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太原老汉深夜卖方便面,年入百万算营销吗?

王锐想和你说


营销,薛老板肯定不会有这个想法的,我看是写新报导的记者博眼球,标题党了。

薛老板的方便面小店,是一家路边摊,报导中也提到可能因为原先的位置被管而换了位置。如果真的营销并出了名,这个路边摊要能都会开不下去了。而且,薛老板对现在的生意也很满意。

再细说下博眼球之处:

太原老汉深夜卖方便面,年入百万。

是老汉一人卖方便面么?不是,一共是4个人卖方便面,老汉、老伴、儿子和儿媳。所以算到一个人带来的收入,远没有百万那么夸张。

利润的计算

一袋方便面卖10元,每袋成本不到2块钱,每袋净赚8块,我是不相信一碗面有80%的毛利润的。

文中提到了方便面有额外选择的调料,老板还会加上鸡蛋和火腿煮成一碗面,方便面和鸡蛋火腿加起来的成本肯定不止2元。

包夜班的出租司机、加夜班的工人师傅、刚下车的旅客,从报导中能看出来吃面的人多数是工作比较辛苦,收入不太高的人群,这类人群对价格比较敏感,消费注重实惠,仅仅煮一碗泡面,这些人绝不会花10元钱买的。

同时,对于薛老板来说,他选择了夜间的方便面摊很好的做到了差异化竞争,在别的店关门的时间做生意,自然没有竞争。另外夜间的路边摊还没有房租,利润就高些。并且还做到了随着食客的增加,增加烧烤生产品,提高客单价,还是挺有商业头脑的。

想清楚了四个人,一年全年无休,只上夜班,即使做生意挣100万,也并不多,何况利润算得也不科学,收入肯定高于普通人,但远没有“太原老汉深夜卖方便面,年入百万”这么夸张,只是一篇标题党的报导而已。


无忧精英网


太原老汉深夜买方便面,年入百万!

看到这个标题我当时就震惊了,就算是国内顶尖大学的毕业生,一年的收入要达到百万级别,也是非常不容易,而太原的这位老人家就是煮煮泡面就能年入百万,真的是刷新了很多人的三观。

大爷名叫薛大爷,在太原火车站附近的小巷子里面卖泡面,以前20余年,食客三教九流的人都有,曾经在网络上看过这么一句话,出门旅游,不要太嫌弃方便面因为他至少比某些店铺的食物要新鲜,卫生!

老人家摆上大锅,而他煮的方便面远不是题组出题时候用的那种桶面,而是普通的一包一包用塑料袋装着的方便面。

年入百万也是相当辛苦的,老人家,十块钱一碗的方便面,就算我用一碗方便面挣七块钱算(其实肯定赚不了七块钱的),要挣100万,需要下142857碗面,折合到每天,就是391碗面。

一晚上要下将近400碗面,就算一碗面,只要一分钟时间也需要六个小时的时间,可见这份工作并不容易,当然,我这是理想化的,现实情况肯定更多!

所以老人家卖泡面,年入百万,不算营销,是实打实的靠辛苦挣来的钱值得尊敬!


迷职微笑


额(⊙o⊙)…你要是这么上纲上线的话,那些摆地摊的,夜宵小吃店,都算营销,销售啊。

我举个例子,我们镇有一家湖南牛肉粉店,也就四五十个子平方。开始一个拌粉3块,牛肉粉,牛杂粉这些7块,开始觉的不贵,但是里面可以加牛肉丸,热狗,鸡蛋,香肠,豆腐什么的,一个人一次也能吃个十几二十块,也挺贵的了,而且他家店开到晚上1点多,晚上生意特别好,他们一家6.7人都在店里,一对中年夫妻,然后两个儿子,儿媳,孙女,有车有房,生意特别好,今天还涨了一块钱,但真的好辛苦,跟那些烧烤店一样的,我有一个亲戚就是,搞烧烤的这几年明显看着老了好多,他也说再做几年就不做了,这是一个拿命换钱的,特别辛苦。


貔貅影院


老汉肯定没有想要要做营销,但是客观上符合营销学的理论,只不过最有经过财务分析,发现这最多只是讨生活的手段罢了!


1、商业定位

薛老板的商业定位其实很清晰,就是给忙活到晚上,饿的饥肠辘辘的出租车师傅、刚下火车的行人,下夜班的工人师傅,忙活了大半夜的夜场女,以及喝酒应酬回来的职场人,提供一顿热乎的夜宵。


2、客流保证

薛老板的这个生意是在晚上做的,营业时间是晚九点到早六点,有充分的客流是非常关键的,所以他选择在太原火车站附近,这个地点和他的商业定位非常契合,而且他做了29年,29年,29年,肯定有很多回头客,回头客应该是最主要客流!


3、生意模式

主要是煮方便面,这个简单易行,翻桌率高,而且技术难度不大,不用单独请厨师,按一袋面2.5元成本来计算,加上小菜、香肠和鸡蛋,其实成本平均成本至少应该在3.5元,售价10元,合情合理。


4、盈利多少

薛老板每碗面的成本是3.5元,售价10元,每碗利润6.5元,这样每晚如果天气晴朗,销售约200到400碗,按200来算,每晚利润1300,这样1年365天,1年474500元。按照最高400碗来算,可以到百万。


薛老板的隐形成本及风险:

1、要知道是薛老板、他老婆、儿子和儿媳4个劳力在做这件事。

2、全年365天都这么好的生意不可能,因为有刮风下雨,而且冬天明显生意要差

3、4个劳动力全部是夜班,对身体的影响是相当大的。

4、属于小摊小贩,没有任何保险等保证。


所以,综合起来我们就知道,薛老板全年实际的收入应该在50到60万,而且前面很多年一定到不了这么多,每个人相当于拿到15万左右的薪资。但代价是365天全年无休,上夜班,工作环境冬冷夏热很恶劣,而且没有保险等任何福利。对一二线城市的写字楼白领来说,谁愿意去做这样的工作呢?


而且这还是人家做了29年,相当于有29年的工作经验呀,才做到这一点!所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薛师傅他们已经算好的啦,有多少也是彻夜摆摊,但还不够温饱的,每个小城不知道有多少!

世界500强全国培训经理,近二十年培训与管理经验,全力助你突破职场障碍,破解职场和管理疑难,欢迎【关注】,谢谢!

职场再出发


我只能简单的回答了,年入百万的可能性没有那么大。

那一袋方便面赚八块钱,而且按照他的那个地段,深夜能有多少人?哪怕就算九点开始到12点,人多一些,半夜几乎是没什么人的,这是在一个火车站附近的小巷子,简单的说一天能卖50个人,一天400块钱,他不一定天天都去,因为他总有一些事情要做,有些时候累了也得休息,病了,他还得一段时间不开,我们就算做300天,也才12万,年入百万怎么可能,不是我不相信,而是几乎不可能,有些时候人多可能多赚点,人少的时候那就少赚点,卖些烧烤,其他的再赚一点钱,一年能有二三十万都算不错了。

而且还有一点就是他在深夜开,而且是在火车站旁边的一个小巷子,最主要的是得确定这个小巷子里人流量是多少,而且不一定每家都去他那买,除非只有他一家开,别人有需要才会去买,一年最多二三十万,三四十万,连入百万的可能性真的没有。

每天半夜忙,对自己的身体有坏处,也是间接性的在毁坏自己的身体吧,相对而言,我相信它的寿命,肯定就没有其他人高了,赚的也是辛苦钱,而且卖那么贵,没几个人愿意买,求那些必要或者没吃饭的人,可能会去买一点,或者一些老顾客,其他真没有。

所以这个广告也只是为了营销而已,不知道是谁报得出来的,也就是想增加更多的曝光率,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吃而已,所以呀,这些新闻看看就好了,没必要那么较真。

【不知道大家对这件事情是怎么看的呢,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讨论】

【点击右上角关注乘风思绪,为你解答更多的问题】


哈撒给的日常


首先说,这个问题问得有的模棱两可。在笔者看来,大意或许是深夜卖方便面的老师傅,根本一年卖不了100万元,说他卖100万元,是炒作!



其次说,这个卖方便面的老师傅是自己“营销”,还是别人“有意”营销啊?笔者宁愿相信是后者。为什么这样说,老师傅哪有什么时间去做什么“营销”,他都卖了几十年了!笔者在很多年以前就去五一广场附近吃过深夜地摊上的方便面,其中应该就包括这位老师傅的。后来也吃过好几回,普通一碗好像是10元,貌似比现在太原街头都是的各种牌子刀削面价格还便宜,但是吃的人多啊!笔者亲眼所见,凌晨两三点还有很多人在吃,一个晚上卖两三百碗,是有这种可能的!

再说说,笔者相信是其他人在帮他“营销”——希望大家能学习老师傅的勤勤恳恳,始终如一!这种“营销”,应该是一种积极、正面的案例,告诉人们,在当今社会,只要你勤快,愿意吃苦,在守法的前提下,不走寻常路,就有可能获得比普通人多的报酬!


太原晚报


关于“太原老汉深夜卖方便面,年入百万算营销吗?”

煮方便面卖年入百万做方便面的薛师傅是山西省临县人,“当初一个人撑起了这个摊子,现在有老婆,儿子还有儿媳一起帮我,以前只有煮方便面,现在还多了炒方便面和烧烤。别看我店面小,我还要传给我孙子呢!我们一天最少也卖200多袋方便面,有的时候生意好能卖到300多袋。”

方便面10元一碗,成本面+肠+蛋+加工燃料算4元钱。一碗的利润是6元。100碗的利润就是600块钱。一天卖100碗一个月能赚到1万8千块,一年是20万左右。要年入100万,平均每天要卖500碗方便面。

  《北京日报》的消息说,我国方便面产业销量连续四年下滑。中国方便食品大会的数据显示,去年国内方便面总产量362.49亿份,较上年下跌8.54%;销售额490.91亿元,较上年下跌6.75%。其中,方便面巨头康师傅上月底公布的半年报显示,方便面净利润同比下降60.30%。

  除了业绩下滑,方便面企业的数量也在不断减少。以北京为例,上世纪90年代,方便面品牌最多时达到32家,如今仅存的一家,其他品牌都消失了。有业内专家认为,销售下滑主要是受方便面是垃圾食品的宣传影响,但更多的人则认为这是社会升级、消费者观念改变所导致的正常结果。


大同那点事儿


继“我月入三万,怎么会少你一个鸡蛋”后,再一次刷爆网络,刷新三观。

首先就“年入百万”的标题嚎头,是否真实?有待考证。其次,餐饮业毛利是非常高的,如果年入百万属实,那么净利润又有多少?

事件真实对错不论。

老汉的经营并非单纯方便面,还有烧烤等业务,作为曾经摆过摊,混迹过餐饮业的人来说,还是比较推崇这种“点式效应”(咳咳~个人定义)的快餐模式的。

站在营销的角度来说,

“廿九年方便面”这一品牌还是具有比较大的冲击力的,比较容易记忆,而且容易引起顾客的兴趣,让顾客产生购买品尝的行为。

其次就是口口相传的口碑打造,几十年如一日,肯定会积累一定的顾客,口口相传间自会形成一个好的口碑,在当今每天都会上演颠覆与被颠覆的时代,能够流传几十年而存在本就是一种文化或象征。

再者就是深夜出摊,错开了检查的不说,竞争的也少了很多,有人会说顾客晚上也少,但他的位置是选在了火车站附近,太原火车站也是一个大站,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乘客流量都不在少数,而且火车站前的广场晚上游玩的人也很多,有流量才能保证成交量。

廿九年不倒,本身就说明了很多问题!

摆个小摊做点小生意,年入几十万的个人也见过不少,无论是赚钱多少,确实都是辛苦钱,其中辛苦是谁做谁知道,尤其是晚上出摊,说的难听点就是在透支生命。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与价值,任何行业或职业的存在都有其存在的作用,没有什么高低贵贱,尊重他人,尊重自己。


古月今人


不是营销,也算哪门子营销?

是不是营销?看他为了什么?为了卖的面多?他就个小摊摊,就算一直卖也卖不了多少。为了知名度?不用你们宣传,人家也很有名。

如果是营销,就是他卖面的年头到底有没有宣传的那样那么久,如果没有,那肯定是营销,如果有,自然不算是营销。

对于这个老头而言,他就是踏踏实实在卖一碗方便面,也不会其他技能,方便面卖的没有说多好吃,就是因为卖的久,自然成了大家口中的新闻,他也没必要去营销什么。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媒体,人人都可以发表意见,都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自己,但是优秀内容的创作者毕竟是稀缺的,那么怎么办,只能操作和抄袭,碰上个卖了几十年方面面的老头,这内容多劲爆,不需要老头吆喝,都愿意主动替他宣传。

为什么说年收入百万,废话,不起个劲爆点的标题,你愿意看啊,人家卖方便面的年收入百万,你能不好奇看看?

说白了自媒体时代缺乏优质的内容,抓到一个值得宣传的事,就大肆宣传。你要是卖十年的鸡蛋灌饼,你也会被大家宣传的。

这算哪门子营销?


歪事儿



“深夜食堂”、“方便面、“老汉”、“年入百万”看到这几个关键词谁能不被吸引啊,我都有点震惊,营销是一定有营销的。

可以说利用了前阵子深夜食堂的大热还有标题党的力量,一下子抓住了眼球,满足了吃瓜群众的猎奇心理、对这种“老汉”与“年入百万”之间有差异的财富热点问题的好奇围观心理,就跟风靡的各种网红奶茶、网红餐厅一样,看到这样的新闻,好奇之余,很多人会想要去亲自看看、体会一下,感受到底是什么样的“老汉”、什么样的“方便面”带来如此巨大的收益,诶,生意又火了!


其实我们不知道的是,除了方便面,老汉的深夜食堂还有烧烤,单靠方便面的话,我们可以算一下,一天不算成本,要3000元收入,一碗十元,算高价了吧,需要卖300碗,12到凌晨5点,每小时60晚,得有多大的地方和多少人工才能做到。

但不论是不是营销,是主动选择营销,还是产品太好找顾客主动帮忙营销,都能看出在深夜做宵夜生意而且还是简单操作的方便面,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种敢想敢做的创业精神和日复一日的坚持都值得我们学习。


我是李合伟:伯乐创投俱乐部创始人,创投商学院首席讲师,著作《觉悟行果创业论》。帮助过300多位创业者创业成功。期待与您分享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