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8 共种一畦地汉苗一家亲 龙门龙江一菜场演绎民族团结故事

共种一畦地汉苗一家亲 龙门龙江一菜场演绎民族团结故事

均记菜场负责人何春生(中)和苗族工人。

龙门县龙江镇均记菜场是广东省菜篮子基地,占地1500亩,共有120多名工人,所产蔬菜供应广州、深圳、北京等地。这个地处惠州北部的菜场,每天演绎着民族团结的故事。原来,该菜场的120多名工人中,有84名是来自贵州的苗族同胞。苗族同胞和汉族村民一起,用心浇灌土地,种出鲜甜的蔬菜。

120多名工人中有84名苗家儿女

龙江镇均记菜场横跨该镇沈村和布心村,土地平坦,田畦遍地,即便是冬季,也种满了绿油油的蔬菜。菜地上,到处是躬身劳作的工人,男女都有,有的割菜,有的除草,有的装菜上车,一派丰收景象。

这群劳动者中,有84人是来自贵州省安顺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的苗族同胞,他们在此挥洒汗水已历经数个年头。贵州紫云距离广东龙门有上千公里,他们为什么不远千里来到龙门耕地种菜?

据龙江镇均记菜场负责人何春生介绍,他2006年来到龙江种菜,一开始很难招到工人。2007年春,他在博罗县公庄镇偶遇一位苗族人罗进,当时罗进在博罗帮人种菜,何春生开出较好的待遇,问罗进愿不愿意过龙门帮忙种菜,罗进一口答应。就这样,何春生将罗进“挖”了过来。

“罗进认识很多在广东务工的苗族人,于是,在他的介绍下,越来越多的苗族同胞加入我的菜场。”何春生说,苗族同胞大多以家庭为单位进入菜场,都是通过互相介绍过来的,且基本都来自贵州紫云。

勤劳耕作,在老家建起房子

今年35岁的苗家汉子杨通明,2011年来到龙江镇均记菜场上班,和他一起前来的,还有他的妻子和孩子。杨通明在2000年便从贵州紫云老家出来,到广州花都种菜,后在老乡的介绍下,来到均记菜场。

杨通明说,在老家由于地处山区,耕种收成不好,谋生不易,很多青壮年都外出谋生。在均记菜场,他的工资在收成旺季每月有七八千元,淡季也有四五千元。在菜场工作多年,他和妻子吃住都在菜场,以菜场为家,除非老家有急事,一般很少回去。经过辛勤劳动,他们已经有了一些积蓄,在老家建了房子。目前,大女儿回老家上学,准备中考;小儿子跟在身边,在龙江的一所小学上学。

据杨通明介绍,苗家人漂泊在外,幸好有雇主和当地村民照顾,让他们可以安心工作,用勤劳改善生活。

苗族人民很喜欢养鸟。很多苗族同胞把这个习惯带到了菜场,包括杨通明。他们通常把鸟笼放在菜地旁,工余休憩时刻,便逗逗鸟儿,以此为乐。

融洽相处,共创美好生活

对菜场负责人何春生来说,聘请了80多名苗族同胞,他觉得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又常常感觉到肩上多了一份责任。“他们是少数民族同胞,需要多留心照顾。”

为了照顾苗族工人,何春生为他们配备了24小时通空气能热水的宿舍,在春节、中秋等节假日,他会发放加餐补贴。由于大人在菜地劳动,苗家小孩便常在菜地“撒野”,何春生也网开一面。一旦有哪家小孩生病要看医生,何春生从不扣除大人当日的工钱。

“苗族同胞很淳朴,也很勤劳,通常凌晨四五点出工,晚上七八点才收工。”何春生说,有时为了赶车上货,很多苗族工人一叫便到。“他们真的是在用双手争取自己的幸福,农场的发展,离不开他们的辛勤付出。”

虽然漂泊在外,但菜场的苗族同胞与当地村民相处融洽,从未有口角或打架现象,他们和汉族同胞一起,用勤劳的汗水,浇灌出鲜甜的蔬菜,奉献给千家万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