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作为中国公民我们有义务正确看待中医推广中医是否从书籍普及呢?

用户13104918236


中国中医在中国已经推广发扬了几千年了。当然现在也还在不断的前行中,为了丰富中国传统中医,国家建立了中医学校中医学院,我认为是推广发扬中医的最好方法。中医涵盖太广范,学会一枝半解容易,想学深学懂精通整个中医系不是一件容易事。中医从学生开始普及我认为不需要,因为我看到经常有人上山上乱挖药的人,其实这些人都不是真正的大夫。照这样没有休止的挖下去本已稀缺的中药材迟早会挖光的。也破坏了物种的多样性,自然风景也会缺失也会失去繁花似锦的风彩。真正懂行医生不上山乱挖药,需要药材时从医药公司批发购买。乱挖药的都是不太懂行的人。照这样乱挖下去天然药庫会挖光的。国家应该下文保护天然稀缺中药材,切不能认人随便到处乱挖破坏有限的稀缺中药材,应该下文加强保护为上。


用户531309886228王泰


中医要想发扬光大,需要国家层面出面,营造中医发展的土壤。1:是要有文化自信,大力挖掘推广文言文在中小学和高中的学习,这有助于培养对经典医学的理解和研究的人财;2:不能单纯地把中医学习传承和其他文化比如儒学,道学,阴阳五行,天文地理等割裂开来研究,否则会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开设中医学院就要增加以上内容。3:中医注重师承关系,尤其独特的病种有独特的疗法,尊师重道是最基本的条件;4:有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医师条件也必须有道地的药材才行,这就包括完全没有化肥和农药等污染的类野生药材,和严格的按古法炮制的方法。所谓类野生是当今的人口总量,对药材的需求以使真正的野生药材根本不能满足,发展道地的药材种植,尽量仿造野生条件,不能因为产量随便使用化肥和农药,以至于改变药性。5:学习任何医学都必须有一颗拯救苍生的仁爱之心,绝对不能利字当头。6:中医的振兴和发展不能简单套用西医的发展模式,对于散步在城市和乡村的确实有祖传秘方和独特疗法的,或者在儿科,跌打损伤,不孕不育,癫痫,等方面有独到之处的,这样的人才很可能文化层次低,或者根本就没有文化,但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医疗手段确实高,医德也好,被一方所认可,国家通过社区,乡镇村调查给与行医资格。7:认可师傅带徒弟的传承。

这是我的一点粗浅认识,当然还有很多需要把控的地方。但上面的几点必须借助国家政策和力量才能进行。


三生子是羊倌


中医虽然是中国国粹,但是除了有限的中医人士,国人连感冒这种常见小病都不会辨别寒热,买个中成药都无从下手,被药店同样不懂的售药员糊弄,为了省事,基本都会卖西药给你。

这种明知西药副作用大却离不开西药,就是百姓的现状,所以应从小学教材就开始教授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教授八纲辩证等基本中医知识,如此情况下,对全民健康都是一个非常好的,对全民对中医的认识也很有帮助。

同时对中医人才的培养非常好,有天赋的,有兴趣的从小就能分出来了,对中医发展会非常好。

还有非常关键的一点是阴阳五行学说完全符合自然规律,对开启人类认识自然很有帮助,能启迪思想,对科学的发展绝对会有不可思议地帮助。


haolanying1973


我不是医生,也没学过中医,但我认为推广中医应该从书籍普及做起。

中医是中华瑰宝。从神农尝百草开始,老祖宗们总结了大量治病救人的宝贵经验,积累了几千年的无穷智慧。这些经验和智慧都被以文字形式记载下来,比如《黄帝内经》、《本草纲目》以及张仲景等大医家的著作,这些经典都需要去学习、去继承、去研究、去提高。

单从中医普及上讲,我记得过去农村有句话是秀才改医生,三天两头功。意思是秀才有文化,看得懂、记得住医学书籍的相关知识。过去农村有不少人会背汤头口诀,这些都与相关医用书籍的传播有关系。而且在缺医少药的年代,这些知识都很实用。有些治病方子,不但对治常见病起作用,甚至对疑难杂症也有用。因此我觉得,推广中医从书籍普及做起是有道理的。


湖北老卫


!中医要从现代医学进行推广发展。首先将中医的阴阳五行作为中医总纲对患者进行辨症,这个要进入电脑,再将中医的脉像与现代病理相结合。望问闻的表像也规范的纳入电脑,再将经络穴位的反应纳入电脑。也就是说将所有规范的病理因素输入电脑让它来综合分析。然后通过人为修正。达到精准辨症。有了清楚的疹断结果就好办了。再将所有的中药性味及使用份量精确的整理编入电脑形成数据库。以备对症处方。这样就能很好的推广了。当前最重要的就是上面的设备,整理,编程等等这一糸列的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改革。达到当代顶尖中医大师的认可并让他们评估。再试验,修改。再试验,修正。再往后就好推广了。本人只是抛砖引玉提示一个中医中药的发展路径。就是必须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重点是现代智能!!!如果弄得好。在一班情况下,所有的人都可以自己治疗,例如打开手机输入病情表像,如发热多少度,哪个部部位痛,等等之后就可以得到疹断结果。并得到相应的参考处方。这是中医中药速待解的问题!!!也是必由之路!!!


老渔猎


中医书籍把精华当糟粕抛弃,如《针灸大成》、《医学衷中参西录》都将养生气功删除。中医的精华正好是养生气功,真气运行才表现出了经络。

中医书籍,被西医理论同化丑化,比如说高血压只用速降丸。高血压是火盛、阴虚、肝阳上亢、痰饮、瘀血等病因,要分别治疗。补阴不是化痰,清火不是消瘀。中医要学会精确诊断,不会诊断就是庸医。

书籍是指路的,书弄错了会把人引上歧路。一盲引众盲,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用户9652809520611


需要国家更多的重视与推个。书藉有必要。重在以实际情况而定。抓好我们的医疗机构,抓好我们的医药领域。抓好我们的理疗业,规范化管理规范化操作。必须要有我们正规的中医专家培训上岗。抓好我们的医术医风医德才是根本。收费的标准化管理很重要,有的中医收费超级的高额,不能让我们百姓接受。重在培养出更多艺术高尚的中医学者,没有医术医风,一切为零。


吴振革


书籍是传承科学文化的经典载体,千年瑰宝中医文化的创新发展,同样要通过图书搭建中医研究的舞台!通过图书这个经典媒介,把古典中医文化和新时期的救治保健案例结合起来,把新药研发和国际标准结合起来,通过新药走出去,利用国际人才交流合作,利用全球智慧拓展中医文化的内涵和实用价值!整个循环书籍都会参与其中,成为这个传承珍珠链的银线!


嫦娥智库


我覺得是“傳承”而不是“推广”的問題。

現在的人,還有幾个能靜下心來讀書?更別説中醫書了!

01 可以在電視開展有関“中醫中葯”的講座;

02 講古今有趣的故事(中醫中藥名家);

03 小学生語文教材選一些有這方面的文章;

04 多研制中成葯,服用方便且口感好;

05 价格應合理些。

06 要中、西結合,不要相互掐、甚至抵毀!


陈怀元


中医博大精深,应该发扬光大,应该专题研究。作为医学在于提高有意学习者的基础知识培养,专业知识的教育,精益求精的研究人员和团队。中医学习是很难的事情,从小抓起是对的,但是应该从爱好中医的小孩子抓起。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人人学中医,搞一刀切。学习中医应该从把脉开始,结合现代医学理念,搞中西医结合学习。中医只能定性,不能定量,中医可以根据每个病人不同的病情,随时调整药方和药量,因人而异,值得西医推广。但是,中药的定量很难确定,进行古方的研究,结合现代医学,把古方定量化是中医发展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