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0 這個崗位即將消失!他39年來扳道作業數十萬次 只為鐵路運輸安全

鐵路扳道工被稱為“火車的方向盤”,在鐵路的Y型道岔口,他們通過人力來調整軌道,決定火車行進的方向。在鐵路行業日趨現代化的今天,人工道岔已大面積被電動道岔代替。

在鐵路杭州南星橋站,最後的扳道工金如根,39年來,他在小小的扳道房裡,守護著鐵路運輸安全,也見證了時代的變遷。

這個崗位即將消失!他39年來扳道作業數十萬次 只為鐵路運輸安全

在鐵路杭州南星橋站不足十平米的扳道房內,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張小床,一個對講機,兩部電話,這便是扳道工金如根的全部“家當”。

急促的電話鈴聲響起,金如根接完車站信號樓的電話後走出房門,拔插銷、抬拖柄、扳道岔、插插銷、加鎖,他動作利索,10分鐘後,緩緩駛入的列車便順利進入了另一條軌道。工作39年,幾十萬次的扳道操作,儘管每一步都爛熟於心,但金如根還是一絲不苟。“扳道工不是說技巧,我們做這個工作是很仔細的,都要看牢的,不好扳錯,扳錯的話火車就要相撞了,這個責任很大的,關鍵是這點,安全是第一。”

這個崗位即將消失!他39年來扳道作業數十萬次 只為鐵路運輸安全

上世紀80年代,南星橋站主要承擔杭州鐵路貨運。那時,19歲的金如根家中因為土地被徵用,分配到鐵路工作。作為一名扳道工,每月42塊錢的工資,日復一日的忙碌和孤獨,金如根沒有一句怨言。“我們一個晚上總要扳100多次,通宵地做,一分鐘沒有停,眼睛一分鐘沒有閉。冬天很冷的,燒煤的煤爐子,烘烘手,夏天沒有空調,就電風扇,扇扇,我們鐵路工人就這樣過來的。”

這個崗位即將消失!他39年來扳道作業數十萬次 只為鐵路運輸安全

隨著鐵路設備和技術的更新,上世紀90年代開始,部分人工道岔逐漸被電動道岔取代。信息員在信號樓裡,點一點鼠標,不過三秒的時間,就能完成扳道作業。如今,省內在職的扳道工屈指可數。南星橋站現在還有17名扳道工,他們依舊堅守崗位,默默守護著鐵路運輸安全。

“今後下去,我們的扳道肯定要沒有了,我們的最後一班崗肯定要站好的。”金如根說,“我們到退休40年了,看到了鐵路的發展,很快很好,我作為一個鐵路工人感到驕傲,退休以後要去坐坐高鐵,去全國各地看看。”

這個崗位即將消失!他39年來扳道作業數十萬次 只為鐵路運輸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