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新时代,父母的爱如何落到实处?理论、方法、实践缺一不可!

新时代,父母的爱如何落到实处?理论、方法、实践缺一不可!

全天下没有谁是不深爱着自己的孩子的,这是对生活、对自己、对未来抱有热情期望和美好祝愿的成人们的思考结果。但事实上或与之相悖的是:全天下并不是所有的或者大部分的父母都懂得如何正确地、科学地爱自己的孩子。在很多学科研究中,最期望的组合就是完善的理论体系与实践的具体操作达到最完美地匹配、交融、相互作用而最终呈现出完美的成果。那在教育这件关乎所有生命个体的大事上更不例外了,更何况最终成果展现的价值需要一个个体一辈子直到生命终结时才能完整地被评价诠释,可能这是普遍历时最久的作品了吧!

新时代,父母的爱如何落到实处?理论、方法、实践缺一不可!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上,一直都不缺乏好的教育理论,但后续的方法论以及具体应用于各个领域、各个年龄段、各种不同的文化背景、各种教养方式下的家庭、学校、社会团体中的个体身上的实践中就没有像理论诠释地那么科学化、系统化、专业化了。当然其中有很多的制约因素,比如在接受了同一理论的学习后,这些学习者的理解接受程度到底如何?使用者在使用理论指导下的具体方法时又是如何具体实操的?有很多外在内在导致的被实施的主体的个体差异又是如何具体区分的?实施过程的社会、文化、环境、人文等可控不可控的因素又是什么等等。

新时代,父母的爱如何落到实处?理论、方法、实践缺一不可!

这些影响因素和制约条件都是造成很多好的教育理论无法在现实生活中指导于大众的具体问题的关键。很多教育理论中都提到父母这个角色在孩子教育中作用的重要性,随着新媒体的传播,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很多父母也从接触到的很多知识理论、案例分析中开始觉醒,虽然开始有意识地主动学习很多好的教育理念,当然仅限于理念和简单的方法,还未上升到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所以应运于自己的家庭教育和孩子身上依然会出现无从下手、迷茫、具体问题解决不了或不彻底、问题引发问题等情况。原因有这几点:

新时代,父母的爱如何落到实处?理论、方法、实践缺一不可!

绝大多数父母还处于零散、碎片化学习的阶段

无论是对于教育内容的学习还是自己的时间使用上,都未达到系统性、理论性、严谨性、全面性。而面对孩子的一个表象行为问题需要解决时,却是需要父母有能力能通过观察孩子的种种来分析出孩子出现这个行为问题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只有找到那个正确的原因才能针对这个原因进行方法上的处理。如果父母学到的是只言片语或点点滴滴,是没办法全面、正确地分析出原因的,我们知道有时两个孩子出现同样的问题但最终找到的原因却是大相径庭。此时父母最容易犯的错就是自以为是地把学习到的方法直接套用到自己孩子身上,导致原来的问题没解决又衍生出新的问题,然后父母抱怨说:“那个理念是错的,或者那个老师品行不好”。这种片面学习就致用的例子太多了,所以父母要尽可能避免。

新时代,父母的爱如何落到实处?理论、方法、实践缺一不可!

父母本身的受教育水平受限,势必影响后代的教育和成长

现在很多父母开始后悔自己为何当初没有多读点书,也能体会到读书其实是件长效投资的事情,利润不可能当时兑现,但终有一天会因为没有投入而破产。也有很多父母开始意识到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根本就不是家庭经济条件好不好的事。比如我们在很多针对父母开的课程班上就能发现:同样是花了几千甚至是几万的学费坐在那里上课学习,但不同学历水平的父母无论是参与度、理解能力、思考深度、语言表达、随机反应、概括总结提炼、方法使用、创意产出都会表现出巨大的差异化,而这些差异化一定会在自己孩子身上实践时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现在很多父母慢慢能体会到“孩子的起跑线是父母”的真正意思了。

新时代,父母的爱如何落到实处?理论、方法、实践缺一不可!

即使父母是高学历、高知分子也需要持续学习、感悟、反复实践才能真正帮助孩子解决成长中遇到的纷繁而复杂的问题

在接触到的很多咨询案例中,孩子的父母不乏是各个行业领域的精英,比如企业高管、大学教师、政府领导、集团创始人等,但在自己孩子的教育路上却是一步三跛,丝毫没有自己职业上一丁点的优势和成就感。这种情况普遍都是成人人格、思维认知、心理、过往经历中存在的巨大缺陷和创伤导致的。他们很努力、很勤奋、很有能力、也肯吃苦付出,也许对于工作事业可以得到相应的回报,但在孩子身上可能遭遇惨败和打击。但他们的优势是:一旦醒悟觉醒,开始改变,那是普通大众望尘莫及的,尽管精英们身上的那些缺陷和创伤改起来不是一般地难,但关键在于意识到了,愿意改变并且付诸行动。于是我们又能看到上父母课堂的这些人学习速度之快,领悟之深,应用之广,最终自己和孩子都焕然一新。

新时代,父母的爱如何落到实处?理论、方法、实践缺一不可!

所以综上所述,要想真正解决孩子教育成长中的问题,真得爱孩子,就必须付诸行动,静心系统地学习、反复理解、反复练习实践,切忌自以为是,切忌一劳永逸,切忌速成法。那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父母到底该如何做才算是“真的爱孩子”呢,具体举例说明。

1、对于婴儿期阶段的孩子:这个阶段我们通常会看到理论上讲要让孩子和母亲之间形成安全型的依恋关系。这种关系的好处是让孩子成年后能具有高自尊;有助于建立信任而持续的人际关系,更易形成良好的亲密关系;具有自我接纳、信赖和接纳他人的能力;他们对于自我和外界的评价倾向于积极正面;乐于主动探索和具有冒险精神;遇到问题善于寻求社会支持,具有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事业更容易成功,人生更容易获得幸福等等。

新时代,父母的爱如何落到实处?理论、方法、实践缺一不可!

但具体父母如何做呢?举个方法的例子:需要提供给宝宝高质量的亲子互动。比如当孩子哭时,只要父母第一时间听到,需立刻起身作出语言、动作、表情、情感的反应,无论你在做什么,停下来,连说带跑地到孩子身边。你可以说:“宝宝怎么了呢?是饿了尿了还是哪里不舒服,还是想妈妈了呢?妈妈来喽哦!”然后调动自己的表情和情绪,让孩子眼睛看到妈妈的脸部表情,内心感受到妈妈在乎宝宝的心情,然后检查孩子的尿布,摸摸肚肚,抱起来安抚,如果需要换尿布则同步需要配合妈妈的语言输出、表情、动作。让孩子的视觉、听觉、触觉、内心感受和妈妈达到“同频共振”。妈妈这种及时作出敏感的反应会给孩子极大的安全感和满足感,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深爱着的,是被大人喜欢的,妈妈是最可靠最值得依赖的,这样孩子内心中就会非常确定自己的价值,也不会睡不安稳、焦虑地哭闹了,孩子整体的情绪、睡眠、饮食、大脑发育等生理心理层面的发展都会比预想的要好。反之,如果父母没有及时回应,也未表现出极大的爱心和热情,孩子会读到妈妈的不耐烦、嫌弃、否定自己,以上的各方面发育也不会很好。

新时代,父母的爱如何落到实处?理论、方法、实践缺一不可!

2、对于童年期的孩子:这个阶段我们通常说亲子关系的状态要由幼儿期的父母单方面控制转变为童年期和孩子一起做决定这样做更有利于孩子发展独立性,让孩子逐步掌握对事物的选择和决定权,也让孩子开始理解和思考抽象概念,为即将到来的青春期做好准备。

具体方法举个例子:掌握自主学习管理的能力。上了小学的孩子,很多父母都会陪孩子写作业,这一陪就不知道何年马月了,父母也累,孩子也不会形成“学习是我的事”的概念。因为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就习惯了做作业需要父母招呼,做什么作业父母手机上的各类软件已经记录好了,至于每天要写的作业需要多少时间,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一概都是陪伴者的主意。压根儿孩子的大脑里就没有“学习、写作业必须我自己完成”的概念。等到了中高年级父母发现有点教不了了才开始发慌,孩子也会出现“三年级现象”等各种问题。

新时代,父母的爱如何落到实处?理论、方法、实践缺一不可!

父母想:“你看我为了你付出多少呀,天天陪你学习,我是爱你的吧,可是你怎么越学成绩越烂呢?”所以这不叫正确的爱。正确地爱是:在孩子刚上学开始就要一直强调“宝贝,学习是你自己的事,但在这个过程中,你遇到什么困难问题可以找妈妈,妈妈和你一起找方法解决。”小学期间需要在学习的独立性上具备这几点:学会时间管理,如何认知时间,如何分配时间,如何利用时间;学会制定学习目标,同时拆分成每天的目标;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的提炼;学习执行力的提升,制定了计划如何完成;除了课本上的知识,还需要学习什么知识作辅助理解等等。而且最迟在二年级的下学期就坚决不能陪孩子写作业了,否则三四年级的坎很难熬。

新时代,父母的爱如何落到实处?理论、方法、实践缺一不可!

3、对于青春期的孩子:这个阶段父母的爱统称为“我妈以为。。。”这个阶段很多教育理论指导父母说要和孩子做朋友。这个朋友的意思是:父母和孩子之间必须彼此尊重、平等、真诚。很多时候我们会看到很多妈妈特别习惯性地干预孩子们穿什么衣服、留什么发型,也就是管的太多,唠叨的太多。即使是真的为了孩子好,但说出来的话确实让孩子们反感。比如冬天父母总担心孩子们冻感冒了,于是总会叮咛多穿衣服,但事实上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特别是男孩子需要通过大量的运动来释放这个年龄段突然增多的荷尔蒙,于是会大量出汗,但有些学校也不是完全都有室内球场和更衣室,于是孩子们就会和父母因穿衣服多少而大发雷霆。父母以为穿衣服是对孩子的关爱,孩子却认为我爸妈不理解我,总是唠叨总是管我,管的又不对。

新时代,父母的爱如何落到实处?理论、方法、实践缺一不可!

如果父母了解了孩子在校的实际情况后,改成:“妈妈知道你每天下午活动时间都要打一个钟的球,你们学校又没有更衣室,不方便换衣服,又是室外球场。妈妈理解你们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以穿得少为美,那我想球技好更为关键。妈妈只是担心你膝盖受凉和身体状况,因为很多病都是凉导致的,毕竟现在我是你的监护人需要对你负责。那你上午还是照旧穿,下午的话里面可以换件薄的,外面穿个厚的,打球时脱掉外套应该差不多吧,但膝盖上不能减!”这句话阐述了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孩子的实际问题,也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担心,同时也表明了态度和方法,基本上情感上的真诚、思考层面的理智、问题的解决方法都有,比较全面了。说完这些不必再重复,因为和青春期的孩子沟通一定避免啰嗦重复。

新时代,父母的爱如何落到实处?理论、方法、实践缺一不可!

再次提醒父母们学习关于孩子的教育理论,需多理解,多思考,多练习,多实践,这个过程很漫长,也特别需要父母的耐心和毅力。学习本来就是世界上最苦的两件事的其中之一。无论对于孩子还是父母都是如此。但是谁又会质疑父母力量的强大和对孩子的爱呢?所以加油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