通线,促进了中原与与西域的经济,文化发展,采取了炫耀财富的诱惑策略,避免动用武力。又增进与西域各族的关系,达到“混一戌夏”的政治目的。

隋炀帝是昏庸残酷的暴君?马绳楠教授为炀帝平反,功大于过

隋炀帝毫无节制的巡狩,导致民力枯竭,无法从事生产,百姓苦不堪言,逼得无法生活了,各地农民揭竿而起。

有史家指出“使用民力过度,妨碍生产,自然不好,但不能就这样把开运河,这件事否定掉,斥之为暴政”。

在封建专权的国家,从事个体生产的小农,经济基础最脆弱,经不起折腾。而隋炀帝利用至高无上的权力,随心所欲的滥征民力,超出了农民的承受能力。为了成就个人的“千古一帝”的丰功伟业,而牺牲了广大人们的生活权力和生命权力。

隋炀帝是位雄主,不能与北齐后主高纬,南陈后主陈叔宝之流相离并论的。只是他太过急功近利,不顾历史客观的条件,唯帝王权力意志是用,结果翻船走向了反面,成了亡国之君。但是他是暴君,不是昏庸无能之辈。

隋炀帝是昏庸残酷的暴君?马绳楠教授为炀帝平反,功大于过

小陈说:隋炀帝的功过,被唐高祖盖棺定论,受官方权威的影响

隋炀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他的胆略与气魄,做了历朝历代帝王不敢做,甚至不想的事。为完成了个人的宏伟目标,不顾百姓的生活。急于求成,导致民力枯竭。

在《旧唐书》和《新唐书》,民间小说里,对隋炀帝没有客观的评价。主要是受到唐高祖对杨广追封谥号为“炀”的影响。《史记·谥法解》“好内远礼曰炀。朋淫于家,不奉礼”官方对隋炀帝定下了基调,盖棺定论。不管是记录史料的人还是民间传说,肯定是依照官方的意思来书写评论隋炀帝。对他所做的一切,进行了丑化,抹黑。以此为鉴,歌颂唐朝的繁荣,进行鲜明的对比。

隋炀帝是昏庸残酷的暴君?马绳楠教授为炀帝平反,功大于过

隋炀帝在开凿运河,营建东都,是历史的发展所趋,利国利民的工程。把江南的财赋与中原的政治中心紧密联系起来。来巩固南北统一。完成了时代赋予他的使命,但功绩不可抹灭。不能因他是暴君,就将其功绩掩盖。这不是客观的分析历史和正确对待历史事实的态度。

小陈认为:隋炀帝是功大于过的帝王。开科举,打破了原来只贵族士族为官的先例。广泛任用非关陇集团人士。

初唐继承了炀帝的很多东西,为盛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炀帝来说是一个悲剧,但他的成就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文献参考:《史记》《旧唐书》《新唐书》1959年万绳楠发表《论隋场帝》(《史学月刊》1959年第9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