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新加坡的那些金融科技玩家們

​接下來你將看到:

  1. 金融科技在新加坡
  2. 新加坡的數字化金融平臺
  3. 未來發展
新加坡的那些金融科技玩家們


1.金融科技在新加坡

金融科技作為信息技術驅動的金融類創新領域,能夠帶來新的商業模式、應用和產品,從而對金融市場、金融機構或金融服務的提供方式都產生重大影響。新加坡作為東南亞地區金融行業最發達的國家,也是東南亞地區信用卡普及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如今,新加坡憑藉自身優勢,也從未停止向移動支付,數字化金融邁進的步伐,電子錢包等移動類金融平臺正在逐漸獲得信任和被大多數人群所接受。

新加坡的那些金融科技玩家們

一方面,是新加坡高達82%的智能手機滲透率給移動支付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另一方面,新加坡的網購人群已經佔到總人口的60%,這就帶動了對數字金融平臺需求的上升,在保證安全交易的基礎上,可能還對跨境轉賬,支付外國貨幣等服務的需求有所上升。在移動支付迅速發展的今天,新加坡市場湧現出各類便於消費者使用的電子錢包,一部分是由本土運營商或銀行推出,例如:電子服務商NETS推出的NETS Pay、電信運營Singtel的Dash、星展銀行的DBS Paylah!。與此同時,也不乏境外企業以不同方式推出的電子錢包,例如:中國的Alipay、WeChat Pay,美國的Apple Pay等。

下面就來介紹一下,新加坡各類數字化金融平臺。

2.數字化金融平臺

銀行或企業推出的平臺

UOB Mighty

UOB Mighty將大華銀行Visa和萬事達借記卡和信用卡綁定到APP上。其是一個一體化的銀行應用程序,用戶可以在新加坡50,000個商店終端進行使用,輕鬆地進行銀行服務,支付等。

DBS PayLah!

DBS PayLah! 是新加坡星展銀行推出的手機錢包,允許用戶通過手機號碼進行資金轉賬和進行移動支付,目前在新加坡 80,000餘個支付點均可進行支付。

Pay Anyone OCBC bank

與DBS PayLah! 一樣,OCBC Pay anyone是一款移動應用程序,可以讓用戶進行接收和轉移資金以及向商家付款。Pay Anyone還可以讓用戶使用他們的電子郵件地址或Facebook ID向他人匯款。如果該人沒有該應用程序,他們將通過電子郵件或Facebook接收鏈接,他們只需單擊該應用程序並鍵入自己的銀行詳細信息即可接收資金。

PayNow

PayNow提供資金轉賬服務,允許九家銀行的用戶將現金轉賬到在九家參與PayNow的銀行之一中擁有帳戶的任何其他人。使用PayNow,只需輸入某人的電話號碼或NRIC / FIN號碼即可付款。同時PayNow也可以進行收付款。

Netspay

NetsPay是一個移動應用程序,允許新加坡人通過有Nets的銀行卡進行數字支付,通過將卡片數字化的方式讓用戶進行使用。

Razer

Razer是一家非金融科技家喻戶曉的名字,但與此同時也自己金融科技領域進行創業,Razer與大華銀行有關聯,通過區塊鏈來不斷探索跨境匯款。目前,RazerPay正在與Finlab合作,創建一個使用區塊鏈測試跨境匯款的概念驗證。Razer還有很多其他的合作伙伴關係,它與NETS集團合作,使RazerPay在NETS的統一POS終端上得到認可。

Grab

Grab最初被認識是因為網約車服務,從推出自己的電子錢包GrabPay開始,一直在大力進軍金融科技領域。有了它,Grab不僅將自己的商業渠道包括叫車業務與電子錢包聯繫在一起,還希望通過其電子錢包最終打造一款“超級應用”。

Grab financial是Grab的金融技術部門,在2019年開始推出本地和國際匯款服務。

Singtel Dash

Singtel Dash是一種一體化的移動支付解決方案,適用於火車,公共汽車,或出租車或者可用於購物或匯款。Singtel Dash與Visa和Apple Pay合作,Dash用戶還將獲得一個Visa的虛擬賬號用於Apple Pay及其他線上交易。

M1 Remit

M1 Remit是一種本土匯款解決方案,用戶可以通過APP匯款,無需排隊就可以匯款到孟加拉國,印度,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緬甸,巴基斯坦,斯里蘭卡,泰國和越南等地。用戶還能實時跟蹤交易的狀態和消費記錄情況。

本地數字金融平臺

M-Daq

M-Daq成立於2010年,是提供跨境證劵交易服務的新加坡金融科技初創公司。利用自有數據技術和來自全球外匯供應商的支持,為多個行業的跨境業務提供一個便利的平臺。據其網站介紹,它與淘寶、速賣通、天貓、CGS-CIMB和CYS全球匯款等公司合作。

InstaRem

InstaRem由印度企業家Prajit Nanu創立,總部位於新加坡,是一家跨境支付服務商,匯款服務直接在匯款人及收款人的銀行賬戶之間進行。InstaRem承諾24小時完成交易,並且收取的手續費不到1%。

CardUp

CardUp成立於2015年,是無現金社會的倡導者,但是更傾向於信用卡而非電子錢包。Cardup可以在當今不接受卡的地方使用信用卡付款或收取大筆費用,無論收款商家是否允許信用卡付款,該服務都允許通過銀行轉帳轉移到信用卡上。該公司獲得了由Sequoia India和SeedPlus領投的220萬新元(約170萬美元)的資金,以擴大面向中小企業部門的支付和現金流管理服務。

Thin Margin

這個在線貨幣兌換商聲稱是新加坡第一家在線貨幣兌換商,已獲得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和新加坡旅遊局(STB)的許可。並在2018年度新加坡金融科技比賽中獲得第三名。無需排隊就可以將貨幣交付給用戶。

Nearex

Nearex成立於2012年,是一家快速發展的金融科技公司,提供無現金支付技術,其產品包括Xip移動錢包,是電子銀行賬戶和電信網絡結合的小型支付系統。

Youtrip

YouTrip成立於2016年,是一款多貨幣移動錢包,帶有萬事達卡(Mastercard)預付,並以零手續費在150多種貨幣間提供換匯服務。

FlexM

FlexM於2014年成立於新加坡,是一家金融服務提供商,在東南亞地區提供電子支付解決方案。FlexM為B2B2C客戶提供全面的金融包容和支付解決方案,包括電子錢包、萬事達預付卡、數字彙款等,幫助企業進行批量支付避免高額的手續費。

Matchmove

Matchmove專有的銀行錢包操作系統支持在任何應用程序中進行消費、發送和貸款的功能。讓B2B企業及其客戶能夠輕鬆安全地在線和離線消費,適用範圍包括P2P轉賬,跨境匯款,P2M以及面向全球用戶的大規模支付。

MatchMove平臺進一步擴展到了貸款,根據客戶的支出分配信用分數,併發送模式以提供定製的貸款解決方案。

FOMO Pay

FomoPay是一個支付解決方案提供商,讓商家和企業能夠享受全套數字支付,包括mVisa,Nets Pay, 微信支付寶支付等。該公司也是新加坡金融管理局SGQR工作組的一部分。

LiquidPay

LiquidPay是一款支持二維碼的移動支付應用程序,可在付款時使用獎勵金和折扣,不僅為銀行和商戶提供本地業務,同時也提供跨境的QR付款服務。目前,該公司總部在新加坡,在東南亞其他地區馬來西亞,泰國和印度尼西亞均設有分支機構。

Favepay

FavePay是一家線下支付服務平臺,該平臺匯聚了Visa、MasterCard和American Express等信用卡和借記卡的多種付款選項,同時在付款時為用戶提供優惠、折扣和返現等活動。

境外數字金融平臺

Wallyt

Wallyt是香港致力於提供移動支付解決方案的金融科技公司。以重塑數字支付和增強全球支付生態系統的熱情為動力。作為迅捷通全球支付聯盟的成員,現在已為目前已在新加坡、印尼、菲律賓、老撾、柬埔寨等東南亞,及歐洲、澳洲、北美、中東等48個國家和地區的3200萬商戶提供服務。總交易額已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

Revolut

Revolut是一家英國數字銀行公司,是允許用戶無需付費或持有就可以在150多個國家進行海外消費的APP,還允許用戶在APP上兌換24種不同的貨幣。2018年,Revolut在新加坡設立了地區總部,並於當年11月獲得了新加坡金管局的許可授權正式登陸新加坡市場,為當地用戶提供銀行應用程序,借記卡,轉賬及兌換服務。

Paypal

PayPal, 全球眾多用戶使用的國際貿易支付工具, 能夠輕鬆完成境外收付款。他可以用來儲蓄,網購和匯款等。

Wechat Pay

來自中國的微信支付也在向東南亞各國擴展,目前已經遍佈新加坡600多家超市、便利店、甚至是在出租車也可以用微信進行支付,十分方便。

Alipay

Alipay同樣是來自中國。商戶可以在他們的網站和商鋪中上添加Alipay的選項,用戶則可以用Alipay來支付商品和服務,與微信支付一樣方便來自中國國遊客等進行消費。

Apple Pay

ApplePay是蘋果公司發佈的基於NFC的手機支付功能,能夠支持線下支付,或通過綁定借記卡,信用卡進行在線購物。已經在新加坡各大商場,餐廳,甚至公共交通上普及應用。

3.未來發展

當前,世界各國金融科技發展現況分化明顯, 而其中新加坡卻在各領域呈現領先的局面。金融科技行業是新加坡經濟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目前全球跨國公司已經在此建立了30多個FinTech創新實驗室或研究中心,約490家金融科技企業在這裡設立了總部基地,金融科技生態體系正在加快腳步的建立,新加坡在大力發展數字化的進程中促進了金融業進一步的發展,而金融業的發展也為進一步深化該行業的數字化提供了動力,相信各類金融類平臺藉此也能得到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更寬闊的平臺。同時伴隨著新金融,新科技的不斷創新,也會進一步推動金融科技成果的進一步轉化及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