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4 莊浪:當梯田精神遇到蘋果產業

“十山九破頭,耕地滾了牛,吃的救濟糧,穿的黃衣裳。”這個順口溜是對上世紀五十年代莊浪老百姓生活狀況的描述。

莊浪:當梯田精神遇到蘋果產業
莊浪:當梯田精神遇到蘋果產業

當時,在這樣的生活境遇下,莊浪人懷揣著吃飽穿暖的夢想,硬是憑著手推、肩扛,歷時30多年,把“破頭山”改成了百萬畝梯田。

在梯田高產優勢的支撐下,農家糧倉日漸豐盈,全縣老百姓過上了溫飽生活。但是,勤勞肯幹的莊浪人不會止步於此。怎樣讓辛苦修建而成的梯田發揮最大效益,成了莊浪人面對的首要問題。為此,莊浪縣委、縣政府提出了建設梯田產業強縣戰略。

與莊浪地理氣候相似的靜寧縣,近年來蘋果產業發展得如火如荼。莊浪人也看到了蘋果帶來的好處,但他們沒有依葫蘆畫瓢,而是默默走出了一條具有莊浪特色的果品產業發展之路。

長久以來,莊浪人只是在房前屋後或庭院裡零星栽植蘋果。要做成一個產業,一沒有技術、二缺乏資金、三形不成規模,談何容易。

莊浪:當梯田精神遇到蘋果產業
莊浪:當梯田精神遇到蘋果產業

面對這樣的實際,莊浪縣提出了果品產業“集中連片、整流域開發、適宜區全覆蓋”的思路,大力倡導土地流轉、扶持種植大戶建設標準化果園。

莊浪縣林業局副局長郭國林介紹說:“縣上從2003年開始大面積栽種蘋果。從2005年開始,政府幫助種植戶流轉土地擴大規模,建設標準化果園。現在全縣流轉果園面積達到5萬畝,面積最大的果園佔地500畝。到2014年底,全縣一百畝以上的果園有一百多戶,一般都是三四十畝。”

朱店鎮的柳萬平在2006年和別人合作流轉了120畝土地建成了現在的果園,是當地最早大面積流轉土地種蘋果的一批人之一。

“剛開始的時候感覺投資可能沒這麼大、週期沒這麼長。政府幫我們流轉土地,還免費提供一些化肥和地膜,解決了不少問題。果園從去年開始掛果,產了30萬斤蘋果,最艱難的時候應該過去了。”柳萬平談起種蘋果的這幾年不勝唏噓。

現在,這裡已經建成了水洛河流域2萬畝蘋果標準化示範基地。通過縣鄉農技人員對果農的指導培訓,全面落實各項標準化管理措施,大力推廣病蟲害生物、物理防控措施和防雹防蟲網棚,提高果園抵禦自然災害能力和果品無公害化程度。同時定期組織交流培訓,充分發揮基地的示範作用。

莊浪:當梯田精神遇到蘋果產業
莊浪:當梯田精神遇到蘋果產業

莊浪幹部群眾在果園建設中探索出了配方施肥、強拉枝、修剪紡錘樹形、肥水耦合、棚網防雹等一系列標準化果園管理技術,得到了國內專家的肯定。全省優質果品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現場會也在莊浪召開。

從2008年開始,莊浪蘋果種植面積每年以5萬畝,最近三年以每年10萬畝的年增速擴張。目前,莊浪縣蘋果種植面積達60.1萬畝,建成了14個蘋果萬畝鄉鎮、118個蘋果千畝專業村,水洛河等3大主流域的川區和6條小流域適宜區基本全覆蓋。去年,全縣掛果園20萬畝,幼園40.1萬畝,果品總產量達到30萬噸,總產值達到12億元,農民人均果品收入達到2926元。

郭國林告訴我們:“因為種蘋果風險小、多年來市場穩定,許多當地以前做其他行業的小老闆有一些資金積累後也轉行建果園、種蘋果。”

莊浪最大的資源是百萬畝梯田。梯田便於作物通風、透光,而且這裡日照時數長、晝夜溫差大。在這樣的地理條件和氣候環境下生長出來的蘋果含糖量高、口感好、硬度適中、色澤鮮豔。這些都鑄就了莊浪蘋果的先天優勢。

“梯田蘋果的收購價格一般要比川區種出來的蘋果高四五毛錢一公斤。”郭國林介紹說。

隨著果品的提質增效,蘋果產業下游的保鮮、包裝等鏈條不斷延伸,全縣5000噸以上的大型冷藏庫17座,果品貯藏能力達到10萬噸。建成果品包裝廠6家,投建果汁、果醋生產線1處,初步構建成貯銷加一體化的產業化發展格局。

這幾年,莊浪蘋果價錢一直上漲,一年高過一年。去年,果徑在80釐米以上的紅富士每斤賣到6元。

莊浪:當梯田精神遇到蘋果產業
莊浪:當梯田精神遇到蘋果產業

蘋果產業也一天天地改變著農民的生活。朱店鎮三合村的小轎車一年年多起來了,這讓68歲的果農柳玉昌有些心動。柳玉昌的18畝果園掛果,問起今年的蘋果收入,他很委婉地說:“能買一輛好車,就是害怕不會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