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红楼梦》中作者为什么一再强调宝钗的衣着半新不旧,住处很素净呢?

陈一逛



红楼梦里,薛家是四大家族之一,身为皇商,可以说家资巨富,金银堆成山,护官符上说薛家“珍珠如土金如铁”,可见其财富之多。

奇怪的是,薛家这么有钱,作为薛家千金的闺中少女薛宝钗,却总是穿着很朴素的衣服,甚至是半新不旧的衣服,住处也像雪洞一般,这是为什么呢?

难道薛家也崇尚节俭?明明薛蟠却挥金如土,出手阔绰。又或者是这一切都是宝钗装出来的,为的是讨贾母、王夫人等长辈欢心?我们不妨一起看一下原文具体的有宝钗衣着、住处描写的情节,这其中是隐藏着深意的。

一、第七回《送宫花贾琏戏熙凤 宴宁府宝玉会秦钟》

写“宝钗穿着家常衣服,头上挽着缵儿。坐在炕里边,伏在小炕几上,同着莺儿正描花样子呢。”这是周瑞家的眼里的宝钗。

加上这一回里薛姨妈对王夫人说,宝丫头从来不喜欢那些花儿粉的,所以将十二支宫花悉数送给贾府的女子,不难看出,宝钗就是一个不尚奢侈,喜欢简单妆容的女子。

描花样子写出了宝钗的日常,她自从父亲去世后便体贴母怀,以女工针线为分内的事,不像黛玉一样,日常以读书作诗为主。


二、第八回《比灵通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从宝玉眼中来写,“宝钗坐在炕上做针线,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缵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来不觉奢华。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

宝钗做针线,也是一身半新不旧的衣服,不奢华,也绝不寒酸。她的这身衣服的色调温暖不刺目,蜜合色,玫瑰紫,葱黄,同时也不失大家风范。

不是凤姐那种 “恍若神妃仙子”的炫目,也没有邢岫烟作为一个贫女的窘迫凄惶。就像宝钗为人一样,总是中庸平和。

而这打扮与做针线也是两相宜,更衬出宝钗的美貌。因为“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所以不需要更多外在的装饰。“却嫌脂粉污颜色”的宝姐姐,有资本“淡扫蛾眉”。

三、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琉璃世界,白雪红梅。人人穿着鲜艳的大红斗篷,映着白雪,好不妖娆!可是薛宝钗却穿一件“莲青斗纹锦上添花洋线番羓丝的鹤氅”。

莲青色,有学者研究过,说是一种极淡雅素净的类似耦合的颜色。说实话,这样的颜色难免太不应景了。与她一样着装极素的只有李纨。

李纨是寡妇,因为守节,不能像凤姐那样的年轻媳妇一般打扮,平日里连脂粉都不施,薛姨妈送的宫花也不能送到她那里,她在这样的场合也只能穿青色哆罗尼褂子,以示身份。

宝钗的服饰在这里不是跟那些青春年少的姐姐妹妹们一般绚丽多彩,却是跟李纨相类,这难道不是暗示宝钗将来如同李纨一般守寡吗?每每看到这里,忍不住为宝姐姐一叹!


四、住处描写,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宝钗住的蘅芜苑,一进去“只觉异香扑鼻。那些奇草仙藤与冷月苍翠。都结了实,似珊瑚豆子一般累垂可爱。”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

如果说宝钗的斗篷让人遗憾叹惋,那么她的住处就直接令贾母大跌眼镜了。贾母是有生活情趣,审美情趣的老太太,直呼“使不得”,说年轻的女孩子的屋子这样素净“也忌讳”,这不能不看成是很严重的一种批评。

宝姐姐之所以如此,并不是王夫人没有拿去摆设,而是她退回去了。也许有人认为宝钗有意为之,以此来博取长辈好感。我并不认同。宝钗细心善于察言观色,贾母是什么样的人她应该很清楚。

她的屋子素净,应该就是薛姨妈所说的,她在家时也不喜欢弄这些,应该这就是宝钗真实的性情的反映。她不尚奢华,崇尚简约。她生性平和的背后,是冷淡。

贾母所说的“忌讳”也是一种不祥的暗示,暗示宝钗与宝玉婚后,宝玉出家,宝钗守节。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宝钗曾经与邢岫烟有过一次推心置腹的交谈。她见邢岫烟戴了一块玉佩,岫烟说是三姑娘探春给的。宝钗就教导了岫烟一番:“这些妆饰原出于大官富贵之家的小姐,你看我从头至脚可有这些富丽闲妆?然七八年之先,我也是这样来的,如今一时比不得一时了,所以我都自己该省的就省了。”

其中向我们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宝钗也不是生来就尚简,也是因为家势渐衰,比不得七八年前了。由此看来,宝钗的衣着服饰,倒也反映了她作为一个皇商之女的成长历程。若不是父亲早逝,哥哥无能,宝钗何至于如此谨小慎微,处处时时留心?

结论:对宝钗的衣着、住处的描写,主要有三大用意,一是反应了薛家作为四大家族之一走向没落的命运;二是表现了宝钗低调内敛,不事张扬的个性,以及随分守时,藏拙守愚的性情;三是暗示了宝钗将来虽嫁宝玉却孤苦终生的悲剧命运。


少读红楼



宝钗衣着的半新不旧,历来都成为部分读者眼中虚伪的证据。

第八回中,曹翁关于宝钗的衣着外貌描写得很具体。 原文:宝玉掀帘一迈步进去,先就看见薛宝钗坐在炕上作针线,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髟赞}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

在宝钗解开外衣取出“金锁”时,正是证实她表里不一的时刻。

原文:一面说,一面解了排扣,从里面大红袄上,将那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掏将出来。

瞧瞧外面穿素,里面穿大红。外面穿旧,里面戴“珠宝晶黄金灿烂的璎珞”。更有读者说“金锁”那么“黄金灿烂”,一定是新做的,分明是薛家“假造”出“金玉良缘”!

从技术上来说,金器是可以“翻新”。在第三十四回大呆子薛蟠得罪了妹妹宝钗之后,就曾主动向宝钗说“妹妹的金项圈也该去炸一炸了。”就是将“金锁”拿去金器加工店里“翻新”的意思。
当然“金锁”可以“翻新”也无法证明“金玉良缘”不是薛家自己“假造”出来的。

第四十回、刘姥姥游大观园,贾母与众人来到宝钗居住的蘅芜苑。

原文: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一个土定瓶,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

第五十七回,宝钗看到邢岫烟戴着探春送她碧玉珮。

原文:宝钗道“这些妆饰原出于大官富贵之家的小姐,你看我从头至脚可有这些富丽闲妆?然七八年之先,我也是这样来的,如今一时比不得一时了,所以我都自己该省的就省了。咱们如今比不得他们了,总要一色从实守分为主,不比他们才是。”


宝钗少年丧父,承担起家庭责任,对她的个性和生活习惯都有很大的影响和改变。

薛家举家进京都投靠借住在贾府,宝钗在穿着打扮和室内装饰中表现出低调也很正常。客居在亲戚家,如果比主人家还要打扮得珠光金气,屋内布置得比主人家的屋子还要富丽堂皇,当然这种个性的人也是会有的。

长期客居,比主人家还显富贵华丽的人就是真性情?

我也是醉了。

当然你可以说,薛宝钗也表现得过于素净、过于虚伪了吧!

也许是的!可是就是这样的宝钗“任是无情也动人”,不仅关心、理解、帮助荣国府上上下下的人,包括湘云黛玉。并且还让宝玉钦佩和艳慕呢!


第二十八回、元妃赐下端午节礼当天,平日里“不爱花儿粉儿”的宝钗便戴上了宝玉和黛玉等众姐妹都有的红麝香串儿去到贾母、王夫人处请安,宝玉即刻瞧见了要看红麝串,于是”宝钗羞笼红麝串”。

原文:宝钗生的肌肤丰泽,不容易褪下来。宝玉在旁看着雪白一段酥臂,不觉动了羡慕之心,暗暗想道:“这个膀子要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者还得摸一摸,偏生长在她身上。”正是恨没福得摸,忽然想起“金玉”一事来,再看看宝钗形容,只见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比林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不觉就呆了。

宝钗的博学多识不仅让宝玉钦佩,宝钗的生机活力健康天然之美同样打动了宝玉,并且又一次让宝玉为想到“金玉良缘”而“呆了”。

最后不知道说一说薛家“假造”的“金玉良缘”。
在《红楼梦》原著开篇第一回,癞头和尚便论述了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的“还泪”之旅是需要“众多风流冤家”陪同他们一起下世来完成的。

原文:那僧笑道“………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陪他们去了结此案。”

第二十九回、贾母说“我这老冤家是那世里的孽障,偏生遇见了这么两个不省事的小冤家,没有一天不叫我操心。真是俗语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几时我闭了这眼,断了这口气,凭着这两个冤家闹上天去,我眼不见心不烦,也就罢了。偏他娘的又不咽这口气。” 自己抱怨着也哭了。

贾母“老冤家”“两个小冤家”的一番话,对比第一回中癞头和尚关于神瑛侍者(贾宝玉)和绛珠仙子(林黛玉)下世“还泪”的话,就立刻成了谶语。

曹翁笔下,一切悲欢离合、机缘巧合、姻缘婚配都是宿命。 “双仙”安排陪宝黛了结“还泪”案的“多少风流冤家”当中,宝钗和贾母肯定是除了宝黛本身之外最重要的两位了。

贾母对宝钗的喜爱就不多说了,贾母与宝钗更是连生日都在同一日,正月二十一。第六十二回、探春论及贾府中人的生日,黛玉与袭人是农历二月一十二探春不知道,袭人说“就只不是咱们家的人。”一语成谶了。

原文:探春笑道:“……过了灯节就是老太太和宝姐姐,他们娘儿两个遇的巧。”


阿丹151014015


薛宝钗这个角色红楼梦塑造的非常有意思。书中谓她:“罕言寡语,人谓藏拙;安分随时,自云守拙”,又说她不爱花儿,粉儿,一味衣着素雅,半新不旧,并不奢侈,住的房间更是雪洞一般,没有装饰。贾母一句话一针见血,年轻的姑娘们,房里这样素净,也忌讳。


薛宝钗之所以会这样,主要原因有三个。

一,宝钗不以奢侈为然。

薛宝钗出身富贵之家,并不骄奢,处处安分,紧守勤俭美德。不但自己如此,还劝谏兄弟媳妇邢岫烟不要奢侈。宝钗最先认识到家族没落,她说今时不同往日,节俭要从自己做起。薛宝钗认识到家族衰落,振兴家业的根本原因却并没有触及,四大家族到后来已不仅仅节俭就可以挽救。

讽刺的是,薛宝钗提倡节俭她哥哥薛蟠却大肆挥霍。内俭外奢,宝钗的节俭不过是自我安慰罢了,起不到任何作用。


二,宝钗远胜男子。

红楼梦处处写女子强于男儿。四大家族集体衰败。即便不被抄家,家族经济也要崩溃。这是注定的结果。王熙凤,探春,林黛玉,甚至小丫头小红都看得出来,宝钗更是早早认识到问题严重性。这么明显的问题,贾家上下男子却没有一个想办法解决。

除了探春想到了改革,秦可卿托梦王熙凤想到了后路,即便宝钗黛玉也只想到靠节俭度日。这种仅仅触及皮毛的方法,解决不了四大家族的问题。聊胜于无罢了。宝钗省检是她能想到就做到,那些男人,即便想到也不做,更别提贾宝玉说什么:“凭它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真朽木不可雕也!


三,宝钗朴素寓意下半生。

整个贾家只有两个人朴素。一个是李纨,一个是薛宝钗。李纨因为寡妇,不得不朴素,薛宝钗朴素应了贾母那句话,不吉利!

我曾有个观点。薛宝钗住的蘅芜苑先后只来过两组人,一组贾政带队,那时候薛宝钗还没住进来,贾政第一句话就是无味,第二句却是有趣。这两个词总结了薛宝钗的前半生,乍看无论家世,为人都无味的很,仿佛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真认识了薛宝钗的好就会觉得有趣,是个可人。这两个词形容薛宝钗无比贴切,从贾政口中说出更妙,将贾家对宝钗的态度表露无遗。贾政眼中的蘅芜苑(当时还没名字)代表薛宝钗的前半生。

第二组贾母带队,一群人呼啦啦来到咋看无味,细看有趣的蘅芜苑。当初贾政没进室内,贾母这次就登堂入室了。看到的就是那雪洞一般的房间。曹雪芹如此写,是写薛宝钗的后半生。薛宝钗的那个房间,寡妇李纨住都嫌素净。我认为预示贾家败落,贾宝玉离家出走后薛宝钗艰难寂寞的日子。看那个空洞洞的屋子,以及土定瓶中几支菊花,一领青纱帐子。有人说是薛宝钗故意装样子讨好贾母,彰显自己贤良,显然不是。贾母看到的是薛宝钗的后半生。

综上三点。宝钗朴素既表示她强于男儿的先知先觉,也预示她悲剧办的后半生。毕竟对于薛宝钗来说,金玉良姻是假语,从始至终是个悲剧。薛宝钗为了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搭进去一生幸福。最后孤身一人守着雪洞一般的空房,孤独终老。


君笺雅侃红楼,多歧为贵。你的关注将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动动手指,关注一下,欢迎收藏转发。非常感谢 !


君笺雅侃红楼


我觉得作者通过穿着、住处等描写是在反映宝钗的性格特征

其实我并不认为这是宝钗故意作秀,故意装勤俭持家给贾府的长辈看,相反,我却觉得这就是她真实性格的写照,虽然宝姐姐外面对谁都很热情周到,但其实内心深处,她也有一种想做自己、想为自己而活的想法,只是受家庭出身和社会风气、时代要求等影响,她只能收敛、自我压抑,不得已而为之一些事情,我想这也是她为什么要吃冷香丸去心火的原因

其实宝钗这么做没有什么不好,大家不要受贾母的影响,也不要站在贾母的角度去看待宝钗的住处穿着,毕竟贾母是从大富贵家庭走出来的,她是不能想象贫寒小户人家的日子的,当然并不是说薛家是贫寒小户,毕竟贾母有着古时贵族身上的弊端和偏见,贾母作为社会顶层的富贵人,讲究的是奢华、享受、面子。但宝钗却没有太沾染贾母这样的旧贵族的习气,她虽也出生在贵族家庭,但在一定程度上崇尚节俭朴素简单,深知“大有大的难处”,这在当时的贵族圈里其实是难能可贵的。在这些她认为的不太伤大雅的穿着、住处装饰的生活小事上,宝钗是想要避开锋芒,低调做人。这也反应了宝钗想要做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贤良淑德女人的性格特征

其实宝钗不糊涂,她在穿着、住处上低调节俭,但在一些重要的事件上她可表现得不低调,比如宝玉挨打后,林黛玉是带着满腔的热泪来看望的,手里什么都没拿,带的完全是对宝玉的感情,而宝姐姐却是拿着药膏,很明显很高调地拿着药膏,从家里走到宝玉的住处,仿佛有意在告诉所有人,你们看看,我这个宝姐姐拿着药膏是来关心宝兄弟的

宝钗的聪明就在于一些不痛不痒的小事或是小人物身上,她不会费太多心思,而在一些大是大非或是有影响力的人物面前,她确丝毫不敢松懈。而她的这个不费心思,恰恰是最能反映她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意识的,相反,宝钗故意做出来的那些你们口中所谓的“心机女”事件,其实是她本不愿意做但是为了顺应这个时代这个家族对她的要求迫不得已才做的,做的时间久了,其实也就习惯了

你可以说宝姐姐是心机女,但是她的这种“心计”只是为了顺应那个时代对她的要求,她何尝不想做自己呢,她这样“心计”地活着其实也很累的,我们为什么不能把这些朴素的衣服、素净的屋子留下来给到宝姐姐,给到他一丝丝做自己的空间呢

还记得二姑娘迎春在湖边用针线穿花朵做花环的描写吗?作者简单的一笔带过,却让我们看到了平时不起眼的二木头岁月静好的那种安谧祥和,和这段描写异曲同工,空洞洞的屋子何尝不是宝姐姐岁月静好的寄托呢!


二尺布


作者一再强调宝钗的衣着半新不旧,住处很素净,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 强调宝钗守拙

宝钗是严格按封建家长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作为闺阁女子以女工女容等为目标,以锻炼自己的持家理家能力为要务。宝钗不爱富丽闲妆常以朴素的日常装示人,住处也简洁,一方是守拙另一方面也是自信。她的容貌,也的确出色,可以不用这些身外之物。

二 暗示薛家在走下坡路

薛家不同往日了,自父亲过世,家里买卖均有不成气的哥哥在操持,家境也是每况愈下的。宝钗这样其实也在节省用度,为将来家业再不济作准备。


三 隐藏着宝钗将来守寡的预言

宝钗不想给姨妈添麻烦,也不想在姑娘们当中太过夺目。因此,一直按她的想法过着有些朴素的生活。像老太太说的,一个年轻女孩子生活在这么素净的屋子里是不吉利的。大观园里这样做的,还有一个就是寡嫂李纨。这样正预示着宝钗嫁入贾府后被宝玉抛弃守寡的结局。


红迷轻罗小扇


宝钗半新不旧的衣衫,雪洞般的住处,应该是遮掩她真实性情后给人所留下的面貌。



宝钗原本是一个内心热情的女孩。书中说薛宝钗一出生便有“从胎里带的一股热毒”,需要"冷香丸”救治。如果按照红学专家进行索隐,"热毒”应该意味着宝钗的本性热情奔放,如王熙凤一样泼辣能干,口舌伶俐,得理不让人。



而"冷香丸”则是代表封建礼教对女子们的种种束缚,比如"女子无才便是德”,让她不得不收敛自己的热情奔放,放弃自我,掩去锋芒,处处以大家闺秀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教育别人,不断的“藏愚”“守拙”,养成一种“事不关已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个性特点。



而宝钗"半新不旧”的衫子,雪洞般的住房,抛弃了花花朵朵的妆饰,正是她遮掩热情本性后所给人的印象,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薛宝钗内骨子里仍是热情奔放,热心助人,仍是“任是无情也动人"的高贵冷艳。因此,她内里仍然保持着颜色热烈的大红,光华灿烂的璎珞。



她热爱自然,滴翠亭扑蝶便是例证,她热心助人,湘云,黛玉,岫烟都是她的受益人,她宽容大度,并不较柳湘莲把自己兄长打的鼻青脸肿的事,她才华过人,在大观园的诗会中,屡屡拔得头筹。



封建礼教差点生生将一个个性女子,变成了一个温婉平庸的少女。


萍风竹雨123


《红楼梦》作者经常写一些在人看来很矛盾的事,令人浮想联翩。想要一探其背后究竟什么意思。

在作者的笔下,宝钗一向清心寡淡,不管是从她的穿着打扮还是她的衣服首饰,似乎都是如此。所以当她看到邢岫烟居然戴上了探春给的首饰的时候,她还以大姐姐的身份规劝了她一番。似乎是她自己如此,以后要嫁入薛家的姐妹也应该如此。

所以作者借着宝玉的眼光,写了在梨香院时看到的宝钗的装扮和模样。

宝玉掀帘一迈步进去,先就看见薛宝钗坐在炕上作针线,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髟赞}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

这是薛宝钗给人表面看到的,她真正的内里是不是这样呢?我们看,当宝玉带着好奇心也想看宝钗的金锁的时候,宝玉看到了什么?

一面说,一面解了排扣,从里面大红袄上,将那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掏将出来。

前面宝钗的外衣,蜜合色,玫瑰紫,金银色,葱黄,都是不太耀眼的颜色,再加上半旧,就更不起色了,也就是说整个看过去宝钗通身是一股冷色调。可是,她里面穿的分明是大红袄,注意,在《红楼梦》中,大红的东西通常只有宝玉才用,所以他的院子叫怡红院。宝钗为什么也会有大红的深藏在里面?还有,珠宝晶莹可以理解,只要保送得好,珠宝大概总是晶莹剔透的,但是,她那珠宝上的璎珞也是黄金灿烂的,我时常想,为什么那璎珞不是半旧的呢?是因为那珠宝是刚刚錾好的?璎珞是刚刚打上去的?还是因为本质上宝钗也是喜欢奢华的,只不过她把她的奢华给掩藏了而已!

所以,我时常想,宝钗真的过得好辛苦,自己明明喜欢的东西,却偏偏要装作不喜欢的样子。她也有过热烈的情感,所以不顾大家闺秀的礼节单独跟宝玉呆在一个房间内不肯离去。她更有热烈的一面,虽穿戴在身却要把它藏得好好的,以半旧的外衣罩着,常人不容易窥见。


苏小妮


薛宝钗是小说《红楼梦》最重要的女性之一,她与林黛玉并列金陵十二钗之首,二人堪称红楼双壁,薛宝钗有几个比较突出的特点:一是她身体健康、容貌丰美;二是举止大方、进退有度,是一个早慧的少女;三是较有心机、虑事周全,本着独善其身、不得罪人的原则;四是帮扶助人,行惠施恩;五是灭人欲、守礼法,自觉无条件遵从主流价值观;六是身上保留着上层阶级的残酷性。

所以,宝钗是上层阶级统治者和推崇有利于统治的儒家学说的拥趸,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之上,就非常好理解宝钗不喜奢华、淡雅素净的生活态度了,富贵人家保持朴素是不容易做到的,尤其子弟多忘记先辈创业的艰辛而锦衣纨绔,可是宝钗做到了,这说明宝钗至少有两点是很高明的:

第一点是她特别的自信。

连能力超凡的王熙凤在她眼里也属于“不识字、不大通”的人,学识修养拔尖、比凤姐还厉害几分、事事明白的探春在大观园搞承包,令李纨赞赏不已,只有宝钗看出来里面的隐忧所在,进行了查缺补漏,最后,按照宝钗的意见,这个承包上下满意,可谓无懈可击的完美。宝玉自觉了悟,还模仿庄子因写了一偈,后来黛玉和了一偈比他高明,宝钗为他讲六祖旧事,以防他入了禅机,不得不说,宝钗是很博学的。黛玉学问好,有家学的因素,况且她本来就热爱读书,作诗就是她生命的组成部分,宝钗不同,宝钗认为针黹家事才是女孩子该用心的,至于读书作诗,不可当成正经事,所以,不用功的宝钗每每作诗,都可以和黛玉不相上下,这不得不佩服宝钗的聪慧。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各方面都优秀到无以复加的宝钗这份自信和笃定哪里还需要华丽的装饰来装点?所以宝姐姐自诩:淡极始知花更艳。

第二点是薛宝钗头脑极为清醒。

众人都乱作一团时,宝钗从未慌乱和随波逐流,无论是宝玉遭魇魔还是挨打,她总能恰如其分的做她想做和该做的事。金钏跳井,王夫人自觉是自己的罪过,宝钗却跳出世外,几句话就开导了王夫人,这里宝钗的确显露了她对下人生命的不屑,可是从统治者角度看,宝钗的理论那是百分百正确和高明。无论任何场合,只要不牵涉自身的利益,宝钗差不多就是个冷眼人、旁观者。大观园查夜赌,唯有宝钗的一干人马全身而退,因为她早就做到了防微杜渐。她观察贾府里每一个人,连粗使丫头小红她都深知。后来出了茯苓霜、玫瑰露的事,其实还有比这更大的事,宝钗都很清楚,关键她懂怎样避免这类事的发生,她不去过问,那是因为她是客人,当然不能喧宾夺主,这也体现了宝钗“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处世哲学。她劝准弟媳邢岫烟保持朴素的作风,劝王夫人节减支出,甚至可以省掉整个大观园的费用。她特别懂一个“奢”字的内涵和外延。

一个把盛衰荣辱、人情世故看得如此之透彻之人,她心里装满了长远打算和责任,所以她没有轻薄、没有虚荣、没有所谓装点门面。简单、朴素,既是她推崇的儒家文化的主张,也是宝钗实际做人行事的需要。

但是,宝钗在真正需要时,对于富贵、对于奢华、对于装饰,她还是很会的,比如为了金玉良缘,她会一直带着那个黄橙橙、沉甸甸、没什么趣儿的金锁;贵妃赐下节礼后,她会带上众人认为是表达着贵妃娘娘意志的红麝串子游走在荣国府;在莺儿为宝玉打络子时,她马上提议要用“金”线将“玉”络起来。

薛宝钗最后成了一个胜利的失败者,她到底错在哪里了?其实没有答案,所以,关于薛宝钗,是对是错,是褒扬还是批判,那要看站在什么立场。


(我是屏山,欢迎点评、关注,为您探究红楼一梦。)


屏山品红楼


《红楼梦》里的主要人物,在林妹妹在第一次进贾府就交待清楚,从容貌到性情,跃然纸上。唯独薛宝钗,到了小说第八回,才细致描写她的穿着打扮和容貌性情。除了强调了宝钗的衣着半新不旧,还提及到“脸若银盘,眼如水杏”。

最为重要的,曹公将宝钗的性格描述为,“罕言寡语,人谓藏拙;安分随时,自云守拙”,这才是宝钗的正传。曹公一再强调宝钗衣着半新不旧,也是为了体现宝钗低调高雅的性格。宝钗不喜花粉首饰,皇宫里送来的宫花也都分给了其它姐妹。
就连宝钗作为少女的闺房,也如雪洞般素雅,一色玩器全无。这与宝玉的房间形成鲜明的对比,刘姥姥误入宝玉的房间,却以为这是哪个小姐的闺房。这些关于住处与衣着的描写,都是为了体现宝钗“安分随时,自云守拙”的性格

在曹雪芹的定位里,宝钗是“山中高士晶莹雪”。这样的角色定位,必然有着不同于凡俗的高情雅致。宝钗看待世间百态,有着自己的一份清醒与克制。这正如她自娘胎里带着热毒,需要时时服用冷香丸,才能保全自己的生命。

这样的性格与黛玉截然相反,黛玉是那种要爱就要热热烈烈地爱,要恨也要彻彻底底地恨。宝钗却要在人多口杂的贾府里,尽可能地活出不同于世人的冷静与可克制,“不干几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这份克制与冷静的背后,非有一番洞明不能做到。

除去宝钗的性格,她的穿着住行如此素净,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薛家已经家道中落。在小说第五十七回,宝钗看到邢岫烟戴着碧玉珮,一再对她强调,她们的家境早已是今不如昔:
“这些妆饰原出于大官富贵之家的小姐,你看我从头至脚可有这些富丽闲妆?然七八年之先,我也是这样来的,如今一时比不得一时了,所以我都自己该省的就省了”,“咱们如今比不得他们了,总要一色从实守分为主,不比他们才是”。

也正因为宝钗对于薛家与自身处境有着这样一份清醒与通透的认识,所以对于金玉良缘的传言,她也只不过是“安分随时“罢了。在探春与李纨协理荣国府的时候,曹公拟定的标题,是”敏探春兴利除宿弊,时宝钗小惠全大体”。

一个“时”与“全”,将宝钗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在金玉良缘这个事情上,宝钗守拙,为自己,更为家人。她对宝玉某一刻或许产生过情愫,也被自己的冷静与克制压抑下去。一个时时求周全的女子,情感始终压不过理智。

更何况,宝钗的心里也明白宝玉所爱之人是黛玉。她守好自己的本分,将生死与情爱都看透之后,还会在意谁陪她看细水长流吗?宝玉出家之后,宝钗是贾府最先接受这一现实的人。山中高士晶莹雪,以“出世”之心而行“入世”之事,宝钗最终达到了精神上的“芳龄永继,仙寿恒昌”。


此笺


红楼梦中一大女主角薛宝钗,常住在荣国府东北角,丰腴、怕热、吃冷香丸、最终战胜林黛玉获得了贾宝玉,但贾宝玉对她没有什么爱情,仍旧念着林黛玉。

诸多特征都将薛宝钗的原型指向,来自东北白山黑水,体型偏胖,与明朝屡次作战的皇太极。

满洲人文明程度和审美情趣都落后于中原地区的汉民族,他们的男子平时务农,战时出征,衣着朴素,没有太多装饰,看起来也是半新不旧的。他们的住处也没有太多的装饰品可用,比起中原地区的皇宫甚至民居都相差甚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