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古玉掛瓷現象四種常見類型

古玉掛瓷常被玩家認為是開門到代的特徵之一。實際上,古玉掛瓷主要是一種觀感,即在觀察一些高古玉時感覺其表面像颳了一層膩子、或者上了一層瓷釉,這種現象多見於生坑或者半生坑的高古玉。古玉掛瓷現象大體可以分為以下四類。

(一)整器鈣化古玉掛瓷像上了一層瓷釉。這種現象多見於生坑文化期古玉,它們有的整體雞骨白,有的玉表覆蓋一層皮殼,皮殼外自然包漿十分挺刮,使玉器看上去像上了一層瓷釉一樣。許多照片因為重點是展示古玉的紋飾、工痕、玉質等特徵,往往不去反映掛瓷現象,但當我們去博物館實地參觀時,就能夠真切地感受到那種掛瓷現象。經過盤玩的古玉,因為包漿發生軟化,沒有生坑時那麼挺刮,使古玉看上去更上刷了一層油脂,見不到這種掛瓷現象。

古玉掛瓷現象四種常見類型

紅山文化雙聯玉璧

上圖這件紅山文化雙聯玉璧,出土自建平牛河梁,現收藏於遼寧省博物館,其玉表鈣化皮殼和自然包漿比較厚實,看上去很像上了一層瓷釉。

古玉掛瓷現象四種常見類型

紅山文化玉鉞

上圖這件紅山文化玉鉞,出土自建平牛河梁,現收藏於遼寧省博物館,也是這種情況。

古玉掛瓷現象四種常見類型

良渚文化玉琮

上圖是一件上海博物館收藏的良渚文化玉琮,也存在掛瓷現象。實際上,許多館藏的紅山文化、良渚文化、龍山文化等新石器時代古玉,都存在似乎上了一層瓷釉的掛瓷現象。

(二)局部鈣化古玉掛瓷像颳了一層膩子。這種現象多見於戰漢之前的高古玉。其玉表局部鈣化,有的鈣化斑呈絲縷狀,在自然包漿下與玉料的色澤互相映襯,像漆工給傢俱颳了一層膩子一樣。1996年徐州拾屯火山漢墓出土的一件西漢玉鋪首,這種特徵十分典型。

古玉掛瓷現象四種常見類型

徐州漢墓出土玉鋪首

古玉掛瓷現象四種常見類型

徐州漢墓出土玉鋪首細觀

類似現象在文化期和商周古玉中更為常見,下圖是一件建平牛河梁出土的紅山文化玉璧,這種現象也很明顯。

古玉掛瓷現象四種常見類型

牛河梁出土紅山文化玉璧

古玉掛瓷現象四種常見類型

牛河梁出土紅山文化玉璧局部

還有一件阜新查海遺址出土的興隆窪文化玉玦,這種現象也比較典型。

古玉掛瓷現象四種常見類型

查海遺址出土興隆窪文化玉玦

(三)有冰裂紋的古玉掛瓷像瓷器開片。不少古玉都帶有冰裂紋,這樣的古玉掛瓷與瓷器開片十分相像,有一種特別的美感。

古玉掛瓷現象四種常見類型

中科院考古所收藏夏家店文化玉璧

這件玉璧帶有冰裂紋,整體掛瓷,看上去與瓷器開片相似。

古玉掛瓷現象四種常見類型

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西周玉牛

這件西周玉牛,因為開片狀掛瓷而增色不少。

(四)無鈣化與沁色的古玉也有掛瓷現象。不少沒有鈣化和沁色的生坑高古玉也有掛瓷現象,具體表現是其包漿十分挺刮,有一種牛奶表面因為風乾結皮的感覺。不過,因為色差小,相機往往拍不好這種效果,“可意會難言傳”。

古玉掛瓷現象四種常見類型

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龍山文化玉環

這件玉環出土自山東五蓮丹士遺址,玉表有少許沁色和鈣化斑。

古玉掛瓷現象四種常見類型

蘆山峁遺址出土的玉環

這件蘆山峁遺址出土的玉環,收藏於延安文物所。

古玉掛瓷現象四種常見類型

赤峰夏家店遺址下層出土的玉環

這件赤峰夏家店遺址下層出土的玉環玉表也比較“乾淨”,因為掛瓷使整個玉器看上去更加純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