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黛玉的靠山贾母,比薛宝钗的强得多,为何却在贾府的境遇越来越差?

孔杰霖


你可能看到黛玉总是哭,又总病着,体质越来越差,所以就认为她在贾府的境遇越来越差。

可是,当你越往后看,会越清楚,她一直都没有本人忽视过,境遇一直不错的。

1.黛玉是大观园里的核心成员

大观园每每举办活动,不论是诗社、酒会还是其他什么活动,黛玉都会参加。即使黛玉懒怠参与,大家伙也都不会忘记她,都要拉着她一起。

比如宝玉生日夜宴,就特意让大丫鬟去请了她来。比如诗社,她是唯一一个自始至终,大大小小都没落下过的,可以说是大观园里的穆桂英,阵阵拉不下。再比如,就连宝玉的舅舅,王夫人的兄弟过生日,来请亲戚过去坐坐,其中也有黛玉的份儿。

况且,贾母把黛玉看做自己的心头肉,王夫人对黛玉也不差,王熙凤又护着她,宝玉又是她的红颜知己,探春又心里敬她,迎春又和她要好,惜春也与她关系不错,宝钗后来更是和她引为金兰……

这许许多多,光看黛玉的朋友圈,她的日子就不会差。

2.黛玉是个有钱人

黛玉虽然有分例,可是贾母惯常也贴补她。就拿给凤姐过生日,凑份子时候,黛玉的那一份都是别人担待的。

在这,比如怡红院的小丫头,叫坠儿还是佳惠的,去黛玉那里办了一趟差事,黛玉就抓了一把钱给她。而宝钗让人给黛玉送燕窝来,黛玉也是有赏钱的。可见黛玉与下人的相处还是比较融洽,且尝尝给赏钱。

黛玉虽然自己说,她的吃穿用度都是和这里的姑娘们一样,可是耐不住老祖宗疼她。虽然不是事事顺心,难免不得不顾此顾彼,可还是在钱上面比其他主子姑娘过得宽裕些的。

3.谁都不敢和黛玉计较

为啥大家一有什么事,都爱那黛玉做挡箭牌?比如宝玉要救烧纸的人,比如凤姐家的丫环要解释平儿不在的原因,他们都以黛玉做挡箭牌。

为什么呢?却不是因为黛玉脾气爱耍小性,大家不敢惹的缘故。更可能是因为她的身世,她的靠山,以及她的健康。

黛玉是个孤儿了,所以寄住在贾家。一个女孩子,还是个大家闺秀,就这样孤女飘零。但凡长点心的,都不会过于为难她。若真认真为难她,就是逼她离开贾家,那时候黛玉能去哪里呢?那就是逼死人啊。

再者黛玉在贾府的那些关系网,虽然有弱小的人,可也有强悍的人,比如贾母,比如凤姐,比如探春。他们都因为不同的原因,都会帮着黛玉的。比如贾母,是疼爱黛玉;比如凤姐,除了疼爱之外,还有许多事情需要黛玉帮助;比如探春,她是自身身份的维护者,自然会把黛玉当做和自己身份一样的人,哪里会容奴才侵犯,必然会出手护着黛玉。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黛玉体质太差,稍微动气,就可能吐血咳血。那些喜欢欺压人的奴才,哪里敢故意在她那里惹她?万一被惹吐血了,谁能兜得住?

所以,黛玉在贾府里,是没人敢轻视和欺负她的,她在荣国府和大观园里的存在感是很强的。

综上所述,黛玉并没有比宝钗过得差,如果你再细细看的话,就会发现,大部分和黛玉要好的人,关系都是比较紧密和牢靠的。而和宝钗关系不错的人,却没有关系紧密和牢靠的人。而宝钗不得不步步为营、步步谨慎才能在贾府关系网中立足。

总结起来,黛玉可比宝钗过得更好些。


不做惆怅客


《红楼梦》中林黛玉因家境败落,只身投靠贾府,深受贾母的关照和爱护,从物质上说,她是贾府同等地位最优越的一个,就拿薛宝钗来说,她的后台是薛家的王夫人,但王夫人还得唯贾母马首是瞻。

黛玉初到大观园,正值红楼兴盛时期,小桥流水,鸟语花香,亭台楼榭,一遍繁荣景象。黛玉与宝玉一见钟情,相恋甚欢,但鲜花早泄,她最终在宝玉结婚的喜庆钟鼓声中,带着对宝玉的无限痴恋和无赖,降下了人生的帏幕。为什么黛玉过早离世,究其根源,不能不使人深思。

一,贾母难敌王夫人。在红楼里,贾母地位显赫,是自高领导者,连王夫人也得唯命是从。但大观园表面繁华,暗里勾心斗角,为了某种私利,玩弄权术,口惠而实不至。更有公子,小姐,夫人,丫环等为了达到某种个人目的,抛弃了道德伦理,偷梁换柱,栽脏陷害,无所不用共极,导演着一场比动物世界还更可怕的生存斗争。君不见,夫人设计陷害,龙三姐以死证清白,丫环坠井,薛宝钗冒充黛玉成婚,贾雨村错断葫芦案……,贾母是想把事办好,林姑娘能有善终,但象王夫人那样的实权者,玩弄权术,欺上瞒下,上有计策,下有对策,怎么办?如一两个这样的人可以直接处理,如整个大观园都烂了,光靠一个贾母也是无力回天了。黛玉之死,预示当时清政的无能和没落。

二,黛玉清静如水,无防人之心,在算计的红楼里很难有安身之地。初到贾府时,在贾母的庇护下,众人表面上对黛玉亲亲我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算计接揰而至,特別是对宝黛情爱方面,各方不是大力支持,而是从个人自己的利益中加以权衡。黛玉,一个借住他人之地的弱女子,怎能阻挡住这股強大的浊流?只能沦落为暗斗的牺牲品。反观宝钗,她本就是红楼的主人,而且在多年的生存中多少熟知各种明枪暗箭,在王夫人的照顾下,左右逄源,保存自己。说到这,就很容易理解宝钗假替黛玉成婚的怪事了。宝玉新婚大典上掀起的盖头,无情地砸烂了吃人的骗局,但他个人也无回天之力,重整大观园,终究还是情侣命陨,花落人亡,最终洞入空门而收场。

总体来说,曹雪芹的《红楼梦》本身就是个悲剧,预示着清朝从繁荣走向没落,黛玉虽死,宝钗及所有活着的人谁也不能独善其身!根深才能叶茂,腐朽终归没落。





视角春风细雨


首先要知道:王夫人年轻时与贾母婆媳不合,与贾敏姑嫂有矛盾黛玉进贾府王夫人将她的仇恨不满转移到黛玉身上。他对黛玉与宝玉有所防备之心。黛玉无依无靠寄居贾府只有那位老迈的年没何实权爱怜黛玉。不问家事,只知道享受富贵生活,没有实权护疪黛玉。

薛宝钗有掌权的王夫人和有势的元春疵护所以很得人心,久居了贾府。

李纨是长子妻又有教养有能力治家,但王夫人从宁府找来了娘家姪女王熙凤管家,她贪污贿赂放高利贷,害死尤二姐、贾瑞等人。

王夫人吃斋念佛之人她害死了金钏赶走了几个丫环和睛雯,抄袭观园至使贾府没落.。





陈相因631


林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她在贾母心里的地位是和贾宝玉一样的。自从林黛玉进入贾府后,她的一应日常花销开支都和贾府的公子小姐们的一样,就连过生日,王熙凤都会再三斟酌,生怕委屈了她。但自从薛宝钗进京后,林黛玉的一切优待都打了一个折扣。这可以从原著中看到,小编总结了以下两点:

其一,贾元春赞成金玉良缘,更看好贾宝玉和薛宝钗结婚成家。在原著中贾元春省亲时,送给宝玉宝钗的礼物是一样的,而黛玉的礼物却和众姐妹们一样,也就是说贾元春旁敲侧击贾府众人她看中的是薛宝钗,即她赞成金玉良缘。

试想一下,就连宫里面的娘娘都扒着的薛宝钗一定有她的过人之处。薛宝钗作为王夫人的外甥女,自是受到王夫人的授意才能搬进大观园来。而王熙凤是王夫人的内侄女,即便她非常喜欢林黛玉,但在关系的亲疏上,她还是会更亲近薛宝钗的。

而林黛玉在整个贾府中唯一的靠山只有一个外祖母贾母,而贾母年纪也大了,她最疼爱的人还是贾宝玉,自然是什么都从贾宝玉的角度看问题了,即便她一开始就希望亲上加亲,但也要林黛玉和贾宝玉两个都争气才好啊。贾宝玉不曾把考取功名放在心上,林黛玉也从没有规劝过贾宝玉考取功名。反而刚进贾府的薛宝钗还知道规劝贾宝玉用心读书。两相比较下,贾母自然也会倾向金玉良缘了。

其二:薛宝钗成年礼是在贾府中办的。薛宝钗的及笄礼是在贾府做的寿,而且还是王熙凤亲自主持的,最关键的问题是贾母还曾吩咐过王熙凤用心去做。

大家都知道薛宝钗是随母薛姨妈和哥哥薛蟠进京的,薛姨妈和薛蟠住在京城的老房子里,也就是说薛宝钗在京城是有家住的人,但偏偏就连她生日这么重要的日子都在贾府办,由此可见薛宝钗自从进入贾府就被看做了贾宝玉的未来夫人了。

而林黛玉本就孤苦无依无靠的,除了一个贾宝玉和她心意相通外,王夫人薛姨妈薛宝钗等一众人都是在和她算计贾宝玉的,即便她有外祖母护着,但外祖母最爱的还是贾宝玉,这样的林黛玉有再多的才情再多的钱财又有什么意思呢?这也是她和薛宝钗最大的差距,没有人是真心为她筹谋划策未来的,她的日子除了更苦还能怎么办呢?

纯属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啦!


麦小弋


林黛玉的靠山贾母,其实并没有看起来的那么强;

《红楼梦》中的贾母,是贾府的老太君。她给人的印象是站在权力的最顶端,她说的话在贾府就是圣旨,所有的儿孙辈对她都言听计从。林黛玉有她护着,就像那老母鸡翅膀下的小鸡,安全指数爆棚。

但,事实真是这样的吗?

  1. 首先,早在《红楼梦》第七回,周瑞家的给林黛玉送宫花,就曾仗着自己是王夫人陪房的身份轻慢于黛玉。黛玉自从进贾府后,贾母事事都以她为先,将三个亲孙女迎春、探春、惜春靠后,直接给予黛玉和贾宝玉同等的待遇——贾母如此看重林黛玉,周瑞家的岂能不知?那她为何还有胆气敢慢待贾母最宠爱的外孙女呢?答案很明显,其实贾母的权威在贾府并没有看起来的那么不可侵犯。

  2. 再者,随着贾氏家族的慢慢腐朽没落,贾母也在一天天地衰老。这一点,始终关心林黛玉终身大事的丫环紫鹃看得最清楚。因此,她才会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不顾自身的危险及其后果,棋走险着,上演了一出“情辞试忙玉”的戏码。紫鹃为什么要这么做?请看原文:紫鹃这么急切地想要试出贾宝玉的真心,其实也是想要借机提醒贾母,林黛玉和贾宝玉之间的婚事需要尽早操办了!紫鹃为什么要这么急迫?原因很明显:贾母是真的老了!

  3. 最后,贾赦敢于公然向贾母强要她的得力助手鸳鸯;王夫人敢未征得贾母同意,自行将贾母安插在贾宝玉房中的预备姨娘晴雯撵走,再行汇报;……这一切都在显示贾母的权威早已成了摆设。贾府的众人在明面上都惟贾母之命是从,背地里却是各存心思,并且小动作不断。


小结:狮子再强大,也会有衰老的一天;当一只衰老的狮子游走在她的领地时,又有谁会真的惧怕她呢?当林黛玉的靠山贾母一天天老去,她再想要护住黛玉,恐怕也是力不从心了!


薛宝钗的靠山王夫人,其实也没看起来的那么弱;

薛宝钗是王夫人的外甥女,再加上她的为人处事稳重得体,很受王夫人的赏识。对于“金玉良缘”传言的炮制,王夫人应该也是知情者,甚至还有可能是参与者。因此,读者们很自然地就将王夫人看成了薛宝钗“横刀夺爱”的靠山。

大家都知道,荣国府是王熙凤在管家,王夫人平时只管吃斋念佛,而且因为她木讷的性格被贾母所嫌弃。乍一看,王夫人这座靠山看起来并不是很强大。

但,事实真是这样的吗?

  1. 诚然,王夫人确实不管家,也用不着事必躬亲。可是这并不代表她就对家中事务不闻不问。相反,林黛玉初进荣国府当天,王夫人就曾当面询问王熙凤月钱发放的工作进程;接下来,在大观园发现绣春囊后,王夫人不顾王熙凤的反对,强行抄捡大观园;……其实王熙凤在很多事情上都不能作主,需要向王夫人早请示、晚汇报;王熙凤虽然管家,但只是一个执行者;真正的决策权还牢牢地把控在王夫人的手里,不曾松懈半分。


  2. 再者,古代婚姻大事,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王夫人作为贾宝玉的生母,有着非常重的话语权。她在贾宝玉婚事上的份量,甚至超过了贾母在这件事情上的份量。所以,贾宝玉想要娶谁不重要,贾母想要贾宝玉娶谁也不重要,王夫人和贾政想要贾宝玉娶谁才是最重要的。

  3. 最后,元春封妃后,从宫里赏赐出了充满暗示意味的端午节礼,对“金玉良缘”的促成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谁能够否认王夫人作为元春的生母在这件事情中什么也没有做吗?反过来说,如果王夫人授意元春为贾宝玉和薛宝钗赐婚,贾母和贾政恐怕也不好反对吧?在贾宝玉婚事的决定权上,元春,是王夫人最强有力的武器。


小结:俗语说:“会咬人的狗不叫”,这话虽然粗俗了点,却自有他的道理。看完上面的三点后,平时看着木讷老实的王夫人在您眼中还是那么弱吗?


林黛玉的悲惨结局由很多种因素造成,贾母、王夫人是其中的因素之一,却并不是惟一的因素,甚至也不是决定性因素;

林黛玉不能顺利嫁给贾宝玉,这在很多读者心中留下了永远的遗憾。但是,这与林黛玉的靠山贾母强不强没有多大关系,和薛宝钗的靠山王夫人弱不弱也没有多大关系。她的结局,其实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

  1. 首先,林黛玉父母双亡,使她早早地就失去了与贾宝玉相婚配的资格。为了挽救正在慢慢没落的贾氏家族,联姻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手段。林黛玉出身书香世家不假,她父亲林如海是探花盐政也不假,只可惜林如海已死,林家后继无人,林黛玉弱小的身躯后再没有了强有力的娘家作为后援。且不谈她没有父母为她的婚事作主,就算贾母心疼她,有意将她嫁与贾宝玉,恐怕也要优先考虑家族的利益。一个家世高却只剩下空壳的林家,和一个虽然家世不高却富有的薛家,贾母作为贾家的最高领导人,会如何抉择呢?


  2. 再者,林黛玉身体是一贯的弱,这从她初进贾家就看出来了,更不用提她日后尽管医药不断,病势却毫无起色,甚至还有加重的趋势。作为家长,在为孩子考虑婚配问题时,身体是否康健也是重要的参考条件之一。一个体弱多病的林姑娘,一个健康精明的薛姑娘,如果你是贾宝玉的家长,你会如何抉择呢?

  3. 最后,除去林黛玉不能顺利嫁给贾宝玉外,其实即便贾母去世以后,她在贾府的生存环境也不会与贾母在世时有多大的差别,因为王夫人并非刻薄寡恩之人,想来她也不会在贾母过世后会如何苛待林黛玉。因此,并不存在题主所担心的“黛玉在贾府的境遇越来越差”之说。


结语:一部《红楼梦》,多少伤心事!林黛玉的悲剧在于她将爱情看得太重,甚至超过了她的生命。然而纵使她的靠山再强,纵使让她和贾宝玉结合,也终究逃脱不了贾家被抄的命运。腐朽的贾家最终会连同沉疴难起的旧封建社会一同走向覆灭,而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悲剧,最终也只能成为贾氏家族覆灭前的一曲哀歌。


我是喜爱《红楼梦》的醉吟扶夷,想要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我的读书心得,请各位老师朋友不吝赐教!


醉吟扶夷


林黛玉的靠山是贾母,薛宝钗的靠山是王夫人和整个薛家。

来日方长。年轻,就是资本。



贾母已经年过七旬,来日无多,后来又过了八十大寿。贾母已经是风烛残年,她对贾府的控制力越来越弱。

王夫人正值壮年,再加上她哥哥王子腾不断升官,王夫人有娘家做靠山,她对贾府的控制能力越来越强,越来越霸道。



抄检大观园后,王夫人更是在没有向贾母汇报的情况下,赶走了晴雯。

俗话说“打狗看主人”,晴雯是贾母指派给贾宝玉的丫头。贾母见晴雯生得标致,言谈爽利,针线活还好,贾母认为只有晴雯可以给宝玉使唤得。



贾母本打算在宝玉长大后,把晴雯给宝玉当屋里人。可是王夫人明知道晴雯是贾母的人,仍然把晴雯撵走了。这说明王夫人根本没把贾母当回事。

贾母骂王夫人“你们原来都是哄我的!外头孝敬,暗地里盘算我。”不是无的放矢,老糊涂了,而是意有所指。



当王夫人向贾母说晴雯变了,而且又生病,让她回家养病。把袭人提拔为准姨娘。贾母也没有反对说么,只是说王夫人“既是你深知,岂有大错误的。”贾母不得不承认自己老了,不能跟儿媳妇较真了。

林黛玉背靠贾母,贾母越来越没有话语权。黛玉的处境越来越艰难。贾母为了改变黛玉的处境,让贾府上下转移对黛玉的嫉妒之心。她专宠宝琴。老太太的苦心,都是为了黛玉!



薛宝钗有王夫人做靠山,还有整个薛家,以及王子腾家,来与黛玉较量。当然薛宝钗胜利。

林黛玉还有一个靠山是贾政,可是贾政是妻管严。中秋节,贾政讲的笑话说明他就是那位给老婆洗臭脚的男人。贾政不敢违背王夫人的意志,只能牺牲林黛玉。林黛玉光有一个宝玉爱她,是不顶用的。



在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环境里,林黛玉香消玉殒,薛宝钗登堂入室做起了宝二奶奶。

我是润杨,还有关注:润杨的红楼笔记!


润杨的红楼笔记


这个问题很有价值。黛玉真正的靠山只有贾母和宝玉,贾母年时已高,日落西山,宝玉是一个富贵闲人,不管事,自身难保。这两个靠山,实则不稳。黛玉似乎也看到了这点,自己去找了一个靠山,认薛姨妈作干娘,但薛姨妈又是一个不管事的人,顶多是宽慰一下黛玉,对黛玉前途不起什么积极作用。真正对黛玉前途起作用的是王夫人和贾政。贾政不理俗事,不大关心黛玉之事。黛玉对王夫人沒有一丁点亲近之举,这是黛玉做人最失败的地方。俗话说,县官不如现管,年轻人首要的是要搞好与头顶上司的关系。


朵朵佬爷


黛玉美貌,出生富贵,有点才情,会写文章,喜欢作诗,比较多愁善感,爱掉眼泪,但因寄人篱下,非常敏感,爱恼爱使小性子,自怜自卑,喜欢哭哭啼啼,在古代社会也不太被人喜欢!


小阿红


一、 贾母年级大了,王夫人是府中管家、年富力强;二、宝玉是王夫人的儿子,婚姻是由父母之命,而不是祖母之命;三、王夫人借助了女儿贾贵妃和娘家人的力量。


乐观ww


一个人行不行,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自己觉得行,身体觉得行

我这样表述比较土,但是实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