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修故宫的人怎么把故宫修歪了?

衰默


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


唐代骆宾王的一首诗,让人们对故宫充满了幻想。故宫修建于燕王朱棣时期,当时是在夺取建文帝朱允炆天下之后。对于之前的老都城南京也有了芥蒂之心,于是想重新搬都城。

最后用了十几年时间才把材料找齐,又寻找天下能工巧匠,耗费十几年时间,这座庞然大物才算是落成。在古代封建社会当中,天帝住在紫薇星的位置,也位于天庭的正中间。天上和人间对应,因此也就把北京称作是紫禁城。

到底是谁发现故宫是斜的?

在中国古代一直强调主位是坐北朝南,故宫作为皇帝的行宫,一定要做天下之北,朝天下之南。到底是怎么发现它是倾斜的呢?是不是由于当时的测量有误差?毕竟建造的时候还是清朝时期,技术不到位还是有可能的。

发现故宫倾斜的正是一位老先生夔中羽,事情还要回溯到上世纪50年代,当时整个北京城到处都在翻修。工人曾经在故宫的中轴线两端,挖出过石质的老鼠和马匹。


而根据我们天干地支纪年法,子为鼠午为马,也就是说北京城的中轴线,其实正是沿着子午线来的。其实不要小看中国的天文技术,早在唐朝的时候,中国人已经准确的测量了子午线的位置。

所以明朝建造故宫的时候,是不可能因为技术不够成熟,而造成的测量的误差。那么到底差了多大呢?

夔中羽老先生曾经做了一个实验,他找了几幅大型的北京城地图。测量了北京故宫的永定门、钟楼、地安门附近等地,寻找到了实际上的中轴线。但是与子午线对比之后,发现他和中轴线竟然差了两度多。

有人不禁要问了,夔中羽老先什么身份,他的测量到底准不准确?他没退休之前曾经是中国测绘学研究院的研究员,当年在两弹一星工程建设当中,他还曾经立下过汗马功劳。所以他并不是一个外门汗,而是实打实的行家。


其实第一个发现这件事情的并不是他,很早之前就已经发现了。只是感觉没什么大不了的,就没有深入考究。但是夔中羽老先生却不这么认为,他感觉里面有大文章可做,于是就深入研究了起来。

北京故宫偏斜的一二可能性!

夔中羽查阅故宫建造历史发现,虽说故宫是完善建造于明朝,但是它的基地却是元朝的元大都。当时建造元上都的是刘秉忠和郭守敬师徒两人,用了18年时间,才把元上都(古开平,忽必烈老家)建造完成。

两人都是非常有名的建造大师,在测量上基本上不会出现误差。更何况在考古宋朝都城复原上,曾经发现宋朝都城中轴线完全符合子午线。元大都(北京)建造的时候,水平不可能比宋朝差,连最起码的现都画不直。

夔中羽却在偶然之间来了一个灵感,如果把故宫的中轴线往两端延长,会发现中轴线恰直指元朝古都元上都(古开平)。这里曾经是忽必烈的发祥地,也就是他的祖地。


而进一步测量发现,北京永定门到古开平两者相距270多公里,古开平又偏离了位于北京的子午线十几公里。经过计算发现,北京的子午线和北京与古开平的连线,中间偏差了三度不到的距离。

这也从侧面说明,元朝刘秉忠当初选址建造元大都的时候,把元大都与元上都的连线作为了基准线。不过后来用GPS测量发现,中间还是有一部分误差的。毕竟如此远距离的的测算,元代的技术还是达不到的。

而后来的故宫之所以会偏,其实是在元大都的基地上建造,难怪会偏移了。那么不仅有疑问了,元朝为什么这么费劲,不好好的坐北朝南?

其实这关系到元朝的两都巡幸制,开始于元世祖忽必烈时期。因为两地温差比较大,冬天元上都比较冷,元世祖就到元大都办公。夏天元大都比较热,元世祖就跑到元上都办公。

不过也有人对此提出疑问,说不知道夔中羽老先生用什么地图测量的?竟然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因为他们用现代GPS再次测量之后发现,两条测绘现实际情况是:
北京中轴线即毛主席纪念堂——奥林匹克公园一线,与毛主席纪念堂——元上都一线,两者的偏差并不是当年测的三度不到,有关于真实情况还有待考察。


史之策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故宫并没有修歪,所谓的“故宫修歪了”只是一个误解。

修歪说的是北京的中轴线和北京当地的子午线偏离。事情是这样的:2004年我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的一位退休的老研究员夔中羽先生发表声明说,北京的中轴线和子午线有大概两度的偏离。事情一经报道,立刻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后来在大家的见证下,夔中羽老人分别在永定门,地安门和钟楼三个地点进行了“立竿见影”的实验。

立竿见影实验是这样的:在北京的中轴线上贴一条长长的黑色胶带,要窄。然后在三个地点分别立下一根两米高的竹竿。等到中午12点时,观察竹竿的影子与黑色胶带的夹角。如果两者之间并没有夹角,完全重合,这就说明没有偏,即故宫没有修歪。如果两者之间有角度,并不是完全重合,这就说明故宫修歪了。

尽管当天实验结果显示两者之间有两度左右的夹角。如果按照这一结果,也就意味着北京的中轴线,从永定门到钟楼已经偏离了300多米,是名副其实的修歪了。但是有人立马就指出:北京位于东经116.39°,而我们使用的北京时间是东经120°的时间。

也就是说北京时间并不是北京当地时间。所以,北京时间的12点和北京时间的12点是有区别的,两者相差整整14分28秒。所以夔中羽得到的子午线实际上是东经120°的子午线,并不是北京的子午线。

故宫虽然是在明成祖时期修建的,但是北京中轴线的确定却是在元朝。因为北京在元朝是元大都,是元朝两个首都之一。故宫是仿照南京故宫而修建起来的,故宫也叫紫禁城。所以两者的建筑风格是一模一样的。只不过北京故宫用的料更好一些。

什么是子午线?

子午线在地理上叫做经线。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一条线,而是一种想象出来的辅助线。其始点和终点是地球的南北两极,指示南北方向。现代人观察到,在地球表面上某些固定的点观察某一固定的星星,其上午和下午出现的时刻是相同的。

比如紫薇星,它在3点钟出现在了一个位置,在同样的位置上15点也会出现一次。子午线的子说的是子时(0:00-2:00唐朝之前,唐朝之后提前一小时),午说的是午时(12:00-14:00唐朝之前,唐朝之后提前一小时),这两者将一天分为了两半:上午和下午。

现在经线的制定是把地球假设为一个完美的球体,规定英国伦敦格林尼治皇家天文台(旧址)埃里中星仪的子午线作为时间和经度计量的标准参考子午线又称为本初子午线(0°)。完美球体的球面是360°,再通过计算得出地球各个纬度的周长,两者相除就可以得到每两个经度的距离。

在古代科学技术并不发达到时候就能如此精确地确定北京的子午线,实在是要为古人的智慧喝彩。但是在感叹古人的智慧的同时,我们应该秉持严谨的科学态度。切忌粗心马虎,切勿闹出笑话。


无笔


2004年,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的一位研究员在测绘地图的时候发现了一件事情,这件事情震惊到了他,那就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偏离了子午线。

当时他初一发现这一事情的时候还充满了怀疑,甚至不太相信,因为中国古人比较讲究这些事情。但是后来经过几轮验证,他们终于确定北京城的中轴线真的修歪,与子午线偏离了。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编制是非常厉害的。汉武帝时候就修订了完整的历法书《太初历》,后来,元朝郭守敬所主持编订的《授时历》更是被誉为大成之作。

因此,轻易来说,修故宫的人绝对不会把故宫修外。但是事实又的确是故宫歪了,这是为什么?

故宫之歪并非无意之歪。

中国古代历来讲求风水,尤其是皇家建筑其中更是有很大的讲究,必定符合五行阴阳之学说。那么故宫中轴线之外就绝对并非事物无缘无故。

古代风水中讲物极必反,极阴必阳,凡是中式建筑从来都不要求正南正北,这样的建筑即使是普通人都不愿意要,更何况皇家。中式建筑都会选择稍微有一点偏向东南,这样来讲,故宫偏了中轴线也就是理所当然。

另外,今天故宫始建于明朝,但其实它的规模和基础应该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古代很多建筑都会和远方的建筑联系在一起,当我们打开地图,沿着故宫中轴线所指,你就会发现故宫所在的中轴线刚好指向内蒙古的锡林郭勒正蓝旗,此处是古代元上都,也就是忽必烈的发家之处。

虽然故宫的中轴线偏离子午线,但绝并不是故意无意中把故宫修歪了,而是考虑到了很多的因素才会有如此做法。


是阿维啊


为什么要说故宫歪了?

或许这只是个错觉。

某一天,有个地理学家,或者是历史学家,把故宫往地图上一放,惊奇地发现某条子午线竟然差点和故宫的中轴线重合了。

咦!

这是怎么回事呢?

经过无数次重新的绘画和推敲,发现确实是没有重合,只是巧合罢了。

那会不会是故宫修歪了呢?是故宫的设计者蒯祥弄差了?还是负责修缮的官员开了小差把图纸看错了呢?

  • 首先,我们了看看那条所谓的中轴线吧

这条中轴线,在大家的印象中是正南正北的方向,它穿过大殿、城门、龙椅、天坛……

都在那条所谓的中轴线上。

这条中轴线或许只是建筑设计的需要,是城市规划的需要。

可偏偏我们非要把它和所谓的经线给扯上关系。

  • 再我们来看看故宫是不是真的修歪了

故宫分前朝和后寝,前朝有三大宫殿,是皇帝处理国家政事的地方。这后寝是皇帝的睡觉休息的地方,东西各有六宫。

故宫的规划与建筑布局运用了五行学说的观念。男为阳,女为阴,男在前,女在后。所以前朝三大宫殿在前面,三宫六院在后面。

作为皇帝的行宫,一定要坐天下之北,面朝天下之南。

这些设计者和修建的人都考虑进去了。

故宫作为24个皇帝的生活和执政的地方,它真的没有修歪。

歪的是我们胡乱扯关系。歪了吗?没歪。


咸鱼聊史


首先【越关】要说一下,故宫坐落于北京的中轴线上,很多人说故宫在修建的时候修歪了,实际上是说北京的中轴线和子午线偏离了。但真正的情况是故宫的中轴线和子午线没有任何偏差,故宫在修建时也并没有修歪。



故宫“修歪”的经过

故宫作为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宫殿,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精华所在,从选址到建成无一不凝聚了古人的智慧。关于它修歪了这件事要从上世纪的一次施工说起。

上世纪50年代的一次施工中,人们从地安门地下挖掘出了一只石鼠,从正阳门地下挖掘出了一匹石马。正阳门俗称前门,地安门俗称后门,它们都是北京中轴线上的标志性建筑。而在古代天干地支中,子为鼠,午为马。很明显北京中轴线就是古人认为的子午线。



到了2004年,一名叫做夔【kuí】中羽的退休老人说北京的中轴线和子午线有些许偏离。夔中羽老人退休前曾经是我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员,在测绘方面有着工作40多年的工作经验,因此这件事立刻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夔中羽老人当时也比对了多张北京卫星地图和飞机航拍的地图,又在永定门、地安门和钟楼三个地点进行了“立竿见影”的实验。立竿见影即在北京的中轴线上贴一条长长的黑色胶带,然后在三个地点立下一根2米高的竹竿,等到12点时测量竹竿影子和黑胶带之间的夹角为2度十几分。根据这一结果,北京的中轴线,从永定门到了钟楼已经偏差了300米。



古人技术真的有所偏差吗?

我国古人实际上在很久以前就有了精确的测量技术。无论是唐朝的宫殿遗址,或者是宋朝的宫殿遗址,它们的中轴线都与子午线完美的重合,没有任何偏差。

按照这种情况,当时很多人认为北京中轴线和子午线偏差2度是有人故意为之。而北京的中轴线是在800多年前的元朝确定的,所以有人说是主持修建元大都的汉臣刘秉忠不满忽必烈,所以故意弄歪。

但很快人们发现,北京的中轴线竟然遥指元上都,也就是说北京的中轴线在延长之后,竟然和270公里之外的元上都遗址中轴线相重合,所以人们认为这是忽必烈故意为之。

当时人们猜测由于忽必烈采用了“两都巡幸制”,冬天时到达元大都办公,夏天时又回到元上都办公。所以为了体现两都和谐统一,便故意将北京的中轴线和元上都的中轴线重合,因此和子午线偏离。后来中轴线已经确定,所以便无法改正了。



实际上并非是故宫“修歪”,而是现代人测量方法有误

实际上故宫中轴线并没有偏离子午线,夔中羽老人之所以测量偏差,实际上是时间弄混了。

在这里【越关】先普及一个小知识,我们现在同用的【北京时间】实际上并不是【北京当地时间】。而是东经120度的时间。而真正的【北京当地时间】是东经116.39度的时间,虽然两者相差仅有3.61度,但时间差除了14分28秒。

搞明白了时间问题,就很容易说清偏差的问题了。当时夔中羽老人以“立竿见影”的方式测量时,选用的是【北京时间】,因此夔中羽老人得到的子午线,实际上是东经120度的子午线。

而元朝刘秉忠测量时,因为没有【北京时间】的概念,所以他选用了【北京当地时间】。所以刘秉忠得到的才是位于东经116.39度的北京子午线。因此元朝刘秉忠确定的中轴线并不存在偏差问题,而故宫当然也就没有“修歪”。



最后说一下北京中轴线遥指元上都中轴线的问题。元上都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草原之上,这里的经度正好是东经116.19度,与北京的东经116.39度仅仅差距了0.2度。所以两个都城的中轴线重合,只能说明古人都是准确的按照子午线确定了中轴线,并不能说明有其他的问题。


我是越关


皇帝坐歪了?

先解释一下修歪了的意思。

中国古人修房子讲究风水,正房都要正南正北。

皇家更要如此,故宫作为皇家的禁城,必须讲究正位。

名不正则言不顺。坐不正更要命。

题目中说的故宫修歪了,简单说,就是整个皇城的中轴县和地球的子午线有偏差。

中轴线偏了,以中轴线为基准盖的房子自然都跑偏了。

这个问题,最早是2004年,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的一位老专家夔中羽发现的。当时,他在设计航拍北京城中轴线上建筑物的飞行路线时,意外发现这条中轴线竟然跑偏了。而围绕中轴线设计的故宫等,都稍稍偏向东南。

这个发现不得了,难道古人算错了?

为了慎重起见,夔中羽和其他专家决定实地测一下。他们在中轴线的最南端——永定门,立了一根2米长的杆子,并在地上画了一条6米长的中轴线,在正午时,太阳正好经过永定门中天,如果中轴线没有歪,杆子投影应该和地上画的线重合。但实际上,他们测量,两者之间有两度多的夹角。

故宫确实修歪了!

这个偏差别看只有两度多,但是从起点永定门到终点钟鼓楼,整个中轴线就偏出了300多米啊。古人测量技术会这么不精确吗?

综合各种因素,现在有几种解释:

1、不是古人的原因,是时间的原因,地球跑偏了。

北京皇城的规划最早是元代设计的(明代虽然拆了元大都的城垣,但城市大格局没有变,中轴线还是原来那一条)。从元代到如今已经七八百年了,地球绕着太阳转的方位角,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导致子午线偏了,不能怪古人。

2、人文原因:我是故意修偏的。

夔中羽不相信古人会计算出错,而是认定必有其他深意。他在地图上将北京中轴线向北延长下去,发现延长线北去直到内蒙的锡林郭勒,也就是古开平城,元朝的上都。这就好解释了,人家元朝的皇帝这是不忘本啊,我身虽在北京城,我心依然在草原上。寸心如斗柄啊。

3、皇权对神权的避让?

虽然,中国古人讲究正南正北,但是,同时,又有物极必反、日满则亏等阴阳消长的理念。所以,很多建筑实际上并不是严格的正南正北,而是稍稍偏向东南。即使是皇帝老儿,也是只是天子,上天之子,也怕老天这个理论上的爸爸。皇权在神权之下,你皇帝老儿正南正北地坐天下,是不是太招摇,怕不怕不吉利?所以,稍微偏一偏也无妨。

这些说法都只是猜测,到底是古人计算失误,还是另有原因,就看你的文化立场了。

本来,人们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嘛。


饮水君


歪故宫的秘密。

1、故宫歪了多少?

故宫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也是我国著名的文化遗产,说起北京,中轴线修建方式让人印象深刻,北京的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往北经过正阳门、紫禁城、景山、钟楼、鼓楼,全长大约为7.8公里。我国的很多城市都有中轴线,而且往往是和子午线相一致的。什么是子午线?子午线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连接南北两极的经线。中科院夔中羽研究员经过精确的测量和计算,发现北京中轴线逆时针方向偏离子午线2度多。


2、为什么故宫被修歪了?

有人说,这是因为古代人测量技术的不足造成的,其实这种说法很可笑,因为,追溯北京的建设历史来说,元朝曾有过大规模建设,到后来,朱棣迁都北京后,再一次进行了大规模建设,故宫就是在这个时期建成的,根据历史记录,我国从唐代开始,就完全掌握了精确的测量技术,修建北京城时,根本不可能出现测量误差。从技术上否认了测量误差后,最有可能的就是人为的设计。古代人对于风水非常信仰,唐代的袁天罡和李淳风就是杰出的风水大师,所以,按照惯例,修建北京城时一定会从风水学上加以考虑,毕竟这关乎国家命运,我们都知道,由于地球磁场的原因,有一个地磁偏角,之所以把故宫修歪了,正是古人修正这个地磁偏角的高明之处,经过这么一修正,故宫就真的和子午线完全重合了,也就是最好的风水了,大家看看,我们的祖先厉害不?



智者说历史


我国有四大发明,作为最早发明指南针的国家,怎么修出来的故宫竟然是歪的呢?


大家都知道,北京故宫修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命令按照南京皇宫为模型,修建北京皇宫。从1406年决定修建到1420年建成,历时14年时间,耗费庞大的人力物力,才造就了如今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随着现代遥测技术的进步,如果注意观察,就能发现故宫的中轴线偏离了北京中轴线,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指南针的国家,在修建故宫时,已经具备了准确判断正南正北方向的能力。因此,故宫轴线偏离北京中轴线是有意为之。这一发现也引来诸多历史和考古学家的兴趣,大家众说纷纭,但是均没有可靠实例来证明自己的说法是正确的。直到 夔(kui,4声)中羽 故宫偏斜解释的出现,这些争论才告一段落。

夔中羽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曾任国家测绘局科技委委员,中国遥感应用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诸多职务,1961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地理地图专业。2004年,他在参与设计北京中轴线建筑航拍纪录片时发现,故宫中轴线与北京中轴线存在偏斜情况,于是找到北京城市规划负责人咨询。具其介绍,其实早就知道该情况,由于偏离不大,也就一直没有公开。

作为研究员的夔中羽老师一直无法释怀,直到跟某朋友聊天时偶然提起古代建筑的方向有时与远方的地物有关,这让他的思维豁然开朗。故宫虽然是由明朝建设,但是它是在原来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因此,这种偏斜会不会是元朝初建时就已经形成了呢?

元朝起源于蒙古,蒙古族以游牧为主,成吉思汗在南征北战中将自己的皇宫建在哈刺和林(在今蒙古国境内),后称为元上都。直到忽必烈以原金朝中都(现北京)为首都,建造元大都。夔中羽老师通过对地图研究,来到的古开平元上都遗址(现称 “兆奈曼苏默”)实地测量。在元上都东郊,夔中羽用GPS卫星定位仪,使自己站到由北京向北引过来的延伸线上。向西望去,可以清楚地看到元上都用石头砌的东城墙。这说明:故宫南北中轴线向北的延伸线,经过270多公里以后,正对元上都古城墙。

虽然就此印证了元大都(现故宫)与元上都对应,有可能是造成故宫中轴线偏斜的原因,后人仍然存在很大的疑惑。

1、故宫建于明朝,在元大都基础上建设,在修建时完全可以对这个偏斜进行纠正,为什么当时没有纠正?

2、以元朝当时的建设能力,距离270公里实现两地轴线的对中,有非常大的困难,他们是如何实现的?

3、中国都讲究坐北面南,南为尊、北为下,如果中轴线是偏斜的,那一直以来皇宫的座椅不是都摆偏了吗?


历史就是这样,给人留下无限遐想的空间,让大家费尽心思去琢磨它,又琢磨不透。思量再三以后,你仍然不能准确的确定它背后的真实原因。只能等到有新的发现和新的解释,才去推翻前一个理论,但仍然不能肯定的说这就是事实。研究历史的乐趣正在于此。


手机故事汇


故宫是中国传统建筑精华,世界建筑文化规模,怎么会修歪呢?其实故宫建筑并没有歪,歪的是故宫乃至整个北京城的中轴线,它不是100%的竖直,略有2°偏离。

中国古代建筑特别是皇家建筑,都是呈中轴对称,不仅北京故宫是中轴对称,汉、唐、宋等朝代的皇宫也是中轴对称的布局,这不仅因为中轴对称有一种视觉美,还体现了“中正无邪,礼之质也”的儒家思想,成为古代建筑设计乃至城市布局的“潜规则”。

中轴线是南北方向,与子午线相吻合。北京故宫就沿着一条南北向的中轴线排列,这条中轴线从永定门起,经正阳门、天安门、太和殿、景山到钟鼓楼,全长7.7公里,不仅贯穿了故宫,还贯穿了整个城北京城,把外城、皇城和内城串联起来,故宫建筑群中最重要的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左右对称,向两旁展开。

长时期以来,人们都想当然认为这条中轴线是绝对竖直的,无人怀疑。

但在2004年时,一名叫夔中羽的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退休研究员在仔细观察高清巨幅《北京卫星影像图》和《北京航空影像图》后,发现北京城的中轴线有些许偏离,再看故宫也被这条中轴线“带歪”了,再精准一些,就连皇帝坐的龙椅也是歪的。

这一发现引起众多专家学者强烈兴趣,经过技术测定发现,故宫的中轴线向西侧歪了一点点,跟子午线之间有一个约2°的夹角。

这是什么原因?难道是古代科技水平有限,测不出子午线的精准角度,出现了些许偏差?还是说修建故宫时,负责设计的工程师故意做了手脚?两样都不是。

关于故宫中轴线偏差的问题,目前有两种主流说法。

1,元世祖忽必烈的手笔

故宫虽然在明成祖朱棣才开始营造,但北京作为大一统王朝的都城,却在元朝便开始了,而元朝的都城除了元大都(今北京)以外,还有元上都(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

元上都是元世祖忽必烈建造的,主持修建者是汉人刘秉忠,完全符合子午线正南正北走向,但元朝迁往大都后,皇宫仍由主持建造,中轴线却偏离子午线2度。

令人惊讶的是,如果把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北延伸,这条中轴线恰好指向元上都。

于是有专家学者推测,忽必烈在修建元大都时,有意让大都的中轴线指向元上都,使得两个都城建立一种神秘的联系,表示蒙古的根仍在大草原。

2004年11月,夔中羽老先生亲自造访元上都遗址,利用GPS卫星定位仪进行实地测量,基本证实了这个猜想,尽管北京中轴线和元上都遗址中轴线略有几公里误差。

2,建筑风水学的规则

古人讲究风水,皇帝也不例外。建筑风水学认为,完全“正东、正西、正南、正北”朝向的建筑是“火坑龙”,住在这种地方不吉利,三代以后容易断子绝孙,还说这种朝向的建筑只有全都是和尚的寺庙——他们不近女色,不要孩子,当然不在乎。

皇帝呢,最怕的就是断子绝孙,肯定要回避“火坑龙”,回避方法就是让中轴线偏移。

其实除了北京故宫,清朝的沈阳故宫也是如此,不仅中轴线是偏移的,就连整个宫城的城墙都是不太规则的长方形,其中原因就更令人费解了。

这两种说法似乎都有一定道理,亲爱的朋友们,你认为哪种说法更合理呢?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几个意思?故宫修歪了?这事搁古代,皇帝还在的时候,那是有多少个脑袋瓜子都不够砍的!

话说咱大华夏就一直强调这主位是坐北朝南,走哪那都是必须的,不能改。故宫是啥地方?那可是天下最大的四合院,皇帝的龙窝,吃喝拉撒睡外加办公都在这地弄,所以这一定要坐天下的北面,大脸蛋子朝着天下的南面,这不能有误差啊!

错那么一点,您也不用等皇帝跟你急,你自己个找把刀子,照着自己的大脖子,横着这么一拉就完了,少受点罪!

这块那可是元,明,清三代大一统王朝的帝都啊,就那龙座上可坐过三十三位皇帝,歪了,那也就是说,这么多皇帝他的龙椅都摆歪了,这可是大事,这事靠谱吗?

那么咱先把发现问题这事叨咕叨咕,让大家伙打个底了解一下。

这事,咱得往上个世纪整,五十年代那会,咱大华夏已经焕然一新,覆盖咱脑瓜顶上几百年的阴霾被扯掉了,那么北京这嘎达作为咱大华夏的心脏,经历了太多的心酸往事,残破了一点,所以就面临着一个整修的局面。

那会大家都是有劲往一处使,工人伯伯们这就修整故宫,就在故宫那中轴线的两边,挖出了不少的石头老鼠,石头马的。

为嘛会这样呢?其实这中轴线就是子午线,搁过去咱都知道,天干地支里边都说尽了,这子为鼠,午是马,所以搁这子午线的旁边埋上石头老鼠,石头马那是很正常的。

所以也印证了这故宫的中轴线其实就是子午线。话说这天文地理咱古代老祖宗那都是走在世界的前列的。

说了老半天,估计有人要问了:“嘛是子午线啊?听着挺玄乎的?”

没啥玄乎的,这其实就是一条不存在,但却是人为的把地球给分割了的线,说的通俗一点,这其实就是地球的经线,是地面连接南北两极的线,指向南北方向用的。

就这线,咱大华夏早在汉朝的时候,就有记录开始研究了,这到了唐朝的时候,计算出来的子午线和现在的子午线差不离,河南那地的子午线记录到历史书中,和咱现在的子午线一对比那叫个分毫不差。

您也别不信,咱举个例子,这是实物,话说北宋那皇城复原以后,他那当中间笔直的一条中轴线就和现在那子午线的位置是重合的。

所以咱大华夏测量子午线的位置那是跑不了的,一测一个准。

哎,这一扯又扯远了,咱拉回话头接着聊。

那么是咋发现歪了的呢?

话说夔中羽,这老先生是咱大华夏测绘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员,而且是头一批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的老爷子。

这事是他发现的,当时他设计航拍北京中轴线建筑的标准飞行路线,发现这北京城的中轴线和子午线偏了。

这可是大事,老先生一开始也不相信,用了很多地图,外加测绘手段,证实这中轴线稍微的偏向了东南方向,而不是咱一贯认为的正南正北。

后来,为了保险起见,老先生又进行了实地测量,做了一个立竿见影的实验。

他们在永定门甬路的当中间立起一根两米长的杆子杵在哪,然后在这条甬路的当中间向北整了一条六米长的直线。

然后他们掐着表,等时间,当太阳正好经过永定门当中间的时候,这杆子的影子和地上画的线出现了一个角度的偏差。

据此老先生认为这故宫歪了。

那么这是咋回事呢?

这解释有三种主流的说法。

第一种,说古代的时候,咱老祖宗建造房屋的时候,都讲究风水,这正南正北这不符合咱大华夏的阴阳理念。

毕竟咱都讲究月盈这亏,物极必反吗?所以但凡是咱大华夏的建筑,这都偏向东南一点,压根就不会建成正南正北的样子,这就不吉利。

只有住着神仙的庙才会这么建,压得住。

可这说法他也不靠谱,咱前头不是说了吗?北宋那皇城的中轴线就是和子午线重合的,人家那是正儿八经的正南正北啊!所以这说法不妥。

第二种说法,这就比较科学了。

说地球这嘎达,他表面上的经线那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最开始建设北京城的是大元朝,那会到现在这中间都隔了七百多年了。

咱地球一辈子不干别的,就围着太阳转了,这种不断的运动,地球他也累,这种小幅度的变化他一准就影响了地球两极的变化,所以有点变化那是正常的。

而且,咱都知道这地球上还存在的磁偏角,地里的两极和地磁的两极他压根就不是一个点,偏着呢?所以北京城的中轴线和子午线偏差正常。

第三种说法,说搁过去,大元朝那是俩首都,一个是元大都,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城,另一个是元上都。

那么最初的设计者是一个叫刘秉忠的人,这人为了体现两都是一个统治者,所以啊,他就把元大都和元上都连成一线,以这条线为基准分别建立了两都。

好吧,咱只能说古人的智慧,启是咱现在用几个自己个认为先进的物件就能给整明白的?

所以到现在这事依然没有定论,心许啥时候,能发现了刘秉忠这人的手稿啥的,才能略知一二。

好了,今天就说道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