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市面上的微生物菌劑,真的能改良土壤恢復地力嗎?

博望小戴


微生物菌劑對於改良土壤,改善土壤的環境和團粒結構,增加土壤有機質,都有很好的作用。在使用微生物菌劑時,用量和使用方法最為重要。



微生物肥料總體分為三種,一種是微生物菌肥,一種是微生物菌劑,一種是複合微生物菌肥。現在我們市場上常用的就是微生物前面兩種,用量最大,比較有針對性,效果較好。

微生物菌肥在使用時,首先關心的是土壤環境。假如土壤環境惡劣,微生物菌在用到土壤中後,由於環境惡劣造成菌類大量死亡而起不到作用。在使用時,最好配合有機肥一起使用,這樣可以改良土壤,讓有益菌大量繁殖,保護根系才有明顯的效果和優勢。


微生物菌肥的價格相比有機肥稍微貴一點,原料幾乎差不多。多數微生物菌肥是在有機肥的基礎上添加了0每克5000萬有益菌而做成的。這樣在使用時,需要像有機肥一樣大量使用,才能有明顯的效果。一般一畝地使用500斤以上效果才好或者說用800~1000斤的有機肥,加200斤的微生物菌肥,這樣也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

微生物菌劑就不一樣了,由於不需要標註有機質的含量,只標註有益菌的含量就好。一般都作為衝施或者苗期灌根使用,預防苗期病害和促進根系生長。微生物菌劑的原料可以全部水溶,既可以滴灌,也可以葉面噴霧。當然現在市場上20287標準的微生物菌劑,由於市場競爭激烈,價格也在逐漸降低,一般價格在80~120塊錢一袋。這樣的價格農戶,有的農戶也會用底肥時使用。當然這樣的微生物菌劑一定要配合有機肥才能達到效果。單獨使用微生物菌肥或者微生物菌劑的成本較高,所以配合使用性價比最好。



不管微生物菌肥還是微生物菌劑,其原理就是幫助有機肥改良土壤。當土壤環境改善以後,有益菌才會大量繁殖,形成有益菌群,保護根系。由於微生物菌的特殊性,存放要放在陰涼乾燥的地方,溫度太高會損害微生物菌,讓有益菌失去活性,大量死亡失去作用。

綜上所述,不管是微生物菌肥還是微生物菌劑,對於土壤都有很大的好處,不但可以改良土壤,還可以減少有害菌侵害植物,讓植物生長得更好。


土壤大管家


負責任的說,市面上的微生物菌劑類產品對改良土壤、恢復地力的作用微乎其微,可以忽視。而且,改良土壤和恢復地力是土壤有機質的作用,怎麼能夠與微生物菌劑類產品的作用相互混淆呢?

微生物菌劑類產品,可以將其理解成通過一些生物技術手段將土壤中可提取、可培養的有益微生物進行擴繁之後,再通過現代化的生產工藝將其製成可保留一定活性、方便施用的微生物菌劑類產品。一般來說,微生物菌劑類產品有顆粒狀、粉末狀與液體狀這三種。同時,微生物菌劑類產品的功能也比較多。但是,這些功能與改良土壤、恢復地力聯繫不到一塊。

1、改良土壤、恢復地力的原因。為什麼要改良土壤、恢復地力?就是因為現在我國的耕地由於長期的大量、過量的施用化學肥料,造成土壤的酸化、板結、鹽漬化;同時,由於我國國情的原因,土地常年的進行耕種,土地缺少休養生息的過程。而且,在這個過程中還缺少補充有機肥、農家肥的過程,造成土壤有機質的嚴重缺失、表層營養土層的大量流失,從而造成現今國內耕地處於一種亞健康、貧瘠的狀態。曾經有專家說,再過50年,曾經土壤最肥沃的北大荒,有可能就是國內的一個大沙漠。所以,針對我國耕地土壤嚴重退化的現狀,國家提出了改良土壤、恢復地力的口號,同時也與之配套的就是耕地休耕、補貼的政策。

2、改良土壤、恢復地力的主要做法。改良土壤、恢復地力,最直接的做法就是施用農家肥、有機肥以及搭配休耕的手段。也就是說,改良土壤、恢復地力的最終目的就是增加土壤的有機質,通過土壤有機質的增加來緩解土壤酸化、板結、鹽漬化的情況。因此,改良土壤、恢復地力最直接的措施就是通過各種手段或者方式來增加土壤有機質的含量,使耕地土壤逐漸恢復到疏鬆、透氣、保肥水能力強的狀態,也是從微觀上改善土壤團粒結構、增加土壤團粒間空隙。

3、微生物菌劑的作用。很多人說,施用微生物菌劑能夠改良土壤。準確的說,微生物菌劑的主要功能是增加土壤中的微生物菌群數量、分泌活性物質保護根系、抑制土傳病害的病菌的繁殖和活動以及促進土壤中養分的釋放。而且,微生物菌劑的這些功能都有一個前提,就是土壤中有一定的有機質含量來保證微生物菌類活動和繁殖對能量的需求以及微生物菌類有一定的活性。而且,微生物菌劑的促進土壤養分釋放,主要就在於分解土壤中的有機質和有機物,使其從不能被根系吸收的大分子有機物質分解成可被根系吸收的小分子無機物質。

所以,單純的依靠施用微生物菌劑來改良土壤是不現實的,土壤也不會因為施用了微生物菌劑而表現出對板結、鹽漬化、酸化的改善情況。而且,單純的依靠微生物菌劑而不施用農家肥或者有機肥,反而有可能會造成土壤中有機質的進一步缺失。因此,想要改善土壤、恢復地力,最可靠的方式還是通過一些手段來增加土壤中有機質的含量。至於說微生物菌劑,只能是作為附加的針對農作物的功能來使用。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大家好我是老王。長期使用化肥之後,土壤中殘留大量的酸根離子,導致土壤酸化板結透氣性差,這樣的土壤關鍵引發各種病蟲害的發生嚴重。而且肥料利用率隨之下降,每年需要加大化肥用量來維持現在的產量,而更多的化肥加劇了土壤的酸化,從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現在很多農民朋友通過使用微生物菌劑肥料來改善土壤,恢復土壤的肥力。這種做法是可取的,微生物菌劑產品之所以有這樣的貢獻,在於它獨特的作用。

微生物菌劑肥料中主要成分是微生物,這樣微生物是土壤中本來存在的生物,人們通過篩選培育生產成微生物肥料產品。

使用到土壤中之後,微生物在土壤中復甦並進行導致,通過它的生命活動,為作物提供養分。



微生物本身並不具備任何肥力,它在生命活動過程中,分解土壤中的有機質和礦物質來獲取能量,然後把裡面作物無法直接吸收的養分分解為有效態速效養分,從而供給給作物生長所需,相當於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

而且它產生的次生代謝產物含有胞外多糖物質,充當粘合劑,可以促使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從而破除土壤板結,提高土壤疏鬆透氣程度。



土壤團粒結構能夠吸附土壤的速效養分,防止被土壤固化,有利於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有的朋友在使用微生物菌劑產品之後,感覺效果不理想,這主要與使用方法不當有很大的關係。



微生物發揮作用需要合適的溫度、水分及充足的有機質,特別是有機質,它是微生物賴以生存導致的食物來源。很多農田長期使用化肥,導致土壤有機質被消耗逐年下降,現在土壤裡面的有機質嚴重匱乏。在這種情況下,即使使用了微生物菌劑肥料,也很難取得顯著的效果。

微生物在太陽光紫外線照射下會死亡,有的人像化肥一樣直接撒施在地表,或者使用了微生物菌劑產品之後又用了殺菌劑,導致微生物死亡無法發揮作用。

另外微生物的繁殖需要適宜的溫度和水分,在溫度25度左右,土壤溼度在60%-70%的時候,微生物的活性最大,效果最為明顯。



因此,使用微生物菌劑肥料的時候,我們一定要配合有機肥或者農家肥做底肥使用,保持土壤溼度適宜,同時嚴禁與殺菌劑一起使用,如果使用殺菌劑產品,間隔15天以後使用。

好了,以上就是關於微生物菌劑肥料的介紹,各位朋友你們明白了嗎?喜歡的話請點贊關注老王,謝謝大家!


鄉知老王


微生物菌劑相較於市面上的有機肥料和無機肥料,更加受到歡迎但是,人們購買了微生物菌劑後,沒有掌握微生物菌劑正確的使用方法,施用之後並沒有出現顯著效果。那麼,微生物菌劑有什麼作用?微生物菌劑如何使用?怎麼用效果好?一起了解一下!

微生物菌劑的概念

微生物菌劑內含有特定的活體微生物,通過其生命活動促進植物營養元素的供應量吸收,有的還能釋放生長激素並抑制有害微生物的形成。其作用機理有改善土壤的理化特性,提供植物所需的營養元素,改善植物對營養的吸收

微生物菌劑主要作用:

1、提高土壤肥力:有些菌劑可以增加土壤中氮磷鉀營養元素的含量;還可以提高一些土壤酶類活性,有利於土壤中養分的轉化方便植物的吸收利用。另外,在微生物菌劑的幫助下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可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2、促進難溶的礦質營養釋放:生物微生物菌劑使土壤酶活性提高,使不溶性土壤養分溶解利於植物吸收。同時,還分泌一些有機酸性物質,能分解有機質,產生的糖有利於固氮細菌的生長。

3、幫助農作物吸收養分:如根瘤菌可刺激豆科植物的根部形成根瘤,使土壤中的氮轉化為作物能吸收的氮肥。

4、調節作物生長:生物微生物菌劑中的微生物在土壤中能釋放如生長素、吲哚乙酸、赤黴素等激素,能夠調控作物生長,進而有提高產量的效果。

5、增強植物的抗逆能力:有些生物微生物菌劑施用後,在土壤中大量生長繁殖,聚集在作物根部形成優勢菌群,在其自身生長過程的同時,改善周圍的環境,提高植物體的抗逆性。

微生物菌劑使用技巧!

1、微生物菌劑施用時間一般為清晨或者陰天。微生物菌劑中的芽孢桿菌不能在陽光下直射,會使其繁殖、代謝等活動受到影響,甚至會是去活性,一定要避免在炎熱高溫的天氣使用。

2、微生物菌劑對土壤條件要求比較嚴格,像土壤水分含量、有機質含量、以及pH值的大小都會影響其作用的發揮。一般菌適宜生存在含水量60%-70%的土壤中,所以施用後應立即澆透水,菌肥和有機肥混合施用,可以顯著提高土壤中有機質的含量。

3、微生物菌劑不應該長期放置,應該隨用隨買;使用前應該存放陰涼乾燥、通風處,避免受熱、受潮以及陽光直射;肥料開口後應一次用完,否則會導致其他菌進入,汙染肥料中的菌。

4、微生物菌劑不要與能夠殺死有益菌的物質一同使用,菌劑因為裡邊含有大量的有益活菌,所以嚴禁與殺菌劑、殺蟲劑、除草劑和含硫的化肥(如硫酸鉀等)以及稻草灰混合用。因為這些農藥或者肥料中的物質會很容易造成菌的失活,導致其失去效果。如果要施用的話,應間隔48小時後再用。


農家獼猴桃專售


市面上的微生物菌劑,真的能改良土壤恢復地力嗎?

微生物菌肥/劑是二十一世紀的新型肥料。它用現代生物工程即國際先進工藝生產的生物產品。是一種低炭、純天然、無毒、無害、無汙染的有機微生物菌劑,具有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中有益微生物數量及活性,改善土壤活化性狀,防止土壤板結;提高土壤保肥、保水,抗寒能力,訊速繁殖形成有益菌群增強作物抗病能力,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質,阻止病原菌入侵,減少植物的病蟲害生長。促進農作物生長,提高農作物產量,改善和還原農產品品質等功能。

微生物菌劑使用注意事項

再好的產品也怕不良商家,再選夠微生物菌劑,微生物肥料的時候,要選擇正規的農資店購買,選擇產品時選擇有肥料登記證的:微生物肥(20XX)準字XXXX號。執行標準:NY開頭的。微生物肥料保質期國家標準為一般為2年,不要選擇過期產品。如果保質期寫3年5年的也忽略,多為假貨,不合格產品。

不使用殺菌劑


施用過程中應避免陽光直射;蘸根時加水要適量,使根系完全吸附。蘸根後要及時定植、覆土,且不可與農藥、化肥混合施用,特別是現在很多菜農為防治根莖部病害,使用農藥灌根,如多菌靈、惡黴靈、硫酸銅等藥劑,真菌、細菌都能防治,但對菌肥中的有益菌也有殺滅作用,所以建議使用菌肥後不要再用農藥灌根。

生物菌不宜與氮磷鉀大量元素肥料共同使用

生物菌適合與有機質共同使用,但是與氮磷鉀等複合肥料共用,能殺死部分微生物菌,降低肥效。


愛養花的阿靖


近年來,隨著土地複種指數的提高,使土地沒有時間休養生息恢復地力以及有機肥施用過少等原因,引起土壤板結,有機物缺乏,地力下降。

為了改善土壤結構,增強土壤中益生菌類的數量,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向土壤中施入微生物菌劑,在一定程度上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但是,在施用微生物菌劑之前,有必要了解微生物菌劑在土壤中的作用,不要過度迷信微生物菌劑,科學合理地施用,為農業生產服務。

微生物菌劑是人工接種繁殖的土壤益生菌類的活體,施入土壤後與農作物產生共生關係。微生物菌劑本身並不是肥料,但是在土壤中繁殖生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疏鬆土壤的作用,有利於農作物根系的呼吸,促進生長。而益生菌類生長繁殖時的分泌酶,能夠被玉米根系吸收利用;同時,玉米根系生長所產生的生長酶,又為益生菌類的生長繁殖提供營養。

因此,在農作物播種時,給土壤施入微生物菌劑,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農作物的生長,提高產量。但是在施用微生物菌劑時,需要注意的是,可以將微生物菌劑混合在有機肥中施用,而不能將微生物菌劑混合在化肥中施用,以免活菌被高濃度的化肥分子殺死或殺傷,致使施入的微生物菌劑活菌降低或失去作用。另外,在購買微生物菌劑時,要看包裝袋上的生產有效期,不要買已過期或保存不善,活菌已經死亡的微生物菌劑。


[如果有不清楚的問題,歡迎讀者留言探討]


慶雙


嚴格意義上 微生物菌劑只是屬於微生物肥料的一種。

微生物類型肥料目前主體分為三類 三個執行標準。(以固態類)

包括: 第一類:微生物菌劑 :技術指標:有效菌≥2億 很多廠家登記的指標都很高。

第二類:複合微生物菌肥:技術指標:有效菌≥0.2 氮磷鉀:8-25 有機質≥40

第三類:生物有機肥 :技術指標:有效菌≥0.2 有機質≥40 不過很多廠家把有效菌都登記的很高 都登記到5億。

只要是正規的肥料,都有調理土壤菌群環境的作用 都能很好的調理土壤 恢復地力 但是效果不會立竿見影!!


聖人動力


要想改良土壤恢復生產力,必須走節約成本及自然之道路。枯樹葉雜草粉碎與畜禽糞按比例混合,在密閉高溫下腐熟3個月後施用。





70後川叔


市面上高中低端都有,有糧食發酵的,有動物下腳料發酵的,有糞便發酵的,還有河裡的汙泥。

真正合格的微生物菌肥是非常有用的,改良土壤非常好,以有益菌代謝有害菌。還可以解除被固定的無效營養,節肥保水抗逆。

但活菌是以有機質做為營養,若保證它有效且持久,你地裡的有機肥必須要跟上,才能事半功倍,否則再好的菌肥,施在有機質含量很低的土壤,效果都不明顯,甚至施下去,活菌都會大量死亡。

不要懷疑菌肥的功能,你所要注意的是,選擇正規的產品。還有保證土壤有機質。

另外,肥地三年不瘦,瘦地三年不肥,它是一個緩緩的改良過程,見效緩,持效長,不要想著立杆見影,那是激素,不是生物肥。

大棚,重茬,酸鹼土壤等,有機肥加微生物菌肥,你大膽用,確定可以調理好。

用它們時,複合肥的配比,記得要減少,10--30%.具體減多少,你試著來。因為不知道你種什麼,作物吸肥強弱性。


瑞瑞務農


微生物菌劑,主要分兩種

第一種是隻含有純微生物菌,這種只能增加地裡的有益微生物數量,控制有害微生物數量。對於培肥地力作用不是很大。

第二種是含有機質的+有益菌的類型,這樣的配方可以有效培肥地力,但是要增加使用量。

因為微生物菌劑是有生命的肥料,建議不要在陽光下暴曬,使用後,建議澆水,保持土壤溼潤。增加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