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2 “禍害”了8億中國人的幽門螺旋桿菌

1983年,一名澳大利亞32歲的規培醫生,輪轉到了胃腸科,在與Warren醫生合作研究期間,意外發現很多來醫院治病的患者胃裡,竟然生活著一種螺旋形的桿狀細菌,這個發現顛覆了之前醫學界所有的認知。

當時業內認為,任何細菌都不可能在具有強酸性的胃液中存活,“胃內無細菌”是一道鐵律,在一片質疑聲中,他決定放手一搏,在沒有經過任何倫理審查的情況下,拿起了一管從患者胃部提取的細菌培養液,一口氣喝下,數以億計的細菌,瞬間湧進他的胃裡。

伴隨著惶恐與興奮,幾天之後,他期待的症狀終於一一出現——發熱、頭痛、嘔吐、腹部不適、口臭……做了胃鏡活檢後,他證實自己的胃內出現了和患者一樣的“螺旋菌”,而在這之前並不存在於他身上。

事後,這位醫生將這次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神奇現象”完整地記錄了下來,發表在澳大利亞醫學雜誌上。正因為這一次“冒失”,2005年他獲得了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這位醫生就是著名的巴里·馬歇爾(Barry J. Marshall),他吞下的細菌就是當今被眾人所知的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他想要驗證的就是該病菌與胃潰瘍、胃炎的發生密不可分。

“禍害”了8億中國人的幽門螺旋桿菌

馬歇爾醫生勇敢吞細菌培養液的小漫畫。/ 網絡圖片

但馬歇爾醫生或許沒有想到,在幽門螺旋桿菌(簡稱HP)被發現的30多年裡,它以極快的速度感染了世界半數以上的人口,搜遍整個地球,大概也很難再找到第二種擁有如此龐大的感染人群的疾病。據保守估計,僅在中國,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人數就達到7.68億,幾乎是每兩個人裡就有一人被感染,儼然已成為一個關係到全社會的健康問題。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了8億中國人……

“最近打算懷孕嗎?”在體檢室,負責幽門螺旋桿菌篩查的醫護人員對每個前來做篩查的年輕女性按例詢問,劉麗想著近來總是感到胃部氣脹,又沒有懷孕的計劃,搖了搖頭,吃了顆膠囊後,拿著管子吹了滿滿一口氣。

幾天後,拿到體檢報告那一刻,她慌了,<50才能為陰性,而她這一項指標數值高達678,足足高了13倍多,更為可怕的是,當她將這一結果在同事群裡公佈時,和她同一辦公室的6個人竟然也都全部數值爆表!“我為什麼感染幽門螺桿菌?這個病會不會惡變成胃癌?”成為了劉麗和同事們最擔心的問題。

“禍害”了8億中國人的幽門螺旋桿菌

2017年,一名年輕男性體檢時查出感染幽門螺桿菌,自己網上查詢得知可能導致胃癌,拿著體檢報告單去醫院

30多年前這個還被眾多科學家們認為不存在的細菌,“迫不及待”地在全球44億感染者中宣告自己的存在。中國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人數為世界之最,並且不同地區,感染率也不同。據中國幽門螺旋桿菌信息中心提供的中國不同地區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率圖可看出,廣東感染率最低,而西藏最高,達到84%,是一個極度“瘋狂”的數字。

“禍害”了8億中國人的幽門螺旋桿菌

中國不同地區幽門螺桿菌感染率。/ 中國幽門螺旋桿菌信息中心

“主要是因為人是幽門螺旋桿菌唯一的傳染源。”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胃外科邱海波教授介紹,幽門螺旋桿菌主要藏在人的唾液、牙菌斑、胃和糞便中,小部分人群通過糞-口傳播,例如上廁所後不洗手,接著去吃東西或者抹嘴巴;或者糞便中存活的幽門螺旋桿菌汙染了水源,令飲水者感染;更大一部分被感染者則是通過口-口傳播,他們呈現出明顯的家族聚集性和兒童高感染現象。

16歲的寧波男孩李梓某天和家人吃完火鍋後,突然嘔吐腹瀉不止,而且帶血,家人急忙將他送到醫院就診,醫生檢查後發現是嚴重的胃潰瘍導致的胃出血,而令年輕且三餐正常的李梓患病的正是幽門螺旋桿菌。

李梓的爸爸這才想起來早在兩年前的單位體檢時,自己就被告知幽門螺旋桿菌為陽性,但因為身體沒有不舒服就沒有在意。醫生隨即也給李梓的媽媽、奶奶做了測試,結果都被查出為已感染人群。

“禍害”了8億中國人的幽門螺旋桿菌

幽門螺旋桿菌有很多條尾巴提供動力,加上特殊的螺旋結構,能很快地穿透微黏膜表面的黏液,跑到適宜生存的地

“成年人的感染,主要與喜歡在外吃飯有關,而一旦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它又會將細菌傳染給家屬。”寧波李惠利東部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任輝認為,中國“共餐制”的就餐習慣為幽門螺旋桿菌的傳播提供了大肆滋生的“土壤”,用嘴含過了的筷子夾了盤子裡的菜再夾給其他人,就可能發生感染。

而口對口餵食,咀嚼後餵食,親吻嬰兒口唇,或用大人的餐具、吸管等餵食習慣則讓中國兒童從一開始就暴露在極容易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環境中。

“禍害”了8億中國人的幽門螺旋桿菌

幽門螺旋桿菌的傳染途徑。/ 廣州消化疾病中心

2006年上海瑞金醫院兒科調查了在上海市區和郊區學校就讀的學生髮現,無症狀兒童組中7歲兒童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率已經達到了30.91%,在之後的5年,平均年遞增3.28%。西方發達國家兒童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率則很低,例如法國10歲以下兒童的感染率僅為3.5%。

高感染率的背後,胃病危機四伏

感染細菌其實並不可怕,在我們人體內就有數百萬個細菌,可以填滿一個容量將近兩升的水壺,“每個人的身體其實都是各種微生物和真菌的天然遊樂場”這句話聽起來就像科幻故事裡的荒誕說法,但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卻讓人笑不出來,世上沒有一種細菌像它那樣能誘發如此多的臨床疾病。

有數據統計,將近100%的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伴有慢性胃炎;約95%的十二指腸潰瘍和70%的胃潰瘍由幽門螺旋桿菌引起。39深呼吸調查發現,幽門螺旋桿菌除了可以定植在胃黏膜內導致胃部疾病外,還可以定植在口腔和腸道黏膜內中,導致口腔及腸道疾病,除此之外,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還會增加呼吸系統疾病、肝膽系統疾病、心腦血管系統等一系列疾病的發生,但是其中的機制尚未研究透徹。

“禍害”了8億中國人的幽門螺旋桿菌

不同疾病感染高危型菌種的比例。/ 檢驗醫學網

但其實真正引發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恐慌的背後原因,是和胃癌之間“說不清道不明”的糾葛……

中國擁有佔全球18.5%的人口,卻認領了每年全球約50%的胃癌新發病例,這些患者中只有20%的人可以在確診後活過5年,每天有近1100人被確診胃癌,每5分鐘就有3人在胃癌的折磨中喪生。

醫學家們在竭盡所能地尋找胃癌發生的誘因,從目前來看,幽門螺旋桿菌是“最接近答案”的那個,甚至有觀點認為63.4%的胃癌是由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導致的,“這個數據不能說準確,但在臨床上來看,幾乎所有患胃癌的病人在得腫瘤後篩查都是HP感染陽性者。”邱海波教授說道。

“禍害”了8億中國人的幽門螺旋桿菌

日本從1982年開始啟動針對胃癌的幽門螺桿菌篩查;2013年,開始對篩查出幽門螺桿菌胃炎的人群進行根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兆申院士曾多次在公開場合上解釋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為何能引起胃癌:“胃癌實際上就是一種炎症到癌症的過程,炎症很大程度上就是HP感染而來,但是到了腸化生階段,我認為就不能逆轉了,整個過程中有很多可控因素,HP感染是最重要的一個。”

美國病理學家Correa教授早在1975年就提出了腸型胃癌發生模式:正常胃粘膜→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腸化生→異型增生→胃癌。這一模式在國際上已經被反覆驗證並被普遍接受。所以,在1994年,HP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和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將幽門螺旋桿菌列為I類致癌因子,這是首個被世界衛生組織確認可對人類致癌的原核生物。

“禍害”了8億中國人的幽門螺旋桿菌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癌變過程。/ 資料圖片

“想要攻克胃癌,就應該從根除幽門螺旋桿菌開始”李兆申院士說道。

幽門螺旋桿菌是否要“趕盡殺絕”!

這樣看來,幽門螺旋桿菌似乎是個“人人喊打”的壞細菌,最好是儘早發現,殺他個片甲不留,但現實中又並非如此。對於是否要根治,甚至是否要篩查一直存在著爭議,從各地的胃癌指南中就可見一斑。

“禍害”了8億中國人的幽門螺旋桿菌

幽門螺桿菌感染後可能出現的症狀。/ 廣州消化疾病中心

39深呼吸查閱資料發現,美國指南(2017 ACG 臨床指南)中僅詳細要求了那些可能是幽門螺旋桿菌導致疾病(除了胃癌,幽門螺旋桿菌還會增加一些其他疾病的發病率)的情況,才有必要去檢查治療幽門螺旋桿菌。沒有對無症狀個體出於胃癌擔心,而檢查治療幽門螺旋桿菌的要求。

同樣是胃癌低發的歐洲,他們的共識(2016 馬斯特裡赫特 V 共識)則語焉不詳,羅列了幽門螺旋桿菌與胃癌的相關證據,但之後並沒有提出具體實施措施。

而胃癌發病率高的日本(2015 京都共識)則態度積極,直接建議成年人普查普治幽門螺旋桿菌,且一旦查出,就應該根除。

而在中國,我們給出的答案就有點兒中庸之道了,是在美國要求的基礎之上,再加上胃癌高危人群,建議檢查治療幽門螺旋桿菌,這其中未必沒有診治成本的考慮,近2週上千元的花費,從衛生經濟學的角度,這也是一筆不小的醫療負擔。

“禍害”了8億中國人的幽門螺旋桿菌

檢測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常見方式。/ 企鵝杏仁

當然,經濟成本並非“不殺”的原因,更重要的是,隨著科技的進步,幽門螺旋桿菌被發現還有一些其它的用途,“首先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其實就是胃腸道菌群紊亂的一個特例,提示的是人體內環境紊亂,本質上應該調整機體內環境的平衡,而不是隻盯著一個幽門螺旋桿菌趕盡殺絕,反而造成體內益生菌群體的生態失衡。”邱海波教授指出。

“其次,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了幽門螺旋桿菌對人體可能存在保護作用,比如更不容易患上過敏、降低哮喘的發病風險、降低溼疹的發生率,以及可能預防炎症性腸病的發生等。”邱海波表示,目前經典的根除幽門螺旋桿菌的方案往往需要用到多種抗生素,根除起來才會有好的效果,但如果濫用或者不規範使用抗生素很容易產生耐藥菌,導致多次根除幽門螺旋桿菌不成功,反覆多次不成功很容易加重肝腎負擔,產生更多疾病狀態。

的確,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已深有體會。十幾年前,根治幽門螺旋桿菌推薦使用三聯療法,現在更多的是用四聯法,多加一個抗生素,

原先建議用藥一週,現在推薦是10-14天療法,如果還不注意,將來有可能會出現“五聯”,問題更為嚴重。

“禍害”了8億中國人的幽門螺旋桿菌

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方案。/ 廣州消化疾病中心

“根治藥物本身帶來的副作用也不是每個人都能輕鬆接受。”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消化內科醫師張巖就親身體驗了根治過程中的種種不適,“每天要吃的藥太多了,4種藥,早餐前吃兩種藥,3顆,早餐後吃兩種藥,4顆,晚餐前重複早餐前的兩種,晚餐後重復早餐後的兩種,重複吃56次藥,一共把196粒藥送進肚子裡。”

“還有自打吃藥起,每天嘴巴里都有一種揮之不去的金屬味,就像剛嚼完10000個硬幣的錯覺,始終縈繞在舌頭,吃東西一定胃口都沒有,抗菌藥還會影響腸道導致拉稀,每天行動範圍一定要控制在廁所方圓一百米內,不然後果不堪設想。”

此外,在兒童用藥上,往往得更加小心,邱海波建議只在兒童明確有消化性潰瘍的時候才需要藥物根除治療,其它哪怕有消化不良的症狀也並不提倡做幽門螺旋桿菌檢測。因為隨著兒童發育、成熟,有部分兒童會自愈(成人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出現自愈的可能性極低),並不需要治療。

目前,如果你並未患上幽門螺旋桿菌相關疾病,或者不是潛在的胃癌高發人群,那麼不管如何去選擇,都是對的,從某種角度上來看,層出不窮的研究進展、對幽門螺桿菌分型價值的探索、國家衛生政策的考慮、中外幽門螺旋桿菌致病的差異……還有很多因素都可能在未來改變我們診治幽門螺旋桿菌的推薦。

保持健康的飲食和生活方式以防止胃黏膜受損,也許才是更理想的治療方式。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姓名除專家外均為化名)

[1] Marshall, B. J., Armstrong, J. A., McGechie, D. B., & Glancy, R. J. (1985). Attempt to fulfil Koch's postulates for pyloric Campylobacter. The medical journal of Australia, 142(8), 436-439.

[2] 張勇, 李錦霞. 有消化道症狀兒童幽門螺旋桿菌 現症感染的調查. 中國當代兒科雜誌. 2012, Vol. 14

[3] 《16歲少年半夜胃出血一查一家四口竟全是幽門螺桿菌攜帶者》,寧波日報

[4] 劉文忠, 謝勇, 陸紅, 等. 第五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J]. 胃腸病學, 2017, 22(6): 346-36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