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修復“傷疤”,威海58處廢棄礦山美了美了

運送土方的工程車來回穿梭,挖掘機不停地將新土方填充到近處的石窩裡,工人在裸露的岩石上插入一根根鋼釺……這是記者昨日在裡口山風景區佛頂下一處廢棄礦山治理現場看到的場景。

在建設“無廢城市”過程中,做好廢棄礦山的修復治理是其中的一項重點工作。記者採訪中瞭解到,當前威海市各區市有關部門正按照《威海市礦山地質環境三年行動方案》確定的目標及、任務及要求,積極推進,確保在2020年底前完成151處廢棄礦山的治理,截至11月底,全市已完成治理58處,正在施工42處,已開展治理設計的44處。

裡口山風景區:9處廢棄礦山正全面治理

顧崇冬是山東省地礦六院的一名高級工程師,從今年9月份開始,他幾乎每天都出現在福德莊東北里口山深處的廢棄礦山治理修復施工現場,在這裡,他的另一個身份是裡口山修復治理工程項目部項目經理。

“一般來說,修復治理廢棄礦山只要消除地質危害、完成回填土並復綠就可以了。但是因為這個項目位於裡口山景區,所以我們提供的修復方案就多了一項景觀建設的指標。”顧崇冬說,山東省地礦六院在這一區域共承擔9處廢棄礦山的修復工程,考慮到遊客和市民前來裡口山休閒旅遊和觀光,他們在這裡的3號廢棄礦山上將建一條人工微型瀑布,並在其上方建一個小型蓄水池,在進入景區的佛頂路沿途兩側建一個主題為花海的景觀區。

修复“伤疤”,威海58处废弃矿山美了美了

“每天來這裡都能看到新進展、新變化,心裡感到非常滿足。”顧崇冬指著施工區內的工程效果圖告訴記者,這些廢棄礦山其實就是廢棄多年的採石場,這些採石場內岩石裸露,且容易引發地質災害。考慮到景觀營造及9處廢棄礦山所處位置和地質條件的不同,他們對應採取的治理修復工藝各不相同,其中1、3、49號採用飄臺工藝,2、5、6號採用回填續坡工藝,處在背陰坡的7、8號則採用掛網噴播工藝。修復後,他們將在其原來基礎上回填新土,栽種包括松樹等在內的植物,經過2年的管養期後再移交給裡口山風景區管理委員會。

“實施廢棄礦山修復治理,我們就是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裡口山風景區管理委員會規劃和建設局局長姚長海告訴記者,“福德莊東北至佛頂的這片景區我們以前是沒有對外開放的,結合這片廢棄礦山的修復治理,我們計劃將這一區域作為祈福遊的一條新路線向市民遊客開放。”

修复“伤疤”,威海58处废弃矿山美了美了

談及整個工程的施工進展情況,姚長海介紹說,整個項目在設計方案通過審查後於9月份開始實施,除了鄰近福德莊的這9處廢棄礦山修復工程,今年由裡口山風景區管委會負責組織實施的還有另外9處,按照計劃,明年將實施另外14處廢棄礦山的修復工程。

據環翠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生態修復科科長黃海濤介紹,在整個裡口山風景區內及其外圍因為各種原因造成的廢棄礦山共有50處,佔全市廢棄礦山的三分之一。裡口山風景區管理委員會負責其中32處廢棄礦山的治理修復,其他19處則由張村鎮、竹島街道及嵩山街道等分別承擔。

原國威石材廢棄礦坑:山體“傷疤”正在癒合

根據《威海市礦山地質環境治理三年行動方案》,除了上述正在進行的廢棄礦山修復工程外,目前威海市已有50多處廢棄礦山完成修復,位於臨港區202省道西約2公里、江蘇中路北側、向陽村以北300米處的原國威石材廢棄礦坑地質環境治理區就是其中之一。

修复“伤疤”,威海58处废弃矿山美了美了

威海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臨港區分局副局長馬德軍告訴記者,這處採石場始建於2001年,面積約60畝,於2011年關停。由於多年的採石,這裡形成了多個廢棄礦坑,山體又高又陡,錯亂分佈著鬆散的巖體,極不穩定。同時礦山在開採過程中破壞了土地資源,嚴重影響了原有的地形地貌景觀,形成了嚴重的視覺汙染。

自2018年起,臨港區開始對該廢棄礦山實施治理,總投入資金約4714萬元,資金來源共有兩部分:一部分是省級專項切塊資金354萬元,其餘部分4360萬元由區財政撥款。項目主要通過危巖體清理、削坡、渣土回填續坡、覆蓋種植土、設置擋土牆、修建排水溝、邊坡綠化等治理工程,全面恢復本工作區生態地質環境,消除地質災害隱患。

修复“伤疤”,威海58处废弃矿山美了美了

“工程的土方量很大,對修復工程的技術要求也很高,首要的就是要有效防範可能出現的山體滑坡等問題的出現。”昨日,在已完工的修復項目現場,馬德軍告訴記者,通過治理,這裡共清理廢石、邊坡修整等挖方總量44.8萬立方米,回填渣土和種植土總量21萬立方米,綠化面積3.9萬平方米,種植各類植物3.3萬餘株,大大提高了附近居民的生活環境質量,消除了地質災害隱患,減少了視覺汙染,整體提升了臨港區生態環境層次,使得臨港區礦山生態系統更加健康穩定。

“整個項目是今年7月份竣工的,目前我們正準備開展項目的整體驗收工作。”馬德軍介紹說,除了良好的社會效益,該項目將來可產生的經濟效益也比較樂觀,預計能整理出建設用地46.3畝,按照每畝100萬元計算,預計收益出讓金達4630萬元,基本達到治理資金收支平衡。

“每天早上起床後我都會繞現場走上兩圈,看一下小樹苗的生長情況,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成就感。”昨日,承擔該項目的施工負責人姜長春告訴記者,這片廢棄礦山面積很大,猶如一塊傷疤,以前每當他駕車經過這裡,都會在不經意中看到這片岩石裸露的區域。如今,經過一年多修復,這裡已成為一個栽滿松樹苗的山坡,成為區市有關人員前來取經的對象。

主管部門:讓更多廢棄礦山華麗變身

說到威海市廢棄礦山修復,位於裡口山風景區內的華夏城堪稱典範,因地制宜,開展礦坑生態修復。2003年以來,華夏文旅集團本著實事求是、因地制宜、開發與利用相結合的原則,累計投資44.3億,在礦坑廢墟上打造了中國生態環保第一城——國家5A級景區威海華夏城。如今威海華夏城是一處難得的古典與現代結合,自然與科技融為一體的文化旅遊勝地。

按照《威海市礦山地質環境治理三年行動方案》確定的工作目標,到2020年底,威海市重點區域及其道路可視範圍內的151處廢棄礦山治理工作將全部完成,並實現可持續治理模式基本形成,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水平顯著提高,生態地質環境明顯改善等目標。

記者從威海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自然資源修復中心瞭解到,截至11月底,全市確定的151處廢棄礦山治理計劃中,已完成治理58處,正在施工42處,已開展治理設計的44處。

修复“伤疤”,威海58处废弃矿山美了美了

據介紹,2018年以來,威海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積極申請省級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獎補資金3900萬元,市縣兩級財政投入近2億元實施廢棄礦山治理。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領作用,進一步拓寬投融資渠道,積極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廢棄礦山治理。其中,環翠區政府與山東省地礦六院簽訂《威海市環翠區裡口山風景區廢棄礦山地質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合作協議》,採取山東省地礦六院先行墊資、政府分年度返還模式,對環翠區裡口山風景區內32處廢棄礦山進行治理。

在探索生態環境治理新途徑方面,有關部門本著“宜建則建、宜林則林、宜農則農、宜景則景”原則,將礦山地質環境治理與工礦廢棄地利用、工業園區建設、山體公園打造等項目相結合,實施一批精品工程、示範工程。其中,經區泊於鎮大嵐山廢棄礦山區域由企業計劃投資1.83億元,用3年時間將其建設成為集國際性山地自行車運動、青少年知識科普與環保教育、田園生態休閒於一體的大嵐山郊野公園,從而實現從廢棄礦山到綠色公園的華麗蛻變。

修复“伤疤”,威海58处废弃矿山美了美了

“村南這座採石場存在好多年了,不但汙染環境,看上去也不舒服。”大林格村的林樂興老人告訴記者,聽說政府要引進大企業對大嵐山採石場進行修復治理,他感到特別高興,希望這片地方經過治理後能變得更漂亮。(來源:Hi威海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