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2 上千年的中牟县可能要成为“历史”

前几日有幸看到一篇关于中牟将要撤县设区的报道。想一想中牟县可能要成为“历史”。于是乎,通过网络搜罗了一些关于中牟过往的历史。和大家一起分享。可能会有一些纰漏之处,还去各位多多包含,如有可能也可给予补充。

上千年的中牟县可能要成为“历史”

中牟古称圃田,西汉初始置县。汉高帝十二年(公元前195年)称中牟候国,武帝元上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复为县。隋开皇元年(581年)改称内牟,十八年改内牟为圃田;唐武德三年(620年)置牟州,武德四年废牟州仍为县。其后行政区隶属虽多有变化,县名至今未变。

建国后,中牟曾属陈留专区、郑州专区、开封专区,1983年7月划为郑州市市辖县。

上千年的中牟县可能要成为“历史”

中牟县为华夏文明最最发源地之一,历史文化悠久而灿烂,留下众多文化古迹。主要有业王瘸岗的裴李岗文化遗址,后魏桐树岗的仰韶文化遗址,八岗老寨的龙山文化遗址。

中牟位于郑汴之间,战略地位重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春秋时鲁宣公公元年(公元前 608 年)会诸候于棐林(县境南部)以伐郑;

魏惠王十六年(公元前 382 年)秦公孙壮伐郑围焦城(县境南部);

战国时秦七攻魏五入囿中(中牟别称);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 207 年)刘邦败秦将杨熊于曲遇聚(县城东部);

汉献帝建安五年( 200 年)曹操袁绍大战于官渡;

唐中和四年( 884 年)黄巢起义军与唐将李克用激战于王满渡(县境北部);

宋绍兴十年( 1140 年)岳飞于中牟大败金兵;

明崇祯年间,李自成三围开封,皆军次中牟;

清咸丰年间,太平军辗转县境。

同治年间,山东、安徽起义军屡次过境;

民国初期,直奉对峙,蒋冯阎中原大战皆屡争中牟。

上千年的中牟县可能要成为“历史”

饱经忧患和兵燹劫难的中牟人民,历来就有光荣的斗争传统。早在周景王二十三年(公元前 522 年),奴隶不堪奴隶主压迫,聚众萑苻泽(县城东北部)武装暴动,举起中国历史上第一面奴隶起义的大旗,史称“萑苻泽奴隶起义”。清末张香尼、张群尼投身民主革命,参与吴古岳等人组织的炮击河南督署的事变,因事发被捕,殉身革命。民国2年(1913年),张锡珍等人为阻袁(世凯)军南下,欲拆毁黄河桥,事发被害。民国 15 年( 1926 年)学校师生发起抑制日货运动,表现了强烈的爱国精神。民国 27 年( 1938 年)日军入侵县境,烧杀抢掠,残害百姓,中牟人民奋起抵抗。李鸣鹤组织“蓝学团”进行抗敌自卫,围歼日军小分队,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可侮的崇高精神。抗战胜利后,中牟人民又积极投入反专制独裁,争取民主解放的斗争。

上千年的中牟县可能要成为“历史”

还有众人皆知的《三国演义》中曹操在中牟被抓的故事。

中牟自古以来名人辈出。

列御寇:东周威烈王时期郑国圃田(白沙乡西古城村)人,当时著名的思想家和寓言文学家,史称列子。

潘岳,字安仁,世称美男子潘安。城关镇大潘庄人,西晋文学家。其《西征赋》、《秋兴赋》、《寡妇赋》、《闲居赋》、《悼亡诗》等都是诗赋中的名篇,至今仍为文学史家所重视。流传后世的有《潘黄门集》。

史可法,字宪之,祖籍直隶(河北)顺天府(北京)大兴县,于祖父时移居河南祥符县后史庄(中牟县狼城岗乡后史庄)。史可法早年以孝闻名于乡,崇祯元年(1628年)中进士,出任西安府推官,后迁户部主事、员外郎、郎中。

孙树仁,中牟县白沙乡朱庄村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生前任解放军0069部队军需助理。在1950年的一次战斗中,孙树仁率领战士冲入敌阵,活捉匪团长一名,缴获60炮等武器。1958年7月25日,孙树仁为救马兆秀母女得救了,中电身亡,年仅28岁。

有请各位了解中牟县历史文人志士,多多指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