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从秦至清各代都称“朝”,为什么不叫“国”?

用户88514469934


历史不是我的长项,但一直都还算有点兴趣,对你这个问题我特意去看了几个回答,再清理一下自己的思路,现在来试着来解释一下你的问题——

1、先来搞清楚“朝”字和“国”字的意思,朝,本义指早晨,如:朝阳、朝露。“朝”是一天的开始,也表示今天,如:今朝。自此读音为zhao,但由此沿用到古代早朝听政,此朝读音chao,百官皆至,所以就把早晨聚众议事的地方称为“朝廷”。把大臣见皇帝叫上朝、朝见。由朝廷这层意思,把君主统治的时期称为朝代。至此我明白了一个问题,即“朝”,有时间的意思;再看“国”字,最早见于商代,本义指疆域,地域。这个意思后来写作“域”。引申指地区,区域。又引申指分封的诸侯国。后泛指国家。至此,我也明白了另外一个问题,即“国”,有地盘的意思。

2、秦朝统一中国之前,包括秦国,都是周朝的诸侯国,即一方疆域,后代历史学家将这些诸侯国说成“国”,而不说成“朝”,主要是为了强调其地盘属性,即它们的存在时期,是有一个中央王朝居高临下存在的,这个中央王朝已经存在几百年了,而下面的诸侯国各自搏杀、兼并,大大小小,却不能改变周朝是中央王朝的客观事实,直到秦国在国与国的搏杀中完全胜出,彻底推翻了那个一直存在的中央王朝即周朝,从此以后,中央王朝换了,周朝不复存在,冒出了秦朝——由秦国变成了秦朝,因为历史学家想说明当秦中央王朝存在之际,诸侯国已经没有了,没有什么地盘说法,有的是存在了十多年的大秦王朝这一时期,以后又有汉朝。而“五代十国”这个词语的诞生,历史学家是为了强调地盘问题,即唐之后、北宋之前这段时间里,中国大地上曾经有过很多割据政权,每一个政权都割一块地盘成立一个国家、建立一个政权,直到赵匡胤建立宋朝后开始南征北战,最终统一了华夏大部分地盘,令大一统的北宋存在了一百多年,后来南宋继续存在一百多年。

3、“南北朝”以及所有中华大地上的大一统王朝都被历史学家称为“朝”而不再称为“国”,历史学家当然是为了强调一段时间和一个政权的关系,强调一个时代,没必要再强调地盘了,因为华夏大地已经统一成了一个国家,最多周边的蛮夷番邦还没有收服,北宋时期虽然地盘面积相对较小,但仍然要远远超过任何一个被称为“国”的国家,无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还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各个割据政权统治的国家。

——再次重复一下答案,从秦到清称“朝”不称“国”,是历史学家要强调每一个大一统帝国的存在时间,即强调一个朝代、一个时代;春秋战国以及五代十国叫“国”不叫“朝”,是历史学家为了强调诸侯国或者割据政权存在的各自地盘属性。

中国人大一统观念根深蒂固,历史学家尤甚,所以我认为这种将大一统政权国家称“朝”强调时代,非大一统政权国家称“国”强调地盘,其实质是这些历史学家的一种“歧视”,他们瞧不起割据政权的小朝廷,虽然也不乏对一个个小朝廷进行研究的,但心底里实在瞧不起他们,所以只要有机会就试图表达一下自己对其藐视态度,比如称国不称朝,那意思就是“不过一块小地盘而已,我才不愿意研究它存在多长时间呢。”

上面最后一段文字是我瞎琢磨的,别当真。


天淞子


大家都知道,从秦朝开始一直到清朝灭亡,期间一共经历了2100多年,各个朝代不断更替。那么为什么从秦朝到清朝都称“朝”,而不称“国”呢?今天我就和小伙伴们聊聊这个话题。


在古代,“朝”和“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古代“朝”就类似现在我们所说的“国家”,但是“国”在古代有时指“诸侯国”,或者“周边小国”;“朝代”则是后人方便划分历史的称呼,最明显的就是“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个“朝代”很明显不是一个“朝”(国家),而是由三国、晋朝、南北朝等“子朝代”组成,而南北朝又分南朝与北朝,南朝的宋、齐、梁、陈则各别都是以“朝”(国家)为划分标准。



中国的朝代都用“朝”为划分标准,所以往往会有“朝代”的时间与“朝(国家)”的国祚重叠的情形,如秦隋唐宋辽金元明清还有南朝中的宋齐梁陈、北朝中的北魏、东魏、西魏、北周、北齐等,这些“朝”的国祚都与朝代的时间相重叠,某”朝”的兴亡也是这”朝代”的兴亡。


翻开历史可以发现,春秋战国时期和三国时期没有称“朝”的,秦始皇在没有统一中国之前也只是称秦国,刘邦在没有统一之前也只是称汉王。



虽然中国很多朝代与“朝”的国祚相重叠,但并不代表朝代等于“朝”,上面说过的魏晋南北朝与春秋战国都不是一个国家,而是很多的“朝”或小国的时代,为了方便而全部纳为一个朝代而已,“朝代”是后人作的历史划分,“朝”在现代的角度看则类似一个国家。

解密历史,分享历史,尽在历史发源地。喜欢的小伙伴们,可以加关注点赞或者评论!我会每天随机抽取5位加关注的小伙伴送出25元红包!


寻踪历史足迹


“朝”与“国”有何区分呢?为什么有的历史上的王朝叫做秦朝、汉朝等等,有的就叫魏国、蜀国、吴国呢?我们先来说一下“朝”与“国”的解释。

朝:

在魏晋南北朝之前,只有成为天下共主者才敢称为“朝”,而“朝”是指的建立一个大一统的国家,而帝王拥有自己的帝号并且世代相传的统治时代,被称为“朝”;这就是为什么秦朝只有二世,而秦国则拥有近700年历史的原因。

国:

这个字源于商代,本意就是指的疆域或者地域的意思,所以它用来指统治者拥有一部分领土的统治权,与其他的国家形成对立形势,这就是诸侯国或者附属国的意思;这也会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所有的诸侯国都叫什么国,好比齐国、赵国、楚国等;即便在五代十国时期,很多诸侯国都自称朝,但是他们并没有得到世人的认可。

从这两个字的解释来看,可以看出“朝”在古代所代表的的就是大一统王朝,而“国”更多的代表是地方诸侯;而在现在我们所说的国与历史上的国并不一样,现在的国代表的是国家的意思。


历史文武君


这个题问的很好。中国古代有出现过“朝”、“国”、“代”的说法,但“国”除了中华民国和“金国、辽国”等外,秦到清这段时间没出现过。

我解释下这三个之间的关系:

  • 朝,为“面对、面向”的意思。引申为“君臣朝见”和“朝会”,即君臣相见处理国家政事。所以,“朝”是“政权”、“政府”的意思。在史学语言下,特指中原王朝继承了法统的中央政权。

  • 国,乃“疆域”的解释,先秦时期有特指“都城”。以后又慢慢的转变成“有土地、人口、政权的政治实体”的意思。接近类似国际政治的国家概念,即“领土、人民、主权的政治实体”。

  • 代,拆开解释为“人”与“戈”的意思。本意是“人际的迁移”,有特指传承过程中的某个节点,后面引申为事物发展的改革(取代、代替),并特指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某个时代、年代、世代。

从秦至清朝为何不用“国”?

  1. 严格的来说,中国从古至今只是一个国家,因为至三代以来中国的法统、道统就没有断绝过。从夏商周到民国,只是中国四千年的不同国号、不同政权。四千年的历史中,只有在五代十国期间短暂的断代过一次和南北朝分裂过一次。
  2. 只有继承了法统和道统的君主才有资格被承认为“天子”,也才有资格称为“朝”,不是随便一个国号或政权都可以称作“朝”。自古以来中原大地能够称“朝”的只有,夏商周,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十二朝。

曹魏有法统,但没有完全控制九州(缺:杨荆益雍),不算中央政权,所以不能称“朝”。更多被认为是汉晋的过度政权,与秦汉之间的“楚差”不多。

(辽、金)未继承中原法统,更不被中原道统承认,以中国古代视角的历史的叙事形式,只能称他们为“辽国”、“金国”。

3.以汉朝为例,“汉”指的是“汉朝封建中央政权”,性质类似“人民共和国”一样。中国古人喜欢言简意赅,不会称为“中华大汉帝国”什么的。“汉”,国号。跟“德意志第三帝国”、“法兰西第一帝国”一样,主要用于跟独立政治实体进行外交时使用。

“汉代”,汉朝统治时期的意思。只有“汉代”才包含了“时代”的意思,而“汉朝”不包含“时代”的意思。


这里介绍下“朝”和“代”的区别

王莽有“新朝”,武则天有“周朝”,但都是篡位的性质。即夺了前天子的位置,控制朝政,进而改了“国号”。虽然手段是非法的,但因具备法统,因此可以称“朝”。

但他们的“朝”仍然是“前朝”的法统,且无法改变这个性质,到最后还是要归还于最终合法继承人(刘氏、李氏),因此算是“改朝”没“换代”。

所以“王、周”能称“朝”,但不能称“代”。因为王莽的“新朝”仍属于“汉代”,武则天的“周朝”也仍属于“唐代”,他们只是在“代”延续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个转折点而已,并没有发展到了下一代。

此外,还有“换代”而没“改朝”的情况,比如秦汉之间的“楚”。项羽虽然灭了秦,但“西楚”未继承法统,建立新的中央政权,所以“西楚”不能称“朝”。

而太史公则把“秦朝”灭亡后的时点作为“汉元年”,刘邦称帝已是秦亡五年后,这时的“秦代”已经彻底结束,时间已经步入了“汉代”了。


大国布衣


问:从秦至清各代都称"朝″,为什么不叫"国″?

中国自夏商周到元明清都是称"朝″而不称"国″,是因为从"家,国,天下″而来,

每个朝的最高统治者,都以拥有"天下″而自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之下才是"国″,"天下″为共主,"国″只为"藩属″。"国″要受封于"天下″,要受制于"天下″。拥有九鼎者才称"天子″称"朝″,"国″只享七鼎。

中国从夏朝到清朝统称为"天下″,这个"天下″用我们现在的称呼就叫"中国″,也叫"华夏″。"天下″有若干个强族统治,无道者被有道者顶替接管,一代接管者就是一个朝代。

过去,统治者认为″国″不如"天下″大,"国″只是"天下″的藩属,"国″要"朝觐天下″,给"天下″进贡。

而几千年的"天下″并不是一家的,是由若干家分阶段统治,"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到了自己统治的阶段就说是天下某"朝″,不说某"国″,说"国″就等于是降低了身份。所以各朝代都称"朝″不称"国″。

春秋战国时"天下″的共主是周王室,"天下”是周王室的,所以王室下边只能称"国″,"国″下边的士大夫们称"家″。以后有敢挑战周王室的,才称了"王″。

到了清朝道光以后,才知道国外有国,天外有天,才知道整个地球才是"天下″,我们只是地球上的一个国,清朝道光以后才称清朝为"大清国″,不敢再夜郎自大而称"朝″了。


生产队长老杨


朝、代、国三个字到底有着怎样的区别?实际上三者很多时候可以互通使用,很多时候又有所不同。


从秦朝到清朝都称为朝,朝这个字除了指国家以外,实际上还有年代的意思。在这点上和代倒是可以互通。因此我们可以把秦朝成为秦代,把汉朝称为汉代,把唐朝称为唐代,把清朝称为清代!也就是说此时的朝、代两个字指的是以时间轴而产生的历史。

而有的时候朝又可以和国相互替代。当朝和国都代表一个政权时,一般就可以相互代替使用。比如说此时我们说秦朝称为秦国。宋朝称为宋国!此时都表示一个完整的政权。

另外相对来说我们一般会把已经成为历史的朝代和政权称为朝。作为一个历史时期和节点为人们所了解。而把正在经历的政权称为国。这就好比清朝时的人会将清朝称为大清国。而会将以前的历朝历代称为唐朝时期,宋朝时期,元朝时期和明朝时期等。这时上颇有一些过去完成时和正在进行时的区别!前为朝今为国!

而代则没有了政权的意思。代这个字纯粹的表示时间节点和历史时期。而不能指一个完整的政权。比如说我们说的秦代时期、唐代时期和五代时期都指的历史上的某一段时间跨度!而并非指那个政权!

由此可见朝这个字大部分时间是用来指代历史节点和历史时期。而国的意思就是指一个政权及统治下的疆域。而代则只能用来表示历史节点和历史时期!


珞珈山的猫


先秦时期的秦、楚、齐等为什么称呼秦国、楚国、齐国等,而不称楚朝之类的等,下面来说说。

先来聊聊概念

为什么要称楚国,而不是楚朝,这是因为概念定义所致。国字发展至今有很多意思,我们如今常用的是指国家以及国家相关的东西,而《说文》:“国,邦也”,即王或者诸侯的封地。朝字也有很多意思,其中一个是朝代的意思,是指整个王朝或者某一个皇帝的执政时期。两者并没有完全相同的概念定义,了解了国字和朝字,就知道很明显这两个字至少在如今并不能完全画等号。



呼之欲出

知道了国和朝两个字的概念,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从秦始皇统一中国称帝到满清灭亡,中间大家熟悉的那些,基本上是符合王朝的概念。然而先秦的那些诸侯国,它们称为某国的原因本就是源自于周天子分封或者承认的封地,只是歼灭和吞并之后,有些扩大了体量,有些则是被兼并了。这些诸侯国上面还有一个大框架就是周,虽然越往后越是名存实亡。然后根据这些原因,我们在划历史分期的时候就称呼周朝,而那些诸侯国就称呼为某国,直到秦统一之后,秦有了两个称呼,秦国和秦朝。





不过也得知道这些概念都是人为定的,无论是古代或是现代都是人为的划分而已。就像五代十国,各个都以皇帝自居,但是却被后人分成了五代十国。故如果以后又有人重新定义历史分期,引申“朝”字的意思使其和“国”字有一个一模一样的意思诞生,并且得到广泛的认同,那么先秦的那些诸侯国变成楚朝、鲁朝、中山朝等亦不是不可能。


淡看天上月


  • “朝”:帝王世代相传的整个统治时代,称之为“朝”。使用“朝”来称呼一个古代“王朝”,往往具有很强的中央法统地位。比如以夏朝为基点,往后延续了周朝、秦朝、汉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等都属于中原正统王朝。所以,在古代历史当中,延续了中原王朝的合法统治地位的国家,才能称作“朝”。

  • “国”:“国”在古代往往是封建王朝内部的属国或者周边的藩国,才称之为“国”。春秋战国时期,很多诸侯的封地都被称作“国”。比如齐国、楚国、赵国、燕国、魏国等诸侯国,这些都周天子的封国和属国。比如东汉以后,有三国、东晋十六国、五代十国。由于三国时期,没有统一的中原王朝,合法的政权无法确立,史学家只能把他们划分为三个诸侯国。除了三国时期,无法确立中原正统王朝,其它朝代都有合法的中原王朝存在。所以,“朝”比“国”已经高了一个等级。到了近代已经形成了“国家”的概念,比如“民国”、“中国”、“英国”、“美国”等等,在古代是指封国,现在意思是指一个国家,两者已经区分开来。
  • “代”:是指历史上划分的某个时期。如周代、商代、汉代、唐代等等。“代”往往与“朝”合并使用,称作“朝代”。最典型的就是“五代十国”,五代其实就是五个朝代,加上十个属国。因为“五代”当中的梁、唐、晋、汉、周,在历史上已经出现过,于是在朝代前面加了一个“后”字,成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五个朝代都属于中原合法的正统王朝,那“十个国家”不属于中原正统王朝,所以只能把他们当做“属国”来看待了。

谋士说


“国”这个字,在古代的语言中不是指的国家,而且多用于指代除了自己国家以外的地方,所以古人不会自称自己是某国人,比如孔子,只会说自己是鲁人,而不可能说自己的是鲁国人。

而“朝”则是指的某一个在纵向上相关联的大的时代,同样也不是指的一个国家。“某朝”的称呼是这个朝代完蛋以后后人的一种称呼,当时的人只会称之为“某”或者“大某”,比如汉朝,汉朝人称呼自己一般为“汉”或者“大汉”,绝对不会自称为汉朝,那样称呼简直是笑死人。

先秦时期,以周朝为例。周王室分封诸侯时,最大的最富有的一块儿土地留给了周王室自己,称为王畿。在王畿以外,分封了很多诸侯。诸侯的封地叫做“邦”,邦的都城叫做“国”。所以,先秦时期国的意思就是指的一座城池,连诸侯国都不能指代,之所以我们现在用国来指代邦,就是因为汉代的皇帝有个叫刘邦的,邦国犯了皇帝的名讳,所以一律改称国了,这算是为国这个称呼长了级别。

而且,周朝以前也没有“天下”这种称呼正式出现在国家的文典之中,“天下”只不过是后世人用后世的语言来表达上古时代的事情。周王室称呼自己的通知区域为王畿,诸侯为邦,仅此而已。天下大同这种笑话式的语言最早也只能出现在战国中期。

秦朝统一六国之后,实行了郡县制,所以也就没有国这种称呼了。汉朝是郡县制和分封制并行,于是又有了国的出现。而此时的国则是指的封国,汉皇室成员的封邑。而且,自汉代以后,国的含义基本上指的是某种级别的封邑,即便是汉代级别较高、面积较大的封国其实力大概也就相当于一个县,或者一个郡。何况汉朝以后的国都是虚衔,根本就不是实体国家。

试想,会有哪个认为是万邦之主的皇帝,怎么肯用一个小“县”的名称来称呼自己的大帝国呢?



小观点


先简单说一下朝代和国家最大的区别,某个朝代,某一王朝,“朝”这个字它更倾向的是一个时间的概念,通常指的是某一帝王世系建国之后,由此延续传承下来的一个统治时代,而国指的是国家,一个国家的名字,国号称谓,比如:李渊建国后,定国号为唐,唐就是这个国家的名字,包涵了他整个统治疆域的国土,而唐王朝,则是指自李渊起到唐哀帝李柷亡国,这一整个帝王世系的统治时期。

题目中问的春秋战国时代,各国为什么叫国而不称朝,虽然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十分混乱的时期,但是这些国家他们是诸侯国,诸侯国和国家是有本质区别的,诸侯国的土地是周天子按功劳分封给他们,让他们在这世袭统治,所以也许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们是国家的实际统治者,但是别忘了他们之上还有一个名誉的统治者是周天子,他们虽然身为一个诸侯国的国君,但是同样的他们也是周天子的臣民,诸侯国是隶属于某一王朝的产物,春秋战国时期这些诸侯国也都是周朝的产物。

那么可能有人又要问了,为什么秦国后来称秦朝呢?秦国和其它诸侯国还真不一样,他干了一件非常牛13的事,灭了六国统一中国,并建立了中央集权制,战国七雄的其他六个国家: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都称霸一时,但是唯独秦国从商鞅变法后,养精蓄锐统一了天下,这时周王室早已不存在了,秦始皇取而代之成为中国最高统治者,也是一个新的帝王世系统治时期的开始,改朝换代已经完成,所以秦也由一个诸侯国变成了全中国王朝的称呼。

但是中国历史还有一些特殊的时期,比如三国,五代十国,宋朝时期的金国和辽国,蒙古国,为什么不称朝,而叫过国呢?因为从古至今我们始终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只有正统的君王,保证整个中国统一的政权,我们才称职为朝代,像三国我们讲的常常是三国时期,因为魏蜀吴没有一家统一中原,后来晋统一中原也就成了一个朝代的称谓,唐朝之后五代十国,也是割据政权纷争不断,直到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统一的宋王朝才正式建立,虽然之后辽国金国不断入侵,但是始终没有统一中原,所以也被称为国,直到蒙古灭了南宋,统一中原,才变成了我们之后认同的元朝。

所以朝这个称谓是认同这个政权是合法,正统的,才称之为朝,而国一般则是对外使用的称谓,或者是对一些没有统一中原,正统地位没有得到承认的地方割据政权才被称为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