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修故宮的人怎麼把故宮修歪了?

衰默


山河千里國,城闕九重門。不睹皇居壯,安知天子尊?


唐代駱賓王的一首詩,讓人們對故宮充滿了幻想。故宮修建於燕王朱棣時期,當時是在奪取建文帝朱允炆天下之後。對於之前的老都城南京也有了芥蒂之心,於是想重新搬都城。

最後用了十幾年時間才把材料找齊,又尋找天下能工巧匠,耗費十幾年時間,這座龐然大物才算是落成。在古代封建社會當中,天帝住在紫薇星的位置,也位於天庭的正中間。天上和人間對應,因此也就把北京稱作是紫禁城。

到底是誰發現故宮是斜的?

在中國古代一直強調主位是坐北朝南,故宮作為皇帝的行宮,一定要做天下之北,朝天下之南。到底是怎麼發現它是傾斜的呢?是不是由於當時的測量有誤差?畢竟建造的時候還是清朝時期,技術不到位還是有可能的。

發現故宮傾斜的正是一位老先生夔中羽,事情還要回溯到上世紀50年代,當時整個北京城到處都在翻修。工人曾經在故宮的中軸線兩端,挖出過石質的老鼠和馬匹。


而根據我們天干地支紀年法,子為鼠午為馬,也就是說北京城的中軸線,其實正是沿著子午線來的。其實不要小看中國的天文技術,早在唐朝的時候,中國人已經準確的測量了子午線的位置。

所以明朝建造故宮的時候,是不可能因為技術不夠成熟,而造成的測量的誤差。那麼到底差了多大呢?

夔中羽老先生曾經做了一個實驗,他找了幾幅大型的北京城地圖。測量了北京故宮的永定門、鐘樓、地安門附近等地,尋找到了實際上的中軸線。但是與子午線對比之後,發現他和中軸線竟然差了兩度多。

有人不禁要問了,夔中羽老先什麼身份,他的測量到底準不準確?他沒退休之前曾經是中國測繪學研究院的研究員,當年在兩彈一星工程建設當中,他還曾經立下過汗馬功勞。所以他並不是一個外門汗,而是實打實的行家。


其實第一個發現這件事情的並不是他,很早之前就已經發現了。只是感覺沒什麼大不了的,就沒有深入考究。但是夔中羽老先生卻不這麼認為,他感覺裡面有大文章可做,於是就深入研究了起來。

北京故宮偏斜的一二可能性!

夔中羽查閱故宮建造歷史發現,雖說故宮是完善建造於明朝,但是它的基地卻是元朝的元大都。當時建造元上都的是劉秉忠和郭守敬師徒兩人,用了18年時間,才把元上都(古開平,忽必烈老家)建造完成。

兩人都是非常有名的建造大師,在測量上基本上不會出現誤差。更何況在考古宋朝都城復原上,曾經發現宋朝都城中軸線完全符合子午線。元大都(北京)建造的時候,水平不可能比宋朝差,連最起碼的現都畫不直。

夔中羽卻在偶然之間來了一個靈感,如果把故宮的中軸線往兩端延長,會發現中軸線恰直指元朝古都元上都(古開平)。這裡曾經是忽必烈的發祥地,也就是他的祖地。


而進一步測量發現,北京永定門到古開平兩者相距270多公里,古開平又偏離了位於北京的子午線十幾公里。經過計算發現,北京的子午線和北京與古開平的連線,中間偏差了三度不到的距離。

這也從側面說明,元朝劉秉忠當初選址建造元大都的時候,把元大都與元上都的連線作為了基準線。不過後來用GPS測量發現,中間還是有一部分誤差的。畢竟如此遠距離的的測算,元代的技術還是達不到的。

而後來的故宮之所以會偏,其實是在元大都的基地上建造,難怪會偏移了。那麼不僅有疑問了,元朝為什麼這麼費勁,不好好的坐北朝南?

其實這關係到元朝的兩都巡幸制,開始於元世祖忽必烈時期。因為兩地溫差比較大,冬天元上都比較冷,元世祖就到元大都辦公。夏天元大都比較熱,元世祖就跑到元上都辦公。

不過也有人對此提出疑問,說不知道夔中羽老先生用什麼地圖測量的?竟然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因為他們用現代GPS再次測量之後發現,兩條測繪現實際情況是:
北京中軸線即毛主席紀念堂——奧林匹克公園一線,與毛主席紀念堂——元上都一線,兩者的偏差並不是當年測的三度不到,有關於真實情況還有待考察。


史之策


首先需要明確一點:故宮並沒有修歪,所謂的“故宮修歪了”只是一個誤解。

修歪說的是北京的中軸線和北京當地的子午線偏離。事情是這樣的:2004年我國社會科學研究院的一位退休的老研究員夔中羽先生髮表聲明說,北京的中軸線和子午線有大概兩度的偏離。事情一經報道,立刻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後來在大家的見證下,夔中羽老人分別在永定門,地安門和鐘樓三個地點進行了“立竿見影”的實驗。

立竿見影實驗是這樣的:在北京的中軸線上貼一條長長的黑色膠帶,要窄。然後在三個地點分別立下一根兩米高的竹竿。等到中午12點時,觀察竹竿的影子與黑色膠帶的夾角。如果兩者之間並沒有夾角,完全重合,這就說明沒有偏,即故宮沒有修歪。如果兩者之間有角度,並不是完全重合,這就說明故宮修歪了。

儘管當天實驗結果顯示兩者之間有兩度左右的夾角。如果按照這一結果,也就意味著北京的中軸線,從永定門到鐘樓已經偏離了300多米,是名副其實的修歪了。但是有人立馬就指出:北京位於東經116.39°,而我們使用的北京時間是東經120°的時間。

也就是說北京時間並不是北京當地時間。所以,北京時間的12點和北京時間的12點是有區別的,兩者相差整整14分28秒。所以夔中羽得到的子午線實際上是東經120°的子午線,並不是北京的子午線。

故宮雖然是在明成祖時期修建的,但是北京中軸線的確定卻是在元朝。因為北京在元朝是元大都,是元朝兩個首都之一。故宮是仿照南京故宮而修建起來的,故宮也叫紫禁城。所以兩者的建築風格是一模一樣的。只不過北京故宮用的料更好一些。

什麼是子午線?

子午線在地理上叫做經線。並不是真實存在的一條線,而是一種想象出來的輔助線。其始點和終點是地球的南北兩極,指示南北方向。現代人觀察到,在地球表面上某些固定的點觀察某一固定的星星,其上午和下午出現的時刻是相同的。

比如紫薇星,它在3點鐘出現在了一個位置,在同樣的位置上15點也會出現一次。子午線的子說的是子時(0:00-2:00唐朝之前,唐朝之後提前一小時),午說的是午時(12:00-14:00唐朝之前,唐朝之後提前一小時),這兩者將一天分為了兩半:上午和下午。

現在經線的制定是把地球假設為一個完美的球體,規定英國倫敦格林尼治皇家天文臺(舊址)埃裡中星儀的子午線作為時間和經度計量的標準參考子午線又稱為本初子午線(0°)。完美球體的球面是360°,再通過計算得出地球各個緯度的周長,兩者相除就可以得到每兩個經度的距離。

在古代科學技術並不發達到時候就能如此精確地確定北京的子午線,實在是要為古人的智慧喝彩。但是在感嘆古人的智慧的同時,我們應該秉持嚴謹的科學態度。切忌粗心馬虎,切勿鬧出笑話。


無筆


2004年,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的一位研究員在測繪地圖的時候發現了一件事情,這件事情震驚到了他,那就是北京城的中軸線偏離了子午線。

當時他初一發現這一事情的時候還充滿了懷疑,甚至不太相信,因為中國古人比較講究這些事情。但是後來經過幾輪驗證,他們終於確定北京城的中軸線真的修歪,與子午線偏離了。

眾所周知,中國古代的天文曆法編制是非常厲害的。漢武帝時候就修訂了完整的歷法書《太初曆》,後來,元朝郭守敬所主持編訂的《授時歷》更是被譽為大成之作。

因此,輕易來說,修故宮的人絕對不會把故宮修外。但是事實又的確是故宮歪了,這是為什麼?

故宮之歪並非無意之歪。

中國古代歷來講求風水,尤其是皇家建築其中更是有很大的講究,必定符合五行陰陽之學說。那麼故宮中軸線之外就絕對並非事物無緣無故。

古代風水中講物極必反,極陰必陽,凡是中式建築從來都不要求正南正北,這樣的建築即使是普通人都不願意要,更何況皇家。中式建築都會選擇稍微有一點偏向東南,這樣來講,故宮偏了中軸線也就是理所當然。

另外,今天故宮始建於明朝,但其實它的規模和基礎應該是在元大都的基礎上。古代很多建築都會和遠方的建築聯繫在一起,當我們打開地圖,沿著故宮中軸線所指,你就會發現故宮所在的中軸線剛好指向內蒙古的錫林郭勒正藍旗,此處是古代元上都,也就是忽必烈的發家之處。

雖然故宮的中軸線偏離子午線,但絕並不是故意無意中把故宮修歪了,而是考慮到了很多的因素才會有如此做法。


是阿維啊


為什麼要說故宮歪了?

或許這只是個錯覺。

某一天,有個地理學家,或者是歷史學家,把故宮往地圖上一放,驚奇地發現某條子午線竟然差點和故宮的中軸線重合了。

咦!

這是怎麼回事呢?

經過無數次重新的繪畫和推敲,發現確實是沒有重合,只是巧合罷了。

那會不會是故宮修歪了呢?是故宮的設計者蒯祥弄差了?還是負責修繕的官員開了小差把圖紙看錯了呢?

  • 首先,我們了看看那條所謂的中軸線吧

這條中軸線,在大家的印象中是正南正北的方向,它穿過大殿、城門、龍椅、天壇……

都在那條所謂的中軸線上。

這條中軸線或許只是建築設計的需要,是城市規劃的需要。

可偏偏我們非要把它和所謂的經線給扯上關係。

  • 再我們來看看故宮是不是真的修歪了

故宮分前朝和後寢,前朝有三大宮殿,是皇帝處理國家政事的地方。這後寢是皇帝的睡覺休息的地方,東西各有六宮。

故宮的規劃與建築佈局運用了五行學說的觀念。男為陽,女為陰,男在前,女在後。所以前朝三大宮殿在前面,三宮六院在後面。

作為皇帝的行宮,一定要坐天下之北,面朝天下之南。

這些設計者和修建的人都考慮進去了。

故宮作為24個皇帝的生活和執政的地方,它真的沒有修歪。

歪的是我們胡亂扯關係。歪了嗎?沒歪。


鹹魚聊史


首先【越關】要說一下,故宮坐落於北京的中軸線上,很多人說故宮在修建的時候修歪了,實際上是說北京的中軸線和子午線偏離了。但真正的情況是故宮的中軸線和子午線沒有任何偏差,故宮在修建時也並沒有修歪。



故宮“修歪”的經過

故宮作為明清兩代王朝的皇家宮殿,是我國古代建築的精華所在,從選址到建成無一不凝聚了古人的智慧。關於它修歪了這件事要從上世紀的一次施工說起。

上世紀50年代的一次施工中,人們從地安門地下挖掘出了一隻石鼠,從正陽門地下挖掘出了一匹石馬。正陽門俗稱前門,地安門俗稱後門,它們都是北京中軸線上的標誌性建築。而在古代天干地支中,子為鼠,午為馬。很明顯北京中軸線就是古人認為的子午線。



到了2004年,一名叫做夔【kuí】中羽的退休老人說北京的中軸線和子午線有些許偏離。夔中羽老人退休前曾經是我國測繪科學研究院的研究員,在測繪方面有著工作40多年的工作經驗,因此這件事立刻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夔中羽老人當時也比對了多張北京衛星地圖和飛機航拍的地圖,又在永定門、地安門和鐘樓三個地點進行了“立竿見影”的實驗。立竿見影即在北京的中軸線上貼一條長長的黑色膠帶,然後在三個地點立下一根2米高的竹竿,等到12點時測量竹竿影子和黑膠帶之間的夾角為2度十幾分。根據這一結果,北京的中軸線,從永定門到了鐘樓已經偏差了300米。



古人技術真的有所偏差嗎?

我國古人實際上在很久以前就有了精確的測量技術。無論是唐朝的宮殿遺址,或者是宋朝的宮殿遺址,它們的中軸線都與子午線完美的重合,沒有任何偏差。

按照這種情況,當時很多人認為北京中軸線和子午線偏差2度是有人故意為之。而北京的中軸線是在800多年前的元朝確定的,所以有人說是主持修建元大都的漢臣劉秉忠不滿忽必烈,所以故意弄歪。

但很快人們發現,北京的中軸線竟然遙指元上都,也就是說北京的中軸線在延長之後,竟然和270公里之外的元上都遺址中軸線相重合,所以人們認為這是忽必烈故意為之。

當時人們猜測由於忽必烈採用了“兩都巡幸制”,冬天時到達元大都辦公,夏天時又回到元上都辦公。所以為了體現兩都和諧統一,便故意將北京的中軸線和元上都的中軸線重合,因此和子午線偏離。後來中軸線已經確定,所以便無法改正了。



實際上並非是故宮“修歪”,而是現代人測量方法有誤

實際上故宮中軸線並沒有偏離子午線,夔中羽老人之所以測量偏差,實際上是時間弄混了。

在這裡【越關】先普及一個小知識,我們現在同用的【北京時間】實際上並不是【北京當地時間】。而是東經120度的時間。而真正的【北京當地時間】是東經116.39度的時間,雖然兩者相差僅有3.61度,但時間差除了14分28秒。

搞明白了時間問題,就很容易說清偏差的問題了。當時夔中羽老人以“立竿見影”的方式測量時,選用的是【北京時間】,因此夔中羽老人得到的子午線,實際上是東經120度的子午線。

而元朝劉秉忠測量時,因為沒有【北京時間】的概念,所以他選用了【北京當地時間】。所以劉秉忠得到的才是位於東經116.39度的北京子午線。因此元朝劉秉忠確定的中軸線並不存在偏差問題,而故宮當然也就沒有“修歪”。



最後說一下北京中軸線遙指元上都中軸線的問題。元上都遺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正藍旗草原之上,這裡的經度正好是東經116.19度,與北京的東經116.39度僅僅差距了0.2度。所以兩個都城的中軸線重合,只能說明古人都是準確的按照子午線確定了中軸線,並不能說明有其他的問題。


我是越關


皇帝坐歪了?

先解釋一下修歪了的意思。

中國古人修房子講究風水,正房都要正南正北。

皇家更要如此,故宮作為皇家的禁城,必須講究正位。

名不正則言不順。坐不正更要命。

題目中說的故宮修歪了,簡單說,就是整個皇城的中軸縣和地球的子午線有偏差。

中軸線偏了,以中軸線為基準蓋的房子自然都跑偏了。

這個問題,最早是2004年,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的一位老專家夔中羽發現的。當時,他在設計航拍北京城中軸線上建築物的飛行路線時,意外發現這條中軸線竟然跑偏了。而圍繞中軸線設計的故宮等,都稍稍偏向東南。

這個發現不得了,難道古人算錯了?

為了慎重起見,夔中羽和其他專家決定實地測一下。他們在中軸線的最南端——永定門,立了一根2米長的杆子,並在地上畫了一條6米長的中軸線,在正午時,太陽正好經過永定門中天,如果中軸線沒有歪,杆子投影應該和地上畫的線重合。但實際上,他們測量,兩者之間有兩度多的夾角。

故宮確實修歪了!

這個偏差別看只有兩度多,但是從起點永定門到終點鐘鼓樓,整個中軸線就偏出了300多米啊。古人測量技術會這麼不精確嗎?

綜合各種因素,現在有幾種解釋:

1、不是古人的原因,是時間的原因,地球跑偏了。

北京皇城的規劃最早是元代設計的(明代雖然拆了元大都的城垣,但城市大格局沒有變,中軸線還是原來那一條)。從元代到如今已經七八百年了,地球繞著太陽轉的方位角,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從而導致子午線偏了,不能怪古人。

2、人文原因:我是故意修偏的。

夔中羽不相信古人會計算出錯,而是認定必有其他深意。他在地圖上將北京中軸線向北延長下去,發現延長線北去直到內蒙的錫林郭勒,也就是古開平城,元朝的上都。這就好解釋了,人家元朝的皇帝這是不忘本啊,我身雖在北京城,我心依然在草原上。寸心如斗柄啊。

3、皇權對神權的避讓?

雖然,中國古人講究正南正北,但是,同時,又有物極必反、日滿則虧等陰陽消長的理念。所以,很多建築實際上並不是嚴格的正南正北,而是稍稍偏向東南。即使是皇帝老兒,也是隻是天子,上天之子,也怕老天這個理論上的爸爸。皇權在神權之下,你皇帝老兒正南正北地坐天下,是不是太招搖,怕不怕不吉利?所以,稍微偏一偏也無妨。

這些說法都只是猜測,到底是古人計算失誤,還是另有原因,就看你的文化立場了。

本來,人們只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東西嘛。


飲水君


歪故宮的秘密。

1、故宮歪了多少?

故宮佔地面積約72萬平方米,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也是我國著名的文化遺產,說起北京,中軸線修建方式讓人印象深刻,北京的中軸線,南起永定門,往北經過正陽門、紫禁城、景山、鐘樓、鼓樓,全長大約為7.8公里。我國的很多城市都有中軸線,而且往往是和子午線相一致的。什麼是子午線?子午線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連接南北兩極的經線。中科院夔中羽研究員經過精確的測量和計算,發現北京中軸線逆時針方向偏離子午線2度多。


2、為什麼故宮被修歪了?

有人說,這是因為古代人測量技術的不足造成的,其實這種說法很可笑,因為,追溯北京的建設歷史來說,元朝曾有過大規模建設,到後來,朱棣遷都北京後,再一次進行了大規模建設,故宮就是在這個時期建成的,根據歷史記錄,我國從唐代開始,就完全掌握了精確的測量技術,修建北京城時,根本不可能出現測量誤差。從技術上否認了測量誤差後,最有可能的就是人為的設計。古代人對於風水非常信仰,唐代的袁天罡和李淳風就是傑出的風水大師,所以,按照慣例,修建北京城時一定會從風水學上加以考慮,畢竟這關乎國家命運,我們都知道,由於地球磁場的原因,有一個地磁偏角,之所以把故宮修歪了,正是古人修正這個地磁偏角的高明之處,經過這麼一修正,故宮就真的和子午線完全重合了,也就是最好的風水了,大家看看,我們的祖先厲害不?



智者說歷史


我國有四大發明,作為最早發明指南針的國家,怎麼修出來的故宮竟然是歪的呢?


大家都知道,北京故宮修建於明朝永樂年間,明成祖朱棣命令按照南京皇宮為模型,修建北京皇宮。從1406年決定修建到1420年建成,歷時14年時間,耗費龐大的人力物力,才造就瞭如今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寶庫。隨著現代遙測技術的進步,如果注意觀察,就能發現故宮的中軸線偏離了北京中軸線,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指南針的國家,在修建故宮時,已經具備了準確判斷正南正北方向的能力。因此,故宮軸線偏離北京中軸線是有意為之。這一發現也引來諸多歷史和考古學家的興趣,大家眾說紛紜,但是均沒有可靠實例來證明自己的說法是正確的。直到 夔(kui,4聲)中羽 故宮偏斜解釋的出現,這些爭論才告一段落。

夔中羽 ,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曾任國家測繪局科技委委員,中國遙感應用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等諸多職務,1961年畢業於莫斯科大學地理地圖專業。2004年,他在參與設計北京中軸線建築航拍紀錄片時發現,故宮中軸線與北京中軸線存在偏斜情況,於是找到北京城市規劃負責人諮詢。具其介紹,其實早就知道該情況,由於偏離不大,也就一直沒有公開。

作為研究員的夔中羽老師一直無法釋懷,直到跟某朋友聊天時偶然提起古代建築的方向有時與遠方的地物有關,這讓他的思維豁然開朗。故宮雖然是由明朝建設,但是它是在原來元大都的基礎上修建,因此,這種偏斜會不會是元朝初建時就已經形成了呢?

元朝起源於蒙古,蒙古族以遊牧為主,成吉思汗在南征北戰中將自己的皇宮建在哈刺和林(在今蒙古國境內),後稱為元上都。直到忽必烈以原金朝中都(現北京)為首都,建造元大都。夔中羽老師通過對地圖研究,來到的古開平元上都遺址(現稱 “兆奈曼蘇默”)實地測量。在元上都東郊,夔中羽用GPS衛星定位儀,使自己站到由北京向北引過來的延伸線上。向西望去,可以清楚地看到元上都用石頭砌的東城牆。這說明:故宮南北中軸線向北的延伸線,經過270多公里以後,正對元上都古城牆。

雖然就此印證了元大都(現故宮)與元上都對應,有可能是造成故宮中軸線偏斜的原因,後人仍然存在很大的疑惑。

1、故宮建於明朝,在元大都基礎上建設,在修建時完全可以對這個偏斜進行糾正,為什麼當時沒有糾正?

2、以元朝當時的建設能力,距離270公里實現兩地軸線的對中,有非常大的困難,他們是如何實現的?

3、中國都講究坐北面南,南為尊、北為下,如果中軸線是偏斜的,那一直以來皇宮的座椅不是都擺偏了嗎?


歷史就是這樣,給人留下無限遐想的空間,讓大家費盡心思去琢磨它,又琢磨不透。思量再三以後,你仍然不能準確的確定它背後的真實原因。只能等到有新的發現和新的解釋,才去推翻前一個理論,但仍然不能肯定的說這就是事實。研究歷史的樂趣正在於此。


手機故事匯


故宮是中國傳統建築精華,世界建築文化規模,怎麼會修歪呢?其實故宮建築並沒有歪,歪的是故宮乃至整個北京城的中軸線,它不是100%的豎直,略有2°偏離。

中國古代建築特別是皇家建築,都是呈中軸對稱,不僅北京故宮是中軸對稱,漢、唐、宋等朝代的皇宮也是中軸對稱的佈局,這不僅因為中軸對稱有一種視覺美,還體現了“中正無邪,禮之質也”的儒家思想,成為古代建築設計乃至城市佈局的“潛規則”。

中軸線是南北方向,與子午線相吻合。北京故宮就沿著一條南北向的中軸線排列,這條中軸線從永定門起,經正陽門、天安門、太和殿、景山到鐘鼓樓,全長7.7公里,不僅貫穿了故宮,還貫穿了整個城北京城,把外城、皇城和內城串聯起來,故宮建築群中最重要的三大殿、後三宮、御花園都位於這條中軸線上,左右對稱,向兩旁展開。

長時期以來,人們都想當然認為這條中軸線是絕對豎直的,無人懷疑。

但在2004年時,一名叫夔中羽的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退休研究員在仔細觀察高清巨幅《北京衛星影像圖》和《北京航空影像圖》後,發現北京城的中軸線有些許偏離,再看故宮也被這條中軸線“帶歪”了,再精準一些,就連皇帝坐的龍椅也是歪的。

這一發現引起眾多專家學者強烈興趣,經過技術測定發現,故宮的中軸線向西側歪了一點點,跟子午線之間有一個約2°的夾角。

這是什麼原因?難道是古代科技水平有限,測不出子午線的精準角度,出現了些許偏差?還是說修建故宮時,負責設計的工程師故意做了手腳?兩樣都不是。

關於故宮中軸線偏差的問題,目前有兩種主流說法。

1,元世祖忽必烈的手筆

故宮雖然在明成祖朱棣才開始營造,但北京作為大一統王朝的都城,卻在元朝便開始了,而元朝的都城除了元大都(今北京)以外,還有元上都(今內蒙古錫林郭勒盟)。

元上都是元世祖忽必烈建造的,主持修建者是漢人劉秉忠,完全符合子午線正南正北走向,但元朝遷往大都後,皇宮仍由主持建造,中軸線卻偏離子午線2度。

令人驚訝的是,如果把北京城的中軸線向北延伸,這條中軸線恰好指向元上都。

於是有專家學者推測,忽必烈在修建元大都時,有意讓大都的中軸線指向元上都,使得兩個都城建立一種神秘的聯繫,表示蒙古的根仍在大草原。

2004年11月,夔中羽老先生親自造訪元上都遺址,利用GPS衛星定位儀進行實地測量,基本證實了這個猜想,儘管北京中軸線和元上都遺址中軸線略有幾公里誤差。

2,建築風水學的規則

古人講究風水,皇帝也不例外。建築風水學認為,完全“正東、正西、正南、正北”朝向的建築是“火坑龍”,住在這種地方不吉利,三代以後容易斷子絕孫,還說這種朝向的建築只有全都是和尚的寺廟——他們不近女色,不要孩子,當然不在乎。

皇帝呢,最怕的就是斷子絕孫,肯定要回避“火坑龍”,迴避方法就是讓中軸線偏移。

其實除了北京故宮,清朝的瀋陽故宮也是如此,不僅中軸線是偏移的,就連整個宮城的城牆都是不太規則的長方形,其中原因就更令人費解了。

這兩種說法似乎都有一定道理,親愛的朋友們,你認為哪種說法更合理呢?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幾個意思?故宮修歪了?這事擱古代,皇帝還在的時候,那是有多少個腦袋瓜子都不夠砍的!

話說咱大華夏就一直強調這主位是坐北朝南,走哪那都是必須的,不能改。故宮是啥地方?那可是天下最大的四合院,皇帝的龍窩,吃喝拉撒睡外加辦公都在這地弄,所以這一定要坐天下的北面,大臉蛋子朝著天下的南面,這不能有誤差啊!

錯那麼一點,您也不用等皇帝跟你急,你自己個找把刀子,照著自己的大脖子,橫著這麼一拉就完了,少受點罪!

這塊那可是元,明,清三代大一統王朝的帝都啊,就那龍座上可坐過三十三位皇帝,歪了,那也就是說,這麼多皇帝他的龍椅都擺歪了,這可是大事,這事靠譜嗎?

那麼咱先把發現問題這事叨咕叨咕,讓大傢伙打個底瞭解一下。

這事,咱得往上個世紀整,五十年代那會,咱大華夏已經煥然一新,覆蓋咱腦瓜頂上幾百年的陰霾被扯掉了,那麼北京這嘎達作為咱大華夏的心臟,經歷了太多的心酸往事,殘破了一點,所以就面臨著一個整修的局面。

那會大家都是有勁往一處使,工人伯伯們這就修整故宮,就在故宮那中軸線的兩邊,挖出了不少的石頭老鼠,石頭馬的。

為嘛會這樣呢?其實這中軸線就是子午線,擱過去咱都知道,天干地支裡邊都說盡了,這子為鼠,午是馬,所以擱這子午線的旁邊埋上石頭老鼠,石頭馬那是很正常的。

所以也印證了這故宮的中軸線其實就是子午線。話說這天文地理咱古代老祖宗那都是走在世界的前列的。

說了老半天,估計有人要問了:“嘛是子午線啊?聽著挺玄乎的?”

沒啥玄乎的,這其實就是一條不存在,但卻是人為的把地球給分割了的線,說的通俗一點,這其實就是地球的經線,是地面連接南北兩極的線,指向南北方向用的。

就這線,咱大華夏早在漢朝的時候,就有記錄開始研究了,這到了唐朝的時候,計算出來的子午線和現在的子午線差不離,河南那地的子午線記錄到歷史書中,和咱現在的子午線一對比那叫個分毫不差。

您也別不信,咱舉個例子,這是實物,話說北宋那皇城復原以後,他那當中間筆直的一條中軸線就和現在那子午線的位置是重合的。

所以咱大華夏測量子午線的位置那是跑不了的,一測一個準。

哎,這一扯又扯遠了,咱拉回話頭接著聊。

那麼是咋發現歪了的呢?

話說夔中羽,這老先生是咱大華夏測繪科學研究院的研究員,而且是頭一批享受國家政府特殊津貼的老爺子。

這事是他發現的,當時他設計航拍北京中軸線建築的標準飛行路線,發現這北京城的中軸線和子午線偏了。

這可是大事,老先生一開始也不相信,用了很多地圖,外加測繪手段,證實這中軸線稍微的偏向了東南方向,而不是咱一貫認為的正南正北。

後來,為了保險起見,老先生又進行了實地測量,做了一個立竿見影的實驗。

他們在永定門甬路的當中間立起一根兩米長的杆子杵在哪,然後在這條甬路的當中間向北整了一條六米長的直線。

然後他們掐著表,等時間,當太陽正好經過永定門當中間的時候,這杆子的影子和地上畫的線出現了一個角度的偏差。

據此老先生認為這故宮歪了。

那麼這是咋回事呢?

這解釋有三種主流的說法。

第一種,說古代的時候,咱老祖宗建造房屋的時候,都講究風水,這正南正北這不符合咱大華夏的陰陽理念。

畢竟咱都講究月盈這虧,物極必反嗎?所以但凡是咱大華夏的建築,這都偏向東南一點,壓根就不會建成正南正北的樣子,這就不吉利。

只有住著神仙的廟才會這麼建,壓得住。

可這說法他也不靠譜,咱前頭不是說了嗎?北宋那皇城的中軸線就是和子午線重合的,人家那是正兒八經的正南正北啊!所以這說法不妥。

第二種說法,這就比較科學了。

說地球這嘎達,他表面上的經線那是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最開始建設北京城的是大元朝,那會到現在這中間都隔了七百多年了。

咱地球一輩子不幹別的,就圍著太陽轉了,這種不斷的運動,地球他也累,這種小幅度的變化他一準就影響了地球兩極的變化,所以有點變化那是正常的。

而且,咱都知道這地球上還存在的磁偏角,地裡的兩極和地磁的兩極他壓根就不是一個點,偏著呢?所以北京城的中軸線和子午線偏差正常。

第三種說法,說擱過去,大元朝那是倆首都,一個是元大都,也就是現在的北京城,另一個是元上都。

那麼最初的設計者是一個叫劉秉忠的人,這人為了體現兩都是一個統治者,所以啊,他就把元大都和元上都連成一線,以這條線為基準分別建立了兩都。

好吧,咱只能說古人的智慧,啟是咱現在用幾個自己個認為先進的物件就能給整明白的?

所以到現在這事依然沒有定論,心許啥時候,能發現了劉秉忠這人的手稿啥的,才能略知一二。

好了,今天就說道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