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为什么国人宁愿买简配合资车,也不买高配国产车?

WdLsp_缈


这个问题分开说,简配合资固然存在但不要一棒打死。像早期的大众进口版维持双增压动力,而国产化后采用单涡轮增压,再譬如早期市场闹得沸沸扬扬的后防撞杆的简配等等,这类的配置缩减大多可以理解为国情化简配,亦是为了压缩成本进一步降低售价,再就是国内法律法规并未在车辆安全方面做出相关硬性规定,算不上无商不奸,毕竟商业化利润为先。

不可否认自主品牌的崛起对合资品牌的冲击,特别是20万以内的消费市场。紧凑级依旧是主力军的今天,也是自主品牌产品线选择最丰富的区间,不说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本身影响力的溢价差,就配置级而言随便抓一辆自主品牌即使是低配也有着合资品牌中配的水平,自主品牌们在消费者在意,极容易彰显性价比的领域的如丰富配置、超大乘坐空间以及低廉的售价等都做到极致,让人有种买到即赚到的心理感受。

但实际上配置、空间等领域都是浮于表面的产品力,而对于底盘架构、发动机和变速器可靠性、动力总成标定以及底盘调教等技术核心领域与合资品牌还是有着巨大的代差,更不要说内燃机以外的混动领域的差距,这种差距并非用钱可以解决的(除非品牌收购),对于正在正向研发路上煎熬的自主品牌们,技术和经验需要时间的沉淀。

自主品牌们在紧凑级和SUV市场可以通过性价比赢得市场份额,但对于中级以上,就不单纯是性价比为先了,随着购车预算的见长,人的欲望也在不断提升,当空间早已“脱贫”时,品牌影响力也被列入考虑范围内,例如20万级大多是合资品牌的天下,30万级别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奔驰宝马奥迪一样。从产品角度30万级的普通品牌绝对比豪华品牌在各方面都更具备诱惑力,但为什么豪华品牌依旧强势的占据市场份额,这就是品牌附加值的意义。(亚夫)


DearAuto


这个我有切实体会

没买车时

别人都是买的啥哈佛 东风 还有我不知道的牌子

然后就听朋友说

妈蛋 过个坎 排气管掉了

妈蛋 这是什么故障灯 亮了

妈蛋 4s店说5000公里就要保养

我一个烂摩托骑了两年 机油都没有换过的笑了笑

然后 我买车了

买个大众自动低配 然后

那边朋友车已经贱贱的卖了



体彩排列三大师


小的时候大家都是普通翻盖铅笔盒,姑姑给我买了一个多层抽拉翻盖多功能文具盒,好多格子,盖子,小抽屉,看着同学羡慕的眼光,我感觉一种无法形容的满足感爆棚,但是每次找橡皮擦得打开三四个盖子,找笔要翻来覆去的打抽屉都让我烦躁,更不用说下学回家,人家一装一盖走了,我得一个一个格子检查,再看看书桌书包看看有没有没装进文具盒的文具让我苦闷不已,可是看到别人羡慕的目光,我只能优雅的打开,关闭,抽拉,关闭,优雅的操作着


A调脦浪漫


我第一辆就买的国产,当初对比好多车,看来看去就国产车好看漂亮,内饰豪华,配置还高,关键是价格便宜呀。下手时也犹豫了,怕便宜没好货,不过看看路上也有好多同款在跑着,身边也有说国产车早不是以前的国产了,有进步了,想想也是,不好的话也不会有人买他了。后来提车了,开了三月各种毛病就来了,飞车,无故熄火,油耗巨高,关键是毛病修不好,一到4s就好,开回来就出毛病,都服了,因为没钱,还是坚持开了五年,中间换了节温器,节气门,水壶盖,水箱,电瓶,碳罐,油泵,转向机,起动机,火火花塞,缸线,三元催化,开到五万公里的时候烧机油,大修了一次,修完了还是有飞车,掉转,熄火的毛病,然后第五个年头给卖了,实在是烦心。上一次当就够了,以后再也不动国产车了。还有那豪华配置,平时根本也用不上,对我来说就是鸡肋一样,能当好交通工具就Ok了,其他都是浮云!


老有2B对人不对事


我举得这很正常啊,买车的话,性价比确实很重要,但它不是唯一的标准。假如同样价格,车子更大更快、配置跟高就值得买的话,那样不止合资车不用卖了,进口车也不用卖了。

像我妈现在开飞度,当时也去看了哈弗H6,宝骏510。当时第一个要求是自动挡,第二个要开起来满意,后两者确实是好,配置要高得多,但是自动挡车型试驾下来并不是很让人满意,所以最后选了飞度。这就是为啥不买高配国产车的一个原因。

再就是大部分人会觉得合资品牌更有面子,所以买车时候倾向于选合资。再就是这有点像有人喜欢买第一个级别的顶配,有人喜欢高一个级别的低配一样,不是所有人都看重配置,他们可能更看重车的机械素质。

而且合资里确实有些品牌像大众、本田,经常偷工减料,但也有像丰田这种,不管他营销怎么恶(加价),造车还是很踏实的。而国产品牌偷工减料的也不少。我觉得还是尊重市场的选择,才能促进自主品牌的发展。

如果无条件的支持国产车,那才真是害了它。都说惯子如杀子,如果我们对自己的孩子不严格要求,那他们只会不思进取,最终失去竞争力。

远的不说,就说新能源电动车,前几年自主品牌有补贴,拼命的宣传造势,政策是相当到位了。可是谁做好了?原来像模像样的比亚迪现在都快不行了,结果特斯拉进来,一家能打的都没有,好不容易营造的环境,要被美国人摘果子。

而中国汽车工业飞速发展的这些年,恰恰是市场逐渐开放的这几年。吉利、长城为什么能冒出来,因为虽然国外品牌进来了,但是变得激烈的竞争同时把那些不思进取的企业打得够呛。有些企业在市场受保护的时候,有各种资源,反而可以把吉利长城这些想作为的企业压得死死的,直到市场变得“公平”了,他们慢慢被淘汰。

中国的家电行业、手机行业,也是如此。敞开竞争,才能拼命去研究市场,拼命提升自己,一直被保护,一直被输血,怎么可能长得大?家电行业不用多说,就连以前说多难多难的电子行业,现在也出现了华为,也出现了中芯国际。以前说起造CPU好像是不可能的,现在14nm的芯片都可以量产了。


老胡评车


2010年9月份吉利远景1.5MT,现在16万多公里,换过的清单如下:1雾灯灯泡远近光刹车灯灯泡若干2大灯总成老化发黄,更换3冷凝器老化漏氟更换4发电机损坏更换4电瓶使用七年才更换5点火线圈损坏更换6火花塞十五万公里更换7挡把套褪皮老化更换8仿皮座椅老化未更换9玻璃升降器失灵更换10汽油泵更换11后备箱弹簧拉杆断裂更换。12水箱破裂更换。13暖风水箱堵塞未更换。发动机震动噪音增大,主副驾驶门下梁锈蚀已挖补修复,车身两遍门下纵梁锈蚀开始老化,支千金的时候会顶穿。当然也有优点,下雨有遮挡,冬天有暖风,酷暑有空调,寂寞有音响顺便说一句,这车原装音响真的挺棒的,无聊的时候可以兜风,应急的时候从没有把我撂道路上,带着家人旅行也是可靠的伙伴,我真的决定,下一部车一定不会再选择自主品牌。


用户5101605263298


但是我们可以简单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出现题主所描述的现象——价格相近的情况下,不买发展较好的国产车,为什么?

品牌溢价能力(面子刚需)

什么是品牌溢价能力?通俗的讲同样一张牛皮,如果给到louis vuitton来做条皮带,那就是起步4000元,给到CK那就是起步1500元,给到农村大集市也就20元起。差距体现在使用者对品牌整体表现的认可(归属感、认同感、圈层社交)。也就是说,哪怕心里一万个不愿意承认,十万的大众也确实要比十万的吉利,在品牌溢价方面带来的感受是不一样的。车以类聚,人以群分。开奥德赛的人不太可能跟高尔夫GTI车主玩到一起去。

整车综合实力之配置篇

我相信这个也是题主最大的疑惑之一了。在配置方面的差异化可以看做是一个厂家、一个品牌逐渐成熟的过程。我记得2000年以前的时候,相比于德系车而言,日系车就是性价比高的代言词,高举堆配置的大旗冲击对手,再过了几年韩系车接过大旗,再过了几年旗帜传到了中国车手里。发展较晚的品牌为了抢夺市场,只能依靠一些有噱头的配置去吸引消费者,然后有了资本后再提升产品的硬核竞争力(机械素质层面)。现在看来,还有哪个日系品牌是靠着全景天窗、真皮座椅、LED大灯去争市场的了?

堆配置的做法其实是双刃剑,一方面很多越级配置的下放,让很多喜欢尝鲜的消费者享受到了好处;另一方面由于厂家本身的渠道运营能力有限,很多大牌供应商不供货或者限量供货导致只能用小厂的配件。这样一来品控不到位,留下了“小毛病不断”的口碑,日积月累之下,甚至给很多不懂的消费者一种“国产车一时爽,三年养活修理厂”的错觉。所以,一个主机厂一个品牌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不要盲目堆配置!

整车综合实力之硬件篇

其实国内的消费者都是在被教育中逐步成长,从最开始的敲铁皮,按引擎盖到听开关车门的声音,再到扒车身胶条看焊点,再到车门站人,再到看“五星批发部”评分,最后到中保研的测试,一路走来,我们作为普通消费者,尤其是已经换过两次以上的车主来说,理性看待一个车已经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平心而论,在相同价位之下。咱们中国车不论是外观设计,内饰做工,细节处理,科技配置,空间利用都有自己的优势,敢于对比任何一台主流合资车。这点我相信很多人都已经认可了,尤其是大家对车理性看待之后,合资与国产之间的认知认可差距正在逐步缩短,我相信终归有一天,大家原因买国产车并不是因为价格低配置高!

但是合资与国产真正的差距其实在于机械素质层面的积累。为什么这样说,有些东西可以借鉴可以模仿,比如外观,配置等。但是发动机与变速箱的匹配,整车底盘的动态表现,这些是必须硬桥硬马,真刀真枪实战积累的经验。而这每一项都不是说用“PPT”就可以造出来的,也不是随便外采一个发动机,变速箱就能够实现,也不是随便“逆向研发”底盘就能蒙混过关的。

结论:其实不难看出来,之所以会出现题主的所讲的问题。我认为是这样的排序造成的:

  1. 品牌认可(面子/情怀)的需求“>”硬实力(整体机械素质的表现)“>”软实力(配置,外观,内饰等)——现阶段消费者的购车观点;
  2. 硬实力(整体机械素质的表现)“>”品牌认可(面子/情怀)的需求“>”软实力(配置,外观,内饰等)——这个是我认为正在逐渐过渡到购车观点;


最后,如果您认可或者喜欢我的观点,点击关注不迷路!与我一起了解更多关于汽车的闲谈趣事吧!


恒之峰


每家车企的市场定位不一样、你能看到买合资车的多,说明国家强大了,民众有钱舍得花。也有很多买国产车、因为技术也慢慢跟上来了、而且国产车便宜很多、同样的价钱能买到豪华国产车、却买不了一辆上档次的合资车。一分价钱一分货、同样的变速箱、技术性质不一样、你像6AT自动、没法和9AT比吧。买车真不能四盯着外观、内饰。你总归得看看 发动机排量马力?变速箱变档档位数?底盘性质是后驱前驱?两驱四驱?四轮独悬、还是非独立。不管国产合资、同样的配置你还得看厂家能压榨出来多少动力吧。你不要搞、同样的条件你搞能出来200p马力、到另一家手里了只能搞出来个150p。这叫什么啊、这就叫技术哦。

不管买什么车、国产也好、合资也好,适合当下的自己、觉得够用就可以。我第一辆车就是小型国产SUV、便宜实用、当下适合我。后面条件好了、我也会换、也会换合资,每个人的消费需求不一样了。每个时段都有适合和陪伴自己的一辆车,不管是合资、还是国产、那只是代步工具。


菜鸟V机长


个人由于家庭教育、文化背景、性格不同,我就偏偏中意国产,支持国产。我有三辆车都是国产,一辆东风皮卡,一辆长安面包(8万公里在使用),一辆帝豪。我穷也好我富也罢,国产总得有人支持。一路上总是坎坷的,不断突破不断改进创新。任何人任何事物都需要不断总结,需要时间的沉淀来完善。自信、自主才是王道。





沃布吉岛


这个问题问的该怎么回答呢?毕竟宁愿买简配合资车和高配国产车之间的问题,有好多方面。

一,有些人感觉国产车的三大件不如合资,这些人大部分是经历过普桑年代的人,为何大众在国内卖的如此好,就算大众爆出了大大小小的问题,但是依然阻挡不了买车人。还有就是当初国产车刚开始销售时,因为大大小小的质量问题,让不少人对国产车望而却步,但是技术毕竟是一步步提升的,现在国产车的质量已然改观,购买人群也增多,但是依然改变不了少数人对国产车的歧视。

二,面子问题,国人总摆脱不了的面子问题,攀比问题,别人买个5万左右的车,自己家一定要买个七八万的,就像过年回家,一年一度的乡村车展就开始了,谁家买的什么车,谁家花了多少钱买的,用不了一天,全村都知道了。还有就是同事之间,就像某些人买了一个赛欧,别人问他买的什么车,他肯定会说雪佛兰的,就算同价位吉利帝豪配置比赛欧高,空间比赛欧大,,如果他说买的是帝豪,肯定会觉得没有面子。

国人面子重于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