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8 「皖·遊記」雲裡安凹:在雲深不知處 向山野借間房

廬州漁火,江上明月;

故鄉如斯,廬江亦如此。

「皖·遊記」雲裡安凹:在雲深不知處 向山野借間房

夜晚的十里長衝,暮色將層林盡染的秋色籠罩,初冬的寒意與人間初相遇。而長夜漫漫,在渺茫的山野間,有間「雲裡安凹」總是留著一盞暖燈,像在等鳥雀還巢。

「皖·遊記」雲裡安凹:在雲深不知處 向山野借間房

相遇初冬丨焦糖色季節 細嗅人間煙火氣

總說酒香不怕巷子深,藏在十里長衝的“雲裡安凹”算是個很好的證明。我喜歡旅行,更喜歡發現,如果不是來到安徽廬江,很難發現,這座隱藏在塵世中的江淮秘境。

「皖·遊記」雲裡安凹:在雲深不知處 向山野借間房

「皖·遊記」雲裡安凹:在雲深不知處 向山野借間房

「皖·遊記」雲裡安凹:在雲深不知處 向山野借間房

初冬的十里長衝,微風吹過葉子簌簌地響,陽光透過所有空隙,每片樹葉都有清晰的影子,空氣散發出清冽的味道,萬物睡眼惺忪,又清醒無比。四下依舊雞犬相聞,炊煙裊裊,在這座焦糖色的小村落,沒有比手捧一杯咖啡坐在後院的小花園更令人愜意。

「皖·遊記」雲裡安凹:在雲深不知處 向山野借間房

「皖·遊記」雲裡安凹:在雲深不知處 向山野借間房

「皖·遊記」雲裡安凹:在雲深不知處 向山野借間房

世外有桃源,雲裡有安凹,這裡天生自帶一種超然世外、安然質樸的淡泊。賈樟柯在《賈想》中說過一句話,“日子千篇一律,內心卻四季輪迴。”熱情的夏天長久終將過去,秋日有大片美麗的落葉撫慰眼眸,但溫暖的冬日更值得期待。這裡背靠竹林,面朝大山,人來人往熙熙攘攘,寧靜小村不慌不忙...

夜宿於此丨遊人不問路 向山野借間房

十三處閒置老屋,承載了村莊過去人幾百年的歷史,攜帶著各自的時間痕跡,分散在整個山凹裡,從遠處看,像是從土裡面生長出來的房子。從老屋子到陽光房,雲裡安凹以全新的面貌展現在眼前。建房所用的材料,取自當地的土木;所用的工藝,是繼承這裡傳統的技藝;房間的色彩,保留了建築材料本有的顏色。

「皖·遊記」雲裡安凹:在雲深不知處 向山野借間房

「皖·遊記」雲裡安凹:在雲深不知處 向山野借間房

「皖·遊記」雲裡安凹:在雲深不知處 向山野借間房

每處房屋各有特色,卻風格一致,原木系的家居設計,搭配白色的窗幔,桌上擺著每日更換的新鮮小野花,窗外是明朗的白日光...一幅精緻的現代生活畫面。但踏出房門時候,有人可能會想,房間內部簡約現代的高級感設計,是否與窗外的山野密林格格不入?

其實,這是一種巧妙的設計,作為“能回的去的老家”設定,現代化的室內設計,不僅符合年輕人的審美,更和便捷的都市生活掛鉤,當故鄉變成了這樣,更少了回家的猶豫。

「皖·遊記」雲裡安凹:在雲深不知處 向山野借間房

「皖·遊記」雲裡安凹:在雲深不知處 向山野借間房

「皖·遊記」雲裡安凹:在雲深不知處 向山野借間房

住在這裡,完全是被大自然包裹著,像是被時間按下了暫停鍵。踏出房門,屋外儘可能保留了老房子的原貌,瓦片覆蓋在屋頂,枯葉婆娑,卡其色的牆體保留了鄉村最原始的模樣。走在小道上,還可以看到晨間老人散步、風乾的臘肉飄香,滿滿的生活氣息襲來。

問候生活丨留住吉光片羽的美好 順問冬安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以風雲為姓,四季為名,雲裡安凹的每一間房名,都有跡可尋。而安凹村口那棵600年樹齡的古樹,不僅記錄了安凹的過去,也將見證安凹美好的未來,象形線條化後也變成了如今的民宿LOGO。

「皖·遊記」雲裡安凹:在雲深不知處 向山野借間房

「皖·遊記」雲裡安凹:在雲深不知處 向山野借間房

「皖·遊記」雲裡安凹:在雲深不知處 向山野借間房

冬日山裡無蟲鳥鳴,只聽風過林間窸窣,陽光透過大玻璃窗盡情灑落,光影和色彩在這裡追逐,到處是百葉窗與光的藝術作品。獨立門戶互不打擾,入內不聞室外之聲,相鄰又可見微光,恰到好處的距離感,自在亦安心。

「皖·遊記」雲裡安凹:在雲深不知處 向山野借間房

「皖·遊記」雲裡安凹:在雲深不知處 向山野借間房

「皖·遊記」雲裡安凹:在雲深不知處 向山野借間房

食野、食鮮、食補、食西東。一杯清酒、一壺香茶、一盤點心,坐在臨窗的椅子上,抬頭便能迎接屋外的秋意。或是踱步去路邊的書屋,在午後,煮一杯咖啡,讀一本好書,逃離城市的喧囂,靜下心來,捋一捋繁忙快節奏的生活。

「皖·遊記」雲裡安凹:在雲深不知處 向山野借間房

結束一週工作,睡到自然醒,煮咖啡,約早午餐,喝茶吃酒,把時間交給自己,才算不辜負這個週末。Hi~趁天氣還沒涼透,趁太陽還有溫存,留住身邊吉光片羽的美好吧!生活明朗,萬物可愛,祝眉宇舒展,順問冬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