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太原老漢深夜賣方便麵,年入百萬算營銷嗎?

王銳想和你說


營銷,薛老闆肯定不會有這個想法的,我看是寫新報導的記者博眼球,標題黨了。

薛老闆的方便麵小店,是一家路邊攤,報導中也提到可能因為原先的位置被管而換了位置。如果真的營銷並出了名,這個路邊攤要能都會開不下去了。而且,薛老闆對現在的生意也很滿意。

再細說下博眼球之處:

太原老漢深夜賣方便麵,年入百萬。

是老漢一人賣方便麵麼?不是,一共是4個人賣方便麵,老漢、老伴、兒子和兒媳。所以算到一個人帶來的收入,遠沒有百萬那麼誇張。

利潤的計算

一袋方便麵賣10元,每袋成本不到2塊錢,每袋淨賺8塊,我是不相信一碗麵有80%的毛利潤的。

文中提到了方便麵有額外選擇的調料,老闆還會加上雞蛋和火腿煮成一碗麵,方便麵和雞蛋火腿加起來的成本肯定不止2元。

包夜班的出租司機、加夜班的工人師傅、剛下車的旅客,從報導中能看出來吃麵的人多數是工作比較辛苦,收入不太高的人群,這類人群對價格比較敏感,消費注重實惠,僅僅煮一碗泡麵,這些人絕不會花10元錢買的。

同時,對於薛老闆來說,他選擇了夜間的方便麵攤很好的做到了差異化競爭,在別的店關門的時間做生意,自然沒有競爭。另外夜間的路邊攤還沒有房租,利潤就高些。並且還做到了隨著食客的增加,增加燒烤生產品,提高客單價,還是挺有商業頭腦的。

想清楚了四個人,一年全年無休,只上夜班,即使做生意掙100萬,也並不多,何況利潤算得也不科學,收入肯定高於普通人,但遠沒有“太原老漢深夜賣方便麵,年入百萬”這麼誇張,只是一篇標題黨的報導而已。


無憂精英網


太原老漢深夜買方便麵,年入百萬!

看到這個標題我當時就震驚了,就算是國內頂尖大學的畢業生,一年的收入要達到百萬級別,也是非常不容易,而太原的這位老人家就是煮煮泡麵就能年入百萬,真的是刷新了很多人的三觀。

大爺名叫薛大爺,在太原火車站附近的小巷子裡面賣泡麵,以前20餘年,食客三教九流的人都有,曾經在網絡上看過這麼一句話,出門旅遊,不要太嫌棄方便麵因為他至少比某些店鋪的食物要新鮮,衛生!

老人家擺上大鍋,而他煮的方便麵遠不是題組出題時候用的那種桶面,而是普通的一包一包用塑料袋裝著的方便麵。

年入百萬也是相當辛苦的,老人家,十塊錢一碗的方便麵,就算我用一碗方便麵掙七塊錢算(其實肯定賺不了七塊錢的),要掙100萬,需要下142857碗麵,摺合到每天,就是391碗麵。

一晚上要下將近400碗麵,就算一碗麵,只要一分鐘時間也需要六個小時的時間,可見這份工作並不容易,當然,我這是理想化的,現實情況肯定更多!

所以老人家賣泡麵,年入百萬,不算營銷,是實打實的靠辛苦掙來的錢值得尊敬!


迷職微笑


額(⊙o⊙)…你要是這麼上綱上線的話,那些擺地攤的,夜宵小吃店,都算營銷,銷售啊。

我舉個例子,我們鎮有一家湖南牛肉粉店,也就四五十個子平方。開始一個拌粉3塊,牛肉粉,牛雜粉這些7塊,開始覺的不貴,但是裡面可以加牛肉丸,熱狗,雞蛋,香腸,豆腐什麼的,一個人一次也能吃個十幾二十塊,也挺貴的了,而且他家店開到晚上1點多,晚上生意特別好,他們一家6.7人都在店裡,一對中年夫妻,然後兩個兒子,兒媳,孫女,有車有房,生意特別好,今天還漲了一塊錢,但真的好辛苦,跟那些燒烤店一樣的,我有一個親戚就是,搞燒烤的這幾年明顯看著老了好多,他也說再做幾年就不做了,這是一個拿命換錢的,特別辛苦。


貔貅影院


老漢肯定沒有想要要做營銷,但是客觀上符合營銷學的理論,只不過最有經過財務分析,發現這最多隻是討生活的手段罷了!


1、商業定位

薛老闆的商業定位其實很清晰,就是給忙活到晚上,餓的飢腸轆轆的出租車師傅、剛下火車的行人,下夜班的工人師傅,忙活了大半夜的夜場女,以及喝酒應酬回來的職場人,提供一頓熱乎的夜宵。


2、客流保證

薛老闆的這個生意是在晚上做的,營業時間是晚九點到早六點,有充分的客流是非常關鍵的,所以他選擇在太原火車站附近,這個地點和他的商業定位非常契合,而且他做了29年,29年,29年,肯定有很多回頭客,回頭客應該是最主要客流!


3、生意模式

主要是煮方便麵,這個簡單易行,翻桌率高,而且技術難度不大,不用單獨請廚師,按一袋面2.5元成本來計算,加上小菜、香腸和雞蛋,其實成本平均成本至少應該在3.5元,售價10元,合情合理。


4、盈利多少

薛老闆每碗麵的成本是3.5元,售價10元,每碗利潤6.5元,這樣每晚如果天氣晴朗,銷售約200到400碗,按200來算,每晚利潤1300,這樣1年365天,1年474500元。按照最高400碗來算,可以到百萬。


薛老闆的隱形成本及風險:

1、要知道是薛老闆、他老婆、兒子和兒媳4個勞力在做這件事。

2、全年365天都這麼好的生意不可能,因為有颳風下雨,而且冬天明顯生意要差

3、4個勞動力全部是夜班,對身體的影響是相當大的。

4、屬於小攤小販,沒有任何保險等保證。


所以,綜合起來我們就知道,薛老闆全年實際的收入應該在50到60萬,而且前面很多年一定到不了這麼多,每個人相當於拿到15萬左右的薪資。但代價是365天全年無休,上夜班,工作環境冬冷夏熱很惡劣,而且沒有保險等任何福利。對一二線城市的寫字樓白領來說,誰願意去做這樣的工作呢?


而且這還是人家做了29年,相當於有29年的工作經驗呀,才做到這一點!所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薛師傅他們已經算好的啦,有多少也是徹夜擺攤,但還不夠溫飽的,每個小城不知道有多少!

世界500強全國培訓經理,近二十年培訓與管理經驗,全力助你突破職場障礙,破解職場和管理疑難,歡迎【關注】,謝謝!

職場再出發


我只能簡單的回答了,年入百萬的可能性沒有那麼大。

那一袋方便麵賺八塊錢,而且按照他的那個地段,深夜能有多少人?哪怕就算九點開始到12點,人多一些,半夜幾乎是沒什麼人的,這是在一個火車站附近的小巷子,簡單的說一天能賣50個人,一天400塊錢,他不一定天天都去,因為他總有一些事情要做,有些時候累了也得休息,病了,他還得一段時間不開,我們就算做300天,也才12萬,年入百萬怎麼可能,不是我不相信,而是幾乎不可能,有些時候人多可能多賺點,人少的時候那就少賺點,賣些燒烤,其他的再賺一點錢,一年能有二三十萬都算不錯了。

而且還有一點就是他在深夜開,而且是在火車站旁邊的一個小巷子,最主要的是得確定這個小巷子里人流量是多少,而且不一定每家都去他那買,除非只有他一家開,別人有需要才會去買,一年最多二三十萬,三四十萬,連入百萬的可能性真的沒有。

每天半夜忙,對自己的身體有壞處,也是間接性的在毀壞自己的身體吧,相對而言,我相信它的壽命,肯定就沒有其他人高了,賺的也是辛苦錢,而且賣那麼貴,沒幾個人願意買,求那些必要或者沒吃飯的人,可能會去買一點,或者一些老顧客,其他真沒有。

所以這個廣告也只是為了營銷而已,不知道是誰報得出來的,也就是想增加更多的曝光率,希望有更多的人來吃而已,所以呀,這些新聞看看就好了,沒必要那麼較真。

【不知道大家對這件事情是怎麼看的呢,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討論】

【點擊右上角關注乘風思緒,為你解答更多的問題】


哈撒給的日常


首先說,這個問題問得有的模稜兩可。在筆者看來,大意或許是深夜賣方便麵的老師傅,根本一年賣不了100萬元,說他賣100萬元,是炒作!



其次說,這個賣方便麵的老師傅是自己“營銷”,還是別人“有意”營銷啊?筆者寧願相信是後者。為什麼這樣說,老師傅哪有什麼時間去做什麼“營銷”,他都賣了幾十年了!筆者在很多年以前就去五一廣場附近吃過深夜地攤上的方便麵,其中應該就包括這位老師傅的。後來也吃過好幾回,普通一碗好像是10元,貌似比現在太原街頭都是的各種牌子刀削麵價格還便宜,但是吃的人多啊!筆者親眼所見,凌晨兩三點還有很多人在吃,一個晚上賣兩三百碗,是有這種可能的!

再說說,筆者相信是其他人在幫他“營銷”——希望大家能學習老師傅的勤勤懇懇,始終如一!這種“營銷”,應該是一種積極、正面的案例,告訴人們,在當今社會,只要你勤快,願意吃苦,在守法的前提下,不走尋常路,就有可能獲得比普通人多的報酬!


太原晚報


關於“太原老漢深夜賣方便麵,年入百萬算營銷嗎?”

煮方便麵賣年入百萬做方便麵的薛師傅是山西省臨縣人,“當初一個人撐起了這個攤子,現在有老婆,兒子還有兒媳一起幫我,以前只有煮方便麵,現在還多了炒方便麵和燒烤。別看我店面小,我還要傳給我孫子呢!我們一天最少也賣200多袋方便麵,有的時候生意好能賣到300多袋。”

方便麵10元一碗,成本面+腸+蛋+加工燃料算4元錢。一碗的利潤是6元。100碗的利潤就是600塊錢。一天賣100碗一個月能賺到1萬8千塊,一年是20萬左右。要年入100萬,平均每天要賣500碗方便麵。

  《北京日報》的消息說,我國方便麵產業銷量連續四年下滑。中國方便食品大會的數據顯示,去年國內方便麵總產量362.49億份,較上年下跌8.54%;銷售額490.91億元,較上年下跌6.75%。其中,方便麵巨頭康師傅上月底公佈的半年報顯示,方便麵淨利潤同比下降60.30%。

  除了業績下滑,方便麵企業的數量也在不斷減少。以北京為例,上世紀90年代,方便麵品牌最多時達到32家,如今僅存的一家,其他品牌都消失了。有業內專家認為,銷售下滑主要是受方便麵是垃圾食品的宣傳影響,但更多的人則認為這是社會升級、消費者觀念改變所導致的正常結果。


大同那點事兒


繼“我月入三萬,怎麼會少你一個雞蛋”後,再一次刷爆網絡,刷新三觀。

首先就“年入百萬”的標題嚎頭,是否真實?有待考證。其次,餐飲業毛利是非常高的,如果年入百萬屬實,那麼淨利潤又有多少?

事件真實對錯不論。

老漢的經營並非單純方便麵,還有燒烤等業務,作為曾經擺過攤,混跡過餐飲業的人來說,還是比較推崇這種“點式效應”(咳咳~個人定義)的快餐模式的。

站在營銷的角度來說,

“廿九年方便麵”這一品牌還是具有比較大的衝擊力的,比較容易記憶,而且容易引起顧客的興趣,讓顧客產生購買品嚐的行為。

其次就是口口相傳的口碑打造,幾十年如一日,肯定會積累一定的顧客,口口相傳間自會形成一個好的口碑,在當今每天都會上演顛覆與被顛覆的時代,能夠流傳幾十年而存在本就是一種文化或象徵。

再者就是深夜出攤,錯開了檢查的不說,競爭的也少了很多,有人會說顧客晚上也少,但他的位置是選在了火車站附近,太原火車站也是一個大站,無論是白天還是晚上,乘客流量都不在少數,而且火車站前的廣場晚上游玩的人也很多,有流量才能保證成交量。

廿九年不倒,本身就說明了很多問題!

擺個小攤做點小生意,年入幾十萬的個人也見過不少,無論是賺錢多少,確實都是辛苦錢,其中辛苦是誰做誰知道,尤其是晚上出攤,說的難聽點就是在透支生命。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存在的理由與價值,任何行業或職業的存在都有其存在的作用,沒有什麼高低貴賤,尊重他人,尊重自己。


古月今人


不是營銷,也算哪門子營銷?

是不是營銷?看他為了什麼?為了賣的面多?他就個小攤攤,就算一直賣也賣不了多少。為了知名度?不用你們宣傳,人家也很有名。

如果是營銷,就是他賣面的年頭到底有沒有宣傳的那樣那麼久,如果沒有,那肯定是營銷,如果有,自然不算是營銷。

對於這個老頭而言,他就是踏踏實實在賣一碗方便麵,也不會其他技能,方便麵賣的沒有說多好吃,就是因為賣的久,自然成了大家口中的新聞,他也沒必要去營銷什麼。

自媒體時代人人都是媒體,人人都可以發表意見,都希望有更多的人關注自己,但是優秀內容的創作者畢竟是稀缺的,那麼怎麼辦,只能操作和抄襲,碰上個賣了幾十年方面面的老頭,這內容多勁爆,不需要老頭吆喝,都願意主動替他宣傳。

為什麼說年收入百萬,廢話,不起個勁爆點的標題,你願意看啊,人家賣方便麵的年收入百萬,你能不好奇看看?

說白了自媒體時代缺乏優質的內容,抓到一個值得宣傳的事,就大肆宣傳。你要是賣十年的雞蛋灌餅,你也會被大家宣傳的。

這算哪門子營銷?


歪事兒



“深夜食堂”、“方便麵、“老漢”、“年入百萬”看到這幾個關鍵詞誰能不被吸引啊,我都有點震驚,營銷是一定有營銷的。

可以說利用了前陣子深夜食堂的大熱還有標題黨的力量,一下子抓住了眼球,滿足了吃瓜群眾的獵奇心理、對這種“老漢”與“年入百萬”之間有差異的財富熱點問題的好奇圍觀心理,就跟風靡的各種網紅奶茶、網紅餐廳一樣,看到這樣的新聞,好奇之餘,很多人會想要去親自看看、體會一下,感受到底是什麼樣的“老漢”、什麼樣的“方便麵”帶來如此巨大的收益,誒,生意又火了!


其實我們不知道的是,除了方便麵,老漢的深夜食堂還有燒烤,單靠方便麵的話,我們可以算一下,一天不算成本,要3000元收入,一碗十元,算高價了吧,需要賣300碗,12到凌晨5點,每小時60晚,得有多大的地方和多少人工才能做到。

但不論是不是營銷,是主動選擇營銷,還是產品太好找顧客主動幫忙營銷,都能看出在深夜做宵夜生意而且還是簡單操作的方便麵,一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這種敢想敢做的創業精神和日復一日的堅持都值得我們學習。


我是李合偉:伯樂創投俱樂部創始人,創投商學院首席講師,著作《覺悟行果創業論》。幫助過300多位創業者創業成功。期待與您分享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